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與花的因緣▪P4

  ..續本文上一頁詩。

  (叁)一般詩作,將佛法禅意涵蓋在榮華世界當中的也多不勝舉,如唐朝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

  這首家喻戶曉、傳誦千百年的小詩,其中頗富禅學意境。詩人在不知不覺中醒來,聽到外面吱吱喳喳的鳥啼聲,于是想起昨晚的風聲、雨聲,不知枝頭上的花被吹落多少呢?

  作者沒有刻意尋芳,卻在不覺、自然的心情下聽到想到鳥聲、風雨、落花,似有念又無念,似無念又有念;就是如此兀兀自然吧!

  古來詩人在悲歡離合時,常會對酒吟詩或對花吟詩,甚至以男女感情爲喻來傳達自己的心意。禅師有時也會藉情詩來敘述他的體悟,如叁宜明盂這首詩:

  一點私情奈得羞,也曾漏泄在君侯;

  相思正值春叁月,花開花落總是愁。(明·叁宜明盂)

  一位少婦想起閨房私情,不禁害羞起來,也曾把這份情悄悄透露給出門在外的丈夫。兩地相思正是叁月春天時節,不管花開花落,都帶來無限的哀愁。「萬法唯心造」,少婦看花開也愁,看花落也愁,其實都只是她心裏的作用。

  一樣花蹊一樣紅,千株桃李萬株穠;

  何人識得春風面,五色芳菲處處逢。(清·遠菴僼)

  春天裏,到處鮮花瀾漫,千株萬株的桃樹李樹,都是一樣芬芳濃豔,什麼人能認識春風,而處處和缤紛多彩的鮮花相逢?所謂「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唯有敞開心懷,放下世俗名利、人我是非的束縛,才能與萬物合爲一體,而任運逍遙。

  其它與悟道相關的詩羅列數條如下:

  映林映日一般紅,吹落吹開總是風,

  可惜撷芳人不見,一時分付與遊蜂。(宋·心聞昙贲)

  叁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唐·靈雲志勤)

  身在營中心出家,身披铠甲是袈裟,

  刀刀親見彌陀佛,箭箭射中白蓮花。(清.吳生)

  伯勞西去雁東來,李白桃紅歲歲開,

  萬事無過隨分好,人生何用苦安排。(竺庵大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余,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唐.大梅法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宋.無門慧開)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叁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明.憨山大師)

  從征萬裏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

  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似白蓮花。(元.耶律楚材)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宋.此庵守淨)

  和空和尚說:「自古詩情半個禅,以詩爲禅,以禅爲詩,無可無不可也。」同樣的,寓花于詩,以詩喻花,花與詩也別有一番深幽清遠的禅意了。  

  

  八、花與醫

  佛陀被尊稱爲「大醫王」,他除了能醫治衆生的心病,對衆生身體的疾病,也有精湛的醫療觀點和治療方法。佛陀看病會先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並且主張自然療法,如塗上檀香木、沈香之類的香療法,及牛奶療法、鹽療法、花療法等,其中後叁項直至現在仍被使用,尤其「花療法」的記載在經典裏有多處可見。《悲華經》裏說:

  ……或有蓮華滿百千由旬……衆生之類或有盲者,聞此華香即得見色;聾者聞聲,乃至一切諸根不具即得具足;若有衆生四百四病,或動發時聞此華香病即除愈;若有顛狂、放逸、狂癡、睡眠心亂失念,聞此華香皆得一心……。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十裏也說到,用根莖花果及皮木等一起煮開的熱水來洗身體,可以治療風寒。

  在《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裏更說蓮花可作安胎藥,經雲:

  懷孕之人,第一月內胎藏不安者,當用栴檀香蓮華、優缽羅華(青蓮華)入水,同研後入乳汁乳糖同煎。溫服此藥,能令初懷孕者,無諸損惱而得安樂。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蓮花從花、蓮蓬、蓮子、蓮葉、蓮藕各部分都有醫療功用。如蓮花茶能清暑解熱和止血;蓮蓬及蓮心,具清心、止血、清熱、安神、降肝火、降血壓的功能;蓮子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味甘澀、性平和,有清新養神、補脾益腎和止血的作用;蓮藕性甘寒、涼血,可散瘀,煮熟後甘溫益胃補心。

  根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記載:「身塗諸香,所謂栴檀、郁金也。」郁金是印度常見的花,它有殺菌作用,和栴檀葉一起磨成泥狀,塗在身上可以預防皮膚病。其藥效廣泛,也能治肝病、健胃、利尿和治膿疱等。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記載:「郁金華雖然萎悴,猶勝一切諸雜類華……」這裏的郁金華指的是蕃紅花。蕃紅花原産于印度,古代印度將它做爲香藥,可以治療百日咳、氣喘、婦女病,也能鎮痛、止瀉。

  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它主要成份的菊糖,能增強肝髒功能,其莖、葉、根也具有解熱、發汗的效能。

  漢譯爲合歡樹的「屍利莎樹」,是産于印度的一種香木,它的樹膠可製成香藥。在《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裏,把它列爲叁十二味香藥之一。合歡樹的花和樹皮皆可入藥,能治療氣郁胸悶、失眠、跌打損傷、肺痛等疾病。

  其它還有 -- 半枝蓮、蛇舌草煎水服︰對癌症、皮膚癢有效。

  叁花茶︰金銀花、杭菊花、臘梅花清水煮後加冰糖,能消暑解熱,改善過敏性體質。(身體虛寒者慎用)

  五花茶︰金銀花、木棉花、雞蛋花、槐花及厚樸花,清水煮後服用,可清熱,涼血解毒、抗菌消炎。此方爲廣東民間著名的涼茶。

  蜜糖銀花露︰金銀花簡稱銀花,又名皮忍冬花,能清熱、解毒、治咽炎、暑疖、肺燥、咳嗽,又可預防感冒。製法︰先將五錢至一兩的金銀花煎煮後,過濾渣葉,再加一兩滴蜂蜜,冰熱飲皆宜。

  甘菊枸蜜茶︰經常服用,永無目疾,對肺腎及心髒也有幫助。

  另外,櫻花對食物中毒有解毒的效用;被毒蟲蜇傷時,可用新鮮的牽牛花葉,細細搓揉後擦于患部,能消腫止痛;菊花能治療跌打損傷,把菊花煎成汁,毛巾浸濕敷在患處,一日二次,連續敷幾天便能痊愈。

  《文殊師利問經》卷二記載,文殊師利問佛陀:

  世尊,諸供養余花,用治衆病或消惡毒,其法雲何?若供養佛余花、般若波羅蜜花、佛足下花、菩提樹花、轉*輪處花、塔花菩薩花、衆僧花、佛像花,其法雲何?世尊,用此花,有幾種咒法?世尊,一切諸花雲何入佛花中?世尊,用此花法,爲有一種爲有多種?此咒爲有一種爲有多種?

  佛陀聽了之後,很仔細地告訴文殊師利,各種花的咒語、能治哪些病,及如何受持,如何使用這些花等等。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用花及其它植物開創了佛教醫學,其慈悲和智能,治癒許多衆生的各種疾病。今日醫學發達,但是因化學藥品引發的「藥害」也時有所聞。于是這些古老的、以花草果實來治病養身的健康自然療法,也已逐漸爲現代人重視並采用了。  

  

  九、花與藝

  佛教所有的藝術品,都與花有不可分的關系。花長在土裏是千嬌百媚,經過人們的慧心巧思和應用,花又展現另外更多元的藝術生命。

  例如從繪畫壁畫或雕塑的各種佛菩薩雕像上面,可以看到不同造型的蓮花圖飾,如佛像身後的背光,大都以花作裝飾,稱之爲「蓮環光背」,這是以蓮花的單瓣、複瓣配置成種種不同的變化,周圍再襯上忍冬紋、寶相花紋、連珠紋或光焰;背光含有光明、莊嚴之義。

  諸佛菩薩多是或立或坐于蓮花座上。因地域不同,蓮花座的造型也有許多種類,不過,大體上可分爲有蓮莖蓮座和無蓮莖蓮座兩種基本造型。《大日經疏》卷十五描述:

  若是佛,謂當作八葉芬陀利,白蓮花也,其花令開敷四布。若是菩薩,亦作此花坐,而令花半敷,勿令極開也。

  這是以蓮座上蓮瓣開敷的程度,來區分佛與菩薩的蓮花形狀。諸佛菩薩坐在蓮花座上的由來,則見于《大智度論》卷八:

  方風至,相對相觸,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頭人,二千手足,名爲韋紐,是人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華,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複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是梵天王坐蓮花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于寶華上結跏趺坐,說六波羅蜜。

  由于梵天王坐在蓮花上,諸佛菩薩就隨順習俗,也坐在蓮花上。由此可知從天人到諸佛菩薩,都以蓮花座爲其座席。

  面貌慈祥婉約,造型優雅柔美的手持蓮花菩薩像,也是美麗的藝術品。現今存于敦煌莫高窟四十多窟的隋唐《法華經變》壁畫,其中的「叁十叁觀音」,菩薩與蓮花的搭配也有不同,如:

  楊枝觀音 手持淨瓶、楊枝的立像。

  白衣觀音 一般左手持蓮花,右手持淨瓶。

  蓮臥觀音 在池中蓮花之上。

  施藥觀音 常爲右手支頰,左手于膝頭拈蓮花之像。

  一葉觀音 乘蓮花浮于水面漂行之像。

  威德觀音 左手持蓮花,坐岩畔。

  多羅尊觀音 合掌持青蓮花。

  不二觀音 兩手低垂,在水中坐蓮葉上。

  持蓮觀音 坐蓮葉上,兩手持蓮花,常爲少女面孔。

  從這裏我們看到諸佛菩薩的身像、座位,所呈現的藝術風味。

  另外,一般在佛塔的外形上,會雕刻蓮花紋飾,保護佛塔的欄楯石柱,及藻井、瓦當、碑牆上,也常雕有各種蓮花圖案。其它的應用如佛教的幢幡、經蓋、蒲團、燈座等文物上,都雕綉著栩栩如生的蓮花。

  佛殿裏、佛桌上,以及法會壇場的布置,花是不可少的供品之一。中國人習慣焚香祝禱,以心香一瓣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南傳國家地處熱帶區,盛産各種鮮花,佛教徒經常以花莊嚴道場,增加佛殿的藝術氣氛,「以花供佛」也是他們表達誠心最好的方式。

  中國的插花藝術也是源自佛教的「供花」儀式。一般對插花的分野,大致可分爲古典插花與現代插花;美式、歐式與東方式插花。古典插花強調花卉排列的弧度與優雅,現代插花強調的是將花卉集中、顯眼、有沖擊感。日本的插花重視形式,不同流派各有其規矩和插法,中國的插花則重視意趣內涵。

  花在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表現,也是遑不多讓。舞蹈表演時,敦煌舞者手持蓮花,翩翩起舞,更覺多采多姿;甚至一些佛教舞者,將鮮花融入舞藝,在熱情舞動中,一舉手、一投足,倍增妩媚俏麗。

  佛教藝術品中也有以花爲圖案的,如書簽、卡片、信封、信紙、茶杯、碗盤、窗簾、磁磚、壁紙,乃至衣服、毛巾、枕頭套、被單等等,常以花色作爲裝飾。另外,在寺院周圍或庭院中,以五顔六色的鮮花做成景觀設計的,如花鍾、花籬、花牆、花的動物造型等等。

  《阿彌陀經》裏的淨土人物,每天以香花供養十萬億佛,諸佛菩薩、大德之間的往來,信徒的布施奉獻,常以花作爲饋贈的禮物。送花也是一門藝術,人們依花的特質賦予一定寓意,如考試及第譽爲「折桂」、送別稱爲「折柳」、祝老人長壽用桃子。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代表愛心;月季和石榴這兩種花象征「火紅年華,前程似錦」,可作爲祝賀生日用;蘭花淡雅高潔,有「花中君子」之稱,拜望德高望重的長者,宜送蘭花;新店開張、公司開業,宜送月季、紫薇等,因它們花期長,花朵繁茂,有「興旺發達、財源茂盛」之意。

  千姿百態的花朵,蘊含著千言萬語,了解花語花意,才能適當表達送花的藝術。

  在佛教藝術裏,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日常生活中,花是藝術的美麗使者。不論是自然欣賞的心領神會,或現實用品的美化作用,花都在藝術與生活之間,遍灑馨香,並留下永恒不謝的生命。  

  

  十、結 語

  佛教與花有很深的淵源。本文從諸佛菩薩、佛法、人類、譬喻、環境、詩偈、醫藥、藝術八方面,來探討花與佛教的關系。

  從花和佛菩薩的密切因緣中,我們看到花的「清淨佛心」;從花引發的精辟妙法中,我們看到花的「般若智能」;從花對僧人、世間人的影響中,我們看到花的「珍貴人性」;從花的各種譬喻中,我們看到花的「善巧方便」;從花對環境、心境的美化提升中,我們看到花的「莊嚴世界」;從花對詩人的啓示中,我們看到花的「禅心悟性」;從花在醫療的應用中,我們看到花的「慈悲布施」;從花與藝術的相互依存中,我們看到花的「永恒生命」。

  若以佛法觀點來看,一期一期的花開花謝,正是人生最佳的寫照。在每一期的生命裏,我們如何和花一樣盡情綻放,發揮生命的極致,爲大地和世人灑下燦爛美麗的光采?

  曆代禅者有許多人是從看花賞花中得到啓示。我們應學習這些禅者的修行,在春夏秋冬四時更替裏,體會花開花謝的因緣,認識花的隨緣、不執著及無我無私的開放、無執無戀的凋謝,甚至任霜雪侵襲、刀剪摧折,仍然靜默堅忍、無怨無尤;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

  且讓我們以花爲師,「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能花」,將世間點綴得更美、更善、更真! 

  

《佛教與花的因緣》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慈悲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