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泰國、印度、斯裏蘭卡20世紀的佛教研究

  泰國、印度、斯裏蘭卡20世紀的佛教研究

  黃夏年

  一、泰國

  佛教在泰國是一個全民信仰的民族宗教,但是泰國的現代化的佛教研究則起步較晚。1871以前,泰國沒有大學,所有的教育幾乎都是由寺廟承擔的。本世紀初,泰國實行了政治改革,開始學習西方現代製度,作爲傳統的思想——佛教的诠釋開始與西方的學術結合。當時的教育部長曾經寫過形式羅輯的課本,這與佛教的因明關系還不是太大。1916年,泰國開始有了大學,但佛教研究的單位似乎還沒有。1933年,泰國皇家學院成立,出版過佛教與科學關系的書籍。1950年泰國的佛教徒到印度學習,回國以後,就在摩诃蒙固大學和朱拉隆功大學開展了從哲學角度來看待佛教的研究,他們把佛教看作是哲學思想中的一個流派,用分析論證的方法來理解佛教。過去泰國傳統一直相信佛教存在著物質的地獄和天堂的教義,但是在現代西方科學引進之後,人們愈來愈多地理解爲地獄和天堂是精神層面的內容,涅槃是精神而不是物質的。而一些政治家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來看待佛教,認爲佛教是“無法解決泰國問題的一種唯心主義”。教育學家則希望以佛教爲基礎來發展教育思想。據統計,1957年到1977年間,泰國發表的哲學類著述共2113項,其中屬于佛教的有1254項,內容涉及了佛教倫理學、形而上學佛教、佛教入門和佛教的其它領域等。而在泰國哲學學科內,佛教學是單列出來的,與倫理學、形而上學、政治哲學、宗教哲學、美學等並列,說明佛教在泰國的影響是巨大的。當代泰國最大的佛教思想家是佛陀達沙比丘(Buddhadasa)。佛陀達沙的父親是華人,祖籍福建,母親是泰國人。他1906年生于泰國南部地區,8歲曾入寺受教,以後繼承父業經商。21歲時正式出家,修習禅法。1923年成爲一名佛教教師,以後繼承父業經商。21歲是正式出家,修習禅法。1923年成爲一名佛教教師,翌年赴曼谷深造,並在親友資助下,成立了修禅打坐的”解脫困”(SuanMonk)。主要著述有(布施)、(菩提樹的心木)、 {關于上帝、業和非自我的問題)、 (涅槃)等多種,還將中國佛教禅宗典籍(壇經)和(傳法心要)譯鹹泰文。佛陀達沙思想敏銳,不囿傳統,好發議論,自成一家,在現代泰國佛教中影響甚大,鄭振煌在(論中泰兩位禅者法與道風)中稱之爲“南傳佛教自5世紀覺音著(清淨道論)以來的集大成者,以現代觀點深入而系統地重新诠釋上座部佛教教義”。由于他對佛教的卓越貢獻,曾獲泰國“暹羅學會”的徽章,1980年泰國僧王親自爲他頒發了朱拉隆功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成爲當今泰國最高爵位的比丘之一。

  佛陀達沙對現代社會采取了強烈的批判態度。他評擊資本主義製度,認爲“由于執著物質上的財富,資本家的貪欲被體系化之後,就在貧困的工人和富有雇主之間,産生社會性的沖突。”所以“當國家是由一群窮困的人組成,農民貧病交迫,正在饑餓邊緣掙紮時,國家的支柱,就要腐朽崩塌了。又如何維持國家的安定

  ”(黃美珍(佛使比丘的政治), {現代禅報)1981年6月18日,臺灣)佛陀達沙就是這樣把政治經濟問題轉化爲人的道德問題,他代表了佛教徒所持的共同立場和態度。佛陀達沙認爲“共産主義不可能和佛教一樣,最主要的差異:佛教的教理並未教導我們把任何事物據爲已有”,在他看來,社會主義主張資産國有化的政策也是一種貪欲;會造成另一種剝削製度。資本主義的勞資對立和社會對抗無法解決,將會導致窮人走向共産主義和暴力革命,因此他主張應先解決資本主義剝削成性的問題,這樣就可以避免共産主義到來,國家也不會發生暴力對抗和獲得安定。他標榜佛教既“不會認同資本主義,也不會是共産主義……佛教因此既不是右派也不是左派”。 ,佛教不是唯物主義,也不是唯心主義,而是兩者間的恰當狀態。或者也可以說,它以恰當的比例融攝兩者”,而且“只是在宗教式微之際,共産主義才會興起”{同上)反映了一個佛教徒的立場。佛陀達沙把佛教的“四谛”解釋爲: “事物本質自身,本質的法則,人的行爲與本質的法則相一致的義務和因這種行爲而獲得的利益。”由此出發,他對上座部佛教的“涅槃”和“輪回·做了新解,認爲兩者之間並不絕對對立,涅g8在輪回中得到體現,與生俱來俱去;苦難與歡喜同時相依存。它們出現在哪裏,勢必也在那裏消失,並不伴隨著生滅之作用而分別。此外,泰國學者維持,維薩達維特還著有(佛教中的非自我)、西提·布因著(佛教社會學)等書。

  披耶阿努曼特拉查東是研究泰國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原名李光榮,”披耶阿努曼特拉查東”是泰國國王授予的爵位,筆名”沙天哥色”。出生于1888年12月14日,祖籍廣東潮州。年輕時依靠自學成才,曾在海關工作,後到國家藝術廳工作,曾任藝術廳長、皇家研究院院長,先後在朱拉隆功大學、政法大學、藝術大學任教,被授予名譽教授、文學和考古學名譽博士,並被選爲泰國正史編纂委員會及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主席、泰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暹羅學會會長、曆史考證委員會主席、印度加爾各答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考察人等重要職位。多次獲得泰國國王授予的“白象”等高級勳章和“披耶”等衍頭。披耶阿努曼特拉查東一生著作達200余種,重要的有(文化與人類)、 (印度支那半島古代史)、 (泰族古代生活)、 (民族、語言、文化)、 (語源學)、 {泰族固有習俗集成)、 (回憶泰國、回憶生活)、 (語言學)、 (比較宗教)、 (泰國傳說研究),主編(泰語辭典)和(泰國大百科全書)等。豐碩的成果,使他成爲公認的“泰國文學和語言界的權威”。他的著作現已經有中譯本。此外,彎歪塔雅哥親王對泰國佛教藝術有深入的研究,是世界知名的佛教藝術學者。佛教是泰國的國教,故在泰國研究佛教是人文科學界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摩诃蒙固大學和朱拉隆功大學是最主要的佛教大學,重要的刊物有(泰國通訊)、 (暹羅學會學報)、 (佛法)月刊,英文版(法言)書刊等。

  二、印度

  11世紀以後,佛教在印度逐漸衰亡。1750年以後,印度各地發現了不少石刻銘文石柱,但是人們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1837年,印度殖民政府孟加拉官員伽米·彭斯根據英國學者特納對斯裏蘭卡的(大史)的研究,成功地破譯了一些銘文,並把它們譯成英語,爲世人開始知曉。1874年彭斯主持了印度西部和南部地區的考古,在1883年寫出了{佛教寺窟和它們的銘文)知名著作。與此同時,曾是孟加拉地方政府的英國官員亞曆山大,枯甯漢姆在釋迦牟尼成道的鹿野苑和山奇大塔處等地發現了石刻銘文,1854年他將這些銘文收集後整理出版。1861年他首次在北印度主持考古,十年後他被任命爲印度殖民政府第一屆考古部長官。幸運的是,當時法國學者M,斯坦拉·鞠林翻譯出版了中國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枯甯漢姆根據玄奘的記載,核實了發掘考古資料,確定了石柱的銘文性質,指出了他們都是佛教的遺物,出版了考古報告。1870年他再次對釋迦牟尼成道地菩提大寺進行了考古工作,撰寫了(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或偉大的佛教寺院)報告。以後他又進行了巴忽特佛塔的以佛教藝術爲主題的考古工作,于1879年寫出了(巴忽特的佛塔)報告,找出了中印度地區的佛教遺址。到1885年,他已經寫出了24卷的(印度考古調查報告),其中有一卷是專門研究阿育王敕柱銘文的內容。以後他退休回到了倫敦,但是仍然沒有停止對印度古代曆史的研究,寫出不少著作。枯甯漢姆主持的考古工作開創了印度古代史研究的新時代。這一時期在印度考古作出成績的還有布格萬拉爾,因陀羅傑,他在1882年于孟買附近的蘇波羅塔考釋了阿育王敕文,特別是確定了這些石柱有五根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60年。印度學者拉爾,米特拉也在這時作出了成績,他撰寫了(孤獨的菩提伽耶)、 (釋伽,沙伽的隱居處)(1877)和(尼泊爾的梵文佛教文學)(1882)等著作。正是由于這些考古研究的偉大發現,使印度的佛教重新爲人所重,爲1891年阿納迦裏卡,達磨波羅開始的印度佛教的複興活動奠定了基礎。

  20世紀佛教在印度得到了複興,作爲佛學,也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阿納迦裏卡,達磨波羅是斯裏蘭卡人,因到印度旅行,痛感佛教在印度的衰滅,于是爲印度佛教奔走呼籲,使印度佛教得到了世人的重視。達磨難陀·高善比是當代出色的巴利語學者。1899年10月他離家到蒲那開始學習梵文和佛教,以後又到貝納勒斯、尼泊爾、斯裏蘭卡和緬甸等地學習和研究梵文、巴利文、佛教等等。1907年以後,他在加爾各答大學、民族學院,孟買的大學、莆那的歐洲學院等地教學。他對南傳佛教的根本經典(清淨道論)研究很深,曾經爲之作疏,並將其譯成英語。他用瑪拉蒂文撰寫的{聖人佛陀)一書,被譯成了印地文、阿薩姆文、古吉拉蒂文、卡那塔文、瑪爾亞拉姆文、奧利亞文、辛地文和泰米爾文等,此書影響很大。1956年印度“憲法之父”安倍德伽爾從事的賤民改宗佛教的運動,便是受到這本書的影響。此外,高善比還寫過其它介紹佛教的書,推動了印度人民對佛教的了解。摩诃潘迪,羅睺羅,桑科利特耶耶那是印度的著名學者和作家。他曾進入尼泊爾和中國西藏,取走不少梵文佛經,寫了至少150本著作,涉及了大小乘佛教、梵文、巴利文和藏文藏,其中有不少是佛經原典的翻譯,像<俱舍論)這樣的大部頭著作,都是經他的手譯出來。菩丹特,阿難陀,庫舍爾耶耶那是旁遮普人,用烏爾都文、英文和旁遮普文寫作,編輯過(巴利——印地語辭典),寫過有關斯裏蘭卡…

《泰國、印度、斯裏蘭卡20世紀的佛教研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