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P3

  ..續本文上一頁大家自己心裏有數,不待檢驗局的檢驗産品,因爲你自己就是你自己檢驗局的局長。

  佛光山是個新建的道場,開山以來,才有十四年(至民國六十九年)的曆史,近幾年來有許多青年在那裏修行;有人一天只吃一餐;有人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倒單;經常有好多人閉關修行。有人坐禅,一坐就是十小時、八小時;有人禁語,一禁語就是幾周、幾月。他們不收徒衆,不儲蓄金錢。早上四點起來早課,早餐中餐都要念供養咒過吃飯,每天有六小時講經上課的時間。假日本來是休息,看到各地遊客和信徒參觀禮佛,不由得心生歡喜,就去爲大家服務;你口渴,我倒茶給你喝;你肚餓,我端飯給你吃。這本是青年菩薩的精神,他們既無待遇,又無酬勞,但有些人,吃了喝了以後,便說:“他們在做生意,沒有修行。”當然,行菩薩道的人生,應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不計較誤會,甚至不在乎惡意中傷。我所以引這段話說,只是說明心中有佛,人人皆佛;心中有鬼,處處皆鬼。我們創造心裏的世界,提高心裏生産的品質,是多麼的重要啊!

  一個人生活在五欲洪流之中,若能不隨俗浮沈,固然難得;如果隨俗同流而能不汙,則更是可貴。所以遠離外境,潛居山林修行,並不是上上乘;住于鬧市,而仍然能夠不爲外境所轉,才是大乘道。所以說:“大隱隱于市”,或“熱鬧場中做道場”。爲什麼能有這樣的功夫?那是因爲參透外在世界的虛妄性,不追逐心外五欲六塵的世界,對于世間的一切,不會生起執著,而能過著無住的生活,享受著心內世界的融和。

  古來很多大德都有這種境界,譬如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維摩诘居士的“雖處居家,不著叁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一休和尚的“揹負女人,卻能坦蕩無礙”。一個人如果能不被生活所牽累,所謂“百花叢林過,片葉不沾身。”那又是何等的灑脫逍遙!

  我常舉蘇東坡和佛印禅師打坐的事來說明心裏的世界。

  有一天,蘇東坡到金山寺來和禅師打坐,蘇東坡覺得身心舒悅,于是問禅師說:“禅師!你看我坐的樣子像什麼?”

  “像一尊佛!”禅師回答,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過了一會兒,佛印禅師接著問蘇東坡:

  “大學士!你看我坐的樣子像什麼?”

  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笑禅師的機會,立刻回答道:“像一堆牛糞!”

  佛印禅師聽了也很高興。

  蘇東坡看到禅師被自己譬喻爲牛糞,而無以回答,自己終于占了上風,欣喜萬分,逢人就是:“我一向論道都輸給佛印禅師,今天我可贏了!”消息傳到蘇小妹耳中,問道:“哥哥!你究竟怎麼贏禅師的?”蘇東坡眉飛色舞,神采飛揚的敘述了一遍。蘇小妹聽了蘇東坡得意的報告之後,正色的道:“哥哥!你輸光了,徹底的輸光了,因爲佛印禅師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糞,所以你看他才像一堆牛糞!”

  心理的世界是無法僞裝的,心理的淨化需遠離勝負心、顛倒心;心裏的升華,要有平等心、尊敬心。

  有心入道的人,很容易體會出物理的世界是變化無常的,是迷人騙人的,吾人唯有從物理的世界中回到心理的世界來,因爲心理的世界,才是常樂我淨的世界,才是如如不動而能解脫逍遙的世界。

  四.生滅的世界與還滅的世界 

  生滅的世界,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生、住、異、滅的世界,也就是生、老、病、死的世界,成、住、壞、空的世界。

  生滅的世界是“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世界。山河大地,一切皆是“四大”元素假因緣和合而成。什麼是“四大”呢?即地、水、火、風四大種。地以堅硬爲性,水以潮濕爲性,水以溫暖爲性,風以流動爲性。地水火風是構成一切物體的主要因素,所以稱爲大。譬如:一個杯子,是由泥土燒成的,泥土屬于地大;泥土需要滲和水,再用火燒,是有水火二大;經風吹成固體而爲杯子,是有風大。

  貴爲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是假四和合而成。如屬固體型硬性的爪齒、皮肉、筋骨爲地大;屬液體流動性的腺體、唾涕、膿血等爲水大;體溫熱度屬火大,呼吸動轉屬風大,故身體上有一大不調,即百病叢生;若四大分散,則生命死亡。

  有情衆生由四大、五蘊所假合。由于生命是因緣結合的關系,沒有實體可得,所以說有情的肉體,也只是假合的存在而已。如和合的因緣力窮盡時,結合的關系也跟著消滅,生命的肉體,立即滅亡。所以佛陀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

  生滅的世界是苦多樂少的世界。苦有叁種:苦苦、壞苦、行苦,欲界叁苦都有,色界只有壞苦、行苦,無色界唯有行苦,這是依程度而分的。如果從內容分,則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和五陰熾盛苦。苦人們所厭棄的,但人生終不免要有許多苦痛;樂是人們所追求的,但是人生之樂卻是那樣的稀少與短暫。

  生滅的世界是無常的世界,昨天還活蹦活跳和你大擺龍門的朋友,今天不幸和你陰兩隔。昨天還是人潮擁擠的百貨公司,今天被大火夷爲平地。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事,你我都不知道,這不是無常的實相嗎?

  這個世間有太多的苦痛,給我們很大的煩惱,動搖我們身心的安住。我們必須研究佛學,求得一個不生不滅的還滅世界。什麼是不生不滅的世界呢?這個意義很深、很妙,限于時間,我只能簡單的向各位介紹。

  什麼是還滅的世界?

  第一是“如”的界:如──如如不動,如的世界就是不動的世界,如來的世界,如法的世界,如實的世界。儒家也主張修養不動心,所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我們的心能在如如不動中安住,我們就有幸福快樂。說句老實話,人實在很可憐,人家贊美你一句“你這件衣服好美哦!”就高興了半天。衣服很美,和你有什麼關系呢?你也高興。人家批評你一句,你便生氣了,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快樂與否,全由外人左右,爲什麼要受別人擺布呢?就是因爲沒有生活在“如”的世界。

  第二是“悟”的世界:悟──一切明了,悟的世界是智能的世界,光明的世界,解脫的世界,自然的世界。

  悟的世界就是“啊!我懂了!”“噢!是這樣啊!”悟是“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的世界;是“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的世界;悟是不爲情愛所羁,不爲生死所轉的世界;悟是恢複自然,找到本家,認識自己的世界。

  第叁是“淨”的世界:淨──清淨無染,淨的世界就是清涼的世界,極樂國的世界,法眼淨的世界,蓮華藏的世界。

  我們這身臭皮囊,從頭到腳,有叁十六物不淨。而貪、瞋、癡、悔、恨、怨、怒,更時時侵擾我們,讓我們不得安甯。衣服髒了要洗,身體髒了也要洗,心裏不清淨更需要洗。以清涼法水,洗去你心靈的汙穢,以佛法的“淨”來莊嚴自己,以佛法的“淨”來化導自己。“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謂“心淨國土淨”,人人都能這樣,極樂世界就會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第四是“圓”的世界:圓──圓融無礙,圓的世界就是一切如日月的世界,如虛空的世界,如因果的世界,如自性的世界。

  所謂圓的世界,就像大家前天來聽講佛法,昨天也來聽講佛法,今天仍來聽講佛法,有始有終,功德圓滿。

  人生要追求一個圓的世界,因爲圓的世界就是我們人生完成的世界。

  佛法講宇宙人生,都講圓,理要圓,事要圓,理事皆圓,事事皆圓,這也就是《華嚴經》所倡明的四法界的世界。所謂四法界即:事法界,是總稱我人晝夜的差別現象的世界;理法界即是打破認識虛妄的現象,體認到不可思議的言亡慮絕的真理世界;理事無礙法界就是本體與現象,空有無礙的世界;事事無礙法界就是體認到時空無限無量,宇宙萬有無一無關,一切同體,大小無別,一多不二的世界。我誠懇的希望,大家參加了這次的佛學講座後,有很圓滿的人生,能夠體會理事圓融的世界。

  今天的講演,時間已經超過了,叁天來,我把“佛教的人生觀”、“佛教的唯心觀”、“佛教的世界觀”,都作了簡單的介紹,非常感謝各位,你們好幾千人不但冒著寒風來聽講,甚至有許多人沒有座位,有的就坐在過道上,有的在外面看閉路電視,更有些人立于寒風中,聽著擴音器的廣播,實在說比我站在這裏還辛苦。風雨中的冷,在你們的身上,也冷在我的心裏;站在牆壁邊,酸在你們的腿上,也酸在我的心上。總之,非常感謝各位,我祈求叁寶加被你們大家,人人家庭美滿!福慧雙增!

  

  

《從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