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嗎?
那佛教就是協助衆生,逐步的這樣上來,然後來到所謂的超人格的層次。你真正來到超人格的層次,就是已經有來到證初果這樣的證量,身見破除。而且真正的法身,逐漸的越來越清楚,外界你已經把它收回來了。沒有那些、那些對立敵對的觀念,那我慢也會逐漸的降伏、逐漸的淡薄。因爲我慢啦,包括那些貪心、嗔心,不是說你開悟之後它就全部沒有了,不是這樣啦!你開悟之後、你了解之後,你生命質量會有很大、很明顯的轉變。但是那個深層的習氣、毛病,它還是會存在。那存在怎麼淨化?一定要透過悟後起修。悟後起修,在曆緣對境的曆練,才能夠把真正深層的那些貪、嗔、我慢,把它勾引出來,然後淨化。深層的那些貪、嗔、我慢、無明,不可能透過光是打坐、禅修就能夠破除,完全斷除是不可能。也不可能光是透過聞思,你就能夠斷除,那是不可能。認爲自己是這樣的人,往往是你處在無明中,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你在展現我慢而已。
所以深層的那些貪嗔啊、無明啊、我慢啊,那個就是屬于五上分結呀,佛教所講的五上分結,那是叁果到四果之間所要超越的。一個人你沒有證到初果的話,你休想說我要從果地起修,然後從四果來修,那是我慢啊。所以你要悟後起修。。。所謂的悟後起修,是講你證到初果之後,你觀念知見知道了,你也把外身收回來了。這時候那個人我見,逐漸的淡薄了、逐漸淡薄。然後你繼續在曆緣對境之中,把那個深層的。。。因爲深層裏面就是會觸及到那個自我。叁果跟四果之間所要斷除,所要真正要超越的就是那個自我。只要有自我存在,那個微細的我慢、無明、貪、嗔,就一定存在,那它會透過很多方式在呈現出來。
比如說,也許你證到叁果之後,你就可能成爲很有名的大師啊。但是他會呈現出來的就是,會呈現他是一個很有成就的人,然後要衆生追隨,這個都是一種微細的我慢在展現。所以叁果到四果之間要、真正要超越的,就是要去反觀到那個很深層、很微細的自我,它還在那裏作怪。只要有自我,它就會有意無意之中,一定會流露出我慢。那只要你還有自我,就表示你還沒有真正了解,究竟歸依處在哪裏。你萬法歸一,但是不知一歸何處。我現在講的這個是非常深的。因爲我希望大家:我們要了解自我,但是要來到真正超越自我。
那《零極限》它這個已經是,把外界這些收回來了。所以他也看到了那個自我的極限、自我的問題。所以《零極限》這一本它是學習著,從有我來邁向無我,學習著來到無我,所以這是滿重要的一個階段。跟一般的心理學、跟一般的心靈成長營、跟一般所謂的那一種,訓練自我方面的,真的它已經高明很多。所以只要大家能夠多參考了解裏面的深義,那就更容易了解佛教所講的要邁向證到初果,這樣的一個過程。什麼叫做身見的破除,這裏面所講的,處處都是在展現那一種身見的消溶。什麼叫做自淨其意,裏面處處都在談到的就是,我們要解決問題,就是要來到自淨其意。
那當然我並不是說,它就是最高級最完整。因爲在看它裏面的過程,我知道它裏面還是有問題存在。我們是學習它的優點,因爲這是很重要的過程。但我知道,它還有還有它的瓶頸、還有它的極限。結果看到後面,真的,修藍博士本身他就承認,有他的極限、有他的瓶頸。那這個筆者維泰利,他也知道自己的問題。但是一樣,他們會謙虛客氣的表示,就是要繼續再淨化、繼續再修,才可能有一天突破那個瓶頸。但你不想說,那這個有瓶頸,那這個好象還不是很值得看呢,這個很值得大家參考。因爲你如果真正看懂裏面的深義的話,你對解脫道裏面很深的,你就比較容易體會得到。
爲什麼解脫道一直要強調要超越自我?這一本就是協助大家,逐漸的從有我的世界,然後學習著超越自我。那至于它裏邊。。。修藍博士他提到他們的瓶頸,以及他個人需要突破這方面呢,這個問題解脫道都已經講出來,因爲這是屬于非常高深的問題。那這方面的問題呢,我們講過的課程裏面,《永嘉大師證道歌。開啓智慧》。還有我們有講過《禅宗精髓。慧眼禅心》、《教外別傳》,這些都是修行非常高深的。但是因爲。。。我以前是講過了,問題是因爲真的那個很高深。如果你沒有逐步深厚的聞思基礎,沒有腳踏實地的這樣修上來的話,那你會變成只是空洞的觀念,或是容易産生狂傲啊、狂禅呢。《永嘉大師》還有《禅宗精髓》,如果你修禅的人,象喜歡禅宗的人,如果你沒有深厚的聞思基礎,你很容易落入狂禅,你都不知道啊。狂禅就是用自我在修,越修越厲害呀,所以希望大家腳踏實地老實修行。
所以這個《零極限》它就象,神秀所講的“時時勤拂試”,隨時就是回來淨化我們自己。那他所講的這個不是抽象的觀念,也不會玄虛,而且很簡單,人人可修人人可做。然後又是從我們自己內心開始,所以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輔助教材。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去得到它的珍寶,也能夠看到修藍博士他的智慧,然後感恩這樣善知識的協助。你腳踏實地的去聞思修,把裏面的珍寶得到。然後你在。。。因緣會醞釀更好的因緣之後,後面,法界大自然就會協助你突破。
那在《零極限》這裏有講到的。。。昨天我們是跟大家講,它四句很重要的話就是,對不起,請原諒我,這個昨天我們已經講了。另外二句就是,它是寫謝謝你,還有我愛你。那我個人是覺得謝謝你,這個力道還比較不夠,因爲它是變成比較普遍的、比較普遍的一個一句話。如果大家能夠用感恩你,這個力道會更強。謝謝你跟感恩你,這個力道不一樣。一般來講我們會教小孩子,別人幫助我們什麼,或是拿什麼東西給我們,我們要說謝謝。那這個會變成比較是,好象大家一個那一種社交、社交方面的禮貌。那這種謝謝的這一種層次,它還沒有來到、深入到,真正由衷的一種感恩。
那你感恩呢。。。我們說謝謝,它可以是嘴巴上面的謝謝,也可以表面的一種謝謝。但是如果感恩的話,它是我心靈裏面我確實感受到,別人真的對我們有所恩惠,別人對我們幫忙很多,我們感受到別人對我們的好。那這時候我們會有一種。。。一方面有慚愧心,慚愧以前我們的我慢,看不到別人對我們的好。那現在實際感受到別人,包括外界、外境,對我們的好,所以由衷的升起一種感恩的心。如果你真的能夠升起感恩的心,你進一步會有來到報恩、反饋報恩,所以我是跟大家勉勵用感恩你。這個感恩它會有深入到心、心靈,由心靈由衷、由衷的由心靈流露出來。
一個人修行,如果你能夠來到、真的處處充滿感恩的心,你的修行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什麼打坐多久啦,你多麼會開發明覺啦,四念處怎麼會修啦,怎麼會活在當下啦,什麼當下的力量多大,這些當然我們都不否定。但是要知道,這些都是過程。你有沒有正確的走在解脫之路上,我要看出你,呈現出來的果是什麼樣的果,這樣知道嗎?修四念處、修活在當下,開發明覺,這些都是過程。你的觀念知見如果沒有正確的話,你修四念處修活在當下,還是一樣在世間法裏面修啊。那你觀念知見不正確的話,你一樣有可能是越修我慢越大啊。然後修到後來認爲自己是聖人,那要別人崇拜呀。如果你觀念知見正確了,你真的朝向出世間法的解脫之路,很自然的你身心會越來越柔軟。
開發明覺,這個明覺它隨時用來反觀,我們有沒有貪嗔、有沒有我慢。明覺。。。修四念處開發明覺,不是在修給別人看,不是要修出我比別人厲害,我是聖人,不是這樣啊。明覺那都是在開發出,敏銳的感覺力、感受力、覺察力。然後看我們深層裏面的那些結縛,看我們的顛倒夢想,看我們的起心動念。然後如實觀,去見法,去看到我們的生命實相,去現觀緣起。現觀緣起,那就是都是屬于見法的階段,法念處就是這樣。當你真的能夠去現觀緣起,了解緣起甚深,你真的能夠體悟到緣起甚深的話,很自然的你就會升起感恩的心。這都是解脫之路,很自然會流露出來的一些征兆啦。所以我不是在看你的功夫怎麼樣啦,功夫方法那些都可以訓練呢。你真正有走到什麼樣的階段,你就會自然的呈現出這樣的特征出來。所以你只要走在正確的解脫之路的話,自然的你就會來到感恩的心。
你只要真正現觀緣起、了解緣起的甚深,了解我們的生命要存在,是要有很多衆因緣。。。不只是衆生、諸多菩薩的協助,還有法界大自然的大愛、法界的大愛。你會看到生命的神聖、生命的奧妙,生命的莊嚴。而這個莊嚴神聖的背後,是要這麼多的因緣,來共襄盛舉。所以很自然的,我慢就會逐漸的減少。感恩的心,自然的就會流露出來。所以你會知恩、感恩,很自然就會來到報恩。
爲什麼那些高等的菩薩,他們能夠用叁輪體空、無條件無所求的來做來布施呢?那就是一種很自然的感恩的心、反饋的心、大慈大悲的心。一定是他們有去體悟到生命的實相,那就自然的流露出來。所以你修行,你有沒有開悟啊,有沒有證果啊,你修行境界怎麼樣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檢驗標准,你懂不懂得、有沒有真正自然的流露感恩的心,講到這裏你們都聽懂嗎?聽懂嗎?
修藍博士所用的密寶,第四個就是我愛你。但是如果你沒有真正了解裏面的深義,那你用錯方法、用錯方向的話,這一句我愛你,不但沒有幫你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你招惹更多的問題來。西方的表達方式,他們是比較開放的,比較熱情的表現。東方是比較含蓄,東方講慈悲講大愛。那西方他們比較熱情的表示是我愛你。但是要知道,修藍博士他這裏所講的我愛你,跟一般西方人常講的這個我愛你,層次又不一樣。一般人講我愛你,是有一個我,還有你這個對象啊。那修藍博士要知道在《零極限》裏面,所提的我愛你要知道,不是去愛身外的另一個人,而是愛我們自己。所以要知道喔!講這個我愛你是對自己說啊,不是對別人說啊。對自己說的那個才是真正有效果的,那對別人說那還是有身見呢。
…
《2010年7月空海法師臺灣禅修開示(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