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靈導航▪P2

  ..續本文上一頁悲心,天天施食,天天放生,天天助念,把功德回向,這個悲心的動力一定要有。另一方面,具足智能則保證我們的方法有效,智能是什幺?空性,沒有我執,不會愛面子,不想表現自己。如果沒辦法去除我執,即使善于說法,也只是表演口才而已,希望大家坐得乖乖地聽我講,希望得到尊敬的眼神,等一下還包紅包給我,那我講到天亮各位也聽不進去。

  第七,傾聽即是一門藝術。各位現在聽我說法,那你要練習不管誰在講話,你都要聽。我發覺時間久了以後,在家菩薩還是喜歡聽,出家人跑光光,這個世界有點顛倒。各位要這樣想,這個人講得再淺, 也是在表法,所以我師父如虛長老每次講課,我都坐前面,不打瞌睡。那時候慧日講堂,大航法師剛回來,他發心利用每個禮拜二下午,替幾個老菩薩講課,我都坐前面,大航法師跟我講,你不要來好不好!你每次坐那邊,我都有壓力。我說不好意思,那我躲在後面聽好了,因爲我想學怎幺跟老菩薩講話。當然,出家人看到出家人,好象不講深一點就不能顯得自己比較厲害,于是有壓力産生,但這些壓力都是必須超越的。所以,傾聽最高的藝術是什幺,知道嗎?聽到阿彌陀佛跟你講話,聽到觀世音菩薩的聲音。觀世音菩薩不是用語言呢,他是用心的聲音直接傳達給你,讓你知道哪裏需要幫忙?讓你知道苦難。

  當媽媽愛一個小孩,這小孩子受傷乃至命終,媽媽那種痛苦難以形容。如果你沒有感覺,如何去感受諸佛菩薩對千百億衆生的悲心。只能用不可思議這句話來形容,沒辦法講的,諸佛的悲心無法想象。所以各位要傾聽觀音菩薩在這個地方,觀察世間苦難的聲音,並設法以空性及大悲去利益衆生。所以當我們用平靜專注的心來傾聽,才能真正回應別人所說的話。有時候靈感來自于無預期的剎那,各位如果經常有悲心想去勸化對方,智能從哪裏來?就在一剎那間,講出一句使對方有用的話,這就是諸佛菩薩的加持。因爲你的悲心使你的潛能立即浮現,或許是來自諸佛菩薩的加持,不可思議而契理契機地講出對方喜歡聽的話,受用的話。原理就像一個醫生對病人作診斷,他不是你,他怎幺判斷?如果醫生有悲心呢,往往就很直覺地找到病源,不會誤判。所以各位一定要抓到這個無預期的訣竅,是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力,要完全專注去傾聽、去接受,這是傾聽的藝術。

  第八、從禅定而生智能。各位,我們靜坐要把心安定下來,不被外境影響,從集中注意力開始。入禅定的時候,感受到輕松與和平。什幺叫輕松?各位打坐個叁十分鍾,腳酸、背痛、如何如何,這時候沒有輕安。要是不管身體病痛的這些現象,超越肉體及時間,那時候一片祥和,深化的見識和智能就從這樣的禅定專心而來,這世界一切的美與醜,好與不好,我都能擁抱。各位,修行跟年齡沒有關系,跟你讀多少書也沒關系。所謂轉世的靈童,或是乘願再來的人,一出生就有智能或悲心,你叫他殺蚊子,他不要,懂得判斷事情。希望各位把自己訓練好,從戒德開始,懂得守戒與布施,不傷害人乃至尊敬人,這樣很容易入定,使你每天感受到輕松、和平、自在,用深化的智能觀察,那時候你才知道生命是無限的。各位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美醜、高矮、貧富、貴賤看得太重。這些是幻化的,也是修行的助緣而已。修行是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管過去你怎幺糟糕,不期望未來會得到什幺,當下即是。你要看到一切幻化假有的存在。把這樣的功德與世界合爲一體,這世界就因爲你而産生很大的淨化,各位,念一部《地藏經》,一百公裏方圓都能得到地藏菩薩的加持,不可思議啊!心的力量不能用凡夫的思想來看,專心一句阿彌陀佛比得上百千句的散亂功德。

  第九,我們要培養什幺思想行爲呢?慷慨、尊敬、服務、聽聞佛法、靜坐,都是好的行爲。各位,要持續,小小的動作只要持續修行,可以成爲自己及別人獲得快樂的原因。請問當你們看到海濤法師時,快樂嗎?你要說不快樂,那幺我要再檢討。像我每次去弘法院,這些沙彌如果不理我,不叫師公,這下壞了,我沒有影響教化他們,乃至給他們一個好的印象,所以買一些糖果面包巴結他們。菩薩布施要有愛語,讓別人接受你,自然你就成爲一個團體的核心,這個很簡單的道理。不要用心機,不要想成爲誰的領導者,這是不必要的。長老不一定白胡須,也不見得修行比別人久。叁十年前開始修行,可能叁十年後還是這樣。可憐,人家修叁天都比你好,拜佛比你恭敬虔誠,所以不能用時間空間來衡量。

  生命要用于服務對方,你不好沒關系,我還是服務你,讓善良的行爲成爲我們給予這世界的禮物。佛法是對這世界報恩最好的禮物。各位早上十點半開始念經,記得念《仁王護國經》。整個世界因爲我們護國寺的這一道光芒,多了一份大淨化、大快樂。我每次不小心看到新聞,哦!又有暴力,又在對抗,要趕快受持八關齋戒,趕快念佛,希望這光明的力量超過它,不要被負面的力量帶走,五濁惡世沒有一天的安定。剛剛吃完午餐,心情不錯出來看電視,埃及一艘船沈了,死亡可能將近一千人,你不能漠不關心,怎幺辦?好吧,爲這件事情守齋戒七天,念阿彌陀佛回向。新聞又報導,一個小孩子經過叁十六個小時沒有淹死。你看,因果就是因果,不會遊泳的怎幺也沈不下去,會遊泳的,該死就會死。所以不是說,你是大人就不會死,小孩子就一定要死,個人的業報不一樣。佛陀說緣起法,一個念頭,叁千大千世界都被你影響,也因爲如此,千萬不要起不好的念頭,或講一句不好的話,因爲這世界都將被你影響。這個世界像我們母親一樣,我們要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隨時要有清淨的德行。

  第十、如果不在這裏,那要到哪裏去實行慈悲及解脫呢?有些人說,等我兩年以後再來弘法利生。各位,當下即是,你現在所面對的人事物,就是要你去作的,電視上看到世界展望會,希望大家幫助小孩子,要開學啰,幫助這些貧窮的學生!一看到,趕快拿錢去寄,本來要去燙頭發,省起來好了,當下就作。若說要離開家庭,道場在外面,那你錯了,在你左右的人事物就是你實踐慈悲及解脫的機會。不是說出家才修行,受了戒才修行,這只是助緣。不分在家出家,不分年紀,當下就是你實踐慈悲與愛的世界。有個法師跟我說,他正在化緣、募款,我問他作什幺?蓋道場,我說蓋道場作什幺?講經說法。何不現在就開始講,等到那個時候你已經不會講了,搞不好一輩子都蓋不起來,等蓋起來以後也只能養蚊子。佛教不是講文字,我們看菩薩戒的修行有十個德行,如果要成爲一個足以利益衆生的法師,必須要相好莊嚴,聲音好聽,辯才無礙,這是自然的條件,如果沒辦法具足這些,那要利益衆生很難的,因爲衆生是著相的。所以爲了這個,你要修忍辱,要造橋鋪路,多掃地,你要多供花,這一切都要去作。第十一、一旦我們認定人的基本天性是慈悲的而非攻擊性的,我們與周遭世界的關系便會立刻改變。因爲別人也將跟你一樣有慈悲心,不具有敵意或自私的。所以各位,別人作壞事,你要覺得,他跟我們過去一樣的,我們過去也是如此,那他未來因緣成熟了,也會跟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更虔誠。你要這樣看待對方,因爲你這個心態,世界就改變了。

  

《心靈導航》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玉帝的德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