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正見與世界和諧▪P2

  ..續本文上一頁等意味著互相理解、諒解,進而導致互相寬容,友愛,不致兵戎相見;平等意味著消弭嗔恨、仇視,有助于從思想觀念上消除戰爭産生的根源;平等還意味著消除根深蒂固的人類中心主義、樹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佛教還以“不殺生”作爲全部戒律的首戒,確立非暴力的原則。和平是和諧世界的重要特點,佛教是和平的宗教,是保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慈悲。這是與平等觀念直接聯系著的理念,是大乘佛教提倡的對衆生的平等一如的深切關懷。慈是給衆生以快樂,悲是拔除衆生的痛苦。慈與悲結合在一起的心願,即慈悲心是維護衆生平等,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心理基礎。每當某一國家、地區發生特大自然災害時,世界各國人民慷慨解囊,給予無私援助,是人類同情心、慈悲心自發的生動體現,而佛教徒往往站在援助行列的前頭,並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內在慈悲心的實際表現。佛教的慈悲理念有助于化解人們的妒嫉心、仇恨心、複仇心,有助于緩解弱勢群體的痛苦,有助于減少恐怖主義和戰爭的發生。

  中道。這是在緣起、平等等理念基礎上形成的涉及認識論與真理論、倫理觀與境界觀的重要理念。中道是遠離兩個事物的對立狀態、遠離有無、斷常等對立見解,這被認爲是認識事物的中正之道,也被認爲是反映事物的實相,即最高真理。在修持上,遠離苦行與快樂兩端的不苦不樂中道,被視爲正確的道路,堅持中道必得解脫,由此也可以說,中道是最高境界。中道思想是佛教能夠相容並蓄、協和諸方、適應變化的方法論基礎。在當前,佛教中道理念對于從思想方法上克服極端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都是有益處的,是有助于人際和諧、國際合作的。例如,貿易爭端是國際沖突的根源和表現之一,近幾十年來,解決這類爭端的國際慣例是,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下,通過談判、協商和互相妥協來解決,這是國際社會的一大進步,從思維方式來說,是與佛教的中道觀相一致的。

  圓融。在緣起、中道的思想基礎上,中國天臺宗和華嚴宗都著力闡發圓融理念。華嚴宗宣揚本質與現象、現象與現象的圓融無礙,天臺宗則宣揚空、假、中叁谛同時成立,即空即假即中,互相融合。圓融是中國佛教宇宙觀和真理觀的重要理念,同樣是能夠相容和諧、調和適應的方法論基礎。圓融要求尊重事物的不同因素,尊重差異各方的共存共榮。按照佛教圓融觀來看待世界,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的統一整體。按照圓融理論,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不同文化並無高下之分,也並不存在相互沖突的必然性,各自不同的文化特性,都應獲得尊重。我們認爲,當前地區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保護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性尤爲重要,這是建設和諧世界的要素之一。

  佛教具有豐富的哲學範疇體系,這裏講的六個範疇只是其中一部分,是筆者初步思考的結果。我們認爲,上述佛教哲學範疇可以爲建設和諧世界提供某種理論基礎,這種理論基礎不是唯一的,不是排他的,但它是重要的、值得闡揚的。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佛教的緣起論爲和諧世界的建設提供了世界觀的基石,因果論則提供人們行爲規範的理論基礎,平等觀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思想基礎,慈悲觀爲世界和諧提供心理基礎,至于中道觀和圓融觀則爲建設和諧世界提供方法論基礎。四、落實的要點

  心從“正見”始,要使佛教“正見”在建設和諧世界中發揮作用,關鍵是要落實,要實踐。而要落實,除關注人類社會矛盾的實際情況外,就闡揚佛教哲學的核心思想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也是要抓兩件事:一是對佛教哲學範疇進行現代的诠釋,並加以創造性的轉化;二是使佛教哲學理念成爲人們的共識。

  首先,佛教哲學範疇並不能簡單地搬來直接論證和諧世界的建設,若要把佛教哲學範疇與建設和諧世界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其對建設和諧世界的啓導作用,就應當對佛教哲學範疇進行創造性的轉化。所謂創造性轉化大約有這些要求:運用現代語言對佛教哲學範疇作出當代人易于聽懂看懂的表述;對佛教哲學範疇進行新的诠釋,包括推導出合乎邏輯的引申義;結合社會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闡發範疇涵義;闡揚範疇中所包含的真理因素、智慧成份、合乎社會發展內容,即闡發範疇中所包含的積極的理論思維成果;提出符合客觀實際、適應時代需要的新範疇。我們認爲,若能如此,佛教哲學範疇發揮作用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大。

  其次,佛教哲學理念爲佛教徒所認同,但世界上還有絕大多數人信奉其他宗教或不信仰宗教,這就需要謀求共識,力求使上述佛教核心性哲學理念成爲人們的共識。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對話,缺乏相互尊重、理解。我們要尊重彼此文化的特性和差異性,同時要加大佛教哲學理念的宣傳、闡揚、交流的力度,運用中道、圓融理念,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謀求一定的共識,並吸取其他宗教、其他文明的相關理念,互動互補,發展彼此認同的共識。在求得共識的基礎上,積極實踐,不懈努力,共同爲建設美好的和諧世界而奮鬥。

  

  

《佛教正見與世界和諧》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如來禅與祖師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