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科學規律的特點來看佛教與科學的區別

  從科學規律的特點來看佛教與科學的區別

  內容摘要:從傳統觀點看,佛教與科學在人們看來更多是兩門水火不相容的知識。本文作者從科學規律或理論的特點的角度對二者作了一個比較。通過它們各自對世界的起源及其運動發展的解釋,以及對佛教緣起理論和因果業報理論的考察,我們可以發現佛教比所謂的科學有更多的適應性。

  關鍵詞:佛教科學科學規律緣起因果

  任何思想或理論都因其對世間萬象的把握來吸引並引導衆生的行爲。而最能體現它們對世象把握的內容,莫過于他們給出的理論或描述所具有的規律性特點,即當它的理論越具有規律性特點時,它就越容易吸引或引導大衆,反之則易成爲被抛棄的物件。

  當今社會,似乎任何理論或思想都以它與科學所作的比較來確認自己引導衆生行爲的能力,這是科學時代的産物。而嚴格按照科學理論的要求,其他思想的影響未必不如科學本身久遠與深刻。佛教就是其中一例。通過對規律特點的分析,我們不難區分科學與佛教的高下低劣。

  一、何謂規律?

  1、科學規律或科學理論的定義。

  科學規律或科學理論總是通過在同樣條件下對事物相互聯系的一個簡明的說明。經由許多科學家在多次實驗,並檢驗其結果與所設假說相符之後才成爲科學規律或科學理論。 它是被證明每當某些情況存在或遇見時,就不可避免會發生的這樣一種現象。它更多的是在硬科學(hard sciences)上使用,與傳統上的物理、生物和化學等自然科學聯系在一起。

  科學規律應該是可以被普遍采用的規律。它對觀察現象的描述以及對事物配製的說明,可以普遍地運用于不同學科。它是被多次檢測並被認可爲真實的理論。

  由于每個人對知識領域的認識不同,其所使用的認識方法也不一樣,理論或規律這個詞有諸多含義。一般來講,理論是用以解釋事實和規律本身相統一的原則。它是對所觀察到的現象的解釋。另外,與定理對比理論的說明是以一些試探性的假說爲特點,通過未觀察到一些相反事例而建立的。從這也可看出,所謂的科學理論或規律,它在運用時是暗含有其不確定性或被否證的可能性存在的。以致有些人專門以此作爲對規律或理論的一個界定。

  2、科學規律或理論的特征

  作爲一種科學規律或理論,它試圖從本質上描述被觀察物本身,並且它的這種描述是具有被證實性,並且也具有被否證的可能。

  規律或理論本身就是源于一個科學的概念,它是一個廣義的聲明,它說明在大多數或所有情況下事物將會是什麼樣子的。從形而上學的意義來說,它是事物固有的性質,穩定的聯系。除了可以預測以年,還可以根據需要創造條件讓現象再生。現今社會,所有的科學給出的理論,可說都具有這樣的特點。不具有科學規律性的東西,是不會成爲科學的內容的,這本來就是科學定義的內容之一。

  但是,關于科學規律或理論,它所承認那些特征在現實中也具有出現反例的可能。

  3、科學規律或理論所能産生效用的領域

  科學規律或理論的作用,不僅在所謂的硬科學(自然科學和物理科學)具有效用,在其他各個領域的學術研究上,也都具有有效性。如從哲學到音樂,文學。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科學理論也經常被用來作爲對某個批判理論或文學理論的評判依據。有人說,科學規律或理論可用于所有領域,無論在自然科學,物理科學或社會科學。這是一個通用的標准。

  二、佛教與科學對科學規律或理論的不同解釋

  1、在科學看來,證據是評判的唯一標准,這個標准實際具有明顯不足

  科學講求證據。通過證據來確認規律的科學性。舉例來說,對于蘋果下落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援引地球重心吸力來解釋這一現象。然而,即使在科學內部,規律或其理論也有不同的定義。有的是比較寬泛隨意的,有的則要求精確。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通常被稱爲“相對論” ,而牛頓引力理論常常被稱爲“萬有引力規律”。正是由于在科學內部有這種對規律或理論的不同含義,使得它們對所述現象的論證的手段或形式也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爲科學規律或理論的不足,對其權威性構成挑戰。

  理論本身是用于對事物或現象的檢驗或預測,包括對無生命現象的說明,以用對人的活動或動物活動的傾向作出說明。在許多情況下,人們習慣于建立某種模式的對現實進行類比或說明。理論與現象之間是具有內在關聯的某些關系。但是,“不管你做了多少次取得相同結果的實驗,並由此得出某種結論,你永遠也不能確定下一次的結果不會與你的結論相矛盾。實際上,你只要找出哪怕一個單獨的事例,它就能使你關于科學規律或理論的說明被完全推翻”(斯蒂芬?霍金:《時間簡史》)。

  卡爾?波普爾把科學理論的特點描述如下:如果我們只是求得確認,那人們很容易就能獲得對事物或現象的確認或認可得到認可。對一事象的確認本來就是一種高風險的預測。通過預測來得到某些相一致的結論,實際也蘊含著不一致結論的存在。

  每一個“好”的科學理論,實際我們可以看作是對某些可能的禁止,它禁止某些事情發生。被“禁止”的越多,說明這個理論的可信度越高。

  規律如果不被任何相反事例所駁倒,那這個規律也就不是什麼好的規律了。科學規律或理論是如果沒有相反事物的證僞,那它本身就是非科學的。

  對科學規律或理論的每一個真正的考驗,就是對它進行篡改的企圖。或駁斥它。測試就是試錯。它是一種可衡量程度的測試。一些理論更容易通過證實,而一些卻更容易被證僞。科學規律或理論本身也是有風險性存在的。

  證據實際不應被過分誇大它的作用。有一些被證據確證的理論,當它被發現是假的時候,卻仍然有自己的崇拜者,人們總是千方百計地通過引進特設一些輔助假設,或重設理論的某些條件,使得它繼續得以成立。這樣的一些假設,雖可保持這個理論的可信度,但它在科學中的地位或作用將會大打折扣。

  也一些哲學家和科學史學家,如菲力浦?基切爾認爲,波普爾關于科學規律或理論的定義本身就是錯誤的。她認爲良好的科學理論必須具備叁個特點:

  統一性:“科學必須具備一致性的……它所使用的理論可能很少,並且也不多,但它能最大限度地對整個學科的體系作出良好的說明。它可以適用于一系列廣泛的問題”。

  衍生性:“一個偉大的科學理論,如牛頓力學理論,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由于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它可以使我們提出新的問題,並著手進行新的和富有成果的探索……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科學是不完整的。在任何時候,它提出的問題遠比能回答的要多。但不完備並非無關緊要,恰恰相反,不完備卻是一個理論具有強大衍生性的前兆……一個好的理論應該是具有創造性的,它應該能提出新的問題,並且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或解決也符合整個學科本身的發展規律”。

  輔助假設都具獨立檢驗功能:“一個輔助假設應該是獨立的、具備對具體問題的檢驗功能,理論的獨立性爲的就是使得理論的有效性能繼續存在,比如證明海王星存在的證據就是在天王星軌道異常運動時獨立提出來的。

  類似其他關于理論的定義,包括波普爾的,基切爾曾清楚地表明,一個良好的理論,用她的話來說,是可以看到“觀測的後果”的。但是,就如觀察中發現的天王星違背常規軌道的運行,只有一個可能的結果,即對理論進行重設。

  顯然,科學規律或理論也並不是那麼完美,他們有自己的缺陷。

  2、在佛教看來,定義規律的人合法性與有效性是值得懷疑的

  如上文所討論的,即使證據是科學規律的唯一標准,它也有自己的不完備性。佛教不關心科學中特例。佛教的目的是在科學的所有發生作用的時間與空間中來找到普適的理論。而科學規律或理論並不能普遍適用于所有情況或現象。它所代表的只有宇宙中的一小部分。佛教對發現或製度規律的人的有效性與合法性提出質疑。因爲,在佛教教義中,人類只是六道輪回中的一道(其他五道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和天)。人是存在于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他們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以這種有缺陷之身,他們無法找出能夠滿足所有情況的普遍性真理的。

  相對于科學,佛教所作的判斷有著更大的適用範圍。這點,是我們認爲佛教比科學更爲高明的地方。

  叁、佛教與科學關于世界形成的理論

  有叁種不同的宇宙起源觀:第一種認爲世界來源于自然,這種自然是一種茫然理智的自然;第二種認爲世界起源造物主或上帝,它對所創造的世界具有完全的責任;第叁種則認爲這個世界和生命既沒有開始,也不會有結束。

  佛教是屬于這第叁者。大科學家羅素也支援這派的思想。他說“沒有任何理由假定這個世界有一個開始。關于事情必須有一個開始的思想,正說明了我們思想的貧乏。”

  1、科學關于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說

  宇宙大爆炸理論解釋了我們這個宇宙的起源。它認爲在宇宙中確實有一個開端,在這個開端之前,並無一物;在此開端之後有了我們的宇宙。

  千萬年來,人類一直在問“我們的宇宙從何而來?”在1948年,科學家喬治?蓋莫夫,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爆炸理論的主要觀點是認爲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裏,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爲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

《從科學規律的特點來看佛教與科學的區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