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出入息16圣行(北戴河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够去除掉你很多的干扰。呼吸逐渐宁静下来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波动或是禅相,这时候你都不要在乎它,一样继续觉察你的呼吸,心不散乱的时候,你就回来很单纯的觉察你的呼吸这样就好。刚才所介绍的几种方法,那是在对治心散乱的时候。心不散乱的时候,你就回来很单纯的觉察呼吸进出就好。

  

  

  

  全身呼吸、全程呼吸

  

  

  

  渐渐地心安定下来之后,可以来到第三个阶段,觉察全身的呼吸,全程的呼吸,所谓全程的呼吸,就是你的注意力本来是锁定在鼻头人中,现在你可以随着呼吸从鼻头人中进入到丹田,进入到腹部,你的觉察力也从鼻头人中进入腹部丹田。呼气的时候,丹田开始向下凹陷,空气逐渐吐出,这时候你的觉察力也从丹田向上移,移到鼻头人中,在观呼吸的次第上面,这个叫做来到随,追随的「随」这个阶段,等于说呼吸的全程,你都清楚的觉察跟随,前面第一二个阶段是锁在一个点,第三个阶段是可以全程跟随,又明觉。像这样随呼吸进出的全程,也可以帮助你的心逐渐地越来越稳定、越明觉,动态之中它也能够保持明觉,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昏沉,避免觉得太孤燥、太无聊而陷入昏沉,…。再来,你可以把呼吸放在腹部丹田,就固定在腹部丹田的起伏,…。你能够觉察到丹田腹部的起伏,这时候是你的觉察力,逐渐的从一个小点渐渐扩大,进一步来到把你的全身都当作是丹田,所以把你的觉察力放宽到全身,扩大到全身,你的心不用跟着到处跑,也不用锁在特定的一个点,这时候你的全身就是你的所缘,这是真正觉知全身出入息的要点、要领,心不是固定在某一个点,也不用到处跑,也不用扫瞄,你只是把它放空,放开到全身,这是呼吸从点到线到面的一个扩大,明觉从点到线到面的扩大,…。只要你有经过前面步骤下来,又掌握到放松的要领,你就可以觉察到你全身的呼吸,你全身就像一个气球,吸气的时候,大自然的空气灌入你这个气球里面,所以你的身体会像气球充气一样稍微膨胀。呼气的时候,就像空气从气球里面跑出去,所以你的身体会稍微缩收。吸气的时候像一个海浪冲过来、升起来,打上岸边,呼气的时候就像海浪的消失退下去,你如果能够觉察到呼吸在你全身的起伏波动,这时候你就可以体会到乘风破浪…。

  

  

  

  安息身行

  

  如果你能够很放松又保持明觉,安注在这呼吸起伏上,那你的身体很快就能够安定安息下来,这就会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安息身行,你的身体会觉得很轻松、很舒服,身体安定安静。前面四个阶段都是有次第有步骤逐渐深入,这个基础功夫需要你一次一次反复不断地练习,才会真的稳定,当你有这四个步骤的基础功夫,你才能够进入到后面第五到第八个阶段,到第八个阶段是安息心行,你的心要真正安定下来,那是要透过一些方便法,有次第有步骤的逐渐深入,所以请大家扎扎实实的去练习,把前面的马步基础功夫做好,后面就容易开发。身体能够轻柔明觉安定下来,心也就容易安定下来。心能安定下来,你明觉的心才能够开发出来。明心你就能够见法,明心你就能够开启智慧,开启生命的潜能。好,这个阶段跟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一次一次不断的练习,让它很稳定…。刚才是因为要跟大家介绍这些次第步骤,所以要逐一的讲解,当你听过之后了解那个次第步骤,怎么样逐渐深入之后,再来你就可以不需要听而只是去实验、去练习、去作。好,我们上午的进度大家就尽量去练习呼吸,好好的把呼吸的要领学会,下午我们有下午的进度,明天有明天的进度。大家扎扎实实的去练习,你三天下来你会获益无穷。

  

  

  

  各位同修大家好!我们前面有讲过出入息的前面的几个阶段,四个阶段。现在准备把后面的几个阶段也跟大家介绍,带领大家逐渐的深入。很多人想要修行、想要入定,但是都不容易入定,有的人一谈到修行、打坐,往往只是停留在世间定,而不知道说怎么样去止观双运,或是有的人只是在求得一心不乱;你要清楚知道一心不乱是处在什么样的位阶,如果不知道,要进一步去止观双运的话,那一心不乱还是处在世间定的情况。

  

  早上我们把出入息的十六个阶跟大家介绍一番,但是需要大家配合着做,你要进入宁静,进入比较深的定、比较深的静里面,然后后面所讲的你才能够体会到。前面第一到第八个阶段,这都是属于修定的过程;第九到十二这是修心的过程。身心稳定宁静之后,这时候你的虚妄分别心才会逐渐的止息下来。我们说要转识成智,那个「识」就是识别心、虚妄分别心,讲虚妄分别心并不是说看法判断全部错,并不是说全部错,而是有些对有些错,浅层的可以对,深层、高层的很多判断是错误,但不知道。你要转识成智,就必须要十二阶之后,从十三到十六,那是属于止观双运。来到十二阶用不带成见清净的心来如实观,来止观双运,这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的止息那些虚妄分别心而开启智慧,转识成智,那是需要心灵的宁静、沉淀,也需要有定力的。

  

  所以早上这一节很需要安静、宁静,大家配合着进度深入,现在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因为如果你没有从观呼吸的第一个阶段深入的话,你的心没有真正宁静下来,这时候,我讲后面的话讲后面阶段,你也只是用头脑知见在推理在理解,一样是用识别的心在听在理解。如果你有照着做,心灵有宁静、沉淀下来,后面的阶段你就可以用心灵来感受、来体会。现在请大家从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观呼吸的长短粗细,身体放轻松的端坐着,尽量不要动,身体动心也跟着动,不动的情况下,你才能够观察到很微细的呼吸,让它自然的呼吸就好;吸气长知我现在吸气长,吸气短知我现在吸气短,呼吸的长短粗细,你都只要保持客观明觉就好,不要去干扰它,你干扰的话就会有用力、有绷紧,用力、绷紧你就没办法往下深入下去。放松、放松、放松,只要保持明觉客观的觉察就好……。不管什么念头出现都让它如浮云,不迎不拒。心如果跑掉了,用爱心、耐心把它找回来,轻柔的安注在呼吸上……。慢慢把注意力从鼻头人中这附近向下移到腹部丹田,觉知丹田的起伏,吸气腹部随之而凸起,呼气腹部自然向内凹陷,不要用力,客观觉察就好……,放松、放松……。心跑掉了不要谴责,不慌不忙的再把它找回来,安注在腹部起伏。

  

  再来把全身就当作丹田,也就是丹田的范围扩大到全身,让你的觉知放松扩大到全身,这是第三阶段觉知全身的出入息。你的身体就像气球,吸气的时候,气球充气,它会稍微膨胀;呼气的时候,身体会稍微缩收;吸气的时候,就像海浪冲上来;呼气的时候,就像海浪退下去;它有个频率潮起潮落,只要你能放松,你就能够体会到乘风破浪。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起伏,全身缩收膨胀,也可以放在更微细的脉动,心脏心跳的脉动,但注意力不是放在心脏,而是全身的脉动,呼吸的频率一分钟18次,心脏脉动的频率一分钟72次,你不用去算只是让你知道。只要你放松有明觉,你就自然可以感受得到,这时候你的身会慢慢的安定下来。第四个阶段就是安息身行。

  

  身体安定了,这是要放松才能够来到身体的安定……,只要你掌握到放松的要领,有觉知,觉知呼吸的起伏,或觉知全身的脉动,你放松,越放松越好,无所求,呼吸脉动都让它自自然然的呈现,如果你有用力,你就没办法进入第五个阶段,有所求也没办法进入,当你能无所求全然的放松,只保持空明觉,很自然的你的身体身心会进入到第五个阶段,喜觉知的产生。第五就是觉知喜。喜觉知产生,身体会很舒服、很舒畅,喜觉知还比较粗,就像叩钟一开始敲打之后,那个声音比较宏亮、比较粗,但它没多久会进入乐觉知。乐就是频率很缓和、很微细,但是一样很舒服,就像叩钟之后后面那个余音绕袅,这是第六阶段的乐觉知。你要清楚的觉知我现在处在什么阶段,不迎不拒、放松,这些喜乐它会渐渐的缓和下来,这时候因为你的身心相当的稳定了,喜乐频率高的时候还不容易觉察到心行,当喜乐逐渐的缓和下来之后,就像如果有人在叩钟敲钟,你就不容易听到空海讲话的声音,当叩钟钟声缓和逐渐微细之后,你就能够渐渐听到空海讲话的声音。

  

  当喜乐觉知逐渐的缓和宁静下来,这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心行,你的起心动念,你的念头逐渐你就可以看到,这是第七阶段-觉知心行……。当你能够看到起心动念,这时候一样不要去干扰它,不要去造作,你就继续的保持客观的空明觉,这时候那些念头会慢慢的止息下来,妄念止息、冲动止息。身体的冲动在前面第四个阶段就安定下来,第八个阶段就是心的冲动也止息了,这就是安息心行。安息心行就是来到所谓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如果你稳定的话,这就是来到第四禅四禅的境界。前面我们介绍的八个次第,那是有经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如果你稳定的话,它会自然的经历过这四种禅的境界。初禅是包括寻、伺、喜、乐、一心,从第一个阶段到第八阶段,你有初步的体验跟稳定,有经历过又稳定的话,这是来到初禅。二禅就是前面四个阶段超越了,来到进入第五阶段-喜乐一心,一心就是第八阶段。二禅的境界就是第五到第八喜乐一心,三禅的境界超越了第五阶段,来到六七八的乐跟一心,这是三禅的境界。四禅的境界就是喜乐都超越了、缓和了,止息下来了,只剩下单纯的舍心、一心、清净心,舍念清净一心不乱,这是四禅的境界,处在这种境界,那是很祥和,所有的忧悲恼苦止息。很多人把修行来到这种阶段,认为他已经成就了,已经没有忧悲恼苦了,但不知道说这只是世间定,因为你还没有继续深入后面的开发,没有去止观双运的话,你的智慧没办法开启,我们的重点不是在求得一心不乱,那是一个过程,要继续再深入让心继续沉淀。

  

  第九个阶段-觉知心。也就是这时候你的心处在什么状…

《出入息16圣行(北戴河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