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青年的展望
时间:公元一九七八年一月
地点:台北能仁学会
听众:法师、居士(弟子陈慧贞记)
第一、青年对佛教的展望
一.从世界的演变发展来看未来的佛教
二.从时代的演变发展来看未来的佛教
三.从社会的演变发展来看未来的佛教
四.从宗教的演变发展来看未来的佛教
五.从生活的演变发展来看未来的佛教
六.从佛教的演变发展来看未来的佛教
第二、佛教对青年的希望
一.以戒以法净化自己
二.以利以乐摄化众生
三.以定以慧安住自己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能仁学会举办“佛教青年展望”一系列的演讲,在这一星期中请到诸方大德来讲演,星云非常荣幸,第一天就有机会和各位见面谈这个问题。
当初贵会会长问我要讲什么题目时,我回答说:“你订佛教青年展望,我就讲佛教青年展望好了。”但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不太容易讲,到底是佛教希望青年做些什么呢?还是青年希望佛教如何呢?由于我远居高雄,也不便再和你们商量,所以我现在就将这个问题分成两段来和各位研究探讨。
第一、青年对佛教的展望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个体生命跃动在宇宙的大洪流中,首先必然会急于探索前途的问题,也就是对未来做一个展望。青年投身于佛教,心中也一定渴切展望佛教的前途,希望佛教的未来光明灿烂。佛教的未来有希望,我们青年就会觉得生命充满希望与意义,也就能获得安心立命的落实感。因此,在这里我要分成几点,尝试从各方面,各个角度来看佛教的未来:从世界来看佛教的展望,从社会来看佛教的展望,从时代来看佛教的展望,从生活来看佛教的展望,从宗教来看佛教的展望。
一.从世界的演变发展来看未来的佛教
我们目前所居住的这个世界,佛教称作“娑婆世界”,所谓娑婆世界,就是众苦煎迫的世界。苦,就是烦恼,在佛教中它有许多的名称,它能障蔽我们内心原有的真如佛性,所以又称作盖、障;它盘缠在我们心中,象是重重绞绕的绳索,所以又称作结;它能驱使我们在无明之中永远地轮回,所以又称作使;它使我们惶惶茫茫,迷失本心,所以又称作惑。此外,又有火焰、毒箭、虎狼、险坑......等数十种的譬喻来形容它。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究竟有什么苦呢?由于欲望不得满足而苦,由于人际关系爱、憎、离、合等的不协调而苦,由于自然界风、雨、火、地震等的侵袭而苦,更由于人类自身身体上的疾病老死、心理上的贪瞋痴妄而苦,真是无边无量,绵绵无穷。
然而生在这样一个娑婆世界,大家所承受的,也并非完全没有快乐,只是快乐非常有限,远非痛苦所能比拟。所以有这么一个笑话:当婴儿呱呱堕地时,他的第一声就是“哇--哇--”,好像在表示“苦啊--苦啊”这个普遍流行的笑话充分显示人生的苦。
佛教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像枯木死灰,每次都正襟危坐,严严肃肃地讲说这世间百孔千疮的苦;相反的,佛教是幸福的教,佛教希望人人都能追求到至高无上的安稳快乐。既然佛教是幸福的教,为什么要一再强调生命的苦呢?因为你若不知道苦,你就不懂得快乐,也无从真正发心来学道。苦,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一个增上缘。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慢慢发展下去,会进到一个天堂的世界。以我们台湾来说,在很多方面就好象是天堂一般。佛教讲的天堂是指三界二十八天而言,即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个天,无色界有四个天,三界共二十八天。天人的生活与我们娑婆世界的生活不大相同,他们的寿命很长,就以四天王天的岁寿为例吧﹗四天王天是诸天之中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最近的人,他们的一昼夜等于我们人间五十年,而他们的天寿是五百岁,折合我人间岁数就是九百万岁。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生于比这娑婆世界高一界的天界,我们就不再以“人生七十古来稀”或彭祖的八百岁为奇了,那时可以活整整的九百万年。如果到了无色界,就有八万大劫的寿命,那就更加长了,其间的差异远非我们人类所可以想象的,就是用我们中国人习惯说的“天渊之别”也不足以形容它。
寿命之外,天堂的快乐也非常殊胜,例如天堂里的众生,需要衣服时衣服就来了,想要吃饭时饭菜就来了,真是随心所欲,随意所需。此外,他们的身量、居所、禅定等等,也都很殊胜。天堂种种的殊胜,就以我们台湾的现状而言,也逐渐达到这个标准。在燠热的夏天有冷气,严寒的冬天有暖气;想到远方旅游办事,汽车、火车不够快,坐飞机就可以神速来回;想吃什么,山珍海味,不足为奇,满汉全席,花样百出;在美国广播的美国之音,我们在家里打开收音机就可以立刻听到;从电视由播出的球赛和拳击,坐在家里,扭开魔术般的按扭就可以看到。真正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希望怎样就能怎样。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慢慢发展下去,在物质生活方面将与天堂一无二致。
虽然娑婆世界可以由苦而乐,天堂之乐其乐无边,然而这一切的快乐仍是不究竟,不管是九百万岁、八万大劫,终究是有限的岁寿。如果这个世界慢慢发展,大家都信佛念佛,就可以进步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与天堂不同,极乐世界是一个清净之地,不像天堂仍是以“情欲”来维系生命。极乐佛土恢廓广大,微妙奇丽,而无变异衰灭。极乐世界的地是自然七宝合成,无山岳海洋溪渠井谷之险,终年冷热适宜,无春夏秋冬之别。房屋是七宝楼阁,水是八功德水,味甘如露。众宝莲花周满世界,足履其上则下陷四寸,行过之处还复如故。极乐净土的居民没有男女之分,都是莲花化生,他们的生活也没有经济上的苦恼,因为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而且没有人会强占己有,因为欲食之时就自然饱足了。极乐世界还有百万种伎乐,演唱清畅悦耳的法音,更有百千种光明,照耀庄严灿烂的国土。
由此可知,极乐世界远比天堂更高超、更微妙,以我们今日台湾来说,为什么念佛的人越来越多,就是要把极乐净土实现在人间,所谓“心净则国土净”,这绝对不是一种幻想或神话。据经中记载,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土,一佛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与极乐净土之间遥隔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巨大的天文数字几乎使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但是经中也告诉我们,于一念顷可往生极乐世界。现今美国的太空人登陆到二十几万英里外的月球,还需要好几天,而我们却可在一念之间到达十万亿佛土之外的净土世界;因为它不是科学方式的世界,更不是物质所堆砌成的世界,它是一个信心愿力所共成的精神世界。只要念佛的人慢慢增多以后,净土就会逐渐在人间实现。
再往下去,极乐世界还要进到最后的“华藏世界”。我听说,过去在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任教的方东美教授,毕生最推崇佛教的华严思想,他认为今后人类最高的思想准则就是华严思想,最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华严世界。所谓华严世界于一微尘中现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尽摄于一微尘里。例如经中最著名的因陀罗网,网上之珠重重互映,融摄宇宙,监照乾坤,时空交织,心物相通,十方佛刹,一一微尘无不周匝互绕,相即相入。
在这样重重无尽,交相遍涉而圆满通融的世界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一切无内无外,无古无今,无欠无缺,早已超越了时空的观念,泯灭了有无的轸域。如果我们能实践华严思想,能安住在华藏世界的话,富贵固然好,贫穷也同样自足快乐;美味的食物固然妙味无穷,粗糙恶劣的食物也同样甘之如饴;赞美的音声固然悦耳,恶毒的辱骂也同样美妙。
在华藏世界中,不论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是一多不异,净秽无别,这一种超越差别而进入绝对平等的世界,只要我们在佛教中再接再厉地修证是不难实现的。一般人常常以为世界末日快来了,时下的思想中也很流行这种末世思想,这实在是过分悲观消极或不肯负责任的思想心态。我们学佛的人只要有一个悲天悯人的愿力,并且真正去实践佛法,不但天堂在人间、极乐在人间,连华藏世界也会在人间实现的。
二.从时代的演变发展来看未来的佛教
我们从世界的展望再来谈时代的展望。历史上的上古时代三皇五帝时,我们订名神权时代。其时民智未开,初民的生活非常简陋,茹毛饮血,居处洞穴,对于大自然的各种力量感到不可捉摸,尤其是那些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现象,例如风、火、雷、雨、水等灾难。面对那些无法避免又不可理解的外力,初民心中充满了恐惧感,于是设想有某种或多种大力而不可见的东西在主宰人类,惩罚人类,于是他们就透过祭祀礼拜等方式来祈求宽恕,这就造成了多神、泛神崇拜的神权时代。天空忽然轰隆一声,电光交作,在初民眼光中,那是雷神的愤怒;地面刮起阵阵强风,那是风神在显露威力;大雨滂沱,泛滥成灾,那是雨神的警告。此外,举凡日、月、山、川,河、海、星、云、烟等,都无一不有其神。在今天的台湾,甚至于大树也可称神,石头也可称神,土地也可称神,可见这种神权思想并不仅限于初民而已,只不过初民对于所有不可知的事物都归诸于神,乃至于万物的创造、宇宙的形成,一一都出自神的旨意。神,是至高无上的。
其后,从神权的时代又慢慢进化到君权的时代。人类的生活从家族性逐渐走向部落生活,而在人群中,一些比较聪明,能力高强的领袖人物脱颖而出,起来统一各部落,以后就做起了皇帝;所谓君权,一旦大权在握,君临天下,四海之内,唯我独尊。既然成为最高的权威者,结果就有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居然也维持了几千年。
慢慢地,大家体认到这种君权的不合理,于是纷纷起来革命,提倡民权。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每一个民众都享有权利,打破了统治者与受治者的壁垒,从此,众人的…
《佛教青年的展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