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態,你要清楚覺察,這時候是逐漸深入到潛意識裏面了。前面第一到第四這個都還在表層意識,現在第九到十二這是深入潛意識裏面去看你這個心,當你安息心行,那是把虛妄的分別心止息下來。虛妄分別心止息下來的時候,你才能夠進入到深層裏面去看,潛伏在裏面的潛伏心態,潛意識的心,所以第九就是覺知心。對你這一顆心處在什麼樣的狀態,你要清楚覺察,但也只要清楚覺察就好,不迎不拒不譴責,慢慢的當你空明覺逐漸開發,懂得放松,不迎不拒不譴責,你的心就會自然的産生許多的喜悅。第十個階段就是覺知心悅,喜悅的心悅,這是所謂的禅悅爲食的那一種喜悅,第十個階段的喜悅跟前面第五個階段的喜不一樣的地方,在于第五個階段的喜是屬于身體的覺受的喜,到第八個階段身心已經安定下來,這時候你的覺知已經超越了身體的覺受,深入到心靈裏面,所以第十個階段的心悅,那是心靈的喜悅,這種喜悅它是從心靈裏面湧現出來,你覺知這種喜悅,他是用心靈去感受、去覺悟,心領神會的那一種喜悅,而不是前面第五階段身體覺受的喜,不一樣的。
心花開也是第十階段的心悅,它會自然經過這樣的階段,慢慢它會繼續深入到第十一個階段-令心等持,也就是覺知心定。整個過程你都只要保持客觀明覺就好,它是自然在演變,自然在淨化的過程,你如果有所求你就沒辦法進入;一般人修定不得力,沒辦法入定,就是因爲沒辦法放松,沒辦法放空,帶著有所求之心,有所求你就沒有活在當下,有所求你的心就會繃緊,繃緊你就沒辦法深入裏面,所以記得放松、放松,無所求,只要保持客觀的明覺就好。很自然的第十一個階段,你的心清楚看到你的潛意識潛伏心態你也看到了。
喜悅現象發生過了,它會自然的來到心很甯靜、很安定,而且這時候會開發出平等智、平等覺,心來到等持,平等的世界,這時候自然的面對各種現象界一切,它能夠不迎不拒,對于各種禅相也能不迎不拒,對于過去很多的成見、知見、執著,也都能夠放下。心等持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你有經曆過十一個階段心等持的階段,心定的階段,才能夠進入到第十二個階段-令心解脫,也就是覺知心解脫。
一般衆生的心很容易成爲境界的奴隸,遇到可愛的境界,就不斷的追、不斷的抓,心成爲境界的奴隸;遇到不喜歡的境界,就不斷地拼命的逃或是抗拒,心又成爲你認爲的不可意的境界的奴隸,心很難真正的安定下來,心容易成爲境界的奴隸。當你有透過正確的聞思之後,又有修定,心逐漸甯靜沈澱下來、沈澱下來,深入到十二個階段,這時候你的心不再成爲境界的奴隸,你的心不帶任何成見,那些固執的觀念、成見,通通放下,這時候你的心是來到解脫,心從過去的心靈囚牢裏面解脫出來,也就是經過前面的沈澱洗滌之後,這時候的心來到、恢複到了光明清淨的本心,沒有任何成見,沒有任何偏見,沒有任何的扭曲,沒有任何的凹凸,…。第十二個階段,這是非常重要的心真正清淨的階段,用這一顆清淨的心來開啓智慧,用這一顆清淨的心你才能夠真正轉識成智,這一顆清淨的心它就是把那些虛妄的分別心、識心讓它止息了,止息不帶任何成見,沒有汙垢,沒有扭曲,沒有任何成見的情況之下,這時候來進行止觀雙運,它會看到真正的真理、真正的實相。
所以十叁到十六階段,這就是屬于明心之後,見法見性開悟的階段。第十叁個階段-觀無常。一般人聽課,一般人學習佛法,你所理解的無常是屬于頭腦的知見的無常,是理解的無常,是用識心去分辨的無常,還是屬于知見,你要真正的見法、真正的體證無常,是要經曆過心靈的沈澱,來到完全不帶任何成見,這時候用清淨的心去如實觀,你會體悟到、體證到現象界的一切,都在無常流動生滅變化,所有的人事物也都在流動生滅變化。你如果是用空明的心、清淨的心來體悟到、體證到的話,這就是真正的體證、真正的見法,不是用頭腦思維,那是真正的品嘗到、體證到,這時候你的喜悅會隨之而起,當你真正看到宇宙的運轉法則、真理實相,你會逐漸的來到第十四個階段-觀離欲。過去很多方面的執著、習氣、固執的己見、成見不容易放下,不容易承認,那是因爲自己看不到,有一天當你真正心靈淨化,進入去看到原來自己很多固執的成見未必正確,原來很多固執的成見是錯誤,當你親自看到之後,你就會自然的放下,當你親自看到自己很多不正確的觀念、毛病、習氣,因爲你清楚知道那些會帶給自己痛苦,也會帶給衆生痛苦,那是沖向失敗、沖向痛苦,當你清楚看到了解之後,那個轉變的力道自然就會出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讓一個人改變觀念習氣毛病,一定要讓他心靈淨化,深入到深層裏面去看到問題的所在,自己去看到問題的所在,他自然的就會改變。所以第十四個階段-觀離欲,那就是因爲你了解了、知道自己很多的觀念知見是不正確的,知道這些習氣、觀念、知見、固執的那些己見,帶給自己與衆生痛苦的時候,你自然的就會放下,因爲這時候真實的智慧産生了,什麼該放你會放,什麼是惡因惡緣該放你就會放,什麼是善因善緣你會清楚知道,該播種的你會播種……。
所以如果能夠深入到第十四個階段,你就會逐漸體會到什麼叫做過去很多情況是活在顛倒夢想的世界,惟有我們自己看到你才會心甘情願的舍離,才會心甘情願的放下,這時候會自然的進入第十五個階段-觀滅。這個「滅」不是消極、悲觀,「滅」是苦海的消失止息,以前不知道的時候,會盲目的往前沖,善知識跟我們講那是在製造苦因,盲目往前沖,我們也都不以爲然,別人越勸我們,我們卻固執己見的一直往前沖,結果是沖向苦海,沖向憂悲惱苦,有一天當自己能夠靜下來去看到,原來自己的固執己見,原來自己的執著,原來自己那麼多的成見,不成熟的觀念知見是在製造苦海的時候,你就會自然的放下,不是別人要你改變,而是自己看到了原來那是沖向苦海,沖向夢幻世界,這時候你的改變力道才會真正的出來。所以你會從苦海的世界跳脫出來,你會真正讓你人生的苦海消失止息,苦海的消失止息,就是這裏所謂的滅谛,「滅」是讓我們原先所構築的苦海消失,讓我們那些錯誤的觀念知見,固執的觀念知見,都放下了、超越了,「滅」就是苦海的消滅,你要來到這種情況,必然是你有開啓了高等的智慧,你心靈的質量層次已經跟往昔不一樣了,轉識成智,你有真正的智慧、高等的智慧,你就會來到滅谛的世界,「滅」就是苦海苦因消滅了。還有來到滅谛的世界,包括所有的那些貪心、瞋心、我慢、意思食、主宰欲也都自然的逐漸的脫落、消失。還有滅谛的世界,因爲你看到了真理實相,所以從此你了解生命實相,你不會再跟任何衆生起見诤,滅谛包括無诤。所有的那些見诤,那一個宗派才是最好,我的宗派我的法門才是最好,有一天你會體會到,原來那些是虛妄分別心。入空戲論滅,講的就是第十五個階段-滅谛。你真正了解真理實相,你不會去跟衆生見诤,也不會那些我慢,不會有那些貪心、瞋心。所以要知道滅谛是非常神聖的世界。
當一個人來到滅谛的世界,這就是體悟到苦集滅道的滅谛。但他不是因此而在這世界消失,或是躲起來消極悲觀只爲自己,絕對不會這樣;他會進入到第十六個階段-觀舍遣,難舍能舍,該放下的他會放下,該承擔的他會承擔。舍遣就是能提能放,能放能提;能出世間也能入世間。真正的舍遣的世界,那是無我無私,所作的考慮不是從個人的名利上面去衡量。這是一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叁輪體空的自然流露,別人放不下的他能放得下,該承擔的他會去承擔,只要能夠幫助這世間少苦離苦,能夠對衆生有益助的,該承擔的他會去承擔,但承擔的過程,沒有任何的我慢,沒有那些意思食、主宰欲,那是無我無私的境界,他能夠來到無爲又能無不爲。對衆生無益的,他不去做;對衆生有益的,能夠無不爲。古今中外那些真正的大智慧者,他們一定是來到無爲無不爲,無我無私的世界,在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二元對立,那是慈悲祥和充滿大愛。
好,早上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裏。
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能夠有這麼好的環境,讓大家在此專心一心一意的用功沈澱,但願大家好好的珍惜,你們越精進用功,我回饋給大家的就會越多,我們大家一起來讓我們的心靈逐漸的淨化,讓我們的人生越來越和諧,也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淨化,讓我們的社會讓國家讓人類越來越和諧,而這些都是要從我們每個人開始落實做起,大家好好的把握這些難得的殊勝因緣,好好的用功沈澱、沈澱淨化,只要你一步一腳印的去做,你一定能夠轉識成智,開啓高等的智慧,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祝大家成功。
《出入息16聖行(北戴河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