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便宜的東西,放高利貨、標會,吃虧上當都是由貪念生起的原故。錢財如何處理,應經常與丈夫研討。
4.嚴守貞節:作妻子的,從結了婚那一刻開始,就要有一個認定,世間所有的男人都沒有自己的丈夫好。
除了父子之間的道德、夫妻之間的道德,經裏還說到主從之間的道德。
(五)主人對仆從的五種道德
1.隨力作業:既是仆從,他有他有限的能力,對仆從不可超過能力以外的要求,依他的能力,給予他的作務。
2.給予衣食:仆從爲主人工作,主人對仆從解決他的生活所需,尤其衣食問題,不可令他匮乏。
3.病給醫藥:除了衣食之外,醫藥保健也非常重要,雖是仆從,生命和健康對任何人都同樣重要。
4.慰勞獎勵:不要只是注重仆從的物質生活,他們也需要精神的生活,尤其各種的慰勞,各種的獎勵,要讓他們稱心如意的工作。
5.休閑活動:不可對仆從要求過度的工作,他們的休閑生活,康樂活動,也要負責爲其解決。
(六)仆從對主人的五種道德
1.早晨先起:知道主人的生活習慣,在主人早晨還未起床之前,應該先起身灑掃,整潔內外。
2.晚上後眠:晚上,仆從應該在主人睡後才眠,關鎖門窗,照顧火燭。
3.勤勞作事:仆從對工作要有勤勞作務的態度,要有責任感,要把工作看成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4.稱揚主人:仆從不可在背後批評議論主人,應該稱揚主人種種功德。
5.忠于職守:仆從要得到主人的欣賞,莫如忠心耿耿了。自古以來,忠義是吾人傳統的美德。
在佛法裏,和我國儒家一樣,非常重視人倫道德,尤其眷屬之間的和諧相處,人際之間的互相尊敬,在以人爲本的佛教裏,是非常重要的。
二、知足感恩的經濟道德
說到每個人的家庭經濟,有的富有,有的貧窮。富有的家庭,生活不一定幸福;貧窮的家庭,反而生活和諧快樂。在這個世間上,有的人能共富貴,不能共貧窮;有的人能共貧窮,不能共富貴。其實,不管貧富,在經濟生活上能有感恩的美德,就是促進美滿幸福的生活。所以一個美滿的家庭,不是建立在物質上的富有,精神上的道德,是一切快樂的泉源。
所謂感恩的經濟生活,是每個人對生活上的一粥一飯,要有當思來處不易的感恩。一條絲,一塊布都不是簡單的事,今天的社會,知足感恩的心情,很少人培養。所以我們的經濟就算如何豐富成長,許多人仍然不會感到幸福,就是這個原因。
佛教對現法安樂的法門提出四點意見:
1.方便具足:方便即是智能,比方謝副總統,提倡把家庭的客廳變成工廠,提倡家庭副業,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求財的方法很多,只要是善法,是利衆生的,甚至《阿含經》說:“種田行商賈,牧牛羊興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臥。”這六種資生事業,已經明白指示在家信徒,都可以合理合法的賺取應得的利益。不過,如果用其它不正當的方法,如淫業、殺業、酤酒、蔔卦、算命、大稱小鬥等的方法取得金錢,那就不應該了。
2.守護具足:若要經濟生活合理,要以道德做基礎,正當的言行和事業,才能守護自己的財富,勤勞和守法,才是生財之道的泉源。
3.善友具足:如果沒有善友來往,結交一些吃喝玩樂的朋友,也容易散失財富,佛法說散失財富的原因有六種:“酗酒、賭博、放蕩、非時行、伎樂、惡友”,所謂善友具足:“友直、友諒、友多聞”,現法安樂的財富,自然安全。
4.正命具足:正命是要有正當職業,正當的經濟生活,是量入爲出,合法合理。
生活上的富有,不完全以金錢作爲標准,主要的知足感恩。諺雲:“知足之人雖臥地上亦爲天堂,不知足之人雖在天堂亦爲地獄。”多少人家財萬貫,但仍然感到不足;多少人家無隔宿之糧,他仍然不改其樂。陶淵明不爲五鬥米折腰,弘一大師鹹菜有鹹菜的味道,大迦葉在塚間修行,顔回居住在陋巷,他們所以不以爲苦,主要是因爲有知足的修養。有了知足,進一步對社會要有感恩的心。我們要想到我們穿衣,是因爲有工人爲我們織布;我們吃飯,是因爲有農人爲我們種田;沒有演藝人員,我們每天就沒有電視可看;沒有公共汽車司機,我們每天出門就沒有車子可乘。我們所以能夠生存于人間,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仰賴社會大衆給予我們的需要;沒有社會大衆,我們就無法生活。所以我們要把經濟道德建立在知足感恩的上面。
叁、誠實無欺的社會道德
佛教講到社會道德,也就是社會大衆人際間的關系,主要的是要能做到誠實無欺,人與人之間如何溝通,佛法提出四攝法的法門,這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1.布施:昨天已講過布施是發財的方法,布施不限金錢布施,還有勞力、歡喜、智能等布施。唯有懂得布施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不管用語言、力量、精神、物質來布施,主要的是布施結緣,是人際間最好的善意表現。
2.愛語:愛語,是世間上最美好的聲音,每一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贊助,別人的愛護,所不幸的是人世間常發生吵架和誤會,乃是不懂愛語所致,若能善用愛護人的話,不但與人結緣,還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3.利行:俗語說,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有時候說一句話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
4.同事:你要有隨緣隨衆的性格,如果對方是軍人,那你就應該講軍人的話,對方是教育工作者,就講教育方面的話,對商人講商人的話,對青年講青年的話,如能這樣,人際之間便容易相契。慈愛的母親,餵自己的小孩,本來是要把放置湯匙內的食物餵至小孩的口中,不由得自己的嘴巴也跟著張開來,這是由內心的慈悲,引發出來同事的現象。多站在別人立場設想,如果好事好話,就說你如何如何,假如欲要講訓誡的話,就說我們以後如何如何。
社會道德,主要就是把人際間關系處理好,說到人際的關系是非常複雜的,現在約略舉出下列數點說明:
1.親友的關系:人間有親屬的關系,親屬固然彼此增加了許多互助,但人間越親的關系,製造的是非煩惱越多。最好父母、子女、兄弟、姊妹、親戚、朋友之間,要以道相交,以舍往還,不可只有金錢的往來。親友的關系應該做到“互相安慰鼓勵,嘉勉惜福守財,幫助人格尊榮,彼此隱惡揚善、督促前往善道”。
2.君臣的關系:長官和部下,領袖和幹部,要彼此互信,彼此相依。做部下的人,要有“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的智能和情操;天上的鳳凰,一飛沖天,如果沒有梧桐樹,牠是不會停下來棲息的,忠心耿耿的大臣,若不遇明君,連官都不要做。若是做領袖的人,要能知人善用,量材運用。所謂“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當然,人人不會全是千裏馬,但我們應該知人識人,這是一個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3.信仰的關系:人不能沒有信仰,有了信仰,就會有人神的關系,師徒的關系,道友的關系。我現在告訴各位信徒們,你們做一個佛教的信徒,護持佛法是最重要的責任,我希望你們第一、護人更要護法,第二、護神更要護佛,第叁、護師更要護衆,第四、護寺更要護教,第五、護老更要護幼,第六、護富更要護道。
4.職業的關系:立身社會做人處世,不能沒有生活,既然要謀求生活,就要和各種職業建立關系。受教育的時候要和老師來往,要衣要食的時候,要和農工來往。不管什麼職業上的來往,誠實無欺是最重要的道德。
除這些以外,還有師生關系,鄉傥關系,同學關系等等,任何社會人際關系的道德,一定要奉行五戒中的不妄語戒,才能誠實無欺,今日社會,一再叫著“狼來了!狼來了”的情況,是騙不了多次的。
社會的道德就像這君臣、親友、夫妻、主仆關系,把人世間關系都調和了。在社會上立身處世有二句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侍”。天上的鳳凰若無梧桐是不會停下來棲宿的,忠臣不遇明君,連官都不作,所以我們對社會的關系,不管是對長官、老師、朋友、我們要注意要像鳳凰般擇株而居。親友則守望相助、尊重推崇。夫妻之間彼此潔身自愛而敬愛有禮,主對仆慰勞獎勵,仆對主忠于職守,主要有培養仆人獨立經營,自己獨當一面之善心,仆有盡力發揚主人事業之忠心。如此,才能造成一個誠實無欺的社會道德風氣。
四、自由民主的政治道德
現在是自由民主的時代,我們關心的是民主政治,而不是說要反對黨;自由民主是有它的道德的。前幾天有許多候選人,爲了爭取民衆信任,不惜宰雞宣誓,一只活生生的雞就在千萬人的面前,斷頭落地,這合乎道德嗎?有的還到城隍廟發誓:“如果讓我當選,我就要如何如何,如果不這樣,就讓我死全家。”的咒語,如果全家人都死了,您活著還有價值嗎?一個人的人格是否高超,道德是否令人敬重,是要靠平時的養成,一旦當選了,才真正叫做衆望所歸,否則事到臨頭,才做出不仁道斬雞頭的舉動,縱然能博取衆人的信賴,也是不道德的。
民主政治的時代是需要有理性的,也許諸位從報紙上也得知高雄縣長競爭相當激烈,前任某議長在發表政見的時候說:“我在省議會服務十八年!”衆人聽了很受感動,就說要支持她。我卻認爲服務十八年有什麼了不起,國民黨遷臺至今,爲我們服務也已經叁十幾年了。她又說:她家裏又有什麼人,什麼人都作了什麼官,全家族都爲我們做事。事實上他們有限的幾個人,那能跟國民黨成千上萬的爲我們全國人民服務相比呢?所以我們民主政治是要有理智的,而不是用話來感動人心的。
我聽說一些不正派的立法委員,有買票一張叁百元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既然有心爲民謀福利,爲民服務,如能發自內心真誠的宏願,你流露出來的言語舉止,必然是最感動人的,也是會最受支…
《佛教的道德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