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變成你的內心裏面就會常常在那裏産生張力在對抗,所以你的心就更不容易平靜下來也不容易放松下來。所以對你所謂的妄念不要用對抗的方式去對治他,因爲這樣他會産生另一種反彈力量,一方面你本身也會産生張力沒辦法真正放松。
那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你就是放空,兩個解決方式,第一就是你就放松放空,虛空不礙白雲飛,虛空不礙烏雲聚,沒有阻礙啊,不礙就是沒有阻礙。如果你能夠讓這些念頭川流而過,你只要保持明覺這樣就好,它自然的它就會流過流過。所以保持一種空明覺,回到你的明覺上來,那些念頭他就會,如果他出現就讓它自然生自然滅,你慢慢的就越來越有明覺念頭雜念就會越來越少。不要去譴責它不要去打壓它,你越譴責越打壓,你的身心就會繃緊而且他會産生反彈的力量。所以你就保持一個空明覺讓它飄過飄過。
再來現在第二個這是非常重要一個心態的認知,就好象天空中飄來的雲,有的人他是希望說,噢!我要晴空萬裏,沒有一點雲。你要知道如果你一直都保持晴空萬裏沒有一點雲的話,你會怎麼樣?啊!你的生命沒有甘露水呀?你會幹旱然後形成旱災後來形成荒漠,你的心靈會真的漸漸的僵化枯竭。所以不是一直在期盼著噢要晴空萬裏,然後我討厭那些雲,雲是法界神聖的存在,沒有不好。如果你都一直保持晴空萬裏,沒有水呀,沒有水汽過來呀,沒有甘露水呀,你要喝什麼。所以你的生命就會漸漸變成僵化。所以要知道我們要如實的了解客觀的了解,法界它就是這樣一個自然的運轉晴天有晴天的好處,如果是白雲飄過來,也有白雲存在的神聖,記得不要只是要晴天而不想看到白雲。
好現在你能夠接受白雲了,那有的人就想唉那個烏雲我不喜歡,這是壞天氣。很多的氣象報告噢,氣象報道的人員如果報道那個資料呈現出來明天會下雨噢,然後他們都會講說明天是壞天氣,晴天的話明天是好天氣,所以很多的觀念把那個陰天那,烏雲密布啊陰天都認爲是壞天氣不好的天氣,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認識。如果沒有你所謂的壞天氣他怎麼下雨呢,我們怎麼喝到水呢。所以要知道噢,所謂的烏雲密布你認爲的壞天氣,那都是實相上那都是非常莊嚴非常神聖的存在。所以包括你將來看到烏雲記得不要認爲他不好。不要說我學習解脫道之後我心放空那我能夠接納白雲了,但是對那些你所認爲的烏雲認爲那個不好。不要界定不好,法界它存在的它就是非常神聖的存在,你能夠接納他能夠欣賞他你的生命就會非常的多彩多姿,而且你的生命才會真的活起來。因爲有烏雲的密布,才會下甘露水,下甘露水我們能夠喝到甘露水,我們的生命也才能夠得到滋潤長養。所以千萬不要以爲下雨天就不好,不要界定烏雲就不好。同樣的希望大家能夠全然的接受由你內心裏面冒出來的念頭。那些念頭他們會出來有他們出來的因緣,我們全然的接受它,不要去下論斷、不要去跟它對抗、不要討厭它。你能夠保持一種愛,包容,無限的空,來尊重來包容,很快那些他會飄過甚至有時候他會形成生命很重要的甘露水,這樣你們了解噢。
再來,這裏有學員提到噢,他說喜歡打坐的時候聽禅悅,就是音樂,那種禅樂。請問聽著禅悅觀呼吸和靜坐中的動禅加強定力,對于開發明覺效果會一樣嗎?
有它相同的地方都可以讓我們開發明覺,那這兩種性質還有些不一樣,聽禅悅很容易可以放松,很容易可以放松。但如果你沒有文思基礎的話,聽禅悅聽久有時候也會讓你很容易放縱、放逸,放松之後然後放縱放逸這個有可能。所以有他們的效果,有他們的功效,但不要偏頗在那一方面。那靜坐中的動中禅有它的優點它可以帶你進入更微細的明覺的開發,更微細的明覺開發,他會比聽禅悅帶入更微細的明覺的開發覺受的開發,只是如果你光只是觀呼吸做靜坐中的動中禅的話有時候我們又容易繃緊,容易繃緊。所以我們要了解各種方法他的優點在哪裏,它的缺點在那裏,當你了解之後然後你就可以覺得诶,我這個時候我可以應用什麼方法來幫助自己開發明覺,那如果産生一些副作用的時候那我們怎麼樣去調整。比如說你打坐觀呼吸然後因爲不了解那個放松的要領到幾天之後身心很僵硬,繃得很緊甚至會疲憊那這時候聽一些禅悅非常好,它可以幫助你放松可以按摩你的身心,所以各種法門都有它的優點。
再來,有學員提到當我年輕的時候也曾想追求解脫,無奈生活的氣氛與壓力不允許,直到中年我才遇到了解脫道,倍感珍惜迫切的想抛開一切一心去專修,但人卻被工作家庭等綁住,我內心強烈拉扯不知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噢,好了,我們慢慢來研究啦,我知道這也是很多人遇到的問題。如果噢你前一世就有學到解脫道的話噢,那你在年輕時代就知道該怎麼去安排你的人生路程那。不過你前一世你可能那時候還在放逸啊,沒有接觸到噢,那現在沒關系就當下,所以面對這些現實的問題,我們怎麼來解決呢,第一你你要接受你當下的因緣。就比如說,你以前因爲要你學佛學法學解脫道你抗拒你不喜歡,你覺得說我還沒有結婚,叫我去學佛去修行我不甘心,因爲很多人他的觀念噢,以爲說學佛那修行啊,就好像消極啊,悲觀啊,准備什麼長伴青燈。所以你熏習很多的錯誤的觀念知見之後,你對學佛你就抗拒啊。好了,那結果怎麼樣,不甘心,叫你不結婚你也不甘心。
事實上如果你學解脫道的話,解脫道並沒有說教你要結婚或是不要結婚噢,那都是個人自己在選擇。解脫道最主要是協助你要有智慧,只要你有智慧要不要結婚,你自己去思考去衡量,然後爲我們自己的選擇做決定負責,爲我們的決定做負責,就這樣噢。你清楚的知道你在做什麼,你清楚的知道你爲什麼這樣做,所以後面你就會知道我怎麼樣對我的選擇負責啊,你也不會怨天尤人啊,也不會說這樣盲目的這樣沖沖沖到後來,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智慧很重要。
現在我回答這個噢,你們如果還沒有結婚的話,你們大家可以做慎重的考量,然後有正確的去分辨我要結婚還是不結婚。如果你選擇要或不要,我們爲我們的選擇負責。那這一位他已經因爲結婚了,已經有家庭了,等到因緣是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卻很想要修行,那這時候怎麼辦呢?麼辦呢?一方面我們要按住當下的因緣,學佛修行不是逃避責任,不是逃避責任,我們是要學習著有智慧去處理當下的這些因緣。所以我們要感恩過去這些因緣協助我們在成長。
一方面我們把當下的因緣處裏好,當然我們也很清楚知道,我未來的走向我未來的選擇是怎麼樣。所以我們可以慢慢的安排我們未來的走向,我要走哪一條路我們可以慢慢的安排,但是這個過程我們不要虧待,我們不要不負責,然後自私自利只爲自己。比如說如果你已經結婚有了小孩,那我們要對小孩子我們要有照顧的責任,要協助他能夠成長。那至于怎麼樣去照顧,你就是設法去安排,能夠安排到讓這個小孩子他可以在快樂的情況之下,然後不斷的成長成長到她可以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至少就是十八歲以上,他有成人的這個資格他可以自我負責。那像這方面我們該做的我們做了。
家庭方面那,我們對另一半那我們也能夠有所交代,事先就溝通好,然後大家慢慢的有形成默契互相的支持互相的尊重。這個不是說結婚之後就一定要糾纏在一起不是這樣,但我們可以通過良善的溝通、誠意的溝通、然後大家互相尊重相輔相成,對彼此都會更好。所以並不是說一定要糾纏在一起,那也不是形成無情無義,我想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我不管你們的感受。你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內心好了,比如說你結婚生子了,然後到後來你卻很想要修行,那你就一走了之,不顧家庭這樣的話你的內心都會一直的在拉扯,因爲我們有我們沒有盡責任的這方面,我們內心他會有愧疚的心,內心會有很多的拉扯,這時候你想靜下來也不容易,你想真正的心靈成長也不容易。不錯你可以尋找各方面的那種積極精進用功,但那些還是在治標,因爲我們還是會想到沒有盡責的那一方面,所以你的內心還是都會有拉扯。
所以爲什麼在阿含經裏面佛陀講,一個人要證到四果阿羅漢的話,那他要來到其中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所做已做。所做已做也就是說我們該做的我們要去做。學佛不是逃避呀,你逃避不負責的話,那你本身你就處在負債,處在虧欠的情況。我們要來到我們不要虧欠衆生,甚至我們要來到我們對衆生是有更多的付出。就好象說我們沒有虧欠別人債務,這樣我們到哪裏我們都可以真正的心安理得,我們沒有欠世間的債務,沒有欠世間的這些恩情,那我們盡責之後,我們就可以你到哪裏都心安理得。那我們可以付出更多,當我們付出更多的時候,就好象說我們不但沒有欠別人錢,別人還有向我們借錢沒有還,借錢沒還沒關系,他要不要還讓他隨緣,我們都可以全然的放下。
所以要來到所做已做我們該盡的世間的責任我們要盡。所以你要了解這方面噢,你要正確了解噢,你才會知道說學佛修行不是逃避呀,如果你用哪種逃避心態,你真的很難真正的深入跟升華,你在修行路途之中會有不少的障礙,那你正確了解之後你才會爲我們現在當下爲我們的生命負責,我怎麼樣盡量做到不虧欠別人,這個有因果啊。所以你會了解說我要邁向真的修行解脫之路,那我們要來到做到我們不要虧欠別人,更不可以去傷害別人,所以你在做什麼事的當下我們要衡量。
比如說我要不要生小孩,如果你有學解脫道之後,你去衡量如果決定要生小孩那我要負責,如果我決定不生小孩,那我不生小孩我一樣爲我的決定負責,將來老年的時候沒有像向一般世俗的養兒防老哪一種情況,沒關系我願意自我負責。所以你如果越早學解脫道,然後你就越對你的人生的選擇來負責,你會清楚知道我現在該怎麼做。才不會盲目的糊裏糊塗的做一些沖動的選擇之後,然後,之…
《2010年10月空海法師福建靈峰寺開示(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