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七开示:净宗修行方法要点▪P3

  ..续本文上一页落人间。为什么呢?没开智慧。佛法的目的是让我们开发智慧,不是修定。因为定中开慧,定慧等持。你光修定,那是愚痴没开智慧;你光修慧,那是狂慧。理事圆融,定慧等持,这是真正佛法。佛教的根本,叫我们以不动为本。刚才我们讲了念佛以无住为宗,念念无住。所以,你在行的时候,行行无住。不要住在哪里,住到哪里,你就死到哪里啊。所以行没有行相,走没有走相,这叫无住了。对不对。你没著在我在走,没著在我在行,没著在我在念,不就是念念无住吗?这就和我们的般若智慧当下就相应了。

  无住就是般若就是智慧。所以,佛在《圆觉经》里讲,释迦牟尼佛和诸大菩萨,入神通大光明藏,以一念普光明智照着诸境。你看,我们一念的心,你安住神通大光明藏里面。然后,再以一念的普光明智,就是一念的阿弥陀佛,这就是智慧——普光明智——照着诸境。何为境?即是空空荡荡了无一物的大空境。你的心时时和它安住,这就是般若智。我们的法身体,叫根本智。一念普光明智叫般若智,念念不住叫得到一切智。等你的心和那个境相应的时候,念念不动,那就解脱了。这叫事事无碍法界。解脱了,一切种智。所以佛三身四智就是这个根本。我们一念的念回归那个本来空性的时候,这叫般若智。记住啊,这叫般若智,这是启发智慧。照着清清净净,寂灭现前,空空荡荡,了无一物这种空境,这叫般若智。当你念念不动,不动了,理事圆融,你即心即佛。你那个心就是佛,佛就是心的时候,没有二法。没有照,也没有不照。时时清净寂灭的时候,就会得到一切智。念念不动,清净寂灭,如如不动,那你就是佛,佛就是你。阿弥陀佛是我,我就是阿弥陀佛。那时候,你就进入了常寂光,成为常寂光的一份子。这是理上讲,在事上要明白道理用功,你就快了。大家记住了吗?就是照住那个原本真心空空荡荡了无一物的大空境,它就是佛的清净法身。你就和它时时相应,你时时开发智慧,时时了生死,时时消业障。等你到不动的时候,那就是佛。等你到八地的时候,那就不动了。你跟那个清净的大光明体一体了,不摇不动。光明体就是我,我就是光明体的时候,那就是不动地,那就是阿弥陀佛。你就证得了常寂光土的那个根本境界。但是这不是永恒的,只有佛永远在那个清净寂灭的毕竟空的大光明体中,那就是佛一人。所以我们修行,要明白这个道理,慢慢去用功。

  所以古人讲“理须顿悟”,这个理要当下明白。但是,事不能顿除。你理顿悟之后,乘悟濒消。你明白理了,然后念念回归自性,这样一点点地消业障。启发般若智慧,念念开发智慧,念念消除业障。事非顿除,你事上不是当下就没有。从古至今,上根利器的人也不能当下把习气烦恼消掉。假设上根利器的人,一闻千悟,习气烦恼当下就掉。那也是多少世修来的,功夫已经成熟了。到这里,是来示现的,这可以。如果是初级的人,事上不能顿除,应次第而进。次第啊,今天消点,明天消点,天天去消。慢慢慢慢就回归原本真心了,这就是佛。其实就这么简单,佛法就这么简单。如果你要去追,三藏十二部,三千六百卷,无量无边。我们这一生啊……你十生都学不完这佛法,你知道不知道。我们世间的华严经只有下部,上部和中部我们世间都没有,在龙宫里存着呢。佛法的书浩如烟海,广大无边,你永远学不完。所以,好好地念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包括了一切法,全都在里边了!

  什么叫如来藏啊?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原本真心,它叫如来藏。有的人,按照经藏去诵经,那不叫如来藏啊。如来藏就是清净法身就叫如来藏。对不对啊,佛说的法不就是从清净法身流出来的吗?那不就是佛的藏吗?那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我们的自性佛,它就是如来藏,那才是真正的藏。就像一棵大树,你看着挺好,看不到根。你只看到了梢枝干,没找到根本。根本就是佛的心,清净心就是如来藏。你找到原本真心了,那你就是真正找到如来藏了。不是你从经典上追,那是犹标月指。诵经初级是可以的,你心妄念纷飞,用诵经摄住你的念头。等你真正明白了,你心稳当了。那就放下,好好念一句阿弥陀佛。过去古人讲吗——一句佛号包括三藏十二部,三千六百卷;也包括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一切一切经教都从法界流出,回归法界。找到根本了,找到如来藏。所以密法叫秘密宝藏。什么是秘密宝藏?就是原本真心,也就是密法讲的大圆满;也就是白教讲的大手印;都是一个。有的人说,哎呀,密法成佛快呀,即身成佛啊。其实哪个都不慢,在理上讲,都一样的。在事上讲,就不一样了。我们净土法门,就一句阿弥陀佛,就这么简单。那要是密法,你想修密法,首先你要先皈依上师,给你灌皈依顶。然后,你要修资粮道。什么是资粮道?要发出离心,菩提心,要修大圆满前行嘛。还要学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发出离心,得了一个瑕满的人身,要爱护它,这是资粮道。修资粮道,先告诉你修四十万遍百字明心咒,然后再磕十万大头。这是消业障,教你从事上一点点去消你业障。这个修过去还有加行,四加行,五加行,六加行。什么叫加行?加码,四十万大头磕过了,再来四十万,再过了,再来四十万。有的人说我修加行了,好像很了不起,其实就是加码——留作业多留点。所以,理上讲没有快慢之分,在事上讲就有快有慢了。就是六加行修过了,不行回来还得加行。你根基不行,还得加行。到最后加行修过了,前行修过了,你才能进入内三乘。外三乘修完,修内三乘。内三乘是什么?首先做九节佛风,宝瓶气,金刚诵,拙火定,打开你的心轮,教你如何修成金刚不坏身。打开气脉明点,冲出来跟宇宙相应。其实,我们念佛也是一样的,理上是一样的。你的这个肉团心里面有我们投生的灵性,就是阿赖耶识,神识。这个神识投胎之后,小孩先长心脏。密法讲不坏明点,就是我们投生的灵性,在肉团心里面包着。密法用意念修金刚诵啊,宝瓶气,修气脉明点。把肉团心打开,从心轮进入,眼睛是中脉的出口,两个耳朵后是中脉出口,百会是中脉出口。使灵性从这里冲出去和宇宙法界体相应,这为成佛。密法叫成佛,禅宗叫见性,我们净土法门叫一心不乱!其实道理是一个,我们不需要用意念去修这些东西。你的心时时住在空性上,你的肉团心自然它就开了。你的本体密法叫子光,你的子光明点,自然和宇宙相应了。这样更快,我们不需要那些麻烦事。你的子光和母光相应的时候自然就见性了。只是我们现在为什么没见到?就是你肉团心的子光没有冲出去,跟法界的母光没有相接。所以你有能所,能见所见,能念所念,能知所知,这就是凡夫。如果有那么一天你把肉团心的子光打开了,一下子冲出法界,那就见性了。你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融为一体了,净土叫一心不乱。禅宗叫它明心见性,密法叫打开秘密宝藏。世界宇宙的秘密宝藏打开了,子光和母光相接了。密法叫子母相会,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法是一个,就是方便用法不同。有人说密法啊,秘密不能传,错了!真正的密法不是不传的,你根基不到,不告诉你而已。我们显宗就是说,一把兜底,都告诉你。密法你修一阶段,迈一步,告诉你一步。再修一步,再告诉你一步。二步三步都不告诉你,就告诉你这一步,等你迈下一步再告诉你。所以,用线牵着你别跑,跑了就完了。我们这不行,今天讲修行讲完了。我回家修去了。我明白了,不理你了。所以密法离不开上师,依止上师,以身口意布施上师。你对上师的恭敬就是对佛的恭敬。你依止上师你就能成就。

  我们净土法门也一样。现在人不一样了,我明白点道理了,贡高我慢就起来了,以为自己行了。其实你早着呢,你真早着呢。在修行的过程中境界老多了,如何在行走坐卧,穿衣吃饭修行的路上学师父的东西。不是说你明点理你就学到了,你那百分之一都不到。修行的路上坎坷太多了。所以古人讲,修行路上岔路多,你一时不注意,你就岔过去了。岔过去了,就麻烦了。过去讲,差之毫厘远之千里。你一念偏一点,你就白用功了,白跑了。一毫一厘都不能差,差了你就白跑,岔过去了。所以修行密法的为什么成就得多?我们显教就是太随便了,戒律也不持了。依止师父,什么是依止?对于出家人,你的剃度师,给你剃度,传给你寺院的清规戒律。除此之外,还要有依止师。如果你的剃度师能指导你了生死,你就不要再找依止了。如果你的剃度师不能指导你了生死。那你就要找一个真正能指导你离苦得乐成佛的依止师。出家人可以有三个师父,一个剃度师,一个戒师,一个依止师。但现在人,依完一个,再依。依了一大堆师父,一个也没挑好,这不就麻烦了。所以,修行要看准,他搞名闻利养,搞钱一大堆,你就不要依止了。你依止他干啥?依止到地狱去了,对不对。要看准了再依止,别瞎依止,摸过来就依止,那就麻烦了。所以,修行不能走错路。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错路啊!这是古人讲的,你千年不悟不要紧。一时错路麻烦了,很难回来的。修行人先入为主,先修什么法,让他改,很难改过来。他的知见牢牢地扎在他的阿赖耶识里边,他不容易改啊。所以你初机遇到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是大福报。如果你前面依止了一大堆,后来依止了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也不行。为什么?你前面学的那些知见涨满你的心腹啊。你的知见有对立,前面修的法和现在的不一样,它俩有没有冲突,总去衡量这个法对不对,你的心就多了。这样衡量你永远入不了道。为什么?你的心有住了,有分别了,有执著了,有对立了。就像这杯子水,现在一半,我往里注水还能注进去。如果这杯水注满了,满满当当的,我再注水,能不能注进去?注不进去了!所以,你的知见涨满你的心,往里添啥都添不进去了。如果刚学佛的人最好入道,他就像一张白纸,师父说什么,他听什么。他修得非常快,功夫提升的也快,为什么?脚踏实地的听师父的话,一心用功,他没有别的念头。老学佛的人,学几十年了,世智辩聪变成知见,满心知见。这个法对不对啊,天天衡量法对不对,你说他还能入道吗?他没法入进来!所以希望大家把那个杯子水倒净再来。一会儿下殿,把杯子水都倒外边再回来啊!我说的是实话,因为你心清净了,你就什么都不执著了,就这一个法。你修去看看,你不超过一个七,你真正得利益啊!所以,希望大家真正的要珍惜这个时间,珍惜这个方法。其他话我也不讲了,给大家鼓鼓劲,不要懈怠,不要懒惰。

  三皈在家弟子惟震沐手焚香恭录

  阿弥陀佛!

  惟震合十

  

《佛七开示:净宗修行方法要点》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法的认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