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家王維的身上32。這些探討都是過去不多見的,因之有著積極的意義。但由于有些有對佛教本身缺乏正確理解,故發表述時難免失之于真切,造成了論述上的歧義,進而發揮有誤,容易引進誤解。
對現在出現的禅宗熱,我們應該怎樣認識或看待?究其出現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禅宗是佛教的一支,是典型的中國化的佛教。佛教是宗教,因此禅宗無疑是宗教的範疇之一。禅宗的熱,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宗教的熱。過去幾十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宗教在中國大陸出現了不正常和萎縮的情況,人們對宗教沒有正確的認識。當宗教重新恢複活動時,人們對宗教有了想進一步了解的願望,于是在客觀上促進了宗教的發展。而禅宗是中國宗教中影響最大的一個宗教,它又是中國人自己創立的宗教,明顯地帶有中國傳統宗教的特點,也是明清以降在中國宗教中占有主流地位的宗教,所以它的存在,無疑成爲當今中國宗教複興中,作爲傳統宗教中理當首選的宗教,所以禅宗熱首先應是宗教熱。
二、佛教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禅宗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影響了很多領域,因此它具有很強的文化功能,表現了強烈地文化特點。當中國出現了文化熱時,禅宗爲代表的禅文化自然也就成爲人們首選的一種文化代表,于是隨著文化熱的不斷展開和深入討論,禅宗的文化現象也日益顯示出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曆史作用,事實上,不把禅宗文化說清楚,也就不能說清楚中國文化的特點和內涵,所以禅宗的熱又是一種文化熱的具體表現之一。
叁、禅宗自大唐時就已經開始向域外傳布,到了有明一代,禅宗已經成爲東亞佛教文化圈內最有勢力和最有影響的宗教之一,曾經影響了包括越南在內的大乘佛教文化圈的諸國。近代以後,禅宗又廣播西方諸國,對世界各國的宗教文化都有一定的影響。本世紀以來,禅宗經日本佛教徒的努力,曾經在歐美各國掀起過禅宗的熱潮,于是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禅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視。七十年代未,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宗教界與學術界對國外的學術研究和發展走向有的更多地了解,于是禅宗在世界的影響反饋回國內,一方面使中國的學術研究與世界學術研究接軌,同時也客觀地促成了國內禅宗熱的升溫。
1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2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3 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
4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5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6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7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8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9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1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11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
12 嶽麓書社,1997年。
13 武漢出版社,1995年。
14 見《禅宗與中國文化》,《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1期。
15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 中國佛教協會1989年版。
19 〈中國禅思想史——6世紀到9世紀》24頁。
20 《中國禅宗思想曆程》第2頁。楊曾文和吳立民均同意此說。
21 《中國禅宗通史》第40頁。
22 《隋唐佛教史稿》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86頁。
23 《與胡適之論菩提達摩書》,載《海潮音》1928年7期第7頁。
24任繼愈:《禅宗哲學思想略論》,《漢唐佛教思想論集》第233頁,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版。本文有關慧能的研究綜述系由董群先生提供,特此鳴謝。
25 石峻等:《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第二卷第四冊第1頁,中華書局1983年6月版。方立天:《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第272頁,中華書局1982年4月版。方立天在1994年11月黃梅“首屆禅宗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大會發言中重申此說。楊曾文也贊成此說,他說:“根據中外學者近70年來對敦煌禅宗文獻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反複思索,認爲以唐初在黃梅傳法的道信、弘忍作爲禅宗的正式創始人比較妥當。”《唐五代禅宗史》第70頁。
26 胡適:《荷澤大師神會傳》,《胡適學術文集·中國佛學史》第358頁,中華書局1997年12月版。
27 張春波:《慧能》,《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第2卷第675頁,齊魯書社1980年11月版。
28 《中國禅宗通史》第70頁。
29 《“東山法門”與禅宗》第2頁。
30 魏道儒另有一本《宋代禅宗文化》,但基本內容都在《中國禅宗源流》國,不另介紹。
31 《法音·學術版》,1988年。
32 以上參見王典宏《近年來佛家美學研究概述》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4期。
《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以後的禅宗研究》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