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0年7月空海法師臺灣禅修開示(四)▪P2

  ..續本文上一頁代表不斷的在進步啊。佛教好象講的都是,講這樣說一就一,就沒有討論的余地。

  我跟他講,智能型的佛法,所講的那是宇宙的真理實相。如果是真正宇宙的真理實相,它一定是超越時空而存在。那這些宇宙真理實相,如果是五年前講的是這樣,然後五年後發現不一樣了,把那推翻掉的話,那表示你以前所講還不是真正的真理。學術界、科學界他們的理論,什麼定理、什麼定律,就是這樣。就象牛頓的地心引力,還有很多科學家,他們提出來的那些什麼定理定律,沒多久又會被後面的科學家,把它們推翻掉。包括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也推翻掉以前。。。他把牛頓的地心引力推翻掉了。但是量子力學,又讓愛因斯坦遙遙欲墜。

  所以我跟這一位,他也自認爲他是學者,科學,重視科學的這一位經理我跟他談,就算愛因斯坦他這麼樣的這種聰明。。。但是你要知道,在整個智慧的層次裏邊,我跟他打個比喻讓他比較容易了解。佛陀就象是在最高的博士的這一種層次階級,那愛因斯坦他的智慧,只來到象高中層次的智慧。那高中層次的這種智慧,他所看到的是,他現在所看到的這樣的世界而已。了因爲還不是究竟,所以當其他科學家繼續在研發的時候,有更正確的體會、更深的體會的時候,就會把以前這些推翻掉,因爲這個還不是究竟。

  那佛陀他所提出的叁法印,宇宙的真理、宇宙的運轉法則,那是超越時空而存在。那他就問呢,那佛陀他又沒有什麼科學儀器,爲什麼他能夠發現這些?現在全世界的科學家,有那麼精密的科學儀器,那爲什麼不能夠發現到?那時候我就跟他講,人類的科學,那都是著重在物質層面,而且很多都是推理推論。但要知道,接觸到無形、接觸到空、接觸到玄學方面的,科學家就認爲沒辦法拿出來實際去實驗,就把它否定,那是科學界的局限狹窄。

  那佛陀他爲什麼能夠發現宇宙這麼深的奧妙、這麼深的真理?科學家是用自我在鑽研,科學家用自我、用儀器,著重在物質層次在鑽研,但這些在宇宙裏面,那只是非常渺小的一個角落啊。佛陀他爲什麼能夠了解宇宙的真理實相

  他用的是無我。人類用這個自我,你想要了解浩瀚無比的宇宙,你所看到的都只是以蠡測海、以管窺天這樣而已呀。唯有當你心靈的淨化、淨化,來到無我,你才能夠看清全貌。

  那這些人類的科學,都還只是在起步的階段。現在當今最頂尖的這些科學家,他們也公認:人類現在的科學對宇宙的奧妙,所知道的只有百分之五而已,其他百分之九十五,人類還不知道,還沒辦法知道還在摸索之中。

  所以那一天跟那一位經理對答的時候,他慢慢的他就越能夠接受、越了解,原來佛法是這麼的高深,這麼的有智慧。那我那時候也拿出一本雜志給他看,因爲也剛出來。這是《牛頓雜志》,那今年的五月號的《牛頓雜志》,就是以“無”的物理學爲主軸刊出來、“無”的物理學。這個就是最近這幾年來,物理學界、頂尖的物理學家科學家,現在逐漸的被“無”所吸引了。以前都否定啊,因爲以前根本看不到啊。這個“無”,就是佛教所講的“空”,佛教所講的“空”。以前的物理學認爲,你拿不出實際的物質來讓我實驗的話,就把它否定。但是今天的科學家、物理學他們發現,那些真的是人類很狹窄的觀念知見。以前科學家根本否定“無”的存在呀,根本否定“空”啊,那現在不一樣了。

  二、叁年前,在瑞士那個實驗室,可能就是當今全世界最大的實驗室,就是大強子對撞機呀。它都是在地下,然後綿延二十七公裏,整個實驗室二十七公裏。這個你們知道嗎?知道的請舉手,OK!知道這個訊息的通常它是對于科學方面,比較有在注意的。那二年前人類就在去實驗,因爲以前發現到最微細的是誇克,粒子是誇克。但是科學家不死心,覺得我們想要設法把那個誇克再把它撞擊,讓它粉碎,然後看能不能找出更微細的粒子。結果他們就集合全世界這些科學的精英,然後就在瑞士那邊成立了這樣一個,誇國界。。。好幾十個國家的科學家,一起共同來研究。然後設法要找出宇宙的構造、構成的那個最微細的基因、粒子、成份。結果這一次的大強子對撞之後,然後又讓物理學家、科學家又更震憾,也讓科學界逐漸開啓,進入到“無”的物理、“無”的世界。

  如果我們人類所理解的,一般人所理解的,二個東西相撞之後會毀壞。就好象說兩臺汽車高速相撞之後會怎麼樣?大家都知道嘛,車毀人亡嘛,兩臺車會象一堆爛秩嘛,對不對?那大強子對撞機的實驗,讓那個很微細的粒子,對撞之後發現不是毀滅,而是産生出更微細的粒子,激發出更微細的能量。而這樣的發現讓科學界又進入了更虛更玄的世界,所以現在已經進入到所謂的“弦”的理論、“弦”的物理。量子物理學已經逐漸的把科學界,逐漸的帶入跟哲學有在起共鳴了,那“弦”的物理又讓科學界帶入更玄的世界。但是這個“弦”的物理,它是琴弦的“弦”,有“弓”字旁。“弦”的物理,那也讓科學界進入了更虛更玄的世界,也讓很多的科學家不敢再停留在以前的那一種,我是、我能、我慢的世界。當人類越了解,越發現宇宙太奧妙了。就因爲這樣的那種發現之後,人類才進入到“空、無”的世界。

  科學家以前認爲,把所有的粒子、物質全部。。。現在假設,假設這一個盒子裏面,就象一個方形的盒子裏面。好啦,我們現在假設啦,這一間禅堂,大家比較容易了解。就象這一間禅堂,然後就象一個大的盒子。我們把禅堂裏面的所有的物質全部都撤離開,把禅堂裏邊所有的那些粒子,反正物質方面的全部。。。可以撤離的全部都撤離開。那以前科學家認爲,裏面就是空空洞洞沒有東西了嘛,對不對?以前科學的認知就是這樣喔。你把所有的物質全部都撤離開,然後用一個完全阻隔的東西、隔絕的東西,都不要讓任何物質進來,科學家認爲這叫做空無的世界空無的地方。那以前科學家所認識的那個空無,就是一般所謂的“頑空”、“斷滅空”的那一種“空”。以前的認知,很多人對佛教所講的“空”,包括科學家對佛教所講的“空”,都不了解,認爲是“頑空”、“斷滅空”。佛教講“空”啊,什麼都空啊、什麼都空啊,結果很容易就是落入“斷滅空”,那以前的物理它們理解就是這樣。所以認爲那個沒有什麼可探討的,那是不科學的。我們科學嘛,就是要你能夠拿出實際的東西、拿出實際的數目,我可以實驗我可以檢驗。

  但現在科學家才發現。。。這一期裏面都有提到。以前認爲的那個,完全沒有物質的空間,以前科學家認爲這些裏面都是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的。但是現在科學家逐漸又成長上來了,他們發現,以前的推論以前的理解是錯的。他們現在發現到,人類以爲裏面空無東西的那個“空”裏面、“無”裏面,竟然是充滿了能量,充滿了非常微細的粒子。不管你再怎麼移開,不管你再怎麼空,它就是不是頑空,它就是會充滿了神奇玄妙的粒子,會不斷的出來。所以現在的科學家,他們才去接觸到“無”的浩瀚、“無”的奧妙、“無”的偉大。當然科學界是用“無”啦,他們不敢用“空”啊。因爲“空”的話,很容易被貼上你好象佛教的標簽。事實上真的他們現在所接觸的這個“無”,就是佛教所講的“空”,就是老子所講的“道”,太厲害了!

  所以以前有跟大家講過,空中生妙有,那在這個“無”的物理裏面一樣喔。後面他都有提到、後面他都有提到。對“無”越了解之後,然後科學家他們才逐漸的了解,原來一切的“有”是從“無”誕生出來的。所有的星球,包括宇宙都是從“無”誕生出來。這些就是《心經》所講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教講到,“空爲諸佛之母”。各種宗教裏面,對于宇宙的本體,描述的又深又具體又正確的,就是佛陀對“空”的解釋,跟老子對“道”的解釋。耶稣是把它稱爲“上帝”, “無”、“空”,耶稣把它稱爲“上帝”,不是一般衆生所理解的某種形象的那個叫做“上帝”,不是啦!耶稣把宇宙的本體就稱爲“上帝”,佛陀把它稱爲“空”,老子把它稱爲“道”,天道把它稱爲“無極”,講的都是這個。那你看!二千六百年前,老子就已經講出來了,而且老子又講“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真的他們的智慧跟愛因斯坦比起來,愛因斯坦真的還象是國小學生啊,我比喻啦!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真的用求真求證的精神,來深入佛法,去了解佛教的智慧,去挖掘佛教的珍寶。佛教不是要你迷信啊,佛教絕對不是迷信啊,佛陀所講的都是宇宙的真理實相、生命的實相,所以千萬不要以爲不科學。所以常跟大家勉勵,就是希望大家真的要打開我們原來的界線。我們原先很多的認知、很多的觀念,那都需要我們去突破。你真的能夠一個開放的心胸來虛心的學習,你的智慧就會不斷開啓。

  科學家他們有他們的缺點,也有他們的優點。他們的優點就是求真求證的精神,他們的缺點就是我慢比較大,常常會用自我要去控製。但是只要你拿出事實來證明給他看,他就會轉變會臣服。只是有很多很深很玄的這方面,沒辦法拿出這個實際的物體,或是實際的數目來讓他們看的時候。。。如果是屬于心靈、屬于比較玄方面的,這個不容易拿出數據、拿出物質出來的時候,很多科學家他們就不太能接受。除非他能夠真的有那一種開放開懷的胸襟,他也能夠接受“無”的、“玄”的甚至哲學方面的,他能夠接受的話,象這方面的科學家,他就會有不斷的突破、不斷的發明發現。

  就好象心理學的領域,以前我們在讀心理學的時候,弗洛依德可以說是心理學方面的大宗師呀,很多人學習的榜樣啊。但是我知道他所談的是屬于。。。都還是很淺顯的這一部份。那榮格、榮格他跟佛洛依德學了之後,他覺得不是只有這樣,所以他敢站在他老師的肩膀上繼續再突破。那榮格的心理學,就已經逐漸的有跟超人格、神格這方面的溶合。所以我希望大…

《2010年7月空海法師臺灣禅修開示(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