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玉帝的德性

  玉帝的德性

  佛教有所謂齋天的儀式,對天神,我們也要有清淨心,希望引導他們護持佛教。我記得沒有學佛以前,有一次跑到臺北市內湖,有一個太陽齋堂,拜太陽公公、太陰娘娘。這是我這一輩子的一個感應,我向前面的太陽公公拜一拜,他有叁個眼睛,臉紅紅的,代表太陽;然後到後面拜太陰娘娘,這個代表月亮,結果太陰娘娘跟我眨眼睛,從那一次開始以後我就拿香准時拜拜,這是一種感應。還記得有一次我到羅東的叁清宮去拜太上老君,那一天晚上就作夢,夢到太上老君來找我。胡須很長,很莊嚴,身體亮亮的,要收我作徒弟,叫我隔天再去拜叁十六拜。我們所講的這一些什麼神,祂還是存在的,對我們深信因果有很大的幫助,只是在道教的神這麼多,有時候還會打架要比賽,當然是不究竟的。我們要追求的是,到底生命的意義在哪裏?

  我想每一個生命,包括一只小螞蟻都想離苦得樂,但是我們往往把快樂建立在欲望的滿足上,想擁有、占有。事實上,那是一種生命的痛苦,爲什麼?你一執著,想占有,內心就會寂寞空虛,會難過。就像我們小和尚慢慢長大了,有些要談戀愛,我看他臉都變了,覺得好寂寞,晚上打坐也坐不住,想打電話。我跟他講,和尚,你打電話給女朋友啊?因爲他內心有強烈的需求,我認爲這很正常,所以他們要跟自己打仗。當然這時候要用佛法,如果生命的快樂建立在欲望及感情的占有上,那結果會怎麼樣?可想而知。這就是一種觀修,你要看得很清楚,從現在一直看到自己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結果呢?還是苦,這個要自己看清楚才會放下。

  佛教爲什麼重視教育

   釋迦牟尼佛要說法,要教育,我們聽聞了以後好好去思惟,而且不能想一次,要想幾百次,爲什麼?因爲必須想得很透徹。了解就是一種智能,不執著、放下,就像每個人都喜愛外表好看,結果因爲每個人都追求好看,所以我也追求好看,但是人在無知的時候會驕傲。我問各位,你頭上多那幾根頭發幹什麼?你要想想,對啊 我幹嘛留這個頭發?但是你沒想到的時候,永遠覺得頭發是美的,是漂亮的。對我們出家人來講,頭發長出來覺得很難過,有世間的男女相跑出來了,起一個慚愧心。

  今天第一個主題,希望各位經常觀想釋迦牟尼佛用一種慈悲觀愛的眼神及語言跟我講話,海濤啊,海濤啊,不要睡覺啰,起床作早課,有個聲音一直引導你,應該怎麼樣,應該怎麼樣,如果這聲音不見了,代表內心的善根沒有了,那你沒辦法照著真理走。所以我們希望你到佛寺來,一直觀想著諸佛菩薩現前。我們念經的時候,觀想那個聲音就是佛菩薩的聲音;這麼多人在念經,觀想有百千佛菩薩跟我們說法,我們要發起這種般若大智能關心整個世界。我想一個人可以活下去,是因爲知道很多人關心自己,希望自己健康一點,快樂一點。像我出家很久了,爸媽看到我就問,最近身體好嗎?胖了一點嗎?欠錢用嗎?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何況諸佛菩薩的慈悲。要隨時這樣觀想,各位要培養一個習慣,進來一看到我們的玉皇大帝,四大天王,韋馱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練習在他們面前合掌,打開自己的心,不要有強烈的自我或想求什麼,只是向他們祈求,我想離苦得樂,請佛菩薩告訴我。

  我還在國高中時期是個基督教徒,剛進去基督教的時候,他們常說一句話:「耶稣基督告訴我」,我就很奇怪,耶稣基督怎麼告訴你?奇怪,牧師怎麼都這樣講?奇怪,怎麼從來沒跟我講過!但是後來我也變得很虔誠,做種種活動、唱聖詩,那時候我有感覺了,耶稣基督好象經常告訴我,應該如何如何..總是突然有一些念頭。所以各位,修行要修到這樣,今天要開車出去,想吃素食,不知道往左還是往右,那時候你內心就放空,念觀世音菩薩,到了路口你自然有直覺,應該往右或往左。你要用直覺,不要用人類的分辨,你如果培養了這一種習慣,自然知道爲什麼有一些老和尚,他可以預先知道很多事情,其實只是個直覺。各位,如果你有這樣的直覺,你就知道諸佛菩薩隨時不斷用盡各種方法,提醒你離苦得樂,提醒你幫助別人。

  我這一次去印度,途中發生一件事情,我們要趕坐飛機趕得要命,結果一趕到那邊,啊!飛機不飛,白跑一趟,浪費了許多時間。後來一出來,看見有兩只小狗被壓死在那邊,哦!我明白了,原來這一趟是來爲這兩只小狗超度的,也很奇怪,身上剛好放著白芥菜子,金光明砂,剛好放在身上,就拿出來一直念一直念,把兩只小狗拿去埋了,我就知道,原來這一趟沒白跑,諸佛菩薩知道你要做善事,你要累積福報,也希望幫助這兩只剛被壓死的小狗,一切自有因緣的安排。所以各位,要隨順緣起!今天無論走到東,走到西,自有它的因緣。佛要我們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判斷事情,也不要有個我執或煩惱,或是什麼事情放不下,不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要對世間存好心,世界唯心造,只要保持清淨善念,對什麼事情都可以有把握。包括臨命終的時候,你也將知道佛菩薩就在那邊等著,阿彌陀佛的手一打開比媽媽還慈悲。那時候你歡歡喜喜的,世間人看你是死了,但對你來講是一種大解脫。

  我這樣講是希望各位,每一次到佛寺來,就把佛寺裏所擺的-一切都當作真實的呈現,乃至有法的真理在裏面。就像看到菩提樹,因爲菩提樹讓人家産生正確的覺悟,所以各位看到菩提樹就要像看到佛像一樣,當作佛就坐在那邊,佛在思考什麼,佛在跟我們講什麼,這樣你隨時都保持一個非常好的念頭。當然,如果今天你發個大心,我願從今天開始,完成佛陀在這世界的使命,弘法利生,幫助衆生離苦,願諸佛菩薩隨時提醒我該怎麼做。那時候你會發覺,當這個心一打開以後,諸佛菩薩天天都給你加持灌頂。講到這地方就是說,不要讓世間雜染的念頭,或對未來的希望執著跑進來,我們要活在當下,而這當下,也是幻化的。但我們要吸收的是什麼?是諸佛菩薩的大悲心,以及如何幫助衆生的種種行爲。

  首先,爲了紀念玉皇大帝,也就是帝釋天,我們要講他的故事。各位聽我講過,每一個菩薩要有成佛的履曆表,要作過閻羅王,人間的轉輪聖王,動物道的王,也要作過玉皇大帝,更要作過上帝。那麼釋迦牟尼佛的過去世如何作玉皇大帝的呢?佛陀的過去世,曾經示現一個婆羅門青年,這個年輕人家世很好,這個婆羅門團體有叁十二個青年,他們每個月都有一次聚會,聚會以後大家開開會,然後再選出下一任的主席。因爲這個婆羅門青年,他每次都比別人早到,他知道後面還有叁十幾個人要來,他想既然我早來了,不如把草地弄一弄,鋪上座位,讓後來開會的人不麻煩,因爲他這種德行受到大家的尊重,于是被選爲會長。他跟大家說,我不喜歡作領導人,我是來服務的,如果你們要選我作會長,可以,我們大家都是生意人,家裏都有錢,大家都要跟我一樣,在家要孝順父母,疼愛妻小,而且不能對不起太太,不能邪淫,不傷害衆生,不去騙人家乃至侵占偷盜別人的錢。也爲了要保持平靜的念頭,大家通通不能喝酒,如果大家都能遵守這一些基本的道德行爲,我才答應作你們的領導者,事實上他講的是什麼?守五戒。假如我作你們會長,而你們在外面欺負人,這樣對大家,對社會都不好。他還說,我們都是婆羅門,大家都要賺錢,但社會上有很多可憐人,不分階級,我們也應該多幫助他們,多布施,慢慢讓這些人離開痛苦。

  因爲他建立了規矩製度,後來這個團體就越來越大,導致地方上有個貪官很不滿。因爲現在這一些商會的會長、有錢人都聽菩薩的,不聽他的,從此再也沒有人跑去賄賂他。于是這貪官就跑去告訴國王說,國王啊,我告訴你,地方上有個婆羅門青年,他帶著叁十幾個有名望的人,還有很多老百姓,准備叛變篡位,國王啊,你的王位快不保了。國王一聽,有這種事!馬上派兵把菩薩跟其它叁十幾個人通通抓起來,既然要叛變,就要處死刑。古時候怎麼處死刑?國王把王宮裏的二十幾頭大象牽過來,再將這些人的手腳綁著,讓他們躺在地上,然後由這二十幾頭大象踩過他們的身體,踩死每一個人。那個時候,這叁十二個人被綁在那邊很痛苦,怎麼辦?他們想,我們一輩子沒作壞事,爲什麼會有這種下場?大家怨聲載道,那時候菩薩就喊:你們不要怕,不要怕,你們現在要想什麼?要想我們一輩子大家在一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我們幫助貧窮人,我們在家孝順父母,要一直念這個,千萬不要怕、不要哭,這叁十二個人被菩薩一提醒正念以後,慘叫聲就少了。

  這時候很奇怪,二十幾頭大象怎麼樣也不踏過去,沒有一只大象敢踏過去,後面的軍人拿著鞭子打那些大象,硬推它們踏死這些人,但是大象甯可被打到流血,卻動也不動。這時候有個將軍跑回去報告國王,國王感覺奇怪,這叁十叁個人是什麼妖魔鬼怪?下了什麼毒咒?連我王宮裏的大象都不敢動他們。于是將菩薩抓來審問,你究竟念了什麼毒咒?害我這些大象也怕你們,老實講,不然我不但殺你,也把你全家都殺死。菩薩說,我下的咒是:我告訴這些人,我們這一輩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這就是我們的咒啊,它使我們的生命有保障。當我們這樣一念以後,大象都同情我們,我們根本沒有要叛變。這時國王受到感動,叫人家松綁,了解清楚以後才知道,原來他們被貪官陷害,于是要把那個貪官抓來殺掉。菩薩青年請求國王不要殺他,念他一時胡塗。于是國王一方面把貪官給趕走,另一方面,請菩薩青年作領導人,協助國王治理國家,使國家和平。

  那時候社會上對菩薩的觀念,就像我們現在看到慈濟功德會,或看到佛光山這些大慈善團體一樣,大家很尊敬他們的。當菩薩的名望越來越大的時候,依靠的人也越來越多,叁十叁個人都在作官,于是菩薩進一步與大家約定,除了基本的五條戒律--不…

《玉帝的德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