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咱沒有兩個心哪!這個“覺”是啥呢?就是咱的妙明真心呀!此時,所謂的生死幻覺呢?也就宣告了結束,而回歸了無生滅的妙明真心。
——當然,除非您還不曾明了啥叫做妙明真心,那麼,就需要努力學修,或者培植福慧資糧了。哎,如六祖大師所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呀!就是說呢,在尚未認識明了心性之前,即便學佛,也是得不到真實受用的。啥叫做真實受用?就是能夠降伏煩惱,能夠隨時享受本性的自在妙樂呀。
——哎,人們哪,都希望自己能夠快樂,所以,拼命地去追求那些外在的短暫快樂,最終呢?嘿嘿,反而把自己收拾得苦不堪言哪!有誰知道,咱的內心深處,咱的覺性,它本來就是快樂的呢!它既不會死,又具有數不清的各種作用,又不可能離開您,您,還有啥不快樂的呢!
當然,每個人的覺察能力是不同的,一般的凡夫,即便是學佛人,也只能夠覺察到念頭的“滅相”,就是說呀,前面的念頭已經消滅了,您呢?才回過味兒來,哎呀!我剛才起了一串兒壞心眼兒,真不應該呀!慚愧,慚愧。
——說實話,在如今時代,您這樣的,就很了不起了,真是好人呐!毫無疑問,壞事兒,您肯定不太會做呀!持戒,您也基本能做到。
初住以上的叁賢位菩薩呢,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在內,這些菩薩們呀,可以覺察到念頭的“異相”,就是說啊,心念産生的時候,他們覺察不到;念頭持續而有所住的時候,他們也覺察不到;但是,念頭剛一變化,剛從某個住著,要轉向其它的住著,哎,菩薩馬上就覺察了。于是,心念戛然而止,幻覺消失。
——所以呢,叁賢位的菩薩們,有可能會産生一個惡念,但是,這個惡念不會連續發展下去,它剛要發展,菩薩就覺悟了。
初地以上的大菩薩們呢?他們呀,可以覺察到心念的“住相”,就是說啊,心念産生的時候,他們也覺察不到;但是,心念一持續,一住著,一停留,哎,菩薩馬上就覺察了,于是,念頭戛然而止,幻覺隨即結束。
——所以呢,法身菩薩們,會産生念頭,但是,不會發展成爲惡念,因爲,他們已經做到了“心無所住”,心念呢,不會停留了,不會執著啦,也就不會再有善惡了。
最徹底的覺悟者,是佛陀,哎,佛陀可以覺察到心念的“生相”,就是說啊,對于佛陀來說,心就是如如之心,根本就不會産生念頭。哎,這如如之心哪,剛要動,將動未動之際,嘿嘿,佛陀就覺察了,于是,根本就不會起念。
——有人說啦,不對吧?好像佛經裏面,有類似的說法:爾時,世尊如是思維,如何如何。這不是起思維了嘛?
——嘿嘿,這正是如來的不思議境呀!佛陀呢,根本不需要生起念頭去思維,而只是心性明了,這個明了呢,哎,方便地說,有時也叫做“思維”,或者叫做“而作是念”,等等。其實,佛心就是如如之心,就是正遍知,不需要另外再去發起覺知或者思維的念頭,才會了知和明白呀!
啥叫做“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呢?就是說啊,咱這個世界,看似無邊廣大的世界,從過去到現在,乃至于未來,狀況究竟如何,這就是“前後”。
這個世界現在是有,嘿嘿,大家都是這樣認爲的呀!那麼,以前,它有沒有呢?以後,它有沒有呢?哎,這就叫做“有無”。
所謂的“聚散”,就是指這個世界,由于啥因緣而聚起來的,將來,又是由于啥因緣而消散的呢?因爲,任何一個世界,都有毀壞的時候,這一點呢,不僅是佛法,連科學家們也是公認的。
所謂的“起止”,就是指這個世界從無到有,將來又從有到無的全過程。哎,專業術語,叫做咱這個世界的成、住、壞、空,也就是一個大劫當中的四個中劫,其中呢,只有第二個階段“住劫”,才會有人類生存呀。
哎,如今,咱們就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住劫當中,它有個動聽的名字,叫做“賢劫”。嘿嘿,大家聽著耳熟吧?是啊,咱這個賢劫當中,將會有千佛出世,相當美好啊!所以,叫做賢劫,哎,一個擁有解脫妙法的美好時期呀。
像以上這些對于世界如何如何的思考和分別,都屬于生滅妄想心的範疇,都屬于輪回幻覺。所以呀,沒有辦法了解妙圓覺心,爲啥呢?哎,下面,世尊會詳盡解答,咱哪,仔細聆聽。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複如是。
爲了說明生滅妄想心,無法契入妙圓覺心的原因,世尊善巧地運用了比喻,如此說道:
“這就好比呀,眼睛動起來以後,眼前的事物就被搖晃起來了,即便是一汪靜水,也似乎被搖晃得淩亂不堪。又好比眼睛不動,但是,由于火把旋轉的緣故,就看到了一個火輪,其實,它只是錯覺。”
“乃至于,在夜空裏,月亮基本沒動,可是,由于雲彩在隨風飄行,看起來呢?就好像月亮在往後跑似地。”
“河岸本來是不動的,可是呢?在船上的人看起來,由于船在航行,河岸呢,就好像正在往後移動啊!這些道理呢,都是一樣的。”
哎,這真是四個精彩的比喻。咱一一來看:
第一是“動目”,它比喻生滅妄想心;所搖的“湛水”呢?則比喻如如不動的覺性,就是圓滿覺性啊。
啥叫動目?哎,就是咱的眼睛在動啊!眼睛咋動呢?嗨,您搖搖腦袋不就得啦。您一搖晃腦袋,您的眼睛跟著就動起來了,于是呢?眼前的一切景象,就亂套啦!淩亂不堪哪!
咱的這個圓滿覺性,就好比澄淨的水面一樣,本來是無念明朗的。可是,無論水面多麼地澄澈晶瑩,在腦袋晃起來以後啊,從那個亂動的眼睛看來,澄淨的水面呢?全亂了。
——哎,這完全是一個假象。實際上,水面沒有任何變化,和剛才一樣。只是您的眼睛在亂動啊!它,因爲自己的混亂,而扭曲了本來澄澈的水面。
——咱的圓滿覺性也是一樣,本來就如如不動,現在也是如此,以後更不會變。可是呢?在您的思維心發動起來以後,從它的角度來看啊,壞了,到處都是生死輪回,到處都是是非煩惱,到處都是不如意呀!哎,咱這個思維心,也就是生滅念頭,因爲它自己的混亂,而扭曲了本來圓滿的一切事物啊!又咋可能契入圓滿覺性呢。
可是,咱卻把它當做了“自己”,把這個亂動的生滅心,當做了自己的真心覺性,這,豈不是太過顛倒了嗎!
——哎,這也就是無明錯認,就是幻覺呀。
第二是“定眼”,它比喻咱的妄想心;“回轉火”當中的“火”呢?比喻咱的圓滿覺性;“回轉火”的那個火輪之相呢?則比喻一切萬物。
——哎,這段經文有省略,含義也尤其深廣。爲啥呢?您仔細看,這個“定眼”,本來是不動的,就好比呢?咱的妄想心的那個心體,本來是不動的。即便如此,它也有可能産生錯認和幻覺啊!因爲,失去了覺察的緣故。哎,您該動的時候,就要動嘛!別呆呆地守在那裏,別執著在那裏呀!
咱的圓滿覺性,本來是無相的,就好比這個“火”,它本來沒有固定的形狀,哎,這也是一種無相。但是呢?咱的圓滿覺性具有作用,妙用無窮啊!就好比呢?這個“火”也有作用,它一作用,就有了具體的形相,比如,當它旋轉起來以後,就似乎變成了一個火輪。
——記得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也經常玩這個遊戲,尤其,是到了過年的時候,又好玩,又喜慶嘛。
哎,咱的圓滿覺性,它有極其豐富的作用,乃至于,“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所有的一切,都是圓滿覺性的作用啊!可是呢?咱的那個妄想心,這回,它不亂動了,反過來,它變成“呆子”啦!啥叫“定眼”?其實就是“呆眼”呀!看到啥就執著啥,那不就是呆子嘛。
聰明的人,看到了火輪,他很清楚,那是假相,真正的“火”呢,本來不是那個樣子的。本來啥樣?本來沒樣。
智慧的人,看到了世間萬物,他很清楚,那是假相,真正的“實相”,也就是圓滿覺性呢,本來不是那個樣子的。本來啥樣?本來無相而明了哇!
第叁是“雲駛月運”,其中, “雲”比喻咱的妄想心,“月”則比喻咱的圓滿覺性。哎,您看,在怡人的夜色當中,彩雲追月呀!雲彩呢,被風吹得在緩緩行駛,可是,咱看起來呀,卻似乎是雲彩沒咋動,月亮卻在跑啊!這就是典型的錯覺。
咱的圓滿覺性也是一樣,它本來如如不動,可是呢?從妄想心的角度來觀察呀,嘿嘿,它就跑起來啦!這就是爲啥,咱,必須要舍棄妄想心,放下虛妄分別,才能夠明了圓滿覺性的原因啊。
第四是“舟行岸移”,其中,“舟” 比喻咱的妄想心,“岸”則比喻咱的圓滿覺性。哎,您看,您坐在小舟上面,明明是小舟在行進,可看起來呢?卻好像河岸在向後移動啊!這就是典型的錯覺。
如上所述,必須要舍棄妄想心,才能夠明了圓滿覺性。
在比喻之後,世尊繼續給咱開示,本章的這叁個問題,也就是叁種疑惑産生的根本原因。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複!是故汝等,便生叁惑。
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當前面這幾種事物的運動回旋,也就是所謂的“動目”、“回轉火”、“雲駛”和“舟行”,尚未停止之際,所觀察到的結果就不可能是真實狀況。”
“更何況,衆生生死輪回的根本,那個思維分別之心,它也就是幻化塵垢,在它還沒有恢複清淨的時候,去觀察佛陀的圓滿覺性,怎麼可能不顛倒混亂呢!”
“因此啊,你們由于思維分別心的緣故,便産生了叁個問題的迷惑。”
——哎,這正說明,拼命地思維分別,無異于庸人自擾啊!嘿嘿,本來就沒問題,好好學自然明白,不是很難。但是呢?有些人啊,就是要不停地胡思亂想,東拉西拽,處處牽挂,處處執著。然後呢?給自己製造出一大堆無聊的問題,讓自己苦悶一下:哎呀,這學佛好難啊!法師,您幫我解決一下吧!
——咋解決?我還沒敢說您無聊呢,只是輕輕地點一下問題所在。您呢?差不多就要跳起來了。
所以呀,對于咱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提問和解答,並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爲啥呢?因爲,沒有人會真正相信別人。所以,很多所謂的交流,都是些面子活兒而已啊。
——有人說啦,不是啊!法師,我百分之百相信您呀!您告訴我咋做,我就咋做。
——我說,那好啊!那您就老老實實念經,選一部大乘了義經,深入聞思修,發起出離心,肯定解脫,就這輩子。但是,請務必牢記,要把修行,放在您人生的第一位才行,其它,嘿嘿,統統都得爲此讓路呀。
——這樣的人哪,後來,他要麼是沒消息了,要麼呢?嘿嘿,又開始學習更加殊勝的妙法啦!哎呀,今天這個秘密法門,明天那個口傳竅訣,後天呢?改修元神娃娃了。再要麼,來它個叁花聚頂,五炁朝元,哎呦,不得了哇,一股真氣沖開頂,成仙得道啦!
——這就是現狀,所謂的末法時代之現狀啊!人們哪,都太聰明了,聰明得啥都瞧不上眼了,所以呢?都找捷徑和竅門去啦,沒人肯老實修行了。就像這樣在思維心裏面打轉兒,啥時候能解脫呢!哎,不過,您要是爲此而痛心疾首,而太過傷心的話,那又大可不必呀!
——爲啥?嘿嘿,您又把這些東東,又把這些空花相當真啦!您這《圓覺經》,咋學的呢?咋又迷失到這些幻化塵垢當中去了呢!該好好反省啊。
好,到此爲止,世尊並沒有正面回答金剛藏菩薩的提問,反而呢?卻把提問的人批評了一番,意思是說啊,你們用思維分別心來觀察圓滿覺性,出發點就錯了,自己把自己迷惑了,所以,才會有這些所謂的問題。
盡管如此,爲了順應咱的思維心,世尊呢,大開方便之門,後面,就開始從正面來解答金剛藏菩薩的叁個問題。咱哪,洗耳恭聽。
《趣品《圓覺經》之十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