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0年12月7日空海法師廈門開示答疑▪P5

  ..續本文上一頁,眼睛也在看,耳朵也在聽,你的心就是動蕩的。所以象這樣,你再禅修多久都沒用,你只是在散心雜話。

  所以爲什麼禅修,要營造這樣甯靜的氣氛?就是讓你沈澱、沈澱,收攝六根不要攀援,內外逐漸甯靜下來,你的心就會越來越清、明。這就是讓、帶動我們逐漸進入明心的階段。明心你才能見性;明心才能見法;明心之後你才會開啓智慧。

  所以禁語就是幫助我們,營造良好的氣氛、磁場、環境,讓我們心能夠逐漸的甯靜、沈澱下來,進一走後面的見法、開悟。這樣你們知道,禁語的重要了喔!

  因爲禅修要求的都是高品質的,那要禅修的環境,也都是需要比較安靜。喔!現在已經八點四十幾分了。

  所以,希望大家有時間的話,能夠深入聞、思,也深入實修。原始佛法裏邊,佛陀引導大家的都是,聞、思、修、證。那在原始佛法裏邊,佛陀所講的那個修行的方法,完全是以四念處爲主的修行方法。不是因爲今天,我在倡導四念處的修法,我才這樣的表榜,不是這樣。我們回歸曆史的原貌實相的話,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引導大家的修行方法,就是四念處的修行方法。那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它不是用某個法門,一門深入,不是這樣。四念處的修法…,這裏剛好…。

  再來!有學員剛好問到這個問題:四念處修行時,專修某種念住,與四念住一起修習,有什麼異同?

  這位學員剛好問到這個問題。四念處修行的時候,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四念處的修行?四念處的修行,就是身、受、心、法。它是有次第、有步驟,由淺入深。從某一個點開始,然後逐漸擴大到,全面性的修行。所以要知道喔!四念處的修行,它不是用某個法門一門深入,它是讓我們全面性的展開,再修行。四念處的修行是全面性的展開,再修行。然後那個核心,重點、核心在于: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在開發明覺。記住這個核心!四念處的修行,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整個的、整套的修行,身受心法各方面,就是要幫助你,清、醒、明、覺,活在每一個當下。你以爲要做到這一句話,那麼容易啊!沒有那麼容易、沒那麼容易!

  如果你真的了解四念處怎麼修行的話,你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是在修行。“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這一種大禅師,潇灑、灑脫自在的這一種作風,那是因爲來到,把四念處全面的展開,從有爲法來到無爲。

  那四念處,它是由身、受、心、法。這裏問的就是,專修某種念住與四念住一起修習,有什麼異同呢?

  因爲在、現在在中國大陸這邊,也有一些南傳的宗派,來大陸這邊,傳南傳的這個修法。事實上南傳佛教世界,不管是泰國、緬甸、斯裏蘭卡。南傳的佛教世界,他們的修行方法,不管是在家衆,或是出家衆,他們的修行方法,就是只有四念處,這個修法。不管你到哪一個國家,南傳佛教世界,他們的修行方法,就是只有四念處,沒有其它的。其它的是可以,從這裏延伸一些方便,就這樣。那有的只是他們著重在某個、四念處裏面的某個部分,特別強調、特別加強,就這樣。但一定都是不脫離四念處的修法。倒是這個非常重要的修法,在北傳卻是被冷落、被忽略,真的是非常可惜,非常、非常的可惜!所以希望大家,真的能夠重新來認識它,重新來重視它。

  四念處是幫助我們,你…,不管你在行住坐臥,各方面都是在開發明覺。所以要知道,不是光只是停留在身念住。因爲如果你只是開發,因爲…。好!我現在把這四念住的那個連貫性,跟大家講一下。你才知道,爲什麼要四個一起,由淺入深的來修行。

  四念處就是,身、受、心、法。身念處就是開發,我們身體動作的明覺、覺察力。第一個階段,身體動作的明覺。走路的時候,清楚的知道,我現在在走路的情況。輕、重、緩、急,你要去覺察到。我現在在工作、在掃地、在切菜、在煮菜、在煮飯,或洗衣,或是我現在在上班。當下,我在做什麼工作,我都清楚的知道,我現在在做什麼。所以身念住的修法,它是讓你的腳到心到、手到心到;讓你做什麼事情,都能夠身跟心合一。置心一處,怎麼樣?置心一處,無事不辦。

  所以四念處第一個階段,它就已經是讓你能夠置心一處,無事不辦。你匆匆忙忙的做、急急忙忙的做,反而效果不張啊!或是錯誤百出啊!當我們慢下來,保持明覺。走路、做什麼事情,你都保持明覺的話,你的做事的效果反而更好,成功率更大,失敗率更少。而且明覺、我剛才強調說明覺很重要就是因爲,你要從凡夫的世界,來到象佛陀他們這樣大徹大悟的世界,關鍵就在于,有沒有開發明覺。

  你的明覺沒有開發出來,一切都免談!明覺沒有開發出來,一切都免談!明覺是你要從凡夫位,邁向證果、解脫、成聖的非常重要的關鍵!我再強調一次,這個關鍵,如果你沒有開發出來,你想安心自在,那是不可能!因爲你明覺沒有開發出來,你就繼續活在夢幻世界、顛倒夢想,或是無明的世界。

  佛陀成佛…,我們要知道喔!佛陀,閩南話——佛陀,它本來只是個意譯呀!它只是個聲音的意譯呀!那它真正的意思就是,覺醒者、覺悟者。大家都知道嘛,佛陀的本意、它的意思。所以佛陀,只是個聲音的意譯。它的本來、它的真正的意思就是,覺醒者、覺悟者。一定都有個“覺”字!你一定要有明覺,要覺醒過來。你醒過來,你才能夠去覺悟真理實相;你醒過來,你才能夠看清實相。

  所以四念處的修法就是讓你,從現在開始,每一天都逐漸的醒過來、醒過來、醒過來。它不是在讓我們用某個法門一門深入,然後在那裏只是吃止痛劑、安慰劑、麻醉劑,不是這樣。四念處的修法,身念住就在開發,你身體的動作、肢體語言,你都要保持明覺。

  講話也是屬于身行喔!講話,你都要清清楚楚的知道,你在講話。每一字、每一句,你都要清清楚楚的聽到。在表達的時候,清楚的表達。所以四念處的修行,那都是全面性的展開。從比較粗的,漸漸來到微細的。所以它四個步驟,它是由粗的到微細的;從有形的物質、有形的身體,逐漸深入到無形的心理、心靈。如果你粗的,你看不到,微細的你看得到嗎?能不能看得到?看不到的。你的動作如果還很急躁、很粗魯,你說你開悟,那是自欺欺人。你的我慢那麼大,你的心還很粗糙,還充滿著無明、汙垢,你根本沒有明覺呀,那是自我在膨脹、自我在吹虛啊!

  所以四念處的修法,第一個階段就是,把我們的身體的動作、肢體語言,都清楚明覺。這個絕對不要小看這方面喔!這個就是你修行是要叁大阿僧只劫,還是這一生這一世?關鍵在這裏啦!如果你所用的方法,不是在幫助你,開發當下的明覺的話,你就繼續在方便法上面繞啦!那就要叁大阿僧只劫啦!

  那爲什麼佛陀帶領大家修行,那都是這一生這一世,就能夠開悟,就是都是扣住開發明覺。你把明覺開發出來,就好辦!那四念處它就是從身體的覺察,再來進一步去覺察我們的感受,覺受;第二個階段,就是受念處,覺受。

  那爲什麼要覺察覺受?如果你覺受,第二個階段,你沒有覺察到的話,你要看到你的起心動念,不可能。你沒有透過、這樣逐漸的越來覺察力,越敏銳、越細膩的話,你根本看不到裏面的起心動念,你根本看不到你的潛伏在裏面的那個深層的意識。

  那一般人喔!如果大家有學現代心理學的話,我們也有講那一個課程——《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裏面都有很清楚的解析。一般的衆生常常是,言行不一,身口不一。講更細膩一點,常常是表意識,跟潛在裏面的潛意識不一。一般常常處在這樣的情況喔。那你不以爲然,是因爲你不知道、你沒覺察到。

  所以只要你有深入心理學去解析,我們講的那一套喔!《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就是讓你,深度的去解剖、深度的去看,我們是怎麼樣在顛倒夢想,怎麼樣在構築夢幻世界,怎麼樣在製造苦因。

  所以那個是深入到深層的那個心念處裏面,去看我們的起心動念,看我們那個潛伏在裏面,那個很幽微的心態。如果你前面的明覺,身體的語言,你看不到的話,你裏面你根本看不到的啦!那就都在繼續處在無明的情況,繼續在沖動、沖動、沖動。然後製造苦因,你也不知道。你以爲你在行善,但是你一邊行善,一邊在造惡,你都不知道;你以爲你在布施,你是大施主、大功德主,但是你不知道,你一邊在累積功德,另一邊同時你在損漏你的福報,你不知道。

  無明的可怕,就是這樣喔!你一邊在行善,一邊在造惡,你不知道;一邊跟衆生結善緣,一邊跟衆生結惡緣,你不知道。這就是因爲你的心,沒有澄清、沒有甯靜下來,你看不到你潛意識裏面,是在怎麼樣在運作,你看不到。所以這就是說,就會繼續處在無明的世界嘛。無明就是這樣啊,你不清不楚啊、不清不楚啊!你不知道你在種惡因、結惡緣,你不知道啊!你也不知道,我這樣做是背道而馳;你不知道這樣做,是會造來很多的苦因,真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處在無明!

  那我們修行,佛法之深,它就是要讓你去,找出真正的苦因、找出真正顛倒無明的那些原因。那如果,因爲我們講話啦,我們爲什麼會去罵人,爲什麼身體會想要去打人?身、口,它的根源來自于哪裏?意根啊,意根的沖動。那意根爲什麼會沖動?因爲它處在無明的情況,它也不知道。所以要知道!如果你的修行,沒有進入到意根的淨化,那你都只是在修表相、在修支流末節。

  所以佛教的這一句偈,非常簡單,但是含義卻非常深!“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再來呢?“自淨其意,是諸佛的教誨。”所有的那些解脫者,所有那些大徹大悟的成就者,他最後一定會告訴你,核心在這一句話。你真的要找到淨土、要找到極樂世界,真的要解脫、真的要出離苦海,核心就在這一句話!

  前面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是在培養善根、福德、因緣,核心就在于“自淨其意。”所有修行的核心,就在自淨其意。但是如果你沒有方法、…

《2010年12月7日空海法師廈門開示答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