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核心是什麼?如何做到自淨其意?(2011.01.02廈門)
答:佛教,不管任何宗派,來到沒有宗派之分的佛教的核心,修行的總綱就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核心在于自淨其意,修行核心就在于自淨其意。自淨其意就是淨化我們的心、意,淨化我們的心鏡。所以要知道,你透過不管任何法門,如果你有透過這些法門,然後來讓自己的心甯靜了、清淨了,那這樣這些法門就能夠幫助你走在真正的解脫之路上。
如果我們用各種法門,但是卻沒有來實際真正淨化我們的心靈的話,那我們只是在結善緣,在方便法上面繞。所以,一樣啊,有很多人,他們透過某個法門,然後一直一門深入,比如說,他在禮佛啦,拜忏啦,誦經啦,或是持咒或是念佛,很多方法,那如果你用這些方法,沒有來到每天來淨化我們自己,那就變成只是在方便法上面繞。
所以我們要清楚的了解,如果我們的心真的清淨了,你這一面清淨的心,看出去的世界你才會看到真正的實相的世界,而且當我們的心清淨之後,我們也會看到:淨土就在眼前,淨土遍一切處,這就是所謂的淨土的核心:心淨佛土淨,心淨佛土淨。
我們的心真的清淨了,你馬上可以感受到你就活在淨土、極樂的世界;如果我們的心不清淨,充滿貪嗔癡,充滿我慢,充滿自我、自負、自以爲是,那你就看不到真正的淨土。因爲真正的淨土,我現在講實相,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是活在淨土、極樂的世界裏面,本來就是,現在也是,未來也是。那爲什麼很多人覺得活在苦海,活在五濁惡世?他爲什麼覺得活在那麼多的憂悲惱苦、沖突不斷,想要實現的理想目標,總是遙不可及,爲什麼會這樣呢?最主要就是因爲,你的心沒有真正讓它淨化下來,我們用汙染的心去看,結果我們看不到真正的淨土在哪裏。
再來,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用了錯誤的觀念知見在面對一切人事物,導致我們本意是想求淨土,我們本意是想多行善、多跟衆生結善緣,但,沒想到後來後面卻産生那麼多的苦果、那麼多的惡果、那麼多的逆境,讓自己感受到很痛苦、很失望。
剛才是講原則,我現在講一個比較具體的,就比如說,你很愛你的小孩子。在家居士,爲人父母的,你很疼愛你的小孩子,他要什麼就給什麼,盡量的來滿足小孩子的需要。那父母親、爲人父母總是希望,小孩子能夠越來越聽話、越來越成長,然後,越來各方面都越好,能夠符合父母親這樣的苦心栽培。
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很多小孩子漸漸長大之後,他的叛逆越來越強。所以爲人的父母常常,越多小孩子越長大,越感覺那一種落差、失落感越大,跟自己原先預期、預求的差距越大。所以小孩子逐漸的叛逆,小孩子也活的很痛苦,被你愛得很痛苦,那爲人父母親,也很挫折,認爲說:我已經這麼樣的愛你了,我已經盡心盡力爲你了,那爲什麼小孩子還體會不到,還是這麼樣這麼多的不滿,然後這麼樣的叛逆。
這裏面,一般人很不容易去看到真正問題,總是把問題認爲這是小孩子的問題,總認爲是小孩子叛逆,或是,這個小孩子哦他是來要債的,來討債。事實上真的不是這樣,那是因爲父母親錯誤的對待,導致純真可愛的小孩子他逐漸的被父母錯愛愛得很痛苦,所以他才産生很多的叛逆,産生很多的憂悲惱苦。那當小孩子他內心苦悶的時候,他一定會反彈。所以我們要知道,很多情況,事實上是因爲大人不知道正確的愛,用的是錯誤的愛,來對待小孩子,導致這種愛裏面是含有纏縛,含有意思食,含有大人的欲望的投射,含有本身大人未完成的願望,希望小孩子來替他背這些包袱,實現他的欲望。
但是小孩子他有他要走的路,他有他的理想,他有他的興趣。那大人往往抹殺了小孩子本身他的善良、他的理想、他的願望,所以導致小孩子他本身想做的,大人很不容易給他做,或是一直的不希望他這樣做,然後大人卻一直叫小孩子去做爲人父母想要做的,所以導致很多的沖突、很多的拉扯。
那這個時候呢,小孩子他還小的時候他還不敢叛逆,但慢慢長大,來到國小、來到國中,這是叛逆期,他就敢發泄出來。所以爲什麼國中那種逃學的、逃課的中辍生蠻多的?就因爲這樣啊,那這裏面重要是因爲爲人父母你沒有開啓智慧、你沒有用正確的態度、沒有用正確的教育觀念來對待小孩子,所以導致小孩子被你愛得很痛苦。
所以從這一點,我們要引申到很多方面,很多人是這樣,你以爲你在行善,但你不知道,你一邊行善,一邊造惡,你不知道。面對親人,包括說世俗的這種夫妻,世俗的家庭,夫妻之間的相處也是一樣。你不知道你對對方,你是一邊給他愛,但是一邊給他痛苦,你不知道。我們對待親戚朋友也是一樣,一般人,常常是,給別人一半慈悲、善意,但你無意之中,你也帶給對方沖突、帶給對方意思食、帶給對方負面的意向,一般人常常是這樣。
當你有這一種主宰欲,想去掌控對方,當你有這一種我慢在顯現,當你有這一種自負的心,你要知道,當下你就在跟衆生結惡緣,但是一般人不知道。所以事實上,苦海、五濁惡世,要知道,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這一點希望大家重新來認識。也許有很多人認爲說:我們現在就生在五濁惡世啊,我們在苦海裏面啊,我們需要諸佛菩薩來救助啊。
如果你看不到說,你所謂的五濁惡世、苦海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話,那你都還是在怪外境,怪別人,怪別人不對,怪生不逢時,怪我業障深重然後才生到這個五濁惡世來……如果你是這樣的話,那你會一生一生一世一世在那裏一直的在求、求。當然這樣的修也是不錯,也是一樣,可以慢慢的多積累善根福德因緣哪,但是你要找到真正的淨土,那就要花更長的時間。
如果你能夠看到,你能夠來體會到,原來苦海是我們自己無明情況之下製造出來,那就好辦。如果你能夠看到,原來五濁惡世是我們染汙、扭曲形成出來的,那這樣就好辦。要知道,你所處的世界是淨土還是苦海,是極樂世界還是五濁惡世,要知道,這個責任在我們自己,這個責任在我們自己。如果你都把它怪外境、怪業力,怪……反正都是把這個原因推向其他、推向外面的話,那你就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你看不到自己該承擔的,你看不到自己該改進的,所以你會只是一直在結善緣,還沒有真正掌握到那個核心。
如果你能夠去、慢慢地去淨化、慢慢地去思維,找出原來是我們自己錯誤的觀念知見導致我們跟衆生結惡緣,好,你能夠看到的話,那你從中去改變我們的心態,去改變我們的心鏡,讓我們的心態心鏡改變,懂得怎麼樣用智慧、用慈悲、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小孩子、對待家人、對待親戚朋友的話,那你的人際關系就會大大的改善。你懂得從真正的慈悲、智慧出發去善待一切衆生的話,那你會越來越快樂,你的人際關系會越來越好。那當我們的心,是清淨的,真正清淨的心,真正用慈悲、大愛之心來善待一切衆生,那衆生回饋給我們的也會是慈悲、友善、大愛的磁場。萬物都是這樣,它都是互相回向的。
這裏要跟大家勉勵一點的就是,我們每個人就像那個電視臺的發射臺,電視波的發射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發射臺。而且更奧妙的是,從你這個發射臺發射出去什麼,外境就會回向、回饋同樣的念波、磁場回來。這個是比較深,但很重要,大家仔細聽好。我再講一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發射臺,你是個源頭、是一個源流,那從你這個源頭源流散發出去的是什麼樣的磁場,外境就會回向同樣的磁場過來。這一點大家好好去體會,因爲這個要應用到遍一切處。
你能夠體會到這個要領核心的話,你才會體會到,爲什麼佛菩薩,他們是畏懼因,菩薩畏因;衆生畏果,畏懼的畏。一般衆生是怕、畏懼那個果報現前,但是佛菩薩、菩薩他們是畏懼那個因。
也就是說,比較走在修行路上、真正逐漸開啓智慧的人,他越了解真理實相的人,他是畏懼當下的因,也就是說因爲他很清楚,他有正確的觀念知見,他很清楚了解:我當下這個心態,我當下的念頭,我發射出去的是什麼樣的波,法界回向過來的就是我發射出去的那些波,而且還加倍擴大利息。
這個觀念你了解之後,那你就會更清楚、更容易了解,如果我們發射出去的波是嗔恨心的,看不慣別人,對別人嫉妒、陷害,對別人心量狹窄,如果我們發射出去的是那些負面的、不友善的那些磁場念波出去的話,那你就清楚了解,以後回饋過來的、別人對我們的也是嗔恨心、嫉妒心、排斥。這一點大家清楚了解,你正確清楚了解,你才會爲我們自己的行爲負完全的責任。
不要推卸責任啦,一般衆生總是很喜歡推卸責任,不願意負責。那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爲,我們自己不負責,要讓誰來負責?總是想貪便宜,我們不爲我們自己的行爲負責,然後就是要貪便宜,然後請別人來給我們一個加持、一個灌頂,然後業障就消除。這些是結緣,結善緣。
但問題是,我們的觀念知見如果不正確,好啦,就比如說,我們這個小孩子如果很喜歡賭博,你賭性不改的話,就算你的父母親多麼的疼愛你,常常幫你還賭債,你賭性不改的話,你的賭債會越來越多,而且到最後你父母親的家産也會讓你傾家蕩産。如果不懂得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總是在怪別人或者寄望別人,那這樣你會成爲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
所以我們要有正確的觀念知見,我們要爲我們的行爲負完全的責任,而且我們要爲我們所遭遇到的各種境界,我們要負完全的責任。這個不是說,一般講的,那個業力啊、業障,那個太抽象的了。我講的都是實相,每個人可以體會得到、可以做得到的。你了解這個關鍵之後,就好修行,而且修行起來效果會很快。
所以我再強調這個核心,我們要爲我們自己的行爲負完全的責任,我們要爲我們所遭受到的各種果、呈現出來的因緣的各種果,我們要負完全的責任。如果你不負責、你把這個責任都推給別人,怪別人,…
《修行的核心是什麼?如何做到自淨其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