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叁昧摸象記淺釋
證淨法師主講(六)
【譬若雪覆千山, 海吞萬派。唯是一色, 了無異味。】
功夫至此,我個人體悟,“雪覆千山, 海吞萬派”這是八地菩薩的功夫了。到八地菩薩是不動地,心不動了,心如如不動的時候,才能“唯是一色,了無異味”就像大雪過後,大地全是白色,沒有別的顔色,如同大海,水連天,天連水,海天一色,分不清哪裏是水,哪裏是岸。印光大師用這種比方來表達他對念佛叁昧理一心修行境界的體悟,非常地恰如其分。“唯是一色”就是沒有別的顔色,全是一個顔色,就是心不動了,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定中,都在清淨寂滅的叁摩地。
【無挂無礙, 自在自如。】
這時候就沒有挂礙了,自在自如。
【論其利益, 現在則未離娑婆, 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 頓證佛乘。】
若論念佛叁昧的利益,現在雖然還未往生,身在娑婆世界,但是常遇海會,經常在定中去極樂世界,參加蓮池海會,聽阿彌陀佛宣說妙法。在極樂世界七寶蓮池內,您的蓮花已經光明燦爛,照耀十方,臨終一登上品,上品上生,位在八地,立即見佛聞法,悟無生法忍,荷擔如來家業,這時候就頓證佛乘了。
【唯有家裏人, 方知家裏事。語于門外漢, 遭謗定無疑。】
祖師把預料到的事情,全都說得明明白白,“語于門外漢”,什麼叫門外漢?就是不是真正修行的人,只在那裏搞名相,搞事相上的東西。
到這種境界的人,或者是宣說這種理的人,肯定會遭到門外漢的毀謗。他會毀謗你,說根本沒那麼回事,你說得不對。所以,遭謗定無疑。
說句心裏話,因爲我宣說理上念佛,經常遭人毀謗,有人指著我的鼻子謗我,不但謗我,還跟我沒完。一天、兩天、叁天...天天找我,說我誤導了衆生。我實在沒辦法,只得說如果誤導衆生我就忏悔吧。真是沒辦法。門外漢嘛,他不修行,他就著相,還認爲自己有功夫。真的,這些年來我每年都要遭人毀謗幾次。他們的毀謗更加堅定我的道心,消除我的業障。我感恩他們。
以上是用功的方法,境界的東西,就講完了。下面就更深奧了。是講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觸目菩提。如何把佛法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使日常生活與佛法圓融起來。後面全是《華嚴經》的境界了。大解脫的人才能到這種境界。我沒到,只是依文解意。
【又問, 人于日用, 普應諸緣。何能觸目菩提, 頭頭是道乎。】
客僧又問印光大師,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普應諸緣,每天接人待物,這麼多緣,有善緣、惡緣、順緣、逆緣……如何能觸目菩提?不丟菩提心、不丟道心呢?
【答, 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萬境不出一心。】
答。心生則種種法生,你執著、分別了,你要不住它你怎麼能被它轉呢?是你的心動了。當你的心達到不動的時候,一切外緣都與你沒有關系。過去古人比喻,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但能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感覺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的清淨法身變現的。《華嚴經》上有一句話,如何斷除妄念?下面答了:當知我人,執著分別皆是佛的清淨法身。如果我們明白執著、分別都是佛的清淨法身,就不會有妄念了。見一切人、一切物,一切時、一切處,無非是佛的法身,無非都是佛。桌椅、板凳...森羅萬象,都是佛,都是佛的法身的變現。有人問趙州和尚,什麼是佛?趙州和尚說:幹屎橛。佛是遍一切處的,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在佛的清淨法身裏面生生滅滅。沒有相,相是自己著的。古人說,悟後空空無大千。沒有大千世界啊。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相就是性,相就是佛啊。修到這個程度,不是把它空掉了,不需要空,是在相上見性,如果我們都空掉了,就沒有妙用了。相本來就是性,一切諸相都是佛的清淨法身。這樣去觀察,這樣去運用,就沒有煩惱了。一切時,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全是佛,桌椅、板凳、花草樹木...一切都是佛,觸目全是菩提嘛。所聞所見,一切時、一切處,都是佛的清淨法身,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遍一切處,阿彌陀佛的報身也遍一切處。阿彌陀佛的報身不是只有極樂世界一個,阿彌陀佛的報身以法界爲體。我們上晚課的時候,唱念八十八佛,後面有一句,“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報身是跟法性相應,法界、法性遍一切處。阿彌陀佛的報身也遍一切處。一切處、一切時都是阿彌陀佛。到這個時候,沒有凡夫也沒有二乘,全是佛。花草樹木都是阿彌陀佛,你是什麼?你也是阿彌陀佛,這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到這時候,就是大解脫人。自性彌陀,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你不承認自己是阿彌陀佛,那是因爲你還沒有開悟,還是凡夫嘛。阿彌陀佛遍一切時,遍一切處。哪兒不是阿彌陀佛?在沒在法界裏面?在法界裏面,就是阿彌陀佛。凡夫沒法理解這時的境界,這是華嚴的境界,事事無礙法界。
【一心融通萬境】
證到念佛叁昧理一心不亂的時候,融通萬境,整個虛空法界、森羅萬象,無不融通。無不融通的時候,就無不是佛,無不是佛的法身變現的,無不是佛的清淨法身,無不是阿彌陀佛。
【若了心體本空, 何妨該羅萬象。】
如果心都空了,哪兒有萬象呢?該羅萬象與你無關,都是諸法。諸法妙用。比方說,天空中飄來一片雲。這雲能障礙住虛空嗎?不能吧,虛空本不動,不礙白雲飄。白雲來去由它去,這妄念就隨它,來了,隨它不住它。跑了,跑了就沒了。再來還跑,不住它,不理它,心不動。妄念隨它來回跑。一切時、一切處,虛空法界悉我自心,萬境歸于一心,一心融通萬境,這就是圓融無礙,理事圓融。
【須知萬象如幻, 生滅唯是一心。】
萬象如幻。我們這個世界上,森羅萬象,花草樹木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生滅的。不是永恒不變的,是緣起的,緣起本來性空,沒有一個長久不變的東西。都是虛幻不實的,都是生滅的。心不動,唯是一心的時候,一切外緣與你沒有關系。你心不動,虛空就不動。虛空不動,森羅萬象都在虛空裏生,在虛空裏滅。佛在經上講過,一切一切從法界流出,又回歸于法界。你生是生在這個世界上,你死,也死在這個世界上。始終也沒跑出這個法界體。當你真正承當了本來的佛性、原本真心、法界,一切處、一切時都是你自己,整個宇宙就是你自己。森羅萬象,都是你自己。冤親債主也是你自己,惡人、壞人都是你自己。你還有煩惱嗎?到這時候就是事事無礙法界了,是大菩薩,八地以上菩薩的境界。
【諸緣無縛, 本自解脫。】
諸緣無縛,外面的緣沒障你,而是自己障自己呀,境緣無好醜,好醜在于心。比如,別人罵你一句。你肯定煩惱。爲什麼煩惱?因爲你生心了,你有“我”,罵的是“我”,你才煩惱。如果別人罵的時候,你一切都空了,了不可得,你的煩惱當下就解脫了。一心而貫諸法,諸法不縛著你,也不障著你,而是你自己障著自己。罵你一句,過後就沒了。你還執著,叁天都過不去,還想,這就自己把自己毀了。念一聲阿彌陀佛,聲音一出去就沒了。聲音也是假的,聲音也是空的。身體也是假的,這都是假的。這不就是自己縛著自己,自己障著自己嗎?!大解脫人是無心,無心是心體本空,是真心,是一心,一心而貫諸法,萬法歸于一心,一心融通萬境,生滅唯是一心。應用這個心就無障礙,就契入事事無障礙法界,本自解脫。而衆生的心,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就在無障礙法界裏面,自己給自己製造了許許多多障礙,這叫自作自受。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外面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六根對著六塵,有六塵才生心,六根才起執著、分別,才有妄想、起心動念。如果你看六塵都是法身,都是佛,都是阿彌陀佛。你還會執著、分別嗎?到這時候,你就不再執著、分別了,六塵不惡,還同正覺。這六塵也是佛嘛,佛的法身遍一切處,還同諸佛法身,還同正覺。
【心境一如, 有何挂礙。】
心跟境相應。什麼爲境?整個虛空法界,這一大空境爲境。大家都知道,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但不知道,即境即佛,即佛即境。你的心完全沒有了,整個虛空法界,這一切萬境就是你。當你靜坐的時候,空空蕩蕩的這種空境,你就承當它,它就是你,你就是它。佛就是你,你就是佛啊。記住!這是境界上的東西。你靜坐的時候,承當整個空境,就跟空境相應。你這個心就沒了。我沒了,跟法界體融通在一起,這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是華嚴境界,《華嚴經》窮理盡性,徹果該因,理行無盡,位冠群經,實是至圓、至極、至頓之大法。過去古人說,不看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你不看《華嚴經》就不知道佛家的財富啊。《華嚴經》講不二法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小能包大,大能容小。寬就是窄,窄就是寬,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微塵就是無量世界,無量世界就是一微塵。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在普賢菩薩一毛孔過無量無邊佛刹。一毛孔就能含無量無邊的佛刹、大千世界。《華嚴經》的境界就是這種境界,事事無礙法界,沒有大小之分。一萬裏面有一萬個一,一裏頭也包含一萬、十萬...包含無量。《華嚴經》裏講,一毛端就包括無量無邊的世界。我們的佛陀在一毛端裏成就了佛道,轉大*輪。“心境一如, 有何挂礙”心境一如了,還有何挂礙?!挂礙是你的執著、分別。
【不見華嚴事事無礙法界。】
如果我們不懂《華嚴經》所講事事無礙的道理,那你真正沒有明白什麼叫佛法。只能在外面著相啊,搞其它沒有用的東西。華嚴境界是最高的境界了。沒有障礙了,事事無礙,觸目菩提。
【所謂一一塵中一切刹, 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塵複互周, 重重無盡無障礙。】
這還是講華嚴境界,“一一塵中一切刹”,一毛頭,一微塵就是一切佛刹。什麼叫一微塵?就…
《念佛叁昧摸象記淺釋(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