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其中一個最大的散亂。渴望有所進步就是禅修最大的散亂。
當散亂初起時,可以說是“沒問題的”,但散亂通常都會演變成沈迷。實際上,所謂的佛法,不論如何教授或修持——無論是在上座部的國家裏剃了頭的僧人,或是西藏佛壇上所有複雜的儀軌,凡此種種——所有這一切只有一個目標,一個目的,就是將散亂拆除解體。但是很多時候,這些設計來消除散亂的方法本身,恰恰成了散亂的來源。我敢肯定,許多上座部的修行者被諸如頭發到底應該剃到離頭皮多近、什麼才算是真正的黃色僧袍、如何穿著,被所有這些導致散亂。類似的,西藏人則爲哪個食子應該放在哪個食子的後面而散亂。如我前面所說,人類就是不能不帶某種形式的散亂來溝通、生活或存在。
你可能會問:“那你爲什麼還教這麼多不同的東西,這些儀軌、咒語,所有這些?”正如我在這五天剛開始時說的,最簡單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住于當下。但是我們無法欣賞它。我們渴望複雜。住于當下——簡樸的修法——真的太過難以忍受。我們沒法相信它。所以無論你是去日本的禅宗寺廟,他們說那裏崇尚簡潔,他們沒有儀軌,對嗎?但是要製造“簡單”,好比一片楓葉落下,然後有人去撿起來打掃幹淨等等,這同樣是造作的、虛構的、難以修持的。就象是如果你去印度或西藏,那兒的佛壇上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太多的顔色、太多的照片、太多的佛像。同樣是造作的。西藏僧人忙著製造雜亂而散亂;日本僧人則忙著收拾整理而散亂。如果我說,就象昨天講的,當一個如一碗面般世俗的念頭出現在你的腦海,只要覺知它,就已經夠好了。如果我這樣說,你多半是不會滿意的。念些咒語、修些儀軌、做一些更儀式化的東西會更讓你滿足。我也是這樣的。
“智慧的面條”:覺知
現在我告訴你最重要的部分,仔細聽。當你打坐時,一碗面出現在你腦海,你需要做的就只是覺知它。不過你知道嗎,好多人會這樣做:坐著,一碗面條浮現,然後你緊抓著這碗面,因爲我跟你講過要以這碗面做禅修。現在面條已經變得如此神聖,你會盡力去維持這碗面。就在這裏, 你(的禅修)垮掉了。當一碗面浮現腦海時,你注視它。隨後你想吸煙,你就想,“啊,這個不好,讓我回到面條上”。你的禅修已垮掉了。要點是:你坐著,或說禅修,一碗面出現腦海,你覺知它——很好。這之後,如果你開始想著面條,那麼面條就成爲了一種散亂。所以覺知面條不是散亂,但是,想著面條就是面條散亂了。這裏有兩種“面條”。一種是“智慧面條”,一種是“散亂面條”。“智慧面條”就只是簡單地覺知它。之後,如果你開始想著面條,那它也就成爲散亂了。
下一個實際的問題是,那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有這麼多的念頭。不只是面條,還有香煙、電影、談話、男生、女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好的念頭、壞的念頭……我們怎麼辦?都是一樣,當這些念頭出現時,你就只是覺知它們。焦慮、憤怒、快樂、幸福,不管是什麼念頭……只是看著它。當然,作爲人類,我們都想知道這麼做有什麼效果。
看著念頭的效果
那麼問題就是,我們爲什麼這麼做,有什麼效用,意義是什麼?如果你持續看著你的念頭,這些念頭就不會製造故事。如果你只是看著你的念頭,這些念頭就全變成好象是未被剪輯的電影鏡頭,象拍攝電影,沒被剪輯過的。當你一直這麼做並且越做越多時,你的未剪輯的電影鏡頭裏,自然也就不會有音樂、主題和特效,所以你就不會被困住。
接下來,有個重要的問題:你可以說,我是美林或華爾街的總裁。我需要思考、需要計劃、需要時間表。如果我修持這種“當下”,我的所有念頭變成是未被剪輯的、支離破碎的,然後就會怎樣呢?我可能會丟掉工作。這是個常見的問題,我肯定你知道它。在我們的生命中,什麼是導致我們成功的最重要工具?控製。我們都是控製狂。我們只不過是不知道如何控製事物,否則我們人人都是控製狂。你如何才能控製呢?還是,面條禅修。讓我們叫它做“當下”吧。你看,當你覺知你的念頭時,這就意味著你不散亂,意味著你沒有入迷了,意味著你沒有激動起來,意味著你沒有被困住,你控製得住,你也很放松。當然,我理解你的生意夥伴是很緊張的那種人,他就真的開始懷疑你了,因爲你很輕松。這經常發生。有時候我們跟很放松的人一起旅遊,比如去機場,他們老是不來。他們幾乎落在後頭了,我們開始緊張。我們幾乎總是錯的。他們總是准時來到。在這種情況下,我會建議你,爲了你的朋友好,你應該假裝你很緊張。(衆人笑)你應該假裝你很偏執。你注意到了嗎?如果我們看起來忙的話,我們的很多朋友會開心的。不僅僅是生意上,也包括人際關系,所有的一切……活在當下是關鍵。現在我想總結一下,我所講的關于“當下”任何東西,根本不是《大圓滿法》,也跟大圓滿的修法相去甚遠。所以不要以爲我傳了你們大圓滿法。
第9節 日期:2008年7月5日
結 語
祈請保護的諸護法大會供大致上已完成了。我籲請你們牢記,爲著能從外、內、密的問題中得到保護,你們應當唯獨倚賴皈依的修持。當然,那些能夠修更高的儀軌和更深的禅修,比如大圓滿或大手印的人,他們應當畢生投入其中。最後,我們要隨喜所有使這次會供發生的人們,願我們所有的人,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致力追求什麼,有什麼舉動,不管怎樣,都引導我們修行佛法。最後,再一次的,我要提醒你們永遠將叁寶銘記于心,並感恩叁寶的存在。
現場翻譯: (廣東話) 司徒朗覺
現場翻譯: (普通話) 司徒朗覺、楊憶祖
謄寫: 第1-2節– 黃靜儀
第3-9節– 朱麗儀、黃淨蕊 (2008年7-8月)
校改: 黃淨蕊、周熙玲 (2008年8-9月)
謄稿漢譯: 蘇卡 (2008年9月)
漢譯校對: 黃淨蕊、周熙玲、司徒朗覺(2008年9-10月)
《皈依與保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