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既未得到什麼,又何須到曹溪白走一趟呢?”
“但是,假如未至曹溪,又怎能知道自己未曾失去什麼呢?”
這一是則充滿禅機的公案!如今提起,也同樣的引人深思。各位回去後,如果有人問:
“你上佛光山得了什麼回來?”
各位則可回答曰:
“未上佛光山之前,我也未曾失去什麼啊!”
“那你何必上佛光山呢?”
“不上佛光山,又怎能知道我未曾失去什麼呢?”
希望各位學員,學了佛,能夠細細的去追尋自己的本來面目!
第叁個問號:擴大──擴大什麼?
我們要擴大的是:
一.要擴大無限的心胸。
二.要擴大無邊的眼界。
雖然人類的色身,可稱渺小,但是心胸、眼界,卻能無限量的擴大!
“擴大”-這是做人處事很要緊的原則。就以學習來說,首先是在家裏向父母學習,然後到學校向老師學習,如今各位又更進一步的上佛光山來學習,這便是學習領域的擴大!
唯有將心胸作無限的擴大,將眼界作無邊的伸展,才容易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或人與物之間的溝通、交流。
一般人的心胸,多半太過于狹小:少年時愛父母,結婚後愛伴侶,而後愛兒女……,爲什麼愛得那麼少呢?俗雲:“宰相肚裏能撐船”,可見得能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其度量也要比普通人大得多。但是學佛者,則要能更進一步的容天、容地、容一切衆生,乃至于擴大到能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再說到大無邊的眼界:我們一般人的眼光都太短視了!尤其是現代的青年們,不但患近視眼的很多,更嚴重的是患了心眼的近視者更多!常常是看見了自己就不能看見別人;看見了前面,就不能看見後面;看見了現在,就不能看見未來……。
如何來擴大我們的心胸,放大我們的眼界呢?舉一段事例給各位參考:
有一回釋迦牟尼佛至忉利天爲慈母摩耶夫人說法,回到僧團時,弟子們個個想念佛陀,爭先恐後的去迎接,其中有一位在女衆中,神通第一的蓮華色,第一個到達佛陀面前,恭敬的說:
“佛陀啊!弟子蓮華色第一個來迎接您了!”
佛陀說:“蓮華色啊!第一個來迎接我的不是你哩!”
“不是我?那是誰第一個迎接佛陀的呢?”
“是須菩提啊!”
“須菩提?他不是連動都未曾動過一下的仍在打坐中嗎?”蓮華色訝異的問。
“蓮華色啊!能見到真理的人,才能真正的見到佛陀。你只見了佛陀的色身,而須菩提此刻則見到佛陀的法身。蓮華色啊!須菩提見到佛陀的法身,所以是他第一個迎接到佛陀!”
這就像我常告訴佛光山的弟子們的話一樣,能認識我釋星雲並沒什麼了不起,能夠體會我所創建的佛光山的風格、宗旨、目標,那才是真正的認識我的人!
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有位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有一次聽聞佛陀說法時,說到“如來說法,出廣長舌相,遍愛叁千大千世界”時,心中頗存狐疑,故以神通力,飛到至東方世自在王如來的佛國,想試試是否可聽到佛陀說法的音聲。但那時,正見到世自在王正在說法,剛要走進去,一位弟子,一伸手就將目犍連拈了起來,說:“那來這麼一條黑頭蟲?”世自在王如來趕緊喝止了那位弟子,說“那是娑婆世界中,釋迦牟尼佛的一位大弟子,名叫目犍連,乃是爲了證實如來說法的聲音是否遍滿大千世界而來的!”
接著轉過來訓斥目犍連說:
“目犍連!你只是個小乘人,怎可以你的心力來測知諸佛如來廣大的境界呢?”
各位學員,就以我們現知的廣播公司來說,其音波亦能到處宣流,更何況如來說法呢?
有一位救國團的義務幹部,念臺大曆史系叁年級,非常愛好爬山,他常喜歡和一位張總幹事一起登山,他說:
“每次與你同登高山,在那巍巍的高山頂上,放眼一看,海闊天空,頓時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因而也就學得更加謙虛,更加放寬自己的心量。可是一下山,回到家裏即刻就感到苦惱。我的父母親都是臺大的教授,卻仍常和鄰居吵架,至于吵架的內容,也只不過是:“你家的樹葉怎麼落在我家的院子裏?你家的髒水怎麼流經我們的水溝?”……”
是的!當了教授,應該是有學問了,但有時候,世俗的分別知識,反而給人帶來了更自私、更狹小的人生,使得人越來越會計較,身心也就越來越鑽向牛角尖裏去了。
唯有佛法能使人生的境界擴大!佛法如大海,佛法如高山。所以無論是上了佛法的高山,或是下了佛法的深海,都能拓寬我們的眼界、放大我們的胸襟!孔老夫子曾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各位如登上了佛法的高山,不免發覺,原來世事如同遊戲,有何事值得你費心去斤斤計較呢?
第四個問號是:信仰──信仰什麼?
國父說:“信仰就是力量!”所以人生必定要有信仰。有了信仰就等于是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有了拐杖,可幫助我們跋涉崇山峻嶺;信仰又好象是生命的慈航,可幫助我們由淒苦的此岸,航向安樂的彼岸!
在信仰當中,邪信是最不好的,等于是以一盲引衆盲,不但無法到達目的地,還會因而迷失方向。邪信之上是不信,不信之上爲迷信,迷信之上爲正信。
各位不要覺得迷信可笑:一些老公公、老婆婆,手裏拿了一柱香,朝神像前一跪,嘴裏就是喃喃不停。雖然別人說他們迷信,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因此而有了依止處,所以他們將因此而能對生命展現希望。當然,最好的還是正信!
正信的條件有二:
一. 信仰叁寶的崇高。
二.信仰自我的價值。
我們常慨歎佛世距今已遠,所謂“去聖時遙”,但是別忘了還有叁寶的力量,時時在加被我們!
叁寶包括佛、法、僧。
佛-比如光一樣。光的功用有溫暖、照耀、庇護的作用。而佛也和光一樣,佛陀的慈悲之光,溫暖我們;佛陀的智能之光,照耀我們;佛陀的福德之光,庇護我們。
法-比如水一樣。水的功用有灌溉、洗滌、成長的作用。而法也和水一樣,法水能灌溉潤澤禾苗;法水能洗滌袪除一切汙穢;法水能成長滋潤花木萬物。
僧-比如風一樣。風的功用有吹拂、流通、清涼的作用。而僧也和風一樣,僧寶的德風,可以吹拂衆生;僧寶的德風,可以流通社會,僧寶的德風,可以清涼衆生。
佛、法、僧,叁寶的重要,就好比陽光、雨水、空氣(風),看來都很平常,實則缺一不可!“日光空氣水,人生叁件寶”;“佛法僧叁者,出世之叁寶”,無此則精神慧命難以成長,無此則心靈世界無以升華。
雖然信仰偉大崇高的叁寶重要,但還不及信仰自己重要。如果我問你們一句話:“佛是誰?”“叁寶是誰?”你不知如何回答,那我就告訴你們,也許你們會嚇一跳:“你就是佛!”“你就是叁寶!”什麼叁寶呢:“自性叁寶”!釋迦牟尼佛成道時,當下曾經歎道:“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所指的也就是這些!
各位學員今天來到佛光山,爲了信仰佛教,爲了學習佛法。趁著開營,我爲各位提供了上面幾點意見,大家乃是爲了四個問號而來:
第一:探索什麼?要探索生命的能源,探索內心的寶藏。
第二:追尋什麼?要追尋生命的真理,追尋大我的人生。
第叁:擴大什麼?要擴大無限的心胸,擴大無邊的眼界。
第四:信仰什麼?要信仰叁寶的崇高,信仰自我的價值。
以上這些所說的,都不算是究竟的答案,要探索真正究竟的真理,還有待大家的努力!最後,祝福各位福慧增長!法喜無量!
《四個問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