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由北至南,在高速公路上駕車行駛,起碼也要四、五個小時的車程,可是在夢中,卻可以一蹴而幾,跨越時空的限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行走于漫長的旅途,可以自無礙地漫遊于時空隧道。這樣的夢,通常神通大顯,無奇不有。
(5)物體移換
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牛、馬、豬、羊等動物,或變成另一種東西,譬如有名的莊周夢見自己成爲翩翩彩蝶,就是物體移換的夢。
在列子周穆王篇把做夢的內容分成所謂的八征六候,所謂八征指形體上的直接感受驗應,也就是:(1)故──由于人情事故的因素而感夢。(2)爲──日常作爲的經驗累積。(3)得──名位得失而成夢。(4)喪──送死之戚而憂悲致夢。(5)哀──情愁哀怨難解而做夢。(6)樂──歡樂可喜而做夢。(7)生──求生欲望的夢。(8) 死──對一切世情放下不執的夢。所謂六候指精神感受上所産生的征候,也就是:(1) 正夢──平常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情形。(2)噩夢──驚噩奇異的夢境。 (3)思夢──特別思念所引起的夢境。 (4)寤夢──清明悟道的夢。 (5)喜夢──喜悅而得的夢境。(6)懼夢──恐怖懼怕的夢。
夢的內容有種種千差萬別的變化,綜觀而言,夢的情節用眼看的動作比較多,用耳聽的情形比較少。而年輕人因爲精力旺盛,血氣方剛;老年人平穩鎮定,比較沒有思慮,因此年輕人比老年人容易做夢。女人因爲較爲敏感,容易幻想,因此夢比較多;男人講究實際,因此夢比女人少。
夢中的情境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分不出你我自他,辨不明是非好壞,沒有一定的標准,難斷個中的虛實,有時我們的現實生活,不也是如同夢幻一場嗎?
中國古書列子,記載一篇有關夢中得鹿的有趣故事:鄭國有一個人因爲有要事要到外地辦理,清晨一大早起來,天還朦朦亮就出門了,似睡非睡地趕路,途經一處叢林,蓦然發現一株樹下站著一只花鹿,一手就把鹿打死了。由于有事在身需要趕路,只好把鹿暫時攔在路旁,等回來時再取。
鄭國人辦好了事要返回取鹿,哪裏裏知道心急中走錯了方位,找不出原來的路標,他打死的鹿也不翼而飛了。他心裏想:“我明明放在這裏,怎麼不見了呢?”到處仔仔細細再叁的尋找,還是找不到鹿的蹤迹,他轉念一想:莫非自己一早醒來,做了一場大夢,誤以爲真的得了一頭鹿。無可奈何只好回家,並且把離奇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他的至交好友。
說也奇怪,他的朋友聽了他的奇遇記後,當天晚上居然夢到了這頭鹿,並且神遊到叢林順利地取回這頭鹿。他的妻子爲他的因夢得鹿而興奮不已。更令人驚異的是,鄭國人同一天晚上也做了一場夢,夢到那天自己真的打死了一頭鹿,只是被自己的朋友攫走了。這人于是氣沖沖地跑去朋友家,要索回他的鹿。朋友不肯把鹿交出來,理直氣壯地對他說:
“你的鹿已經丟失了,這鹿是我做夢得來的,不能給你。”
兩個人,一個要索回,一個硬不,還爭執不下,難分難解,原本生死之交的多年好友,爲了一頭鹿反目成仇,兩人就鬧到官府討個公道。法官聽了雙方的辯詞之後,做了非常有趣的判決,法官首先微笑對鄭國人說:
“你最初明明打得一頭鹿,卻說象是夢中情境,難辨真假。等到後來真的做夢,知道鹿被朋友得去了,反倒說鹿真的是你打的。”法官轉身對鄭國人的朋友說:
“你確實得到了一頭鹿,卻又說是夢中得鹿,可見你們兩人都沒有人先得到鹿,既然如此,我就判你們二人,一人各得一半。”
紅樓夢有一句話說: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
所以夢中的一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實在不需要過于執著認真,以夢幻爲真,徒然讓自己增加苦惱而已。佛教的高僧寒山大師,有一首詩對夢有十分透徹入理的看法,他說:
“昨夜得一夢,夢中一團空,
朝來擬說夢,舉頭又見空,
爲當空是夢,爲複夢是空,
相計浮生裏,還同一夢中。”
這真是浮生若夢,何須計較的最佳寫照!
四.夢的人生與夢的意義
曆代以來有許多的詩人騷客,以夢來比擬人生的蜉蝣若寄、空幻變遷,例如唐朝白居易的詩: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對人生的變化莫測、短暫流離,吟出無奈的感歎。宋朝詞人蘇東坡也有脍炙人口的詩句: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世事的飄忽不定,真是如同春夢一場、綠波無痕一般,都付于笑談之中。雖然人生如夢,夢似人生,但是有時如夢的人生也不盡都是蒼涼悲淒的傷懷。像:
“林蔭滿地日正午,夢境流莺時一聲。”
的景況,對于倍受現代文明産物噪音騷擾的人們來說,能夠被黃莺的啼聲驚醒,可以體會詩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雅趣,倒也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
人生雖然如春夢一場,但是夢有時確實能給予人生極大的意義。夢可以滿足我們的欲望,增加我們的信心,譬如我們白天工作疲憊之余,偶而做個類似黃梁一夢或者南柯一夢,雖然夢境虛假,倒也享盡了人生的榮華富貴,遍嘗生命的酸甜百味。夢能夠擴展我們的生活領域,解脫我們的精神纏縛,偶而我們也做個仲夏夜之夢,或是如愛麗絲一般去夢遊宇宙叁千一番,多麼的逍遙自在!或是如莊周夢蝴蝶、蝴蝶夢莊周一樣,做個富有哲理的夢,去涵孕物我一如的胸懷。
《金剛經》上說: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的一切萬象就像睡夢、水泡、朝露、閃電那樣的短促無常,有什麼好貪執眷戀的呢?人生苦短如夢,稍縱即逝,如果不知謹慎持握,可能就忽忽過去了。生命脆弱如絲,一呼一吸之間瞬息消滅,如果不能善力發揮,真是可惜人身一場。《維摩诘經》上說:
“啓建水月道場,大作空花佛事;
降服鏡裏魔軍,成就夢中佛果。”
盡管是水月道場,終究會幻滅無蹤;縱然是空花佛事,轉眼煙消雲散;不計是鏡裏魔軍,刹那變異生滅,一切有爲的人生,但求耕耘播種,不問收獲有成,如此,則一切空花水月都是事實,一切降服魔軍都會成真,夢中的佛果便唾手可得了。
永嘉大師有一句話說得好: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在夢中我們忽而爲天人,忽而牛羊豬馬,在六道中生死輪回受苦不已,等到一覺醒來,才發覺原來不過是一場虛驚的幻夢。在我們累劫以來的生命流轉裏,有時保有人身,有時墮入叁惡途,不也是如此的寫照嗎!從覺悟的聖者來看,人世一切的情欲追逐,不正像一場空虛的夢幻嗎?我們如果能夠照見生死迷夢的虛假,就能超脫于六趣的輪回,遨遊于畢竟空裏!
宋楚瑜先生曾經在國立政治大學講演,最後提到夢對人生的意義,現在我把它節錄出來,做爲我說夢的主旨,他說:
“人生應該有夢,好的夢想是一種憧憬、一種理想、一種抱負。我們要把夢想建築在現實的架構上。”
我們人人都應該要有夢、要有夢想,夢想就是一種願望、一種理想的發動力。有了夢想之後,要付諸于實際行動,腳踏實地,虛懷若谷,步步是信心,步步是毅力,把夢想如願完成實現,切莫呻吟“人生還如一夢中”,而在迷夢中久睡不醒。祝福大家都有好夢,並且好夢都能成真!
《《星雲大師講演集》-說夢的神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