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0年12月7日空海法師廈門開示答疑▪P4

  ..續本文上一頁深入去好好正思惟的話,你會變成盲信、迷信、偶像崇拜。“喔!某某大師啊,喔!這個是國際有名的大師呀,他講的全部都是對,反正他講我全部都信;喔!這個經典,這個是經嘛,所以全部都信;喔!這個是聖言量啊,我們不可以去懷疑。”佛陀不是要我們這樣做!

  在《阿含經》裏面,我們有列出一經——《葛拉瑪經》。北傳的對這一經非常的陌生。南傳的這一經,幾乎人人都要背、人人都要會——《葛拉瑪經》,我們在《阿含解脫道次第》裏面有列出。《葛拉瑪經》佛陀就跟我們講,你要好好的去求真求證,千萬不要盲信、不要迷信。不要別人怎麼講,我們就怎麼信。這個不是、這個不是疑心病,這一種是科學家的求真求證的精神!

  所以第二階段,這個正思惟,就是我們要有這一種學者、科學家這種求真求證的精神!別人這樣跟我們講,我們初步要去過濾:這個講得有沒有道理?合不合理?我們初步的去消化、去咀嚼之後,嗯!覺得不錯,這個人實實在在,這個人講話實在。那這個人講話愛誇大,喜歡誇張,或是這個人講話裏面有名利心,你要去過濾!所以,聞、思。

  再來,包括佛陀跟我們講的,你痛苦的原因,在于我們不了悟真理實相啊!我們背道而馳啊!你痛苦的原因在于我們在貪愛呀!在抓取呀!你聽聞了之後,你就要去靜慮、要去消化,真的嗎?真的是這樣嗎?我以前我認爲,我的痛苦是別人帶給的我啊;我認爲我的痛苦,是因爲我生不逢時啊;以前我認爲我的痛苦,是因爲我生在五濁惡世啊,是外境造成的啊,是別人造成的啊!佛陀怎麼說?我們要去看到自己的問題。

  好,那以前我這樣理解,但是我覺得這個人講得滿真實的,好,我願意進一步來思考,是真的是這樣嗎?當你進一步去正思惟,你慢慢會發現,真的是這樣喔!他講得好象都合乎這個邏輯,都合乎這樣的一個、就是一個法則。那我以前,我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那他幫我在找出問題,覺得不錯!這個人講得值得信任!

  好!聞、思之後,進一步來到實修。實修,如果你沒有透過實修的話,那你前面的這些聞思,它都只是變成爲,你頭腦裏面的知見,它不會成爲智慧。記得喔!不管你經典研讀再多,不管你裝填再多的知識、知見。如果你沒有透過實修、禅修的話,你這些都只是腦海裏面的知見。這些都只是一種知識的累積,它不會成爲智慧。

  實修,就是進一步去實際的消化、去實驗。實修就是去實驗呢,進一步的去求真求證!如果你沒有透過實修的話,你永遠都只是在數他人珍寶;如果你沒有透過實修實證的話,你講經說法是在鹦鹉學語;如果你沒有透過實修實證的話,佛陀解脫,還是佛陀解脫啊!你還是在苦海裏面浮沈呢。所以實修就是要把,觀念知見、聞思來的這些知見呢,要把它透過實驗,很客觀、很冷靜理智的去覺醒過來、醒過來,不帶任何的成見,然後去檢驗、去實驗、去證明,禅修就是去證明!

  當你真正透過實際的實修、實證,檢驗、證明到之後,你一方面你會了解,喔!佛陀講的真的都是就是真理!宇宙的真理,原來就是這樣法爾如斯在運轉。哎呀!以前真是無明顛倒。所以禅修,就是讓你去實修、實證,讓你去親證。

  當你親證之後,就好象,我跟你講說,這一杯甘露水多麼的好喝!我再解析它的水性啦!法性啦!它怎麼樣的甘露、怎麼樣的對身體多麼的好、多麼的重要。我講這些對你來講,你都是屬于聞、思。不管你再怎麼樣信仰我的人格,再怎麼樣的信仰,這個杯子裏面的這個水多麼好喝。但如果你沒有親自喝到的話,你永遠不會真正的知道。你只是頭腦裏面一種觀念,或是對、因爲對空海的一種相信,所以你一直是相信它好喝。你沒有實際喝到,你永遠疑結都存在,而且不會真正的知道。

  那實修、禅修,就是讓你實際去品嘗,讓你真的品嘗到,裏面的這些水、甘露水。你嘗到之後,你就,嗯!真的很好喝!悟啊!開悟啊!就是這樣。你實際去親證到,心領神會,那個講得的都是實修實證,證悟到。唯有你證悟到,你才會真的、內心的疑結才會真正的破除;唯有你真正證悟到,你真正的無明才會破除,你的智慧才會開啓。這時候,才會轉識成智,你才會開啓真正的智慧。把過去的知識、知見,變成爲智慧,那才是你的。這時候,你再講經說法,你講的是你自己實際的體悟、體驗,那是有生命的,那是活的。你不是在講頭腦裏面的觀念、知見,不是在講抽象。所以,爲什麼要禅修?這樣你們了解它的重要性了吧?知道喔。

  所以,禅修有什麼受益?就是這樣。讓你把觀念、知見,透過實修實證,然後你去證明,這是真是假。爲什麼佛陀會跟我們講:“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爲什麼世間是虛幻?你要去實修實證啊。爲什麼佛陀要強調叁法印?那我們不了解叁法印,就處在無明的世界爲什麼?前面是聞思,去正思惟。後面就是要去檢驗、去求真求證。當你求真求證到之後,你就會,啊!任憑誰在怎麼樣來煽動你,一百個老和尚來煽動你,也煽動不了。這樣知道嗎?這個很重要喔!

  你沒有實修實證…,佛陀在《阿含經》裏面就都有講喔!我們在《阿含解脫道次第》那一本書裏面有講,講到四聖谛那一節呀。佛陀就坦白的講、明顯的講,如果你不了解四聖谛的話,也就是說,你沒有實際去證悟、實修證悟四聖谛的話,那你所有的聽經聞法,都只是頭腦裏面的觀念知見喔!那這些,你裝填再多的知見一樣,你本身的智慧沒有生出來,所以,你的心還是很多的浮躁不安啊。

  那這時候呢?你的心就象…,佛陀就比喻,就象在大馬路的那個棉花團啊、棉花團啊。那這個棉花團是怎麼樣呢?會怎麼樣?隨風而飄嘛。這邊一輛車子過來,你就,嗚!往這邊吹走了;喔!那邊一個什麼有名的大法師過來,咻!你又沖這邊呢;這邊有輛大卡車過來,喔!你又沖那一邊呢。所以佛陀都很坦白講,你沒有透過去實修,沒有真正了解四聖谛的話,因爲你的智慧不會開啓,所以你還是盲盲目目的一直在沖、沖、沖。那這時候,你沒有選擇的能力,所以你就是常常隨風飄啊!吹東風,你就向東抓啊!追啊!你的心都是在空中飄。

  那佛陀就坦白講,如果你有好好去聞思之後,然後你去實修去證悟、了解四聖谛的話,你會開啓智慧。這時候,一百個老和尚出現,來煽動你,也動搖不了你。因爲你真的有喝到,你很清楚的知道嘛。不但自己清楚知道,而且來跟你講的人,他有沒有真正喝到,你也很清楚嘛!所以佛陀就坦白講,你了解四聖谛,你有證悟到四聖谛之後,你就象那個銅鐵柱,很高深的那一種銅鐵柱,它地基打得非常的深、非常的穩。那這時候就算臺風、刮起強烈臺風,這個銅鐵柱還是不倒。這樣知道嗎?有沒有禅修、有沒有去實修,它的區別就在這裏!這樣你們都了解了喔!了解了嗎?了解了喔,好!了解就不要找理由推托了。有因緣真的要聞思之後,要好好去實修!

  那爲什麼禅修?爲什麼要禁語?禅修爲什麼要禁語?你們說,來!小真你說。來、來,你講一下。禅修爲什麼要禁語?禁語有什麼好處?

  禅修,禁語很重要!我現在舉個例子來講,這個、這一大缸的水,裏面是有珠寶在下面。如果這個水,它是汙濁的,你能不能看到裏面的珠寶?看不到。如果這個水,它是一直的波動、波動很大的話,你能不能看清下面是什麼東西?看不清。到這裏大家可以了解喔!

  那如果我們讓這個水,我們不要去攪動它,讓它漸漸的沈澱下來、沈澱下來,靜下來、靜下來,我們能不能看清下面的是什麼東西?能不能?能。同樣的,我們的心,如果你沒有讓它甯靜、沈澱下來的話,你的心就象動蕩不安的水;如果我們又充滿了貪心、嗔心,嫉妒心,自卑、我慢,這個就是我們這個水裏面,不但動蕩而且又有很多的汙垢、很多的髒東西,所以,我們看不清下面的、裏面有什麼寶!

  衆生的問題就在于,我們的心、一般人的心,就象心猿意馬,一直的沖、沖、沖啊!很難靜的下來。你的心沒有靜下來的話,你就看不到我們問題在哪裏:第一個,看不到我們那個苦因在哪裏;你看不到我們自己在製造苦海,你看不到;你看不到我們起貪、起嗔的根本原因在哪裏,你看不到。就象動蕩不安的水、汙濁的水,你就是看不到裏面有什麼東西,好的東西、壞的東西,你看不到。我們一定要讓心甯靜沈澱下來,才能夠清楚看到,喔!我們的珍寶在哪裏;我們的佛心、佛性,在哪裏。我們一定要甯靜下來,我們才能夠進一步去看到,我們的貪心、嗔心、嫉妒心,我們的顛倒夢想在哪裏,你才能夠看得到。

  所以如果我們的身、心,沒有甯靜下來的話,我們就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心。但是你要知道!我們這顆心,它是透過六根。六根,它是向外在接觸,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我們的六根,它一直的跟在向外攀援,這個叫做六根在攀援嘛!喜歡講話靜不下來;眼睛喜歡到處東看西看,停不下來;耳朵喜歡聽那些是是非非。那你搜集這些、這麼多的訊息呢,你的心,絕對是越動蕩、越不安。

  所以,你六根沒有收攝下來的話,你的心一定靜不下來。心靜不下來,你沒辦法看到真理實相;你沒辦法看到淨土在哪裏。心不靜,你就看不到淨土。心靜,你就能夠看到淨土。心沒有靜下來,你沒辦法用心靈去感受;心沒有靜下來,你看不到我們深層的那些病因、病根在哪裏,你看不到!

  所以爲了讓大家能夠清楚的去看到,我們的問題在哪裏,我們的珍寶在哪裏,我們的汙垢、病毒在哪裏。爲了協助大家能夠去看到,我們就必需要營造這樣一個甯靜、甯靜的一個磁場。所以禅修的時候,都是講求甯靜、安靜,沒有出聲音的、不出聲。大家在甯靜、安靜,而且是收攝六根的情況之下,外境、環境,安靜、甯靜,我們本身收攝六根不攀援。這時候,內、外營造相當好的磁場,我們的心,就會逐漸的甯靜、沈澱下來。如果你沒有禁語,你是一直在攀援,嘴巴也在講…

《2010年12月7日空海法師廈門開示答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