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的財富觀
時間:公元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對象:法師、信衆(弟子依仁、依慶記)
一.佛教的財富觀 二.非法的財富
叁.佛教發財的方法 四.怎樣處理財富
五.佛教認可的財富 六.佛教最究竟的財富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們:
記得不久前,在南部的高雄舉行電影金馬獎的頒獎典禮。那個時候我們從報紙上可以看出,所謂“一票難求”,要想進去參觀金馬獎頒獎,是非常不容易。現在,我們北部的人士,爲了追求真理,研究佛學,聽講佛經,也是“一票難求”。
對于這一次,很多有心研究佛學的人士們,不能得到入場券,而不能來參加佛學講座,我除了對大家表示深深的祝福外,也爲他們深深的感到抱歉!
最近幾天來,臺灣各地都在競選省議員、縣市長,大家爲了參與政治的競選、聽候選人講演,可說大家都忙著參加選舉講演的活動。你要參加娛樂性的金馬獎也好;你喜歡參加政治性的競選演講也好;或者,你喜歡參加追求真理的佛學講座也好。可以說,我們自由中國的人民,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只要我們心裏喜歡,就可以隨我們的心意參加各種活動。這不就是我們自由民主的可貴嗎?
今天是佛學講座的第一天,我要和各位講的是──“佛教的財富觀”。
一.佛教的財富觀
說到財富,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希望、所喜歡的,但是,財富對于每一個人,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在佛經裏面有一段記載說:
有一天,法院法官升堂的時候,有一條狗來向法官告狀,法官覺得很奇怪──“狗子爲什麼要來告狀呢?”
狗子說:“法官大人!我因爲在外面行走很久,肚子餓了,我走到一戶人家門口,想要向那家人要一點飯來吃。我也遵守狗子的禮節規矩,向那人要飯吃,而那人不但不給我飯吃,反而打我。”
法官一聽:“咦!狗子要吃,還有規矩嗎?狗子你說,有什麼規矩?”
狗子說:“我們狗子向人要飯吃,有一定的規矩,我們前面的兩只腿,可以趴進屋門內,但是後面的兩條腿和尾巴必須要在門外,不可以進入門內。我是以這樣子的狗的規矩來要飯的,他們爲什麼要打我呢?”
法官聽了以後就說:“把那個人找來,我要詢問這件事情。”打狗的人經法官一問,坦白的招認,因此罪名也就確定了。
法官問狗子道:“你希望用什麼方法來處罰這個打你的人呢?”
狗子回答說:“請法官大人罰他做個大富翁!”
法官聽了哈哈大笑道:“你叫我處罰他做個大富翁,不是倒給他討了便宜嗎?”
狗子說道:“報告法官大人!我這個狗子,過去生中就是一個大富翁,因爲我爲富不仁,愚癡、貪婪、凶惡,不肯喜舍,所以死了以後,墮入畜生道中受種種的苦難,吃人的剩菜剩飯,替人守門,給人棍打腳踢,非常的痛苦,所以我要求法官判罰他將來也做個大富翁。”
我們剛才說財富很好,是大家所喜歡的,但是財富對某些爲富不仁的人又是不好的。我們放眼看今日的社會,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窮人”,但也有少部份是“貧窮的富人”。既然富有,爲什麼又說他貧窮呢?
(一)最富的窮人
有很多富有的人,有錢不會用,有錢用到不好的地方,甚至有錢不肯用,如此,雖然有錢,也不就是和窮人一樣嗎?
佛經中,有一個善生長者,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間上最希有、最寶貴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長者就對人宣布說:“我要把這寶貴的東西,贈送給世間最貧窮的人。”有很多貧窮的人就要來向他要這個金盒子,但是這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就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那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又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大家就奇怪了──“你是沒有真心要把這個金色盒子送給人?”
善生長者就說:“我這個金色盒子要送給世間上最貧窮的人,誰是最貧窮的人呢?我告訴你們,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國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這個消息慢慢的傳到波斯匿王那裏去,波斯匿王非常的不高興:
“哼!我是一國之君,怎麼可以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去!去把善生長者找來!”
波斯匿王把善生長者帶到收藏珍寶的庫房裏,就問善生長者說:
“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善生長者說:“這是收藏黃金的金庫。”
“那是個什麼地方呢?”
“那是收藏銀子的銀庫。”
“那是什麼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寶庫。”
波斯匿王大聲責問道:“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庫、銀庫……,這麼多的財寶,你怎麼可以在外面散布謠言,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
我們要知道,在善生長者的心中,認爲波斯匿王雖然有錢,而不會照顧社會大衆,不知道做一些福利人群的事業,雖然有錢而卻不會用,這不就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嗎?
我們政府的領導者經國先生,他就是一個很會利用錢的人。你看!我們的國家,十大建設的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蘇澳港、臺中港、中鋼、中船……,許多的國家建設,帶來了我們社會的繁榮,民衆經濟的富有,所以有錢會用,才是最富有的人,否則,有錢也是窮人。
(二)最窮的富人
世間上有很多“富有而貧窮的人”,世間上也有許多“貧窮而富有的人”。像古代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他臨死前,他的弟子問他:“老師!你還有什麼遺言呢?”蘇格拉底突然想起:“啊!我還欠人家一只雞,還沒有還他。”
你看!一個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到臨死之前,連一只雞也沒力量還人,可是他是否真正的貧窮呢?蘇格拉底的智能,幾千年來仍然影響著這個世間上的人,所以說,像蘇格拉底這樣的人,他是不窮的,是貧窮中最富有的人。
我們佛教中的弘一大師,一條毛巾,他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經破爛了,他的朋友夏丏尊見到時,不忍心,就說:“我買一條新的毛巾送給你吧!”
弘一大師回答說:“不用!這一條還很好用呢!”
像弘一大師,他不是貧窮,實在說,他的富有──在精神上的富有,是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
像孔子的弟子顔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你不要以爲他貧窮,實在說他是很富有的。
像佛陀的弟子大迦葉,放棄莊嚴堂皇的精舍不住,在墳墓洞穴裏,在山林水邊間,作種種修行,他是過不起豐富的生活嗎?不是!他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質上虛僞的享受。
(叁)宿因與現緣
有時,財富,在能用是共通的,但是在所有上就有分別了。例如這一棟高樓是你建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不過下雨時,刮風時,我避避風,躲躲雨,在你的屋檐門口站一站、用一用,這總可以吧。這些樹木花草,雖然是你栽的,是你有的,不是我的,不過我聞一下,看一下,心裏想一想“好青喔!”雖然這花不是我所有,但我聞一聞,看一看總可以的。電視機是你的,你在看,我在旁邊也沾沾光,我也看一看,雖然這電視機不是我所有的,但是我看一看,總可以吧。所以世間上的許多財富,雖然都是別人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共同享用。
農夫種田,所種的收成,當然是供應大家生活吃用的,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點,這也不要緊,雖然不是要給牠吃的,但是牠終于吃了一點。所以這個世間,所有是個別的,但享用有時是能共通的。對世間我們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權不可,只要我們能夠共同享用,那也就很幸福了。
(五)用錢與藏錢
過去有一個人儲蓄了很多的黃金磚塊,由于儲蓄了很多,就藏在家裏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叁十多年,卻一直都沒有去用過。這叁十年中,雖然他都沒去用過,但是他有時去看一看就歡喜了。
有一天,這些金磚給人偷去了,那時他傷心得死去活來。旁邊有人問他說:“你這些金磚藏在那邊幾十年了,你有沒有用過它呢?”
“沒有!”
那個人就說:“你既然沒有用過,那不要緊,我去拿幾塊磚頭,用紙包起來,藏在同一個地方,你可以常常去看,把它當作金磚藏在那裏,這不是一樣可以歡喜嗎?又何必這麼傷心呢?”
所以,世間上所有的金錢都不是我們的,佛經說是五家共有的,金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聚歛,做一個守財奴,終不是一個善于處理金錢的人。
(六)福報與現緣
有的人看這個世間上有人很有錢,就說:“啊!你好有福報啊!”有的人,也自以爲自己很有福報,但是光有福報是不可依靠的,福報固然要緊,但還必需要有現世緣,現世的這個“緣”,才是最要緊的。
銀行裏的存款再多,沒有再繼續存款,終會有用完的一日。所以在佛經方面,說明現世緣的重要,有一個很好的譬喻:
有一個男人自以爲很有福氣,祖先留給他的家産很多,所以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連吃飯也必需要太太來餵他,他才願意吃。
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要一個星期以後才能回來,但想到他先生連吃飯都不會,怎麼辦呢?
經過一番考慮,她做了一個大米糕,套在他先生的頸上,心想你餓的時候,只要張開口就可以吃到,我一個星期後就回來了,這樣大概就不會被餓死吧!
這個太太就這樣的回娘家去了,但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回來,發現他的丈夫已經餓死幾天了!
爲什麼他先生會餓死呢?因爲這個大米糕套在他的頸上,在他嘴前吃得到的,第一天就全部把它吃光了,但是剩下在嘴旁的,由于必須再用手去撥一下才吃得到,他就懶得用手去拿來吃,所以就這樣給餓死了。因此光是有福報,而現世緣不夠,還是不能享受這個福報。
以上我說了佛教對財富的看法,做了一些比喻之後,以下我再詳細的把佛教對財富的各種看法,一一的向各位介紹。
二.非法的財富
財富,佛教是許可的,但非法的財富,佛教就不許可了。什麼…
《佛教的財富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