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情說愛▪P3

  ..續本文上一頁等的,物我生命都是一樣的。

  佛陀的大弟子大迦葉,是一位大阿羅漢。大迦葉是出身富家的公子,父母要他結婚,他婉拒,他說要修道。被父母一再逼迫,到不得已,便用黃金雕塑了一個女人,對父母說,除非有像她那樣美麗的女郎才肯娶。他的父母就派人擡著這一尊金像遊行全國,說這是一尊金神像,少女膜拜她會有好運氣,于是,全國的少女都聞聲前來膜拜。有一個少女到了金像前面,頓時金光黯然失色,全被她的美貌掩蓋了。後來就把她娶回來做媳婦,原來她就是有名的美女妙賢。

  妙賢和大迦葉結婚了,原來這位妙賢也是要修道,起初她還怪大迦葉:“我的父母爲了你家有錢有財,叫我嫁給你,違背了我修道的志願。”大迦葉一聽:“那很好,我也要修道的,我們各修各的道吧!”

  所以,名義上是夫妻,實際上他們還是修行的。經過了十二年,他們的父母都去世了,想到可以依自己的意願去修行,便出家修道,後來,分別成爲比丘、比丘尼。由于妙賢太美貌了,雖然是比丘尼,但每一次出去托缽乞食,都有很多少年們跟隨在後面,和她開玩笑,嚇得她不敢出去化緣,曾經做過名義上丈夫的大迦葉就出去托缽,分一些食物給她吃。因此惹了很多閑言閑語:“你們大家看,什麼十二年名義夫妻,現在出家做比丘、比丘尼了,兩個人還是那麼恩愛的樣子。”後來,妙賢深深地慨歎自己的美貌是很悲哀的事情,便把容貌弄醜,希望做一個“醜僧俊道”。所以,大阿羅漢的情愛與人間一般的常識看法是很不一樣的。

  在佛寺的齋堂裏懸挂著一幅對聯:“莫嫌佛門茶飯淡,僧情不比俗情濃。”在一般人的觀念裏,阿羅漢們已經抛棄了人間的感情,過著一種灰身滅智、無情無愛的生活。其實阿羅漢們是絕情而有情,充滿至情至性的聖者。阿羅漢們的無情,是超越兒女私情,舍棄個人貪欲的,也唯有舍棄男女之間私情私愛的絕情,才能對一切的衆生興起廣大無私的無限慈悲。我們看弘一大師的避見妻孥,唐朝從谏禅師的阖門拒子,看似無情,卻是大有情。他們把對妻子兒女情愛,淨化爲對真理的追求,提升爲對芸芸衆生的關愛。因此真正的情愛不是擁有對方,而是一種生命的交流,更是一種對天下蒼生的無盡奉獻!

  四.人間佛陀的情愛 

  成爲大聖者的佛陀,他的感情生活怎麼樣呢?

  佛陀的母親在他出生的第七天就過世了。成道之後的佛陀一直希望能夠爲他母親講說佛法,報答生育之恩,後來終于在忉利天爲他的母親說法,一了心願。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去世後,諸王子們商量要親自爲父親擡棺,佛陀雖然已成就道行,也親身爲他父親擡棺。大家看到佛陀也在擡棺的行列裏面,弟子們沒有一個不感動的。也爲我們佛教的孝順父母做了很好的模範,佛陀實在是一位忠孝兩全的偉大聖者。

  佛陀的愛是建立在“怨親平等”上的。我們知道,佛陀沒有出家之前,已經娶了天臂城主善覺王的長女──耶輸陀羅公主;佛陀成道以後,要回到相離十多年的故鄉。一個成了佛的佛陀,與一個獨守空閨的妻子終于要見面了,耶輸陀羅內心很著急,不知道過去的夫婿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她的心裏充滿了期待與疑惑,不知道該如何與他見面才好?

  佛陀與父王、大臣、王子們敘過舊之後,終于來和耶輸陀羅見面了。耶輸陀羅心裏想:“我要好好地責問他,爲什麼舍棄了我?”但是,當她看到佛陀那付莊嚴的樣子時,不自覺地跪了下來。佛陀平靜莊嚴的說話了:“耶輸陀羅,請你諒解我的做法;我雖然對不起你個人,但我對得起一切衆生。現在,請你爲我歡喜,我終于修滿了我曆劫的願望,我成就了佛陀,我以廣渡衆生爲我的志願,你也在我廣渡衆生之列。”那種慈悲的音容、莊嚴的儀止、超越情愛的語言聲音,大家看了無不受到感動,而最後,耶輸陀羅也出家修道了。所以,真正愛護一個人,是引導他趨向正道,幫助他日臻成熟,而不僅僅是形體上的長相厮守。

  佛陀對親人如此,對于冤家仇敵也是一樣的。佛陀的仇敵──提婆達多,專門和他作對。但是,佛陀從來沒有怨恨他,總是告訴大家,提婆達多是他的逆增上緣,是他的善知識。沒有黑暗那裏有光明?沒有罪惡那裏有善理?沒有提婆達多,偉大崇高的佛陀又怎麼能成就佛道令人敬仰呢?

  佛陀的慈悲並不是只照顧那些達官貴人,而是遍于一切衆生的。弟子們生病了,佛陀親自去替他送水、煎藥;年老的比丘視力模糊了,縫衣服時不方便,佛陀替他穿針引線。佛陀愛護弟子,就像慈愛的母親一樣,給弟子以光明,給衆生以依靠,佛陀實在是我們的慈航,我們的無盡希望!

  佛陀教育弟子善巧方便,耐心調教。對一位挑糞的尼提,佛陀特地繞到原路去渡化他;一位愚癡得連一首偈都不會背的周利槃陀伽,佛陀很耐煩地告訴他,爲他講說佛法讓他開悟;他的弟子迦旃延在很遠的地方傳教,有一天,派一位小徒弟來問候佛陀,佛陀知道了之後,就對弟子說“迦旃延的那位弟子來了,就在我的房間搭一張床鋪讓他睡覺吧!”那崇高偉大的佛陀,對于遠道而來的小孩子,都要這樣地慈愛呵護,佛陀不僅關心小弟子,也等于呵護了在遠處傳道的迦旃延。

  爲了修行而瞎了眼睛的阿那律,一直等到他證得了天眼通,佛陀才放心;阿難陀常常受到女人的麻煩,一直等到阿難陀尊者真正成道了,佛陀心上的石頭才放下來。

  因此我們講“談情說愛”,愛是有層次的,我們從最初夫妻之情的兩情相悅,進而至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愛,再擴大爲親戚朋友的守望關照,而提升爲對世界人類,乃至一切衆生的悲愍。從凡夫占有的情愛進而能到達到聖賢愛國民的情愛,最後升華爲諸佛菩薩“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的大慈大悲。

  情愛如水一般,可以滋潤我們的生命,但是水能潤物,水也能覆舟,感情處理不當,也會讓我們滅頂喪生。我們要如何來處理感情呢?我僅提出四點獻給各位:

  1.我們要“以智化情”──用理智來淨化感情。

  2.我們要“以慈作情”──用慈悲來運作感情。

  3.我們要“以法範情”──用禮法來規範感情。

  4.我們要“以德導情”──用道德來引導感情。

  我們如何把心上的私情私愛去除,陶冶爲奉獻大衆的胸襟?我們如何把自私占有的感情,轉化成無私的道情法愛;把有選擇、有差別的情愛,淨化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我們追求人生幸福之道,升華生命內涵,必須慎思的問題,有了服務衆生、奉獻社會的慈悲,我們的感情生活將更豐富,更隽永!

  

  

《談情說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談你說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