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關于第二十種清淨定輪,世尊說道:
“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諸位菩薩,運用淨圓覺心當中寂滅離相的覺察力,了知種種境界無非都是自性;于是,自然安住于寂靜智慧;而後,再發起淨化世界的妙用。”
“這樣的菩薩們,叫做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于作用清淨境界,歸于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關于第二十一種清淨定輪,世尊說道:
“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諸位菩薩,運用淨圓覺心當中寂滅離相的覺察力,了知一切法都是無作自性;于是,不妨發起如幻作用,清淨一切如幻境界;最後,歸心于寂靜妙慧。”
“這樣的菩薩們,叫做先修禅那,中修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于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齊修奢摩他、叁摩缽提。
關于第二十二種清淨定輪,世尊說道:
“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諸位菩薩,運用淨圓覺心當中寂滅離相的覺察力,了知種種境界本來清淨;而後,一邊安住于寂靜妙慧,一邊發起淨化世界的妙用。”
“這樣的菩薩們,叫做先修禅那,齊修奢摩他、叁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于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禅那、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關于第二十叁種清淨定輪,世尊說道:
“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諸位菩薩,運用淨圓覺心當中寂滅離相的覺察力,資發出最寂靜的智慧;而後,再發起淨化世界的種種妙用。”
“這樣的菩薩們,叫做齊修禅那、奢摩他,後修叁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于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禅那、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關于第二十四種清淨定輪,世尊說道:
“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諸位菩薩,運用淨圓覺心當中寂滅離相的覺察力,資發出淨化世界的種種作用;而後,生起最寂靜的妙智慧,照了一切境界無非清淨光明。”
“這樣的菩薩們,叫做齊修禅那、叁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以上是單修的叁種法門,和組合修行的二十一種法門,最後是圓修的一種法門,總計爲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于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爲圓修叁種自性,清淨隨順。
關于第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世尊說道:
“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諸位菩薩,運用圓滿覺性的智慧,能夠圓融地契合于叁種法門,對于一切法性和法相,都能夠做到不離開圓滿覺性,而善巧觀察。”
“這樣的菩薩們,叫做圓融修行奢摩他、叁摩缽提和禅那,叁種隨順于圓滿覺性的妙法門。”
——需要說明的是,二十五種清淨定輪,是平等一如的,並沒有高下之分,即使最後圓修叁法的清淨定輪也是一樣,正所謂“法無高下,契機者妙”啊!
哎,就這樣,世尊順應著辯音菩薩的提問:“此諸方便,一切菩薩于圓覺門,有幾修習?”而詳盡地解答爲二十五種清淨定輪,本章法義即將圓滿。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衆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忏悔。經叁七日,于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最後,對于菩薩們在“悟淨圓覺”以後,該如何依據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來抉擇自己今生的實修法門,世尊又給予了總結性的開示:
“各位善男子!這就叫做悟淨圓覺的菩薩們,所應當實修的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乃至于一切菩薩的修行法門,也都在其中了。”
“如果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想要依據這二十五輪來抉擇修行的話,首先應當持守離欲的清淨梵行,在僻靜的地方,甯靜其心,靜靜地思維觀察,禮拜諸佛菩薩,請求聖者慈悲加持,並虔誠忏悔一切習氣煩惱。”
“像這樣精進地專修叁七日,共二十一天,就會得到諸佛菩薩,以及護法善神的加持;然後,把二十五種清淨定輪,一一分別標示在簽條上面,再次至誠地請求聖者加持,最後,心念如如不動地隨手抽取簽條,依照上面的開示,就知道自己今生該實修哪種清淨定輪了。”
“在抽取簽條的時候,只要有一念懷疑和後悔,所抽取的結果,就不准確了。”
哎,各位兄弟姐妹,這個事兒,您看著眼熟吧?
——嘿嘿,沒錯,這就是求簽的儀軌呀!哎,假如您開悟了淨圓覺心,但是呢,還是一個凡夫,還沒有神通,所以呢?還不知道自己這一生具體該如何實修,那麼,您就可以按照這個方法,通過二十一天的專門靜修,忏悔罪業習氣,請求諸佛菩薩和一切聖者的加持,賜予實修方便。
其中,所謂的“梵行”,就是遠離了種種貪欲的寂靜修行,哎,尤其是要遠離男女欲望才行。最初開悟自性的時候,通常,欲望習氣還是在的,還需要行爲的自我約束。
所謂的“一念疑悔,即不成就”,是因爲呀,最初開悟自性的菩薩,或者咱末法時代的衆生,通常還沒有得到叁昧正定,所以呀,散亂心會經常有的,這時呢,如果抽簽,就不靈了。
哎,必須要把自己的心,調整到相當專注而甯靜的狀態,心無雜念地隨手抽取簽條,這樣得到的結果,才是佛菩薩的加持和啓發呀。爲啥呢?嘿嘿,因爲呀,無念清淨心當中,才能夠與聖者相通融啊。
——另外,有人說啦,在我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不求這個簽,就老老實實地學修,該幹啥幹啥,一切隨緣,自他兩利,行不行呢?
嘿嘿,沒問題呀!不過呢,您要知道,如佛所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無論您求不求簽,無論您怎樣修行,您這一生,乃至于生生世世的修行,直到成就正覺的修行之路,都在二十五輪當中,此圓覺妙法,無可超越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哎,在本章的最後,依照慣例,世尊要用偈語,重述一遍長行的內容,世尊如此說道: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皆依禅定生。
所謂奢摩他,叁摩提禅那,
叁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叁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衆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辯音菩薩啊!您要知道,一切修行的菩薩們,他們之所以能夠具有超越挂礙的清淨智慧,都是依賴于禅修法門而生起的。”
“是哪些禅修法門呢?就是所謂的奢摩他、叁摩缽提和禅那,這叁種法門組合在一起,就有了不同的修行次第,總共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以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修行人,無不是因爲這二十五輪法門,而成就無上正覺的。”
“只是不包括那些頓悟、頓覺而成佛的人;以及那些不隨順于一切法,而得以超越解脫的人。”
“一切菩薩們,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都應當常常受持、運用這二十五種清淨定輪,隨順其中的一種法門而勤奮修學;那麼,依賴于諸佛大慈悲力的加持,不久,就會圓滿證得清淨涅槃。”
哎,關于“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這句經文,前半句沒有疑義,後半句呢,有人把“法不隨順”理解爲那些,因爲惡意誹謗佛法而斷滅善根的“一闡提人”,或者是那些堅持邪法的外道,說他們哪,沒有辦法,隨順二十五輪來實修而成就正覺。
——嗯,這樣的理解,有一個問題,它與前面一句經文:“十方諸如來,叁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相矛盾了。爲啥呢?嘿嘿,您看,世尊的意思呀,是說諸佛菩薩成就正覺的實修法門,總共有這二十五種;但是呢?還有兩個例外的法門,哎,一個是“頓覺”,一個是“法不隨順”。所以呀,把後者理解爲一闡提人,或者是邪見外道,是不妥當的。
——那麼,“法不隨順”是啥意思呢?
嘿嘿,大約就是心無所住吧。哎,這樣的菩薩呢,根基非常特殊,他的六根天生就不樂于攀緣六根,他的心呢,也就不太隨順境界而流轉。所以呢,他也就不必非要隨順于二十五輪來修行,他不隨順于一切法,不住一切境界相,這樣修行呢,自然解脫,終將圓滿成佛。
在辯音菩薩替咱大家,向佛請問了,圓覺妙法的悟後實修方便以後,咱呢,可能還是沒有辦法實修。因爲呀,咱大多數人還不曾開悟淨圓覺心,還對于如來的圓滿覺性迷惑不解,這到底是爲啥呢?
——哎,下面,就由十二圓覺菩薩當中的第九位,淨諸業障菩薩,替咱大家向佛請法,咱哪,繼續洗耳恭聽。
《趣品《圓覺經》之十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