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作好慈善工作?▪P3

  ..續本文上一頁哪裏,都可以跟當地的慈善團體溶爲一體。比如現在是在廈門的同心慈善會推動慈善工作,如果因爲工作或是因緣需要,調到北京去了,不要認爲自己是廈門人,覺得在故鄉做慈善才有意義,來到異地卻無法慈悲,這樣就是有條件的慈悲,還沒有真正打開胸襟。

  在廈門推動慈悲、慈善事業,當來到北京一樣也是我們的同胞,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只要需要我們協助,有能力就來協助。如果當地有慈善團體,大家一起加入,團結力量大,具有更多的力量,然後回饋社會。所以,慈悲沒有國界、沒有種族、沒有宗派之分,不管到哪裏都可以發揮慈悲之心,然後跟當地溶入,不管到那裏都是慈悲善待一切衆生。

  「感性思維強的人,如何增強理性思維(邏輯思維)以予平衡?」

  大致上,女性比較偏重感性,男性比較偏重理性,兩者都各有優、缺點。以人生的曆程來講,女性要從重感性的層面,慢慢加強理性方面;男性太過理性的,要加強感性方面,就是來到「中庸之道」。比較感性的人,就是憑著感覺、感受在做,女性比較敢于情緒表達,遇到郁悶、不愉快,就敢于哭、發泄出來,但是要男性發泄出來,不容易!一般宗教通常是女性容易相應,但是大部份也是欠缺下一步求真求證的精神。

  以人口比例而言,一般宗教團體的女性人數,通常都是男性人數的叁倍到四倍,因爲宗教比較強調感性部份,因此女性比較容易相應。雖然男性一開始比較不容易相應,但是他會以冷靜客觀、求真求證的精神求證,由于男性比較著重思考邏輯、理性判斷,因此一開始接觸宗教,男性比較不容易相應,起步也會比較慢一點。但是,如果是智能型的宗教,禁得起他求真求證,當進一步了解之後,發覺是智能型、正確的,男性所爆發出來的後續力,又不一樣了,道心、道骨是很堅強的。

  以上所述是「感性」與「理性」的兩個特征。我們要評估自己是偏向于理性或是感性,如果你是偏重于感性的,要勉勵自己調整過來,具有理性的成份,做事、遇事不要只是憑著一時的沖動或感受,然後就跟著走,要能夠慢下來、停下來,去冷靜思維、分析,不要盲目跟著走。男性通常是比較偏向理性,比較剛強、不柔軟,要讓自己慢慢成長,加強慈悲心、柔軟心。多行善、多關懷,可以讓剛強的個性慢慢柔軟下來。

  事實上,一個完整的人格,他是理性、感性平衡,有感性、有理性,有理性、有感性。如果你是沖動型的,人家怎麼講,就很容易相信,要勉勵自己靜下來多分析、多思考。

  「法師爲何不再隨緣行醫,如在弘法中隨緣行醫,不正是『悲智雙運』嗎?」

  你認爲我現在所做的,就沒有「悲智雙運」嗎?當然,你也是覺得放下醫生工作,好像比較可惜,如果在弘法過程隨緣行醫,不是很好嗎?事實上,從比較高的層面來講,我現在也是在當心靈方面的醫生。一般世間的醫生,是以醫治身體疾病爲主,空海當了十年一般醫生,覺得醫治身體疾病方面的醫生,世間不缺空海一個,我也發現很多疾病的病因、病根,是在心理方面的問題。

  所以,我是更深入到解決疾病的根本原因方面著手。事實上,現在我是更深一層治療衆生心靈、心理疾病,釋迦牟尼佛稱爲「大醫王」,醫治一般醫生所無法醫治的最深層疾病-心靈的疾病,空海今天不敢自稱「大醫王」,但是願意學習佛陀走向治療衆生心靈疾病的工作。治病,是要從根本著手,要治本、不是光治標,當然也需要有人做治標的工作。

  中醫主張「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上醫是治未病」,上等醫生是治療在還沒有産生明顯疾病之前。以世間層次而言,我在表相上是從醫生的工作退下來,沒有從事第一線的醫療工作,但是我是從另一個更高的層次,治療衆生的根本疾病。對社會、對人類而言,我希望所貢獻的範圍更廣大。

  但是,這世間有一種不協調的現象,當世間法的醫生,收入可以固定又很豐厚,但是現在這一份心靈醫生的工作,不但沒有固定的收入,嚴格來講,比我在當世間醫生的收入是減少很多。然而,我已經把這些都放下了,只要生活上過得去,有車馬費可以走得動,這樣就好了。所以,很多有意義或是高層次的工作,未必能夠受到衆生的肯定,以世間的待遇衡量,更是沒辦法成比例。但是,我是覺得要做出更高的實質意義回饋世間,只要在生活上過得去,這樣就好了。

  「有位同修身體還好,但是好像有腦癡呆,或者說是較重的健忘症,有事情自己忘了卻不承認,總是一直爭辯到底,大家都不喜歡他,怎麼幫助他呢?」

  你已經知道他有健忘症,因此不要跟他計較,否則你也變成跟他一樣有「健忘症」。我們要有悲憫之心,因爲他不是故意的,我們要原諒他,不要跟他計較,要以包容、愛來對待。

  「如何修行使自己的待人處事更真誠?同住的宿友經常急躁、緊張兮兮,如何幫助他?」

  沒有外在的絕對標准,只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原則,就是做什麼事情,都學習著真誠真心對待自己,也真誠真心對待別人。一開始是要學習提醒自己、勉勵自己:我真心嗎?我真誠嗎?對人家講話由衷嗎?有沒有「兩舌」?有沒有欺騙自己?有沒有欺騙別人?有沒有嫉妒別人?有沒有人前、人後說一種話?都要如實回來面對自己,這也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要常常回來反觀、問問我們自己:真誠真心嗎?不要認爲反正我不真誠、不真心,別人也看不到啊!也沒什麼證據啊!法律上也沒有判我有罪啊!當要以法律判你有罪,已經是很粗糙、很粗糙了,我們的良心、理性是最好的參考指標。如果做事從我們的良心理性出發,流露出來是慈悲的,自然就會快樂、安詳,越來越開心。如果我們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彼此勾心鬥角,心胸就會狹窄、苦悶不安,就算人前你不承認,裝得好像發生沒有什麼事情,沒有那回事,但是你的良心裏面是知道的,在夜深人靜面對自己,會發覺「唉呀!我白天戴著假面具啊!」。

  所以,不必別人監督我們,不必法律審判我們,最好的指標就是我們的良心、理性,真正從良心理性流露出來,自然不會傷害任何人,因爲你會「將心比心」,以愛已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當你真誠面對自己,也會真誠善待每一個人。

  同住在一起的室友,經常急躁、緊張兮兮,如何幫助他?有人說「請他來聽解脫道的課啊!」這也是事實,如果他能夠有心多接近善知識,對他來講,也會解開內心裏面很多問題,他會改變的。問題是緩不濟急,怎麼辦呢?當他在緊張的時候,你不要也跟著他緊張,他大緊張、你小緊張,這樣不好啦!你不要跟他起見诤,或是說你丟垃圾給我、我也丟垃圾給你,不要這樣。

  不管他怎麼緊張,以穩定的心態來對待,以慈悲的心來對待,不要隨著他起舞,慢慢他會改變的。就像家裏的夫妻吵架,要兩個銅板才會響,爲什麼吵架會越來越嚴重呢?有時候他爲什麼會很緊張?因爲你加入裏面嘛!你在裏面軋一腳嘛!我們會在旁邊搧風點火,助長一些因緣。如果我們能夠甯靜、安靜,就像家裏夫妻吵架,如果一方隨之起舞,就會大化小、小化無。

  所以,如果有人比較緊張兮兮的,你不要隨他起舞,不要刺激他,他比較容易緊張,需要你的穩重來緩沖他,需要你的慈悲、你的愛心、你的包容來對待他,于是磁場會有一種沖和、煞車的作用,散發一種緩和的「叁妙行」,以慈悲的行爲及念波回饋給他,他會從比較浮躁的念波磁場,漸漸在比較緩和、比較緩慢的波動影響之下,也會漸漸緩慢下來。但是,你本身必須要有定力,否則會被境界牽連著走。如果是用忍的,沒多久會忍無可忍,然後與他起沖突。因此,真正以慈悲心、包容心來善待他。

  「能力突出的人,常受人嫉妒,如何協助這樣的人?」

  能力突出的人,常受人嫉妒,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空海一路成長過程,在人性方面下過很多工夫,去了解衆生可愛、光明的一面,也如實了解衆生的黑暗面,去理解、探討心理學方面。

  我們做一件事情,不管你再怎麼認真,做得多完美,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認同、贊同。以前在學生時期,我就是很活躍,參與很多社團及慈悲工作,批評的人一定會有,嫉妒的人一定會有。但是,我們能不能做到「不受八風所吹動」?當然別人的建議未必是錯,我們要檢討改進。如果別人提出不同的聲音與建議,秉持著「有則改之,無則勉之」的原則。

  所謂「道吾惡者是吾師」,在說我們缺點的人是我們的老師,有時候他是幫助我們照見自己所看不到的缺點,不要認爲批評我們,或是講出負面觀點、看法的人,就是壞人,未必!我們對不同的聲音、批評,要加以冷靜思維,也許別人是提出我們所看不到的缺點,他在幫助我們成長,幫助我們做得更好,我們感恩這樣的人,他就是因爲關心我們、爲我們好,所以才提出批評之言。

  如果我們做事問心無愧,檢討反省後也覺得自己沒有錯,別人要嫉妒、要攻擊、要批判,就隨衆生的因緣。做人做事都從良心理性出發,如果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受益,大多數的人認同,這樣就成功了,百分之一、二十相反的聲音、異樣的聲音、批評的聲音,算是很正常。如果做事情沒有批評的聲音,表示不正常。尤其是對人類越重要、貢獻越大的事情,通常所受到的批判聲音也會越大。因爲你的看法是高瞻遠矚,看得很深、看得很遠、看得很廣,關心全人類的長遠重大問題,看法是超越一般衆生的思維角度。

  類似這種情況,不受批判、不受批評,是不可能的。如果具有高瞻遠矚的胸襟、眼光,對于別人的批評、批判,你也不會在乎,明了是因爲衆生暫時的不了解,不但不會跟他們計較、也不會起瞋,只有慈悲善待。所做的是對、是錯,我們心裏清清楚楚知道,因此不會被外境牽連著走。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深義爲何?我常常背誦,但不知道內容意思」

  事實上,《心經》是講述心靈成長到非常高的境界,不要把它當做宗教,真正的佛法不是迷信,也與迷信、信仰無關,佛法是宇宙的真理。《心經》是敘述心靈淨化、質量提升到非常高的境界,佛所體悟的生命、宇宙真理,現在很多科學家,有些方面已經在證實、證明了,也有些方面是科學家尚未證明,以後將會證明到的境界,因爲這些都不是迷信,完全都是智慧的顯現。

  

  

《如何作好慈善工作?》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