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一     增 四四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修行慈心解脱,广布其义,与人演说,当获此十一果报。云何为十一?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盗贼终不侵拄,若身坏命终,生梵天上。是谓,比丘!能行慈心,获此十一之福。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若有行慈心,亦无放逸行;

  诸结渐渐薄,转见于道迹。

  以能行此慈,当生梵天上;

  速疾得灭度,永至无为处。

  不杀无害心,亦无胜负意;

  行慈普一切,终无怨恨心。

  是故,比丘!当求方便,行于慈心,广布其义。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法义分享】

  ◎具体力行慈心、慈善,可得种种善果,自利又利他。

  二     中 二七

  多闻圣弟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是谓,陀然!世尊、知、见、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四梵室,谓族姓男、族姓女修习多修习,断欲、舍欲念,身坏命终,生梵天中。

  【法义分享】

  ◎修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可软化僵硬的心、打开狭窄的心胸--扩展至无量无边。「慈悲喜舍」是从世间法迈向出世间法的重要桥梁。

  三    杂  七五五(七四三)

  诸外道出家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槃。善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瞋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瞋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所谓俱能说法。」

  时,众多比丘闻诸外道出家所说,心不喜悦,默然不呵,从座起去。入黄枕邑,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说广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彼外道出家所说,汝等应问:『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如是问时,彼诸外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或瞋慢、毁诋、违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头失辩,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闻我所说随顺乐者,唯除如来及声闻众者。比丘!心与慈俱多修习,于净最胜;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

  【法义分享】

  ◎俱正知正见的慈悲喜舍与世间法的慈善义行是有所不同的。

  ◎修习慈悲喜舍,绝对有助于修习禅定与开发智慧。

  四    中  五二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法义分享】

  ◎「路--解脱道」是人走出来的。种恶因,得恶果;种善因,得善果。

  ◎若想要「明」--了知宇宙人生实相,想要「解脱自在」,平常要多累积各种善根、福德、因缘。

  ◎人天善法,是迈向解脱道的第一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