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一     增 四四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衆生修行慈心解脫,廣布其義,與人演說,當獲此十一果報。雲何爲十一?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火、盜賊終不侵拄,若身壞命終,生梵天上。是謂,比丘!能行慈心,獲此十一之福。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若有行慈心,亦無放逸行;

  諸結漸漸薄,轉見于道迹。

  以能行此慈,當生梵天上;

  速疾得滅度,永至無爲處。

  不殺無害心,亦無勝負意;

  行慈普一切,終無怨恨心。

  是故,比丘!當求方便,行于慈心,廣布其義。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法義分享】

  ◎具體力行慈心、慈善,可得種種善果,自利又利他。

  二     中 二七

  多聞聖弟子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叁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舍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是謂,陀然!世尊、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四梵室,謂族姓男、族姓女修習多修習,斷欲、舍欲念,身壞命終,生梵天中。

  【法義分享】

  ◎修行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可軟化僵硬的心、打開狹窄的心胸--擴展至無量無邊。「慈悲喜舍」是從世間法邁向出世間法的重要橋梁。

  叁    雜  七五五(七四叁)

  諸外道出家言:「沙門瞿昙爲諸弟子說如是法:『不斷五蓋惱心,慧力羸,爲障礙分,不趣涅槃。善攝其心,住四念處,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充滿,四方、四維、上、下一切世間。心與慈俱,無怨無嫉,亦無瞋恚,廣大無量,善修習充滿。如是修習,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說。』我等亦複爲諸弟子作如是說,我等與彼沙門瞿昙有何等異?所謂俱能說法。」

  時,衆多比丘聞諸外道出家所說,心不喜悅,默然不呵,從座起去。入黃枕邑,乞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說廣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彼外道出家所說,汝等應問:『修習慈心,爲何所勝?修習悲、喜、舍心,爲何所勝?』如是問時,彼諸外道出家,心則駭散,或說外異事,或瞋慢、毀诋、違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頭失辯,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人衆中,聞我所說隨順樂者,唯除如來及聲聞衆者。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于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舍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法義分享】

  ◎俱正知正見的慈悲喜舍與世間法的慈善義行是有所不同的。

  ◎修習慈悲喜舍,絕對有助于修習禅定與開發智慧。

  四    中  五二

  是爲具惡人已,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叁惡行;具叁惡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是爲具善人已,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具叁妙行;具叁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解脫。如是此明、解脫展轉具成。

  【法義分享】

  ◎「路--解脫道」是人走出來的。種惡因,得惡果;種善因,得善果。

  ◎若想要「明」--了知宇宙人生實相,想要「解脫自在」,平常要多累積各種善根、福德、因緣。

  ◎人天善法,是邁向解脫道的第一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