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尺寸指標的局限,一公裏不會增,一公尺不會減,狹隘而有限。這就好像有一個信徒問趙州禅師:
“十二時中如何用心?”
趙州從稔雙眼一瞪:“你是被十二小時支使得團團轉的人,我是使用十二小時恰恰當當的人,你問那種時間?”
聰明的人懂得恰當利用時間空間,活得順心適意;不聰明的人只會被時間空間支配得團團轉,奔波忙碌不已。一智一愚,高下立見。《呂氏春秋》裏有一則“刻舟求劍”的寓言,很能說明這種昧于時空的情形:楚國有一個人乘船渡江,船行到江心的時候,他不小心把佩劍掉到江水裏面去了,人家都勸他趕快下水撈取,他一點都不著急,只用小刀在船舷邊做了個記號,洋洋得意的告訴大家說:“我的劍從這裏掉下水,等船停了再從這裏把劍撈起來就行了,急什麼?”人家跟他說船是不停的行駛,水不停的流動,掉下去的劍不可能一直留在那裏跟著船走,時間一過,空間一變,就拿不回來了。他不相信,等船靠了岸,他就在記號邊打撈,大家猜他撈起來沒有?
當然沒有了,時空不對呀!
我們現在到社會上服務,有些人只想拼命賺大錢,日夜不停的投機使詐,費盡心機撈鈔票,一個月賺上一萬八千的,一年十幾萬,終其一生也不過撈到區區幾百萬而已。扣掉買衣、吃飯、交際應酬的花費,剩下來的也沒有多少,爲了寥寥這麼幾十萬元就舍棄了一生的理想和快樂,究竟有什麼意義?他的人生價值究竟在那裏?耗費了寶貴的生命和光陰,換取幾張腐朽虛無的紙鈔,真是何苦呢?爲什麼不用寶貴的生命光陰去求取真正的幸福之道呢?
叁十四年前我到臺灣的時候,不但衣衫鞋襪穿舊破了沒得換新,就是想有一支筆幾張紙來寫文章都不容易,往往挨餓受凍的等了幾個月都等不到。看到別人誦經做法、募捐化緣弄到了許多錢,高高興興的置大衣置食物,我一點都不羨慕,並不因此覺得貧窮、苦惱。天氣冷的時候,我出門曬太陽,沒有人說我不可以曬太陽,太陽是我的衣,多麼溫暖!天熱的時候,我到林裏吹吹涼風,沒有說我不可以乘涼,風是我的裳,多麼自在!我看樹木花草,樹木花草是我的法侶,沒有人能禁止我,我的法侶何其多!我走過山河大地,山河大地給我無限的法喜,沒有人能掠奪去,我的法喜何其充盈!只要心胸開朗寬闊,天地日月都是我們的,我們就能容納一切時空;如果怨歎人生窮蹇窘迫,隨時隨地就貧賤不安,一切時空于我們就都成了無間地獄無邊苦海了。
我現在引用幾則寓言和典故,來說明如何善于把握時空以自求多福,說給大家參考:
有一個年輕人看到一位白發皤皤的老翁,覺得好奇,就問:
“老先生,您今年高壽幾何呀?”
那個老先生含笑回答:“喔!四歲啦,我今年四歲啦!”
年輕人嚇了一跳,左看右看不像:“唉!老先生,不要開玩笑呀,您頭發這麼白了,胡子這麼長了,怎麼可能只有四歲?”
“真的呀!我真的四歲!”老生先和藹的解釋說:“我過去醉生夢死,自私自利,枉自空度了大半生,一直到四年前聽聞佛法,才知道要做善事,做好人,知道息去貪嗔癡妄,明心見性修道;我一生只有最近這四年過得有意義、有價值,也只有這四年才活得心安理得。你問我幾歲,我真正活得像個人的時間只有四年,我實在只能算四歲啊!”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時,我請問大家:你們在這短暫的人生時空中,是怎麼樣生活下來的呢?有沒有把握時間行善求法?有沒有利用空間自利利人?
佛經裏有個譬喻:有一個國王身邊經常有左右兩大臣,國王喜歡左邊的大臣,不喜歡右邊的大臣。右邊的大臣很奇怪,不明白何以失寵,只好密切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不久終于發現不受寵幸的原因了:原來每次國王一吐痰,那個受寵的大臣就立刻伸腳替國王把痰擦掉,以此贏得了國王的歡心。這個大臣恍然大悟,立刻如法炮製,可是每次都慢了一步,趕不上對方的時間,每次都爭取不到替國王擦痰的機會。後來他終于想到一個捷足先登的辦法,下定決心非搶到先機不可,就在下一次國王要吐痰的時候,他看准了時間空間,立刻飛起一腳踹上國王的嘴巴替他擦痰……這下可好,不但把國王的門牙都擦掉了,擦得國王滿嘴都是血,也終于搶先一步把國王的恩寵完全擦掉了。
貪愛愚癡的人,永遠不懂得利用時空,甚至錯過了時空,只有懂得利他利衆的人,才能把握無限時空。
有一個日本大官問澤安禅師如何處理時間:
“唉,我這個官做得真沒有意思,天天都要受恭維,那些恭維話聽來聽去都一樣,實在無聊。我不但不喜歡聽,簡直有度日如年的感覺,真不知這些時間該怎麼打發才好?”
禅師笑笑,只送給他八個字:“此日不複,寸陰尺寶”。
意思是說:光陰逝去就不再回來了,一寸光陰一尺璧,要珍惜啊!
現在大家講“節約”,只知道用東西要節約,用錢要節約,不知道時間要節約,感情也要節約,欲望要節約,生命更要節約……一切心念和行事都要適當節製,不可以放縱泛濫,才是懂得利用時空的人。
日本的宗演禅師很喜歡睡午覺,積癖成習。有時弟子問他何以一睡就睡那麼久?宗演禅師板起臉來訓誡道:
“你們懂得什麼?我是去夢鄉尋訪古德先賢,就像孔子夢見周公一樣,夢得越久,道念越強,你們那裏懂得這種“與古人友”的方法?”
有一天,幾個弟子因爲貪睡午覺受到宗演禅師的申訴:
“爲什麼要睡這麼久?”
“我們是學您的榜樣,去夢鄉尋訪先賢和大德的呀!”
“先賢有什麼佛法教導你們?”
“有啊!我們到了夢鄉,見到了許多先賢,就一一請問:“我們的禅師常常來向您請教嗎?”想不到問了許多先賢,都說:從未見你們那個禅師來過。”
時空,是不能欺诳,也不能假替的。“一日複一日,一日不再來”,光陰一去不回頭,不用心把握,就什麼都留不住。像大家常說的詩: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佛教裏面,有一則普賢菩薩的“警衆偈”說得最切要透徹: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時空易逝,要想把握時空,愛惜生命,最好是念“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就是空間無邊,無量壽就是時間無限。能使時空無限無邊,就能超越時間,了生脫死,就能轉迷成悟,跳出生死輪回的苦海,超脫森羅萬象的迷障,而進入光明自在的涅槃淨海、極樂淨土之中!
我祝福各位都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時空裏,好好走過人生平安幸福的大道!謝謝大家!
《佛教法對時空的看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