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

  《星雲大師講演集》-從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

  

  時間:公元一九八○年十二月四日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對象:法師、居士(弟子劉照岚記)

  一.最初的世界與最後的世界  二.此方的世界與他方的世界

  叁.物理的世界與心理的心界  四.生滅的世界與還滅的世界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感謝佛陀慈光加被,使這次佛學講座能順利的進入第叁天。這麼多人聽講佛法,完全是佛陀的慈悲,與佛法的功德;也可以說是各位信仰的虔誠和道德修養的表現。誰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上千上萬的人來承受佛法的啓示,遵循佛教真理的指引,教義的規範,這真是我們人性的光輝,社會的榮采。我們從各位聽聞佛法的莊嚴虔誠上面,看出了我們心理建設的成果。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從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

  我在要講本題之前,先說明世界和我們的關系:

  兒童依賴父母而生,老人依靠拐杖而行,人類依靠世界而活。沒有世界,我們生活在那裏?佛法說世間有兩種:一爲有情世間,一爲器世間,有情世間爲正報,器世間爲依報。依報就是我們所依的世界。

  人有很多種類,生命也有很多種類;所謂佛有佛的世界,人有人的世界,動物有動物的世界,甚至小蝸牛、小螞蟻也有牠們自己的世界。

  人類除了占有這個世界,還要向其它世界征服。科學家在太空裏找尋這個世界以外還有什麼樣的世界。其實,人類對自己所居住的世界,直至目前,並沒有真正的了解。舉個例說:喜馬拉雅山常出現雪人,雪人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有人說:只看到雪人的腳印,什麼樣子則不知道。可見人類對自己居住的世界,並不完全了解。

  小蝸牛住在貝殼裏,貝殼就是牠的世界。偶而牠會頭伸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所接觸到的世界畢竟有限。在虛空無盡的法界裏,看我們人類的世界,也是像蝸牛一樣;地球,只不過是我們的貝殼而已。

  不管我們的世界是大是小,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和我們的關系就非常密切。我們不僅希望現實的生活多采多姿,就是做夢,也希望夢中有花有草、有房屋、有山水、有日月,這樣的夢才美麗。

  “夢裏明明有六塵,覺後空空無大千”,夢境的變化很大,如夢的世界每天都會發生種種事情,而我們無法置身事外。佛經裏說:在虛空中有無數的世界,每天都有世界毀滅,也都有世界生起。例如現在科學家說世界和世界可能相碰撞,這就是證明世界會毀滅。我們這個世界會不會毀滅?什麼時候毀滅?甚至于臺風、洪水、地震……這種種世界上所發生的問題,那一件我們能不關心呢?理學家陸象山說得很好:“宇宙的事,乃我們自己份內的事;我們自己份內的事,也就是宇宙份內的事。”

  我們既關心我們的宇宙世界,各種學說就把世界定了許多不同的名稱,如天地、乾坤、世間、自然、陰陽、虛空、宇宙、氣、心等等不一而足。不管世界有多少名稱,世界和我們的身心有著很大的關系,這是我們很容易了解的;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裏面,自然就會覺得世界很大,人很小;如果我們覺得世界是活在我們的心中,那就會覺得我們人很大,世界很小。

  王陽明先生說:“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佛經說:“悟者所居之外,大地無寸土。”又說:“心外無一法。”唯識家的“叁界唯心,萬法唯識”,世界,只是我們心空中的一朵雲彩而已。

  如果是一個聖者,到達覺悟了以後,宇宙世界就會自然成長在心裏,除了心中的世界以外,沒有其它的世界。心外的世界,是科學家那個冥頑不靈的世界,是一個物質的世界;佛教把世界放在心裏,世界就有了生命,宇宙大千就是許多活動的世界。古德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又說:“一色一香,無非妙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一個有情衆生,都依著自己迷悟的深淺,而能顯現出不同的世界。

  有名的佛教掌故:“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連石頭那樣無情的東西都會點頭,可見這世界隨著聖者的覺悟而一切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常有人問:“山河大地,樹木花草,能不能成佛?”其實,只要能覺悟此心即佛,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會和我們一起成佛。

  既然知道世界和我們的關系,我們對它必須有更深一的認識。今天,我們和諸位談的,就是從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也可以說是佛教的宇宙觀。我分四點來向各位說明:

  一.最初的世界與最後的世界 A

  世界是怎樣形成的呢?“起世經”中記載:

  首先由于衆生業緣的風刮起,在虛空中形成盤狀的大氣層,此大氣層厚一百六十萬由旬(約一億二千八百萬裏),周長無數,堅固無比,即使大力士以神器也無法擊破摧毀,此即爲風輪。

  接著在大氣層上空中心,由風所集,逐漸成雲,凝聚成雨,下降于氣層之上,形成厚八十萬由旬(約六千四百萬裏),直徑十二萬叁千四百五十由旬(約二百四十六萬九千裏)的水層,此水由于業力的緣故,不往外溢,周圍並有風爲牆,維持住水層,此即水輪。

  水輪的表面,由于衆生的業風,逐漸形成乳狀的表膜,其中七分之二爲黃金層,七分之五爲水層,此即爲金輪。

  黃金層就是大地,地上有七座山,中間有一山,就是須彌山。須彌山四周有毗提诃(東勝神洲)、拘羅洲(北拘羅洲)、閻浮提(南贍部洲)、瞿陀尼(西牛賀洲)等四洲,其中南閻浮提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地上的九座山加上包圍著九座山的八大海,再加上四洲,就構成一個須彌山的器世界,佛教稱爲小千世界,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自然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一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總合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就是叁千大千世界,也叫做一尊佛的世界,虛空中有很多叁千大千世界。

  一個須彌山,根據現代人的研究等于一個太陽系。科學家說的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據說有一千億個太陽;銀河系之上是星雲團,這個星雲團有一百萬億銀河系;由此我們可以窺探出虛空中的世界有多少。所以佛教講世界有多少,都是說無量無邊;講到衆生有多少,都是無盡無數,不可說、不可說。

  當然,以我們的淺知淺識,是無法了解廣大無邊的世界,即使利用最快速的光,也沒法繞遍宇宙。其實,吾人不要向心外去探討世界,要向心內追求,把宇宙納于胸中,對宇宙萬物便可以了然。因爲法界之寬,其實也只在當下一念。

  有人看到出家師父們閉關,關房只有幾坪大小,不禁生出同情心,說:“師父!你好可憐!被關在那麼小的地方,一定很苦惱!”其實,我們不必同情,也不必可憐他,關房雖然很小,但心裏的世界卻無盡之寬,宇宙萬物都在我心裏,只要精進修行,法喜充滿,何苦之有?

  但這種心中覺悟的世界,並不是在迷的衆生人人所有的境界,大家所依存的世界,仍是一個業力所造的世界。

  從心在迷的業力,形成了風輪、水輪、金輪,此即最初的世界,這最初的世界既已形成,那麼,這個世界最後又會怎樣呢?人生活到八十歲、一百歲,要經過生、老、病、死的循環;世界也是一樣,因爲世界也有成、住、壞、空的階段。世界從成到住、住到壞、壞到空、空到成,各需要大約叁億二千萬年,宇宙就在成住壞空的過程中,反覆生滅,每一周期大約要十二億八千萬年。

  中國人常以五千年的文化,曆史自豪,其實,五千年在十二億八千萬年裏是很短的時間。曆史學家發掘了北京人、爪哇人,推算他們的年代,大約有叁十萬年、五十萬年,甚至一百萬年,而這一百萬年在十二億八千萬年裏面,也是很有限的時間。

  依照佛經上說:我們現在正是住劫,在住劫中又有減劫和增劫的分別。所謂減劫就是人類的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每經過一百年少一歲,一直減到十歲,大約需要八百萬年。增劫就是人類的壽命從十歲,每經過一百年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八萬四千歲,也大約需要八百萬年。一個增劫,一個減劫,合稱爲一個中劫,即一千六百萬年。像這樣的減劫、增劫各有二十個,合計爲叁億二千萬年。每逢到減劫的時候,便有刀兵、疾疫、饑馑等叁種小災害産生。

  有人研究中國的曆史,五千年中,只有九年沒有刀兵之災。大家想我們今天的生活,安和樂利,真是太幸福了。

  住劫叁億二千萬年以後,就到壞劫,逢到壞劫終了時,由于衆生業緣,出現七個太陽,燃燒成災,如此經過七次的火災,把初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燒壞,此時稱爲火災劫,需要約十二億八千萬年的時間。其中叁億四百萬年之間,有情的生物先壞;然後一千六百萬年之間,自然界再滅壞。

  火災劫過後(即七次火災),産生水災,將四禅天中的二禅天滅壞,此稱爲水災劫,大約需要一億二千八百萬年。如此經過五十六次的火災、七次的水災,而後産生風災,將叁禅天滅壞,此稱爲風劫,需要六十四大劫,十億二千四百萬年的時間。火災劫、水災劫、風災劫合稱大叁災。火燒初禅,水淹二禅,風吹叁禅,就是指上述的意義而說。四禅天則不爲大叁災所壞滅,但叁界之內,就是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經過八萬大劫,仍然是逃不了成住壞空的階級。

  二.此方的世界與他方的世界 B

  此方的世界,即是指我們的這個世界,佛經稱我們這個世界爲娑婆世界,娑婆二字就是堪忍的意思。我們人類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忍耐力很大,盡管世界上有很多苦難,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等苦,可是我們能夠忍受,甚至有“甯在世上挨,不在地下埋”的說法。有人以爲天上比人間好,其實天上仍然是此方的世界,“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天上的人雖然壽命長、快樂多,但人間仍有叁點勝過天人:第一記憶力強,第二樂善好施,第叁勇猛精進。世人的記憶、修行、精進是天人都不如的。

  所以,人間天上,都是…

《從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