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心靈環保有利于世界一體化的健康發展▪P2

  ..續本文上一頁诘所說經》卷一中提出:“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26)佛教認爲作爲初發心立志信奉佛教的人應首先具備兩種心,于《菩薩地持經》卷一中提出:“初發心堅固有二事于諸衆生起真淨心,一者安隱心,二者快樂心。安隱心者,爲諸衆生除不善處安置善處;快樂心者,貧乏衆生無所依怙,能以攝法等心饒益。”(27)如此看來,佛教所說的“真淨心”並非僅僅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而是包含了人們能夠積極有益地去對待他人的健康行爲。“攝法”義指能益于他人的“四攝法”。

  七、淨心靈之法

   正是因爲佛教重在解決人與自我的問題,所以佛教的一切思想緊緊圍繞著人心靈的淨化。除上述六個方面可表明佛教對人心問題的具體認識外,在如何淨化把握自心的問題上,佛教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一系列方法,或名“攝伏”、“調伏”,或名“治心”、“製心”。

   在此首先引述“攝伏”和“調伏”的有關內涵。“攝”義指收攝和引導;“伏”義指降伏。“攝伏”于佛教經典中或合而用之,或分而用之。從社會現象上來看,人們幾乎都是窮盡一切手段去攝伏他人、社會和自然,而極少有人來攝伏自我。佛教注重攝伏自我,而關鍵之處在于使人攝伏自心。

   《月燈叁昧經》卷十對“攝伏心”作界定說:“雲何名攝伏于心?所謂思念一切白法不失利益智故。”(28)“白法”又名清淨之法或善法;“利益智”義指利益自他的智慧。以此作爲攝伏自心的准則,才是積極有益的。在攝伏自心和他人心的關系上,于《叁慧經》中提出“人不能自伏意,反欲伏他人意;能自伏意,他人意悉可伏。”(29)此說的含義在于說明,只有在攝伏自我內心的前提下,才能去幫助他人攝伏自心。于《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六提出了攝伏心的具體方法:“雲何能調伏心?……不濫他事先思後行,心性調直離谄曲行,不自矜高意常柔軟……如是行者能調伏心。”(30)這一方法具有很現實的生活和道德意義。對于攝伏心的意義于《優婆塞戒經》卷七提出:“一切叁昧即是一切善法根本,以是因緣應當攝心,如人執鏡則見一切善惡之事。”(31)(“叁昧”爲古梵文samadhi的音譯,義譯爲正定、正受或正心行處,即是“攝心”的主要目的。)又如《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二提出:“應善調伏心,心調能引樂。”(32)

  八、結語

   在當今日趨紛繁的世界中,隨著信息的發達和交通的便捷,人類不可避免地朝向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不論是政治、文化、信仰、民族的差異多大,其根本之處在于內在的心理思想差異。如《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七所說:“心導世間。”(33)

   現人類的內心須面對兩大問題:人類一體化的發展潮流;心靈的淨化。

   這兩方面的問題實際是一體兩面的關系。一體化的發展潮流是不可回避的,但因人們心靈問題不能有效地加以淨化,其結果勢必因一體化而增加惡性競爭,更多地耗費資源難以持續發展,甚至難免戰爭的風險。至于人類工業生産對生存環境的汙染不斷加劇,遲早會導致自我毀滅的後果已是可預見的。要解決這些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唯有做好自心的淨化環保工作才是最根本的出路,而佛教給人類所提供的思想與方法是最值得借鑒的!

  注釋:

   (1)《大正藏》第十七卷629頁A8-14行

   (2)《大正藏》第八卷697頁C9-13行

   (3)《大正藏》第叁十二卷577頁B18-23行

   (4)《大正藏》第十八卷2頁C

   (5)《大正藏》第叁十二卷572頁C5-9行

   (6)《大正藏》第十七卷482頁B8-9行

   (7)《大正藏》第十七卷432頁C29行-433頁A1行

   (8)《大正藏》第十七卷365頁A10行

   (9)《大正藏》第二十五卷40頁B15行

   (10)《大正藏》第二十六卷23頁C27-28行

   (11)《大正藏》第二卷566頁C14行

   (12)《大正藏》第六卷657頁A27-C1行

   (13)《大正藏》第六卷657頁C9-11行

   (14)《大正藏》第六卷657頁C16-18行

   (15)《大正藏》第十四卷769頁B20-21行

   (16)《大正藏》第十七卷731頁B11-12行

   (17)《大正藏》第十七卷482頁C29行

   (18)《大正藏》第八卷659頁B11-13行

   (19)《大正藏》第叁十二卷697頁B21行

  (20)《大正藏》第十五卷617頁B11-12行(21)《大正藏》第十七卷687頁C10-12行

   (22)《大正藏》第叁十二卷259頁C17行

   (23)《大正藏》第二十八卷656頁A21-24行

   (24)《大正藏》第十四卷538頁C4-5行

   (25)《大正藏》第十四卷538頁C3行

   (26)《大正藏》第十四卷538頁C3-4行

   (27)《大正藏》第叁十卷890頁B19-22行

   (28)《大正藏》第十五卷617頁B17-18行

   (29)《大正藏》第十七卷702頁C28行-703頁A1行

   (30)《大正藏》第八卷717頁C10-14行

   (31)《大正藏》第二十四卷1074頁B11-13行

   (32)《大正藏》第二十九卷9頁C22行

   (33)《大正藏》第二十九卷366頁C29行

  

《佛教心靈環保有利于世界一體化的健康發展》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心靈環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