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既未得到什么,又何须到曹溪白走一趟呢?”
“但是,假如未至曹溪,又怎能知道自己未曾失去什么呢?”
这一是则充满禅机的公案!如今提起,也同样的引人深思。各位回去后,如果有人问:
“你上佛光山得了什么回来?”
各位则可回答曰:
“未上佛光山之前,我也未曾失去什么啊!”
“那你何必上佛光山呢?”
“不上佛光山,又怎能知道我未曾失去什么呢?”
希望各位学员,学了佛,能够细细的去追寻自己的本来面目!
第三个问号:扩大──扩大什么?
我们要扩大的是:
一.要扩大无限的心胸。
二.要扩大无边的眼界。
虽然人类的色身,可称渺小,但是心胸、眼界,却能无限量的扩大!
“扩大”-这是做人处事很要紧的原则。就以学习来说,首先是在家里向父母学习,然后到学校向老师学习,如今各位又更进一步的上佛光山来学习,这便是学习领域的扩大!
唯有将心胸作无限的扩大,将眼界作无边的伸展,才容易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般人的心胸,多半太过于狭小:少年时爱父母,结婚后爱伴侣,而后爱儿女……,为什么爱得那么少呢?俗云:“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见得能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其度量也要比普通人大得多。但是学佛者,则要能更进一步的容天、容地、容一切众生,乃至于扩大到能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再说到大无边的眼界:我们一般人的眼光都太短视了!尤其是现代的青年们,不但患近视眼的很多,更严重的是患了心眼的近视者更多!常常是看见了自己就不能看见别人;看见了前面,就不能看见后面;看见了现在,就不能看见未来……。
如何来扩大我们的心胸,放大我们的眼界呢?举一段事例给各位参考:
有一回释迦牟尼佛至忉利天为慈母摩耶夫人说法,回到僧团时,弟子们个个想念佛陀,争先恐后的去迎接,其中有一位在女众中,神通第一的莲华色,第一个到达佛陀面前,恭敬的说:
“佛陀啊!弟子莲华色第一个来迎接您了!”
佛陀说:“莲华色啊!第一个来迎接我的不是你哩!”
“不是我?那是谁第一个迎接佛陀的呢?”
“是须菩提啊!”
“须菩提?他不是连动都未曾动过一下的仍在打坐中吗?”莲华色讶异的问。
“莲华色啊!能见到真理的人,才能真正的见到佛陀。你只见了佛陀的色身,而须菩提此刻则见到佛陀的法身。莲华色啊!须菩提见到佛陀的法身,所以是他第一个迎接到佛陀!”
这就像我常告诉佛光山的弟子们的话一样,能认识我释星云并没什么了不起,能够体会我所创建的佛光山的风格、宗旨、目标,那才是真正的认识我的人!
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有位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一次听闻佛陀说法时,说到“如来说法,出广长舌相,遍爱三千大千世界”时,心中颇存狐疑,故以神通力,飞到至东方世自在王如来的佛国,想试试是否可听到佛陀说法的音声。但那时,正见到世自在王正在说法,刚要走进去,一位弟子,一伸手就将目犍连拈了起来,说:“那来这么一条黑头虫?”世自在王如来赶紧喝止了那位弟子,说“那是娑婆世界中,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大弟子,名叫目犍连,乃是为了证实如来说法的声音是否遍满大千世界而来的!”
接着转过来训斥目犍连说:
“目犍连!你只是个小乘人,怎可以你的心力来测知诸佛如来广大的境界呢?”
各位学员,就以我们现知的广播公司来说,其音波亦能到处宣流,更何况如来说法呢?
有一位救国团的义务干部,念台大历史系三年级,非常爱好爬山,他常喜欢和一位张总干事一起登山,他说:
“每次与你同登高山,在那巍巍的高山顶上,放眼一看,海阔天空,顿时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因而也就学得更加谦虚,更加放宽自己的心量。可是一下山,回到家里即刻就感到苦恼。我的父母亲都是台大的教授,却仍常和邻居吵架,至于吵架的内容,也只不过是:“你家的树叶怎么落在我家的院子里?你家的髒水怎么流经我们的水沟?”……”
是的!当了教授,应该是有学问了,但有时候,世俗的分别知识,反而给人带来了更自私、更狭小的人生,使得人越来越会计较,身心也就越来越钻向牛角尖里去了。
唯有佛法能使人生的境界扩大!佛法如大海,佛法如高山。所以无论是上了佛法的高山,或是下了佛法的深海,都能拓宽我们的眼界、放大我们的胸襟!孔老夫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各位如登上了佛法的高山,不免发觉,原来世事如同游戏,有何事值得你费心去斤斤计较呢?
第四个问号是:信仰──信仰什么?
国父说:“信仰就是力量!”所以人生必定要有信仰。有了信仰就等于是在坎坷的人生旅程中,有了拐杖,可帮助我们跋涉崇山峻岭;信仰又好象是生命的慈航,可帮助我们由凄苦的此岸,航向安乐的彼岸!
在信仰当中,邪信是最不好的,等于是以一盲引众盲,不但无法到达目的地,还会因而迷失方向。邪信之上是不信,不信之上为迷信,迷信之上为正信。
各位不要觉得迷信可笑:一些老公公、老婆婆,手里拿了一柱香,朝神像前一跪,嘴里就是喃喃不停。虽然别人说他们迷信,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因此而有了依止处,所以他们将因此而能对生命展现希望。当然,最好的还是正信!
正信的条件有二:
一. 信仰三宝的崇高。
二.信仰自我的价值。
我们常慨叹佛世距今已远,所谓“去圣时遥”,但是别忘了还有三宝的力量,时时在加被我们!
三宝包括佛、法、僧。
佛-比如光一样。光的功用有温暖、照耀、庇护的作用。而佛也和光一样,佛陀的慈悲之光,温暖我们;佛陀的智能之光,照耀我们;佛陀的福德之光,庇护我们。
法-比如水一样。水的功用有灌溉、洗涤、成长的作用。而法也和水一样,法水能灌溉润泽禾苗;法水能洗涤袪除一切污秽;法水能成长滋润花木万物。
僧-比如风一样。风的功用有吹拂、流通、清凉的作用。而僧也和风一样,僧宝的德风,可以吹拂众生;僧宝的德风,可以流通社会,僧宝的德风,可以清凉众生。
佛、法、僧,三宝的重要,就好比阳光、雨水、空气(风),看来都很平常,实则缺一不可!“日光空气水,人生三件宝”;“佛法僧三者,出世之三宝”,无此则精神慧命难以成长,无此则心灵世界无以升华。
虽然信仰伟大崇高的三宝重要,但还不及信仰自己重要。如果我问你们一句话:“佛是谁?”“三宝是谁?”你不知如何回答,那我就告诉你们,也许你们会吓一跳:“你就是佛!”“你就是三宝!”什么三宝呢:“自性三宝”!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当下曾经歎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所指的也就是这些!
各位学员今天来到佛光山,为了信仰佛教,为了学习佛法。趁着开营,我为各位提供了上面几点意见,大家乃是为了四个问号而来:
第一:探索什么?要探索生命的能源,探索内心的宝藏。
第二:追寻什么?要追寻生命的真理,追寻大我的人生。
第三:扩大什么?要扩大无限的心胸,扩大无边的眼界。
第四:信仰什么?要信仰三宝的崇高,信仰自我的价值。
以上这些所说的,都不算是究竟的答案,要探索真正究竟的真理,还有待大家的努力!最后,祝福各位福慧增长!法喜无量!
《四个问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