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圓覺經》之十八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薩所問章)
于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清淨慧菩薩替咱請法,世尊解答了從凡夫到菩薩,直到如來的覺悟境界以後,這時啊,本經的第七位菩薩,威德自在菩薩,在大衆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禮拜佛陀的雙足。再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佛叁圈,又回到了剛才禮拜的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廣開法席,爲我們大家分別講解了,從凡夫,直到如來,這樣次第清晰的,順應于圓滿覺性的覺悟境界。讓諸位菩薩們,從本覺心性當中,煥發出了智慧光明。”
“承蒙如來圓融無礙的法音,讓我們大家,不必通過修行熟習,就獲得了極大的利益。”
——哎,爲啥說“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呢?
嘿嘿,這裏面名堂可大了。因爲呀,佛陀也好,菩薩也好;智慧也好,種種功德也好,等等,究竟來說,都不是修習出來的。
——那是從哪裏來的呢?
嘿嘿,是咱每個人本來就有的呀!哎,無量功德,無邊智慧,一切生死輪回染汙之法,一切清淨涅槃解脫之道,甭管啥,咱的內心,本來就具足啊。
所以呢,在學佛修行當中,對于咱們初學者來說,修行並不是最重要的。啥最重要呢?
——見佛聞法,最重要。
哎,您看,以舍利弗尊者爲例,在見佛以前,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修行,禅定、智慧和神通都出類拔萃,而且,已經是一位擁有五百多名弟子的外道老師。
但是呢?他並沒有證得聖果。直到後來,在馬勝比丘的啓發下,前去見佛,聞法出家,立即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所以呀,見佛聞法,是最殊勝的福慧因緣。也正因爲如此,一切菩薩的廣大願行當中,都以發願“常隨佛學”爲根本內容之一。
可是,咱這個世界的導師——本師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了,咱,到哪裏去“見佛聞法”呢?
哎,有兩條路可走:其一,依據大乘經典,發願往生極樂淨土,前去親見阿彌陀佛,聞法修行。因爲呀,阿彌陀佛是現在佛,將會在極樂世界住世很長的時間,咱呀,有充分的機會前往親近聽法。
其二呢?嘿嘿,退而求其次,就在今生,咱雖然不能夠“見佛”,但是,還可以“見佛經”呀,也能夠聞法呀!哎,要知道,所謂佛法住世,在佛陀涅槃以後,就是指的佛經住世。一旦佛經沒有了,佛教和佛法也就消亡了。
不過,如今哪,絕大多數學佛人,對于佛經,幾乎是視而不見。哎,不是說他不看佛經,而是呢?不仔細看,不反複念,下的功夫不夠啊。
“見佛經”和“見佛”的差別之處,就在于,佛陀自己會開口說法,以大智慧自然契合咱的根性,所以,容易得到利益,格外殊勝。
而佛經呢?需要法師來講解,或者是自己來讀念,法師也好,自己也好,都遠遠不具備佛陀的殊勝功德,所以呀,一遍、兩遍的學習讀念,是不太可能直接得大利益的。除非呢?嘿嘿,您有六祖大師那樣的根器,一聞千悟,哎,那就沒問題啦!
所以呀,學佛修行,先要學習佛經、佛法,學明白了,才會修行。要不然呢,基本上都屬于盲修瞎練。學到啥地步,才算明白呢?
——嘿嘿,學到開悟自性,也就是開悟圓滿覺性,就算初步明白了,也就可以開始實修了。哎,所以呀,下文當中,世尊每講一種修行方法,都要反複強調:“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然後,再用這個覺悟的淨圓覺心:“以淨覺心”,如何如何地去實修。
具體情形,咱後文再細說。咱先來看看,威德自在菩薩,是如何替咱請法的。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爲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在贊歎了如來,前文所講說的妙法及功德之後,威德自在菩薩,向佛請問道:
“世尊啊!就好比一座大城市,對外呢,有四座城門,從四面八方來的人們,所走的並不僅僅是一條路。”
“同樣的道理,一切菩薩們,在莊嚴佛國淨土,成就無上正覺的道路上,也並非只有一種修行方法。”
“但願世尊您哪,能夠爲我們大家,廣開妙法,宣說菩薩修行的一切方法和次第,乃至于,佛法當中的修行人,總共有哪幾種?”
“您的解答,將會讓與會的大衆菩薩,以及末法時代求學大乘佛法的衆生們,迅速地得以開悟圓滿覺性,並暢遊于如來廣大寂滅的法性海洋。”
哎,威德自在菩薩替咱請問的,就是菩薩道上面,到底有哪幾種修行方法。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在虔誠地問法以後,威德自在菩薩,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而且呀,像這樣的請法儀式,竟然重複了叁遍,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這時呢,在威德自在菩薩再叁虔誠請法之後,法緣已經具備,世尊即將應機說法。所以,世尊告訴威德自在菩薩說: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呀!你們能夠替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向佛請問這樣了不起的方便法門。現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爲大家解說。”
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這時啊,在得到了世尊的贊歎,以及即將說法的允諾之後,威德自在菩薩承蒙佛陀的教誨,心中充滿歡喜,和在座的大衆一起,默然無聲,靜靜地聽法。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于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叁種。
于是,世尊輕舒圓音,解答威德自在菩薩的問題:
“各位善男子!這個人人本具的無上妙覺性,它遍滿十方世界,遍滿十方虛空;是它出生了叁世如來,以及一切萬法;所出生的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同體而平等的。”
“因此,所謂的一切修行,以及修行方法,也都是平等無二的,其實並沒有什麼兩樣。”
“如果廣開方便的話,那麼,只要能夠順應于這個無上妙覺性,就是修行的正路;其數量呢,也就無量無邊了。”
“把所有的這些修行方法,圓融地歸納在一起,按照大致特性的不同來劃分,就有了叁種基本的修行方法。”
哎,所謂的“無上妙覺”,就是本經所常說的圓滿覺性,也就是佛性,也就是一切法的法性,也就是大乘空性,也就是如來藏性,也就是妙真如性,等等。
您把它叫做心也沒問題,哎,它就是咱的妙圓覺心,就是本來心,就是圓滿清淨心,就是佛心,就是平等心,也就是衆生心,等等。
它就是一切法的源頭,就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哎,本經前面就清楚地說過:“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各位兄弟姐妹,再也沒有比這更究竟的教法了,除此之外,別無秘密可言。咱學佛修行,就是要認識它,明了它,運用它,自在它,圓滿它。哎,認識它,就是開悟;明了它,就是見性;運用它,就是自度度人;自在它,就是證果;圓滿地顯現它,就是成佛。
所以呢?“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所謂的修行呀,並沒有兩條路。而是呢?殊途同歸,同歸“無上妙覺”呀。
不過,既然一切法都源自于“無上妙覺”,那麼,一切法,也就都是通往此“無上妙覺”的修行之路,所以說:“一切法,無非是佛法”。這樣呢,修行的方便法門,就可以無量無邊了。
哎,法門太多了,不好掌握,所以呀,世尊替咱大家歸納了一下,按照特性差別,給咱總結出了叁種契入無上妙覺的修行方法。下面,咱哪,一起來仔細學習。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
在講解第一種實修方法之前,世尊哪,先給出了實修的前提:
“各位善男子!如果諸位菩薩們,已經開悟了淨圓覺心,那麼,他們就可以開始如下的第一種實修了。”
——哎,這原來呀,實修還是有前提條件的,啥條件呢?嘿嘿,要想實修,先要開悟淨圓覺心。
哎,就是咱常說的開悟自性;也就是咱《圓覺經》前面第六章,清淨慧菩薩所問章當中,所說的“若複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所開悟的“凡夫隨順覺性”。
——于是,問題又來了:如果咱還不曾開悟淨圓覺心,顯然,這叁種法門,咱就實修不起來。那,咱大家該咋修行呢?
——嘿嘿,咱哪,沒法修行。除非呢?在咱開悟覺性之後,修行才能夠正式開始啊。因爲呀,這所謂的修行,它修的就是顯現清淨心,顯現圓滿覺性,顯現妙明真心,等等。哎,您要是還不曾開悟清淨心,從來就不曾找到過它,您,咋顯現它呢!
所以呀,學佛修行,第一步,當務之急,就是要開悟自性,開悟自性清淨心。雖然這並不容易,但是,它是最緊要的事情,所謂生死大事是也。
至于,該怎樣開悟自性清淨心,該怎樣開悟圓滿覺性,本經當中,講得已經很多啦。哎,後面,第十一章,圓覺菩薩所問章當中,世尊應圓覺菩薩的請問,特意給咱這些尚未開悟的末法時代衆生,開示了安居修行圓覺法門,逐漸悟入的方法。咱哪,後文再細說。
以淨覺心,取靜爲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哎,在咱開悟淨圓覺心的基礎上,世尊教給咱第一種實修方法,這種方法叫做奢摩他。世尊說道:
“已經開悟淨圓覺心的菩薩們,就用這個所悟的淨圓覺心,安住于其中,采用不起念頭的修行…
《趣品《圓覺經》之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