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0年7月空海法師臺灣禅修開示(五)

  2010年7月空海法師臺灣禅修開示(五)

  

  簡介〝零極限〞

  禅修方面,你們比大陸學員較嚴肅,大陸學員比你們較熱情。那如果我們在大陸辦禅修的話,通常到一個地方辦,大部分都會二百人、二百多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客觀的了解,這幾年來解脫道,在大陸方面是很蓬勃的發展。大陸學員的認真、積極,真的他們接觸到之後,往往就是很認真很積極的在聞思修。臺灣從一個角度說,百家爭鳴,好象佛法很興旺。但也因爲百家爭鳴,讓很多學佛的人,也忙個沒完沒了,那這些我們都只能夠說隨緣。臺灣學佛的人,腦海中、心中所背負的沈重的包袱很重。臺灣學佛的人,所背負的沈重包袱、陳舊的包袱,比大陸學員多很多,我點到爲止講。

  那因爲大陸學員,他們背負的包袱比較少,以佛教而言,他們背負著曆史的包袱,比臺灣少很多。而且他們學佛又是年輕化,大陸的佛教的道場,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年輕人在當主持。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幾乎都是叁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年輕輩的在當主持,他們的世代交替已經完成。他們有年輕人接棒,敢沖敢改革。年輕人的吸收力大,所以雖然近代佛教,他們比臺灣慢了幾十年。但是他們已經完成世代交替,而且又是開放的心胸在學。所以他們的進步就很快,加上他們背負的沈重包袱比較少,腦海中的觀念知見,那些沈重的觀念知見包袱比較少,所以他們要轉化很快,進步也比較快。

  講這些是希望臺灣佛教界,真的不要再自我陶醉。因爲臺灣的佛教界在這樣下去,沒多久世界的佛教重心,很快就轉移到中國去。以後大家要學解脫道,可能也要到中國大陸去學。空海出生在臺灣,我也希望盡量根留臺灣。可惜呀可惜!臺灣這邊的珍惜度跟大陸那邊的珍惜度,真的差好幾倍呀。所以相行之下,大陸那邊進步的就快至少二倍。我講實話,我沒有偏袒、偏愛那一方,我完全是平等心的對待兩岸的同胞,完全是平等心對待。只是大陸那邊的珍惜,所以那種因緣、磁場就更強。解脫道講的都是合乎科學的,解脫道所講的是開啓智慧的,那大陸的年輕輩,他們很喜歡這方面的,智能型的佛法。

  這裏有學員問:動中禅最終必竟要活用在日常生活中,以走路爲例,我們練習時應分爲幾個階段?學員們何以自我判斷,是否可練習下一個階段呢?

  動中禅這就是要讓大家練習,修行不是只有在禅堂,你出了禅堂甚至在工作、在上班,一樣都是可以是道場在修行。那動中禅你練習的這個腳步,各人可以、你可以看個人的情況,如果你越資深的,你當然就越容易了解怎麼樣去掌握。如果你是初學的話,你可以從比較慢的速度,先把速度慢下來,左右腳清楚覺察。然後再更慢,慢動作、慢動作的分解動作的進行。因爲那是讓你看到微細的起心動念,讓你去看到意識之流,讓你去看到是意識在引導身體、肢體動作,這方面你要去練習。如果你沒有慢下來的話,你根本看不到、根本看不到。所以你有慢下來去練習、練習之後,你能夠清楚看到了。你能夠把你的身跟心結合,你看到了身體的動作,以及之前的意念。之後,你只要有清楚看到之後,你覺得可以,我現在速度可以慢慢加快了,這時候你自己就可以調整,把速度加快一點。那速度慢慢的加快過程之中,一樣都要保持明覺、保持覺知。如果你覺察不到,那就要把動作再放慢一點。只要你能夠清楚覺察,你速度就可以稍微加快。然後再來,來到按照你平常正常走路的步伐在走。左、右腳,每一腳步你都能夠清楚覺察,所以這個速度你自己可以調整。但最重要的就是,你每一腳步你都要清楚覺察。腳到那裏,心就要跟腳完整的合一。那這方面要透過慢動作的練習,由慢而快,你才能夠真正清楚的覺察。如果你沒有透過慢動作練習,你只是囫囵吞棗的這樣應付過去而已。注意,那個速度方面大家可以看情況而調整。

  好!再來,你們手中有這一張意識層次圖嗎?都有拿到。這一張我們在講《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的時候,《事事本無礙》裏面,這一張我們有比較詳細的解析。如果還沒有很透徹了解的,你們禅修結束之後,要好好的去聽聞去看。這一張大家看圖一,意識層次。。。從左上角這裏,那個是代表意識層次比較粗糙、比較低的情況,也就是憂悲惱苦越多的世界,它的世界是很狹窄的在一個角落這樣而已。然後心靈慢慢成長成長,所以他越往下一條線,那是代表心靈越成長,一直的成長、成長。事實上我是覺得說這一張圖應該是要反過來,然後往上、往上這樣,這樣才代表一種心靈的成長。那因爲原先畫的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就順著這樣來看。所以,一條線一條線的往下,那是代表心靈的不斷的在成長成長的過程。那這個心靈成長,就是佛教所講的解脫的次第、過程。

  第一個階段,角色、角色層次。右邊是陰影,這是代表大多數的人,都是活在角色的層次世界裏面。那這個階段是,一般人很難接受自己的全部,很不喜歡自己一些心態,常常否定自己的起心動念,常常否定自己的生命。做了什麼事之後,然後就在猶豫、在後悔、在懊惱。所以在這個層次呢,他對內的時候,自己是很痛苦。但是要出門要出去要向外的時候,他就把自己打扮的、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穿得西裝筆挺的,然後很莊嚴這樣。出門的時候就覺得,我是、我要扮演什麼角色。

  比如說,現在遇到小孩子,我要扮演爸爸的角色,我要扮演媽媽的角色。遇到學生,我現在要扮演老師的角色,我是人天師表。遇到什麼樣的人,然後就會要扮演他這樣另外一種角色。而這個角色呢,通常都是經過重重的包裝,經過重重的包裝。他把那個他不喜歡看的,或是不想讓人看的那些,他都把它掩藏起來、掩飾起來,就把它隔除在那個陰影那一部份。那個陰影就是代表,你內心裏面有很多你不想看到的,然後你就把它覆蓋起來掩藏起來。這一種情況,人常常活得表裏不一,常常成爲好象兩面人。人前嘻嘻哈哈,人後。。。夜深人靜的時候,內心是空虛、苦悶。

  所以第一個層次,這個就是角色層次。他不敢做真實的自己,常常要做另外一面給別人看。象這一種層次的人,他是常常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那別人一句話,他就很在乎。象這個就是角色層次,他就是很在乎他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又很在乎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斷,所以常常就是把自己包裝的,成爲另一種角色。而他不想看到那一面呢,都把它剔除在外。象這樣的,這個就是一般衆生,所謂活在角色的層次,活在表裏不一的角色。這樣你們了解嗎?

  就比如說啦,你以前認爲說,你當媳婦啊,那你就認爲,我要把這個媳婦的角色扮演的很好。那婆婆說什麼,你就是是是是,好好好,對對對,但事實上你內心裏面,有很多是很無奈的接受。婆婆有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你爲了讓人家覺得你是個好媳婦,爲了讓先生覺得你是個好媳婦,所以很多你就變成一直忍、忍、忍,忍下來。但是,忍久了之後你就會暴發。那這個暴發出來,往往會傷害家人,或是找小孩子出氣。這個就是我們爲了要維護我們某種角色,而不敢做真實的自己,我們本來可以拒絕的。就比如說,婆婆她喜歡打麻將,但是你不想打麻將,你喜歡用這些時間來做其他事情。但是你爲了討好婆婆,所以又不得以,浪費很多時間在那裏,陪婆婆。。。類似政治人物陪政治人物打政治麻將,這個叫做角色層次。

  好!坊間許多的心靈資商啊、心靈輔導啊,就是幫助你,你要敢做自己呀,敢勇于表現呢。所以一些心理資商,包括心靈成長方面的,就慢慢訓練、協助你成長。讓你敢于做自己敢拒絕,敢做比較真實的人。所以這時候就會來到所謂的自我層次。

  自我層次就是,把那些以前很多不敢面對的,或是僞裝的,比較虛假的那一面,現在把它收回來,我敢做我自己,我不再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我要做真實的自己。如果比如說,婆婆要我打麻將,我真的不想打,我就跟她講我不想打,我不想陪。那也許婆婆最初會生氣呀,她會覺得,你以前你是個乖媳婦呀,那你現在上了某些課程。。。。這時候你不要講上解脫道課程啦。奇怪你上了某些課程之後,你怎麼就敢跟我唱反調,可能她最初會生氣。但是這時候,你以前你不敢這樣去明白表示,但是這時候你就會好象,讓小孩子斷奶,會有痛苦的過程,也要讓婆婆斷奶呀,或是讓媽媽斷奶呀。你不要以爲說,斷奶只有小孩子。有時候父母親對小孩子的依賴很強,父母親對兒子、對女兒、對媳婦的依賴很強,有時候你也要讓他們斷奶,這個不要讓當婆婆的她們聽到啊。不過在坐的很多可能自己都當婆婆了,真的我們自己要成長!

  所以自我的這個層次,就是他敢于表現,該拒絕的時候他敢拒絕。比如說朋友要向我們借錢,兄弟姐妹要向我們借錢。以前你總是覺得好啦,那個好嘛,要借就借嘛。但到後來實在覺得不想借,甚至有些情況實在是自己沒什麼錢。但是礙于情面,還要再去向別人借錢來借給別人,然後表示我這個兄弟才夠義氣。象這樣的話,那個都是活得、做得滿虛假的。

  那自我層次,他就是敢拒絕,敢做自己。我這樣的穿著,我沒有拉蹋,我也不必去在乎別人,覺得好看或不好看,我覺得穿起來舒服、自在這樣就好啦。我穿衣服又不是爲了穿給你看,又不是要給你評分打分數。我們一般人很多的做爲就是,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很在乎別人的眼光。當你越在乎別人的眼光,你就活得越不自在,活得越沒有自己,這個不是無我啊,你不要美其名說這個我無我啊!

  所以在這個過程,你心靈裏面會有一些革命,你跟周遭也多少會有一些革命性的改革。因爲以前很多人都認爲,你是個乖乖牌呀,就會怎麼樣,應該怎麼樣、應該怎麼樣啊,現在怎麼都很多不一樣。所以這時候會有一些沖突、會有一些痛苦産生,這是正常。但是沒有經曆過這些,你不會成長,別人也不會成長。尤其是家人的那一種相纏縛,夫妻之間的相…

《2010年7月空海法師臺灣禅修開示(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