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開示:淨宗修行方法要點▪P3

  ..續本文上一頁落人間。爲什麼呢?沒開智慧。佛法的目的是讓我們開發智慧,不是修定。因爲定中開慧,定慧等持。你光修定,那是愚癡沒開智慧;你光修慧,那是狂慧。理事圓融,定慧等持,這是真正佛法。佛教的根本,叫我們以不動爲本。剛才我們講了念佛以無住爲宗,念念無住。所以,你在行的時候,行行無住。不要住在哪裏,住到哪裏,你就死到哪裏啊。所以行沒有行相,走沒有走相,這叫無住了。對不對。你沒著在我在走,沒著在我在行,沒著在我在念,不就是念念無住嗎?這就和我們的般若智慧當下就相應了。

  無住就是般若就是智慧。所以,佛在《圓覺經》裏講,釋迦牟尼佛和諸大菩薩,入神通大光明藏,以一念普光明智照著諸境。你看,我們一念的心,你安住神通大光明藏裏面。然後,再以一念的普光明智,就是一念的阿彌陀佛,這就是智慧——普光明智——照著諸境。何爲境?即是空空蕩蕩了無一物的大空境。你的心時時和它安住,這就是般若智。我們的法身體,叫根本智。一念普光明智叫般若智,念念不住叫得到一切智。等你的心和那個境相應的時候,念念不動,那就解脫了。這叫事事無礙法界。解脫了,一切種智。所以佛叁身四智就是這個根本。我們一念的念回歸那個本來空性的時候,這叫般若智。記住啊,這叫般若智,這是啓發智慧。照著清清淨淨,寂滅現前,空空蕩蕩,了無一物這種空境,這叫般若智。當你念念不動,不動了,理事圓融,你即心即佛。你那個心就是佛,佛就是心的時候,沒有二法。沒有照,也沒有不照。時時清淨寂滅的時候,就會得到一切智。念念不動,清淨寂滅,如如不動,那你就是佛,佛就是你。阿彌陀佛是我,我就是阿彌陀佛。那時候,你就進入了常寂光,成爲常寂光的一份子。這是理上講,在事上要明白道理用功,你就快了。大家記住了嗎?就是照住那個原本真心空空蕩蕩了無一物的大空境,它就是佛的清淨法身。你就和它時時相應,你時時開發智慧,時時了生死,時時消業障。等你到不動的時候,那就是佛。等你到八地的時候,那就不動了。你跟那個清淨的大光明體一體了,不搖不動。光明體就是我,我就是光明體的時候,那就是不動地,那就是阿彌陀佛。你就證得了常寂光土的那個根本境界。但是這不是永恒的,只有佛永遠在那個清淨寂滅的畢竟空的大光明體中,那就是佛一人。所以我們修行,要明白這個道理,慢慢去用功。

  所以古人講“理須頓悟”,這個理要當下明白。但是,事不能頓除。你理頓悟之後,乘悟瀕消。你明白理了,然後念念回歸自性,這樣一點點地消業障。啓發般若智慧,念念開發智慧,念念消除業障。事非頓除,你事上不是當下就沒有。從古至今,上根利器的人也不能當下把習氣煩惱消掉。假設上根利器的人,一聞千悟,習氣煩惱當下就掉。那也是多少世修來的,功夫已經成熟了。到這裏,是來示現的,這可以。如果是初級的人,事上不能頓除,應次第而進。次第啊,今天消點,明天消點,天天去消。慢慢慢慢就回歸原本真心了,這就是佛。其實就這麼簡單,佛法就這麼簡單。如果你要去追,叁藏十二部,叁千六百卷,無量無邊。我們這一生啊……你十生都學不完這佛法,你知道不知道。我們世間的華嚴經只有下部,上部和中部我們世間都沒有,在龍宮裏存著呢。佛法的書浩如煙海,廣大無邊,你永遠學不完。所以,好好地念一句阿彌陀佛,裏面包括了一切法,全都在裏邊了!

  什麼叫如來藏啊?就是我們的清淨法身,原本真心,它叫如來藏。有的人,按照經藏去誦經,那不叫如來藏啊。如來藏就是清淨法身就叫如來藏。對不對啊,佛說的法不就是從清淨法身流出來的嗎?那不就是佛的藏嗎?那就是我們的清淨法身,我們的自性佛,它就是如來藏,那才是真正的藏。就像一棵大樹,你看著挺好,看不到根。你只看到了梢枝幹,沒找到根本。根本就是佛的心,清淨心就是如來藏。你找到原本真心了,那你就是真正找到如來藏了。不是你從經典上追,那是猶標月指。誦經初級是可以的,你心妄念紛飛,用誦經攝住你的念頭。等你真正明白了,你心穩當了。那就放下,好好念一句阿彌陀佛。過去古人講嗎——一句佛號包括叁藏十二部,叁千六百卷;也包括禅宗一千七百則公案。一切一切經教都從法界流出,回歸法界。找到根本了,找到如來藏。所以密法叫秘密寶藏。什麼是秘密寶藏?就是原本真心,也就是密法講的大圓滿;也就是白教講的大手印;都是一個。有的人說,哎呀,密法成佛快呀,即身成佛啊。其實哪個都不慢,在理上講,都一樣的。在事上講,就不一樣了。我們淨土法門,就一句阿彌陀佛,就這麼簡單。那要是密法,你想修密法,首先你要先皈依上師,給你灌皈依頂。然後,你要修資糧道。什麼是資糧道?要發出離心,菩提心,要修大圓滿前行嘛。還要學八寒地獄,八熱地獄,發出離心,得了一個瑕滿的人身,要愛護它,這是資糧道。修資糧道,先告訴你修四十萬遍百字明心咒,然後再磕十萬大頭。這是消業障,教你從事上一點點去消你業障。這個修過去還有加行,四加行,五加行,六加行。什麼叫加行?加碼,四十萬大頭磕過了,再來四十萬,再過了,再來四十萬。有的人說我修加行了,好像很了不起,其實就是加碼——留作業多留點。所以,理上講沒有快慢之分,在事上講就有快有慢了。就是六加行修過了,不行回來還得加行。你根基不行,還得加行。到最後加行修過了,前行修過了,你才能進入內叁乘。外叁乘修完,修內叁乘。內叁乘是什麼?首先做九節佛風,寶瓶氣,金剛誦,拙火定,打開你的心輪,教你如何修成金剛不壞身。打開氣脈明點,沖出來跟宇宙相應。其實,我們念佛也是一樣的,理上是一樣的。你的這個肉團心裏面有我們投生的靈性,就是阿賴耶識,神識。這個神識投胎之後,小孩先長心髒。密法講不壞明點,就是我們投生的靈性,在肉團心裏面包著。密法用意念修金剛誦啊,寶瓶氣,修氣脈明點。把肉團心打開,從心輪進入,眼睛是中脈的出口,兩個耳朵後是中脈出口,百會是中脈出口。使靈性從這裏沖出去和宇宙法界體相應,這爲成佛。密法叫成佛,禅宗叫見性,我們淨土法門叫一心不亂!其實道理是一個,我們不需要用意念去修這些東西。你的心時時住在空性上,你的肉團心自然它就開了。你的本體密法叫子光,你的子光明點,自然和宇宙相應了。這樣更快,我們不需要那些麻煩事。你的子光和母光相應的時候自然就見性了。只是我們現在爲什麼沒見到?就是你肉團心的子光沒有沖出去,跟法界的母光沒有相接。所以你有能所,能見所見,能念所念,能知所知,這就是凡夫。如果有那麼一天你把肉團心的子光打開了,一下子沖出法界,那就見性了。你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融爲一體了,淨土叫一心不亂。禅宗叫它明心見性,密法叫打開秘密寶藏。世界宇宙的秘密寶藏打開了,子光和母光相接了。密法叫子母相會,就是這個道理。其實法是一個,就是方便用法不同。有人說密法啊,秘密不能傳,錯了!真正的密法不是不傳的,你根基不到,不告訴你而已。我們顯宗就是說,一把兜底,都告訴你。密法你修一階段,邁一步,告訴你一步。再修一步,再告訴你一步。二步叁步都不告訴你,就告訴你這一步,等你邁下一步再告訴你。所以,用線牽著你別跑,跑了就完了。我們這不行,今天講修行講完了。我回家修去了。我明白了,不理你了。所以密法離不開上師,依止上師,以身口意布施上師。你對上師的恭敬就是對佛的恭敬。你依止上師你就能成就。

  我們淨土法門也一樣。現在人不一樣了,我明白點道理了,貢高我慢就起來了,以爲自己行了。其實你早著呢,你真早著呢。在修行的過程中境界老多了,如何在行走坐臥,穿衣吃飯修行的路上學師父的東西。不是說你明點理你就學到了,你那百分之一都不到。修行的路上坎坷太多了。所以古人講,修行路上岔路多,你一時不注意,你就岔過去了。岔過去了,就麻煩了。過去講,差之毫厘遠之千裏。你一念偏一點,你就白用功了,白跑了。一毫一厘都不能差,差了你就白跑,岔過去了。所以修行密法的爲什麼成就得多?我們顯教就是太隨便了,戒律也不持了。依止師父,什麼是依止?對于出家人,你的剃度師,給你剃度,傳給你寺院的清規戒律。除此之外,還要有依止師。如果你的剃度師能指導你了生死,你就不要再找依止了。如果你的剃度師不能指導你了生死。那你就要找一個真正能指導你離苦得樂成佛的依止師。出家人可以有叁個師父,一個剃度師,一個戒師,一個依止師。但現在人,依完一個,再依。依了一大堆師父,一個也沒挑好,這不就麻煩了。所以,修行要看准,他搞名聞利養,搞錢一大堆,你就不要依止了。你依止他幹啥?依止到地獄去了,對不對。要看准了再依止,別瞎依止,摸過來就依止,那就麻煩了。所以,修行不能走錯路。甯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時錯路啊!這是古人講的,你千年不悟不要緊。一時錯路麻煩了,很難回來的。修行人先入爲主,先修什麼法,讓他改,很難改過來。他的知見牢牢地紮在他的阿賴耶識裏邊,他不容易改啊。所以你初機遇到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你是大福報。如果你前面依止了一大堆,後來依止了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你也不行。爲什麼?你前面學的那些知見漲滿你的心腹啊。你的知見有對立,前面修的法和現在的不一樣,它倆有沒有沖突,總去衡量這個法對不對,你的心就多了。這樣衡量你永遠入不了道。爲什麼?你的心有住了,有分別了,有執著了,有對立了。就像這杯子水,現在一半,我往裏注水還能注進去。如果這杯水注滿了,滿滿當當的,我再注水,能不能注進去?注不進去了!所以,你的知見漲滿你的心,往裏添啥都添不進去了。如果剛學佛的人最好入道,他就像一張白紙,師父說什麼,他聽什麼。他修得非常快,功夫提升的也快,爲什麼?腳踏實地的聽師父的話,一心用功,他沒有別的念頭。老學佛的人,學幾十年了,世智辯聰變成知見,滿心知見。這個法對不對啊,天天衡量法對不對,你說他還能入道嗎?他沒法入進來!所以希望大家把那個杯子水倒淨再來。一會兒下殿,把杯子水都倒外邊再回來啊!我說的是實話,因爲你心清淨了,你就什麼都不執著了,就這一個法。你修去看看,你不超過一個七,你真正得利益啊!所以,希望大家真正的要珍惜這個時間,珍惜這個方法。其他話我也不講了,給大家鼓鼓勁,不要懈怠,不要懶惰。

  叁皈在家弟子惟震沐手焚香恭錄

  阿彌陀佛!

  惟震合十

  

《佛七開示:淨宗修行方法要點》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法的認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