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慈悲主義▪P3

  ..續本文上一頁心,卻降服了全印度。頑逆的提婆達多,因佛陀的悲心,乖乖的俯首忏悔;凶惡殘暴的狂象,見到佛陀慈悲的樣子,馴服的跪在佛陀面前;喪智好殺的盎掘魔羅見到慈悲的佛陀,也放下屠刀,皈順在佛陀的座下。因此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刀槍武器,更不是權位勢力,而是慈悲的力量。佛陀的慈悲,曾經讓衆生得到庇護安樂,現在他的慈悲思想,更引導著全世界人類,邁向光明幸福的康莊大道。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有許多貪欲的煩惱、瞋恨的煩惱、驕慢的煩惱、怖畏的煩惱,擾亂著我們的心,使我們的生活不得安甯。如何對治這些煩惱呢?

  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貪欲,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瞋恨,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驕慢,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怖畏。如淫欲心重的人,看到女性,生起一念慈悲,把她當做自己的母親或姐妹;看到男性,把對方視同自己的父親或兄弟,淫欲的心自然會熄滅下來。在錢財方面,常常思想我應當多布施別人一點,我應當多幫忙別人一些,抱著慈悲喜舍的心,貪欲的心怎麼會生起呢?瞋恨心起來時,可以觀想殿宇中大慈大悲的佛菩薩聖像,慈心一發,瞋恨之火自然止熄。有一首詩說:「慈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瞋。」瞋恨心、驕慢心生起時,慈悲是最好的對治方法,忍耐是最好的對治方法。

  夢窗國師有一次搭船渡河,要到信徒家裏做佛事,當船正要開航離岸時,有位帶著佩刀、拿著鞭子的將軍,站在岸邊大聲喊道:

  「喂!等一下,載我過去!」

  全船的人說:「船已經開了,不可以再回頭。」

  夢窗國師說:「船家,船還沒有走多遠,給他方便,回頭載他吧!」撐船的人看到是一位出家人說情,就回頭讓那位將軍上了船,哪裏知道這個將軍一上船,看到船裏坐著一位出家人,就拿起鞭子抽打夢窗國師說:

  「和尚!閃開一邊去,把坐位讓出來!」

  這一鞭重重地打在夢窗國師的頭上,血汨汨地流了下來,國師一言不發把位子讓了出來。大家看了都非常害怕,噤若寒蟬。船開到對岸,夢窗國師跟著大家下了船,走到江邊,默默地把凝結的血塊洗掉。這位蠻橫的將軍覺得對不起夢窗國師,于是上前跪在國師面前忏悔,國師心平氣和的說:

  「不要緊,出外人心情總是急躁些。」

  是什麼力量降服了這位驕慢粗魯的將軍?是慈悲的力量。慈悲的力量可以化解瞋恨爲和平,轉變暴戾爲祥瑞。在慈悲之前,頑石也會點頭,強盜也能感化。 

  

  四.慈悲的實踐與完成

  慈悲不僅是理念上的了解,慈悲更應該是行動的實踐。孔子的「有教無類」,是對受教者無別的一種愛心,也就是慈悲心。杜甫曾發願說「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俱歡顔」。有了千萬間的華宇美屋,就可以讓天下居無定所的人,有一個遮蔽風雨的地方,這也是一種慈悲心。

  孟嘗君門下有食客叁千人,他對貧苦的朋友有慈悲心,因此許多名士都來投靠他。沩山靈佑禅師,臨終示寂時,告訴弟子:「我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希望轉世天國乃至再來做人。我發願來世出生爲水牯牛,替大家服務,爲衆生代勞。」靈佑禅師這種「欲爲佛門龍象,先做衆生馬牛」的心就是慈悲心。

  佛教中有位菩薩,叫做代受苦菩薩。爲什麼這位菩薩叫做代受苦呢?因爲他有慈悲心,願意爲衆生承受一切的苦難。釋迦牟尼佛過去生曾割肉餵鷹、舍身飼虎,修持各種的慈悲利行。佛陀的慈悲濟生,就是代受苦菩薩的化身。祂曾出生爲一條大龍,這條大龍曾經受過五戒,有一次當牠睡熟時,發現有許多蟻蟲附在牠身上,吃牠的肉,大龍被咬得痛醒過來。一看這麼多蟻蟲在啃噬牠的肉,心想如果牠稍微一翻動,勢必會壓死這許多的生命,自己受過戒律,怎麼可以輕易殺生呢?因此忍受著被蠶食的痛苦,一動也不動,用牠的血肉生命與蟻蟲結緣。雖是畜生的龍類,有時卻比人類更有慈悲心。

  天上老鷹捕捉小雞,母雞雖然明知不是老鷹的對手,但是爲了保護小雞,不得不奮力抵抗,這是慈悲。蛇通常是卵生的,但是有一種胎生的毒蛇,當牠要生産時,會尋找一種尖銳的竹子,自己刺上利竹,剖開肚子生下小蛇,母親這種犧牲自己的行爲也是慈悲。

  叁義銅鑼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曾經發生一件連環大車禍,其中有一家人全家罹難,當救護人員用力弄開毀損的車子時,忽然聽到車內有孩子的哭聲,趕緊上前仔細一瞧,原來有一個小孩子,正躺在奄奄一息的母親懷中。大家七手八腳將襁褓中的孩子抱起來,此時彌留中的母親,突然睜開眼睛,氣如遊絲地看著救護人員說:「拜托你了。」然後溘然長逝。是什麼力量使這位母親忍耐到最後一刻呢?是慈悲的力量。

  這個宇宙充滿了慈悲,我們要懂得欣賞,學習接受,如果不能體會相應,縱然佛陀出現眼前,也無法領略慈悲的可貴。有位信徒信佛虔誠,有次遇到水災,大水漫淹屋中,他只好爬到屋頂上避水,水慢慢地漲高,終于淹到了他的腳下,他急忙地念道: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我呀!」正當他聲嘶力竭高聲求救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位高山族駕了一艘獨木舟過來救他:

  「快上來,我載你到安全的地方。」

  可是他卻驕慢地說:「我不要你救我,我要觀世音菩薩來救我。」那人只好悄悄地駛走。洪水繼續上漲,漲到了腰部,他很著急地念:

  「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我喲!」危急中,茫茫一片的大水裏,有人開來了一艘快艇,好心地說:

  「哎呀!好危險哪!趕快上來。」

  「哼!我一生最討厭科技文明,凡是機械的東西我都不喜歡,我要我所信仰的觀世音菩薩來救我。」

  快艇碰了個軟釘子,只好「噗!噗」又開走了。洪水漸漸漲到了這人的胸部,他仍然仰天大喊:「菩薩來救我!」眼看危在旦夕,突然空中來了一個美國人,駕著一架直升機來救他:

  「喂!我放下繩子把你吊上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你是外國人,我討厭你。」這人頑固地拒絕。

  結果這位信徒終于被淹死了。由于信仰堅定,死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了阿彌佛陀之後,向阿彌陀佛抗議說:「像我這般虔誠,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可是菩薩卻沒有來救我。」

  阿彌陀佛告訴他:「當你被水淹到腳下時,觀世音菩薩趕忙派條獨木舟去救你,你卻嫌對方是高山族不喜歡;菩薩不得已,只好再派只快艇去救你,你又厭棄機械文明不肯上艇;眼看水已經快要淹到你的頭部,觀世音菩薩火速派架直升機去搭救你,你又不願意。菩薩一次一次慈悲地救你,你不但不能感恩,還嫌這怪那的,怎能說菩薩沒救你呢?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宇宙之間充滿無限的生機,哪一樣不是菩薩的現身,哪一樣不是菩薩慈悲的顯現呢?

  如何才能實踐慈悲,完成慈悲?

  我們應該和諸佛菩薩一樣地慈悲,我們的一雙手,要變成慈悲的手,「願將雙手常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我們有兩只眼睛,要使眼睛變成慈悲的眼睛,慈眼等視衆生,我們要培養慈悲的口、慈悲的面容、慈悲的步伐、慈悲的樣子、慈悲的笑貌、慈悲的語言、慈悲的音聲、慈悲的眼淚、慈悲的心,使自己與慈悲冥合成一體,不但我們自己要慈悲,進一步還要使整個宇宙都充滿慈悲。天上的雲是慈悲的雲,覆蓋著我們;大地是慈悲的花草、慈悲的樹木,向著我們微笑,給我們蔭涼;世間到處是慈悲的路、慈悲的橋、慈悲的山、慈悲的水。

  我們要以布施、愛語、同事、利行的四攝法來行慈悲,我們要以自他互易的觀念來行慈悲,我們要抱持人我一如的胸懷來行慈悲,我們要以冤親平等的修持來行慈悲,我們要以「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的願行,來完成慈悲的無上佛道,努力做一個慈悲的人,把家庭建設成慈悲的家庭,使我們的社會成爲慈悲的社會,國家是慈悲的國家,娑婆世間是個充滿慈悲的國土,讓愛心遍宇宙,慈悲滿人間。

  

  

《佛教的慈悲主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