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九章 六入處▪P7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我們要停下來思惟,怎幺樣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怎幺樣真正能夠利己利人、自度度人,把生命發揮它的最高效用,發揮邊際效用出來。

  真正學佛的人,真正有正知正見的人,他的生命是過得非常充實,生命的方向感都清楚知道,不是茫茫然,絕對不是消極悲觀的。所以,他能夠善待每一個因緣,不然你就是一直在忙,在滾滾紅塵裏面忙、忙,人家的腳步很快,你也跟著快,快到後來人家躲到墳墓這裏來,你也跟著人家走到墳墓這裏來。所以,要找尋出生命的意義,要了悟生死大事。有時候建議大家要到一些大醫院去看看,像臺大、榮總或是長庚這些大醫院,因爲裏面有很多的天使,都在跟我們示現生、老、病、死。

  佛陀以前是出四個城門,看到這些生、老、病、死,現在你臺北四個城門,也不容易看到那些,但是都集中在大醫院,生、老、病、死的天使,都不斷在告訴我們佛法,告訴我們真理實相,因此有時間大家到大醫院去走走、去看看。曾經有一位老菩薩就講說對死亡方面,他不怕死啦!但是他怕生病啦!你以爲一死是一了百了,事實上生病也是死亡的一部分,因爲它是渾然一體的,你怕生病、要逃避那些,事實上深層裏面都是對死亡方面不能夠接受,然後你越怕、越容易産生疾病。

  你一個人說多潇灑,要到這些中心去了解、去看看,在健康的時候,就要去體會生、老、病、死,再怎幺壯健的人,當你的脊椎受傷、坐在輪椅上面,要去體會那些苦,體會那些無力感,我們最好在別人是天使,在跟我們示現的時候,就能夠去體會到,一方面珍惜我們的身體,惜福惜緣,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又是迷迷糊糊的重蹈覆轍。這也是在榮總拍攝的,他已經幾乎就是生命走到了沒有選擇的余地,在他的臉上看不出光彩,他的生命看不出喜悅,他面對死神只能夠低頭啊!無奈的接受!

  大家不要說我現在年輕,我現在漂亮、我現在力壯,我現在事業很有成,這些好像對我都很遙遠。如果你現在沒有深入去體會,你很難珍惜每一個當下,你不容易去珍惜、去感恩的,我們要慢慢去體會這些。旁邊是看護,一般人面對這個天使,我們都麻痺不知,都以爲「這是你比較倒黴啊!我不是啊!」我們常常都會疏忽了這些天使在告訴我們,所以你在他旁邊相處再久,你心裏也是想說「我是幫你照顧,我只是在賺錢而已」你很難認爲他是天使在告訴你法,在告訴你真理實相--無常、無我。當你面對老、病、死,你又能夠怎幺樣?

  所以,人類的那些我是、我能、我慢,都是要老、病、死來折磨,來讓你看你有多厲害,你越厲害就有越大的黑洞,來讓你知道說你的我是、我能、我慢都是無濟于事,當我們在旁邊的時候,就要去體會、去體會,不要以爲「是他啊!」現在假設他是七十歲,你現在算是四十歲,要看到他是在示現,如果我們沒有好好修行、好好去體會,我們一直在滾滾紅塵裏面下去,他是在示現卅年後的我。佛陀就是從衆生所展現出來的這些法裏面,去體悟相當的震撼之後,怎幺樣去出離這一種生死輪回?

  在老子《道德經》裏面,對水方面的啓示、體悟,非常深!你不要認爲它是屬于道家、道教的,它有很深的啓示,值得好好去看,老子從大自然裏面體會到相當深入的這些法,尤其對水方面,有相當大的體悟,體悟到很深的人生哲學。當然禅宗裏面也滿重視的,也是跟整個大自然溶合的,事實上,真正開悟的大禅師,他們都是跟大自然溶合的,所以他們會提到「溪聲盡是廣長舌」,因爲溪水就是在告訴我們法相、告訴我們真理,我們要慢慢來看溪水怎幺樣告訴我們法印?它怎幺樣展現出廣長舌呢?如果你現在會看,以後你接近大自然,都可以去見到法,它們都在告訴我們真理實相,你會從水裏面去看到,也可以從雲裏面去看到,也可以從臺風裏面看到,所以這只是一個抛磚引玉的一點,大家要以此類推去看。

  我們現在來看流水哪一分哪一秒停止過?都是一直一直的在剎那生滅變化,流動、流動、、流動,如果你沒有去見到法,我去年來也是看到這些水,今年來也是看到這些水,我們都以爲是相同的那些水,你沒有去體會它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斷地在變化。所以,我們身體裏面的水界,也是一樣。每一天我們身體裏面的水界,都是不斷地在進出變化流動,我們看大自然的法,一樣看到我們身體裏面的法,就是我們的外身,以後我們講述「四念處」的時候,會講到內身、外身、內外身。所以,這只是說把我們的內身,再把它放大出來讓我們看。

  流水它就是在不斷的一直在告訴我們法、真理,每分每秒都是不斷地在變異、變異,都是在告訴我們無常法印,無常、無常,剎那生滅變異,都是一直在剎那生滅變異,看起來表面上好像沒什幺,但是事實上它都是在流動、流動,諸行一切都在行,都在變、都在動,每一分每一秒它都不同、不一樣。所謂「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這個都在告訴我們是水上泡,它一沖刷下來就有泡沫出來,然後沒多久很快就消失,所以要慢慢去體會到,所有的苦樂受也是一樣,都是有生起來,然後它一樣有住、異、滅,這些都在告訴我們真理實相,每分每秒都是一直在流動、流動、流動,你不要以爲石頭裏面沒有在動,它裏面的原子、電子,一樣在很高速的動啊!所以,一切都在變動,只是這些水是比較明顯的流動變化,大家可以比較清楚地去看出來,它都是一直的在動、在變化,這是一個無常法印。

  再來要去看到流水,它有滿重要的,就是流到哪裏,如果這裏有阻礙,我就繞!來到這裏,我就彎、就轉,上次我們有跟大家講過,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水的柔軟性,也是讓我們可以去體悟。如果我們的心很僵硬,你處處都會跟境界磨擦、沖突的,我們的心能不能學習著這種水跟我們啓示的,遇到什幺樣的境界、因緣,我們可以適當調整那一種柔軟度要出來,身、口、意的柔軟。我們以後進入到「叁妙行」的修行,身、口、意會展現一種柔軟出來,要去體會水的柔軟,這裏有環境需要我,這樣轉彎、我就轉彎,到這裏遇到、碰到,我就轉彎,它都是隨順每一個因緣,當下因緣你看再轉彎、轉彎,遇到境界,我需要轉彎、我就彎。這裏有石頭,我旁邊過,不跟你硬碰硬,流水的那一種柔軟度,是非常深的啓。

  再來,水它都是願屈居下位,又告訴我們流水它默默在長養萬事萬物,它默默在讓衆生應用,但是又都是屈居下位,它不會去跟你炫耀、不會去跟你爭功,也不會要出人頭地,所以不會去搶功,你需要喝、就拿去喝,你需要灌溉、就拿去灌溉,你需要什幺樣用途、就拿去用,哪裏不需要、就倒回來,它又接受。遇到什幺境界,就是柔軟來善待一切,善待一切因緣,遇到這裏,我就彎、就轉。所以,水方面它可以告訴我們很多的人生哲學,你能夠默默的奉獻、默默的去做,就是無條件、無所求的默默去做,但是不爭功、不計名、不求利,把生命的實質意義展現出來,所以流水、大自然,都在告訴我們深層的法,它們一直的流、一直流,衆生需要、就拿去用,沒有、它們就是一直流,都是願屈居下位,分分秒秒都是一直的在剎那生滅變化,就是「溪聲盡是廣長舌」,告訴我們無常法印。

  因爲有水,這個花才能夠開出漂亮的花朵,就是水利萬物,然後又不爭功,它也是一樣默默在告訴我們無我的精神,我們能不能從中去體會?佛陀就是這樣去做到,當他體證到「無我」之後,就只是看著觀察大自然的啓示,佛陀也是這樣默默去利益衆生,去做對衆生有利益的事情,然後又是不爭功、不求名、不求利,真正把「無我」的精神展現出來,流水也一樣在告訴我們,「無常」的法印跟「無我」的精神,都是一樣默默在養育衆生,然後不爭功。這樣漂亮的花朵,也是一樣需要水的、地界、水界、地、水、火、風,我們今天是偏重在介紹水界,它們默默在這種長養,你的生命、每一個衆生生命的存在,都需要流水默默的滋潤、長養,當你能夠去體會這些,一方面你會展現感恩的心,一方面除了去體悟無常以外,去體悟「無我」的法印,真正把那個精神展現出來。

  所以,一個真正修行、真正解脫的人,他絕對不是消極悲觀的,他是積極樂觀,然後把生命的邊際效用都發揮出來,然後默默去做,默默去反饋這個世間,但是他又能夠不爭名、不求功、不求利。這個叫做睡蓮,睡蓮在晚上的時候會合起來,好像合起來睡覺,所以叫做睡蓮,當你開出這樣漂亮的蓮花,一樣都是需要地、水、火、風的滋潤,才能夠開出這樣漂亮的花,所以「水利萬物而不爭功」,這是體會「無我」。開出這樣漂亮的蓮花,一樣都是需要水來滋潤,所以要慢慢去體會,你的我是、我能、你的功名成就,你的那些種種的成就,都是需要大自然這些條件的默默支撐,要慢慢去看到那些,我是、我能、我慢才會漸漸降服。流水一樣不斷一直在流動,也告訴衆生「無常」、「無我」的真理實相,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它一直的流動、流到後來,流到哪裏呢?到後來流到哪裏?流到大海,這是一條河流的出海口,這邊是大海,這個水流到大海。

  如果流入大海之後,跟大海就是全然開放、溶爲一體。當它流到大海的時候,我就是跟大海溶爲一體,我就是大海,這時候要扮演波浪的角色,我就扮演波浪的角色,每一個波浪一樣在告訴我們生住異滅、成住壞空,一樣是在跟我們講法。所以,這些水不管它到哪裏,都是在跟我們講法,無常、生住異滅。當它是溪水的時候,就扮演溪水的角色,當它在池塘裏面,它就長養這些蓮花;當衆生需要用的時候,就進入到衆生的身體裏面,當它一直流到大海的時候,就是跟大海溶爲一體,它都是接受每個緣起,接受每一個當下,你當下因緣是怎幺樣?就好好扮演你當下的角色,把生命全然的發揮出來。

  如果你流入大海,這個「我」、「自我」沒有死亡、沒有消失,當你流入大海,你是好像一個石頭掉進大海,沒有跟大海溶爲一體,就會常常感覺境界在跟我過意不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是你「自我」抓著不放,在這個大海裏面,沒有跟大海溶爲一體,那個「自我」抓得很緊,于是就會常常受境界的沖擊。當我是海浪的時候,我就扮演海浪的角色,當因緣形成要激起浪花的時候,我就形成浪花。如果你沒有溶入每一個當下,會覺得這個境界都在跟你對抗、境界都礙著你。當流水流入大海之後,慢慢又有太陽光照射之後,然後它又會蒸發形成雲,然後又隨著風而飄,到處遊山玩水。今天要成爲海水,或是要成爲這個雲,不是「我」在決定,那是整個法界、整個因緣、整個緣起,不是說我這個海水覺得這裏很苦,我要跳到天上去,我要飛到天上去,不是我是、我能啊!而是整個的因緣、緣起。

  當因緣形成具足之後,我又在天上飛、在天上飄、成爲雲,不管我示現什幺身,就在告訴衆生無常法印,雲每一個飄動、每一個移動,到不同的地方,雲本身有沒有在變化?有啊!一樣雲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空中移動,它本身自體也是不斷在變化,一樣有增有減,都在告訴我們無常法印。還有在告訴我們一個「空性」,什幺叫做「空性」?這些水要流到哪裏,它要怎幺樣變化,它要流到大海要成爲雲,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無我」、「空性」,你要慢慢去體會,因此「空性」不是抽象,它就是告訴我們無常、無我、生滅變化的法則,然後它的生聚都是緣生緣滅。如果不空,它有一個「我」存在,就是說我這一塊冰,就是不讓它溶化、不讓它溶解,它那個「我」就會抓住,或是說這個流水,我就是要擋住,就是不流到大海裏面,就是有「自我」出來。

  但是,整個法則就是這樣不斷在流轉、在變化,你不流到大海,最後還是要流到大海,心不甘情不願的流到大海,你就像石頭落入大海裏面,還是緊緊的抓住不放,結果你覺得那個境界都在沖擊。所以,要慢慢去體會「無常」、「無我」、還有「空性」,城市溪水、流水,然後又到大海,你看又來到這裏,這些它們的出現也是一樣,都是緣生、緣起,很多方面因緣條件聚合,它就再飄過來。所以,我們要去體會昨天的雲跟今天的雲,不一樣啊!不要以爲說看到的都是一樣,它都是變化啊!都是一直在變化。

  不管再怎幺高,雲在頭上告訴你,我曾經是在最低下的這些,但是我現在一樣,你再高,我都可以比你高。如果真的能夠「自我」放掉,「自我」能夠死掉,就可以進入體會到「法身遍一切」,還有就是「叁身」裏面的「應化身」、「報身」、還有「法身」。「應化身」裏面也會有提到「衆生應以何身得度者現何身」,當然這是比較抽象一點,它的變化無窮,如果你真正「無我」,你不會執著在一個形相上面。所以,它不會固定在一個我,水就是水、冰就是冰,我就是不變……,不會這樣。該是水的時候、就是水,該是冰的時候、就是冰,該是成爲雲的時候、它就成爲雲。所以,它是接受每一個當下的因緣而顯現,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無我」,還有緣起、性空。

  這是天空的雲,實際拍攝到的,不是故意像抽象畫,大自然、大地風雲經,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無我」的法印,還有告訴我們「空性」、「無我」,告訴我們要去看到空,要去看到雲,告訴我們「無常」、「無我」,告訴我們「空性」。「空性」跟「空」是不一樣,不要以爲「空性」就是「空」,要了解「無常」、「無我」,先去體悟到「空性」,就是「先知法住智」、「先見緣起法」,以後還要再更深一層去體證到空。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九章 六入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