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修行法要”問答(叁)
16.問:丹田的膨脹收縮容易感受,但要進入全身的膨脹收縮就不簡單,請再說明?
丹田的膨脹收縮比較容易感受到是不錯,再來,你從丹田要進到全身,把你的覺察範圍放大到全身,在這個過程有個很重要的關鍵要領,就是你要越放松越好,要全然的放松,如果你能夠全然的放松,然後你的覺察力就是在你這個身體的範圍,很快你就可以覺察到。但是如果你沒有參加過禅修,或是第一次、第二次參加禅修,你常常還是會說要放松,我很認真的放松、很努力的放松,怎麼還沒有放松?我很努力的放松,怎麼還沒有覺察波動收縮?因爲你的努力是有用力、有緊的情況,還是沒有全然的放松,你努力要放松,結果還是沒有放松,你是從一邊然後跑到另一端,但是這也是修行過程中必須經曆過的過程,除非你的利根性,你能夠知道很快就可以放松,問題是你要來到能夠很快掌握到那個訣竅、要領,你也是要經曆過很多,也是要有相當的基礎。
所以不要氣餒,當你覺察不到收縮膨脹的時候,提醒自己放松,這個自然的放松跟用力的放松,大家可以去體會。像我現在握拳,我可以松松的握拳,也可以很緊的握拳,再來,當我放開,我可以輕松的放開,也可以用力的撐開,你用力的放開用力的放松,跟自然的放松,不一樣,你要去覺察出自然的放松跟有用力的放松有不一樣的地方,你要去覺察出來,這個你必須要實修,去校正、校正,你就可以來到中道上、自然的放松。
這個一定要實際去做,就好像告訴你遊泳,遊泳最簡單的就是你懂得放松,你放松就不會嗆到水,問題是你要學到說,真的遊泳又能夠放松,你要喝過多少水知道嗎?如果你怕喝水,不敢跳下去或是怕被嗆到,你沒有實際去練習的話,放松歸放松,你講再久,還是不會遊泳,一下到水,還是嚇得要死,還是放不了松。
所以打坐的要領,包括說我們觀呼吸要能夠放松,這個說起來都容易,很多人都認爲說這個很簡單啊!就是因爲你沒有實際去做,你才說是簡單啦!你真的有認真去做就知道,不容易啦!所以你有沒有實際修?有沒有實際在做?那騙不了的啦!因爲你有實際在做,你的生命品質一定不一樣。
17.問:人生無常,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面對死亡?請你深入整個《阿含解脫道次第》的聞思修證,因爲這個問題不是單純叁言兩語就可以釋疑,我們整個學佛修行的過程,就是要來到大安心、大自在,但是要如何面對死亡?死亡之前,你要先學會如何快樂安祥的面對每一天?如何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你如果能夠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安祥自在,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很安祥、很自在,則何時死亡?那已經不是我的事。
面對死亡,你一樣可以很潇灑,能夠很安祥,看你能不能每一天都很快樂、很安祥?但是說起來容易,現在是從果地來講,問題是我什麼時候、怎麼樣才能夠做到?我每一天都能過得很快樂、很安祥,如果沒有了悟生死大事,你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你沒有開悟、沒有見法,不可能每天都能夠安心自在,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悟生從哪裏來?死往何處去?修行要能夠來到安心自在,一定要了悟生死大事。所以禅宗也有講:生死未明,如喪考妣。因爲還不知道要死往何處去啊?當你不知道究竟歸依處在哪裏的時候,你的心一定沒辦法安心,沒辦法真正安祥的,頂多只能夠短暫啊!
只要你還不知究竟歸依處在哪裏?潛伏的苦、潛伏的不安,就一定存在。而我們今天來走解脫道、聞思修證,就是要揭開生死之謎,讓我們了悟生死大事,讓我們能夠開悟、見法,讓我們能夠來到大安心、大自在。如何面對死亡?如何能夠安祥自在、快快樂樂的過每一天?就是整個解脫道所要做的。所以,請大家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的去做,一定可以了悟生死大事,像佛陀一樣來到大安心大自在、解脫自在的境界。
18.問:“見法”是怎麼一回事?工作當中一樣能夠見法嗎?
見法是怎麼一回事?這個“見”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心領神會,是用你的智慧眼去看。“見法”就是用你的心靈去體悟宇宙的真理實相,用你的心靈真的去徹證大自然的運轉法則,用你的心靈去徹證“叁法印”,這是佛陀所講的“見法”,也是那些真正的解脫者他們能夠遠離顛倒夢想的核心。
很多人對“見法”,有不同的解釋,但是我回到佛陀所講的“見法”,真的是能夠幫助我們了悟真理實相、遠離顛倒夢想。“見法”會不會困難?只要大家依循著「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身、受、心、法,逐步的深入明心階段,“心念處”能夠開發出來。第四個階段的“法念處”,就是協助大家去“見法”,這一定要實修實證,你要親證喝到,那一種法喜就自然泉湧。如果沒有體證到的話,都只是一種空論、空談、知見;如果你體悟到,你“見法”體悟到的那種喜悅,它是由心裏面泉湧出來,你壓抑也壓抑不了、騙也騙不了。如果你沒有“見法”,就算再怎麼裝,都裝不出來的;會皮笑肉不笑,身在笑,心沒有在笑,心是苦的。所以,你有沒有見法?都寫在臉上、騙不了人。
有關于“見法”,很多的解釋都不一樣,“見法”事實上也是一種開悟,整個修行的過程,是從不斷累積很多的小悟、小的開悟,開悟、開悟,然後會來到大徹大悟。所以“見法”一樣有淺有深,這是佛陀所劃分出來的,證初果、二果、叁果到四果。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果位區分?跟一個人所斷的結縛多少有關,以及“見法”的力道及深度有關。
鼓勵大家不要得少爲足,要一直的深入直達,非達究竟解脫絕不終止,要有這樣的魄力決心,“見法”到大徹大悟是要累積很多的小悟,不斷的開悟。才能夠來到大徹大悟。
工作當中一樣能夠見法嗎?肯定的告訴大家:可以!而且很多很深的“見法”,是要在曆緣對境中,開悟、見法不只是在禅堂、禅修打坐,禅堂內的打坐跟禅修期間,是在最有利的情況之下把基礎打好。有了基礎之後,你見法容易;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你回到社會、回到各位的工作崗位之中,處處曆緣對境的時候,正是你見法的好時機,會讓你的見法力道更深,而見法不只是“叁法印”而已,你還要去看到深層的那些結縛,看到我們自己的貪、嗔-癡、我慢當下在展現的時候,你馬上當下看到,那也是一種見法。
如果你只是看到外面的這些“叁法印”,而沒有看到我們內心的貪、嗔、癡、我慢,那還是只是一半而已。所以“法念處”所講著重的重點,是在于看到我們自己內心的種種汙垢、種種結縛,但是後面深層那些微細的結縛,你要看到、要斷除,一定要徹證“叁法印”的。而在工作當中、曆緣對境之中,你在單純的環境之下打坐,你的貪心跟嗔心展現,不會很明顯、不會很強烈,是會有,但是程度比較薄弱,你一樣可以看得到。但是,你在工作中、曆緣對境中,貪、嗔、癡、我慢的展現,我是、我能的展現,都是在曆緣對境中更清楚啊!更明顯啊!
所以,不要以爲只有在禅堂裏,才能夠見法、才能開悟,我們真的要邁向究竟解脫,動、靜要配合,要有靜態充電、提煉、提升的階段,但是當你充電、訓練到一個階段之後,一定要回到滾滾紅塵接受世間的曆練、洗滌,唯有你能夠禁得起有血有淚的世間洗滌,才能夠來到徹證。如果你隱閉在山中,或是一直在茅蓬裏面,或是到高山上去閉關修個幾年,那樣的見法都只是到達一種程度、一種清況而已。
你要經曆有血有淚的世間、滾滾紅塵的洗滌,才能夠完全地斷除內心的貪、嗔、癡,才會完全沒有“我慢”,沒有經過滾滾紅塵的洗滌,深層的我慢、深層的結縛是不可能斷除。但是你要在滾滾紅塵裏面,能夠處處見法,一定要有深厚的聞思修證基礎。如果沒有深厚的聞思基礎,你就在滾滾紅塵裏面打滾、你展現你很行,處處在展現“我慢”,你都不知道啊!或是你的基礎沒打好,結果一上戰場,很快就陣亡了。不過,沒關系啦!陣亡哦!請你再回到月眉山靈泉禅寺來充電。
19.問:打坐是否就是靜坐?就是安靜專心的坐在那裏。是否盤腳效果比較好?散盤可以嗎?
打坐跟靜坐事實上是一樣,打坐就是靜坐,問題是外表一樣,但內心世界可不一樣。所以最初的階段,我們不會強調要雙盤、單盤、還是散盤,只要你用輕松的方式能夠坐著,身體能夠靜止下來,然後我們進一步的深入用功。所以有的人他一樣在家裏都有練習靜坐,但是如果他沒有整個解脫道的聞思基礎,坐個幾年還是一樣,都停留在只是靜坐這樣而已,靜下來這樣而已,還是沒辦法開悟、沒辦法見法。
20.問:開發明覺的方法,除打坐、經行之外,若隨意姿勢的靜坐是否也可以呢?
開發明覺的方法,除了打坐、經行之外,若隨意姿勢的靜坐是否也可以?可以的,只你聞思觀念正確,我端坐、隨意坐、吉祥臥一樣啊!我一樣可以開發明覺,可以開發覺性,也可以繼續觀呼吸,但是你要有聞思基礎。只要你有聞思基礎,你處處什麼姿勢、什麼動作,都可以開發覺性的。只是在靜坐的時候,開發覺性的力道會最強、也會越深。
21.問:假設一個人真的明覺當下起心動念,身心穩定敏覺,天生敏銳而且沈穩,這樣的人是否一定必須要透過“有爲法”的修行打坐,“熬腿”的過程呢?
意思就是說,我是天生就很敏銳啦!老師你叫我來打坐“熬腿”,我受不了啦!難道我不經過這個過程,我就不能夠“明心見性”嗎?我這麼有慧根、這麼聰明,慧根這麼強,難道這樣就不能夠“明心見性”嗎?對不起!我把他的問題……,這個問題問得也很好,因爲很多人爲什麼不願意學佛?因爲認爲他都懂、他都會,爲什麼很多人他不願意來打坐、來靜坐?他認爲那些是在練功夫,那些沒有必要。
認爲自己觀察很敏銳、IQ180、智慧很高,我很會講經說法、辯才無礙,我…
《“四念處修行法要”問答(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