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敬天愛地聚福緣 災難頻仍 深覺來不及

  敬天愛地聚福緣 災難頻仍 深覺來不及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前言 

  首先感恩中國佛教協會、中華宗教人文協會、國際佛光會及香港佛教聯合會,共同舉辦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廣邀諸山長老、佛教界鴻學大儒共聚一堂,爲佛教在當今世界之貢獻及責任做精辟深入的闡釋。證嚴有幸受邀參與發表,未曾敢言對當代佛教之期許,只爲略書管見,以慈濟環保志業實踐之理念爲題,尚祈對當代佛教之發展及思惟有所裨益。

  災難頻仍 深覺來不及

  我們身處的宇宙是一個大乾坤,我們人的身體則是小乾坤。大乾坤會“成、住、壞、空”,亦如小乾坤會經曆“生、老、病、死”。這大小乾坤原本就互爲依存。宇宙大乾坤的法則,自有其自然運行之道;人生活在這天地之間,不宜擴大自我小乾坤的欲望,而破壞大乾坤的運行;應該謙卑地順天時,應地理,不應自恃才智,強逆而行。大乾坤的四大──地、水、火、風,四大調和,即四時興焉,則萬物生焉。古人雲:風調雨順,則國泰民安。如果大乾坤的四大不調,水不調、風不調、地不調、火不調,則人類社會就注定要多災多難。

  在二○○叁年美伊戰爭爆發之際,慈濟志工即刻在伊拉克邊境搭起帳棚收容難民;緊接著五月份,SARS病毒在亞洲幾個重要城市不斷地播散開來,慈濟人也立即站到第一線提供救援。全世界的慈濟分會將醫療物資,包括上百萬個口罩與防護衣等,經由慈濟人送到各醫院。

  慈濟總共動員七萬多位志工膚慰關懷醫護人員與病人,但是也就在那一個時刻,證嚴心中一直有一個強烈的聲音,一種揮之不去的感受,“來不及!……來不及!”佛陀谕示的“大叁災——火、水、風;以及小叁災——刀兵、疾疫、饑馑”,這大、小叁災真正考驗著當代人類的智慧與良心。

  根據佛經《俱舍論頌疏論本》所載,我們身處的時代似乎正是壞劫時期。佛陀預言,世界趨向毀壞時,會發生大叁災、小叁災,而終將滅絕。大叁災是指水災、火災及風災,下自地獄、上至色界天,都將受此叁災之難。小叁災則指饑馑災、瘟疫災及刀兵災;饑馑災、瘟疫災即是人類大半死于饑餓及疾病,在刀兵災時可說是草木皆兵,不僅一草一木都成殺人凶器,並且骨肉反目成仇,人與人相互殘殺,直至人類所存無幾。剩下的極少數人逃到深山無人之地,才終于自我反省而發露忏悔,但此時文明社會已消失,又回複到一無所有的原始時代了。

  看看這幾年,人類的災難層出不窮,不管天災或是人禍都接踵而至。從美伊戰爭、SARS,到伊朗大地震死亡人數達八萬人,之後的南亞大海嘯,死亡亦高達叁十多萬人,連一向富裕甚或一度被譽爲天堂的美國,除了各地的風災、火災連連,二○○五年甚至發生讓整座紐奧良城市幾近全毀的卡崔娜風災;同年十月,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發生芮氏規模七點六級地震,超過八萬人埋在海拔四千公尺的深山之中,乃至今年二○○八的緬甸風災與四川地震,亦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大傷亡。

  超越五濁惡世 從克己克儉開始

  面對這麼多的災難,全球慈濟人除了身體力行,以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深入災區救援苦難、膚慰災民,以及協助其重建家園之外,心中仍必須戒慎虔誠、時時謹惕,這一切世間的災難,無論天災或人禍,多起于人心的造作。人心因爲口腹欲望的貪念,無止盡的物質消費,加上工業化帶來的各種汙染,讓溫室效應的速度,變得難以逆轉。佛陀所教悔末法時代的“五濁”——劫濁、命濁、衆生濁、見濁、煩惱濁,正在今日的世間一幕幕地呈現著,警示著迷茫于欲望之海的芸芸衆生。

  欲念,是一切惡之薮。隨著欲念發展的世界,亦即人類當今身處的這個末法時代,人們酖溺于無止盡的欲望之追逐而不能自拔,就是佛陀警示的“劫濁”。十九世紀初全球只有十億人口,到二十世紀結束,人口已增加到六十六億,科學家預估二○五○年會增加到一百億人。不斷增加的人口勢必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這正是“衆生濁”。人類爲了擴大生存面積,不斷地砍伐森林,原本與人類相離甚遠的病毒,如今隨著人們腳步的進入,逐漸以人類作爲延續其自身生存的載體。大量的傳染病奪去無數生命,這不正是佛經所說的“命濁”?還有因爲宗教或政治見解的不同,或爲了資源的爭奪,人類發動戰爭,展開無情的殺戮,這是“見濁”所引發的家破人亡與無盡苦難,如何不令人聞之心碎?物質發達的國家,因爲沈溺于欲望與物質的貪念所造成的心靈與價值之空虛,讓憂郁症與心理疾病的人數急速增加,也讓自殺躍升爲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九位,這不正是佛陀所說的“煩惱濁”?而身爲佛弟子,在這“劫濁”之際,我們如何挽救人類即將面臨崩解的頹勢,匡正人心之貪念,淨化身心,創立祥和社會,讓天下無災無難?

  證嚴呼籲慈濟人,挽救地球唯有從人心做起。回顧四十多年來,我們一直落實“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節製欲望貪念,過儉樸的生活。尤其從二○○六年開始,慈濟人更在臺灣及世界各地啓發人人力行減碳行動——騎單車、少吹冷氣、素食、少殺生、省水、省電、少消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的執行長帕卓理(Rajendra Pachauri),在二○○八年初曾說,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只有叁個方法:第一是素食;第二是騎單車;第叁是儉約生活;關心環境的人士所見相同。生活形態決定大地生態。人類貪圖口欲,每一年宰殺上億頭牛,而牛所排放的甲烷占溫室效應比例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爲了吃而豢養的牲畜,造成每兩分鍾就必須砍掉等同于一個足球場大小面積的雨林樹木。科學家相信這種“食”的行爲文化,對于大地幹旱與氣候變遷有直接而重大影響。所以提倡素食,過簡約生活,才能常保地球與人類的永續生存。

  人在世間可以創造一切,卻也容易毀滅一切。不只食的文化會對于地球的生態造成巨大影響,人們無限的欲望也耗損了有限的資源。人類竭盡一切心力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富裕”與“享受”;不顧一切地追求富裕,雖然消費能力不斷地提高,但是消費物質即是消耗自然資源,其結果不言自明。人一旦不能順天時、應地利,倒行而逆施,其苦果漸生,其崩壞必至矣。

  老子在《道德經》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大自然有其運行的法則,不容人類過度自恃、過度的放縱,而傷害其它生命,乃至破壞自然宇宙運行之常軌。過去兩百年間,人類社會爲了發展經濟、便利生活,鑽原油、挖山礦、開馬路……不斷地砍伐森林、破壞水土,將大山開腸剖肚。大地供應五谷雜糧,人類卻使之千瘡百孔、遍體鱗傷;當破壞愈來愈密集,寬諒忍耐到無法負荷,不得不反撲。今日溫室效應、氣候異常,或洪澇、或幹旱;冬季暖化、春季驟逝;夏季方至、大雪紛沓!四時更疊之常軌破壞了,人類首當其沖受到波及。地球的安危,也是人類的安危;唯有地球平安,人類才能平安。傷害地球的是人類,保護地球的關鍵也在人類的手中,在人類的一念心。

  溫室效應即心室效應

  證嚴認爲,“溫室效應就是心室效應”。當人類極力發展經濟與追逐富裕之際,卻造成全球六十六億人口中,有將近二十億人生活在每日不到一美元的貧困邊緣。兩極的社會形態是今日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隱憂,而困苦社會因貧窮帶來的疾病與醫療問題,影響所及不只是發展較緩的國家而已,疾病的散播不分國界,富裕社會一樣會被波及。不管是禽流感、腸病毒、西羅尼病毒等,不都是從發展較緩的國家逐漸侵入富裕社會的嗎?他們爲了生存,擁擠的生活在都會裏衛生條件極差的生活環境,那正是疾病的溫床。爲了生存砍伐森林,原本遠離人類的病毒,開始有機會寄居在人類身上。而透過航空器,病毒飛向全世界。

  整個地球原本就是共同的生命體;其實仔細思索,垃圾問題,傳染病問題,或大氣變遷,正是人類追逐“享受”與“富裕”的後遺症,也是人類忽略其它弱勢國度與族群的生存條件,漠視大地,不珍惜“物命”的心態所導致。現今的人類的確享盡有史以來空前的優裕文明生活,這要感恩祖先們的開發與建設,但是如果我們繼續大量開發、建設,不顧環境安全與大地的承受力,因而對這顆藍色星球造成無以回複的破壞,我們如何對未來的子孫做交代?

  所以慈濟不斷提倡,將一切建設根植在最低限度的資源消耗,同時也顧及並保持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這看似兩難的目標如何能兼顧?唯有人人知福、惜福、再造福才能達成這項理想。

  知福、惜福,應從何覺悟與理解?證嚴鼓勵慈濟人,從實踐中才能獲得真知。珍惜“物命”,是證嚴不斷呼籲慈濟人的一個重要觀念。佛陀教導我們愛衆生,所謂“蠢動含靈皆有佛性”,衆生不只是人類,還包含一切萬物有情。慈濟人正是經由雙手做環保來體驗珍惜物命,這真切實質的心路曆程,讓每個人體會大地滋養人類的偉大,感受一切生命、物命的珍貴,並重新審視與忏悔自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浪費與欲望之擴張。這是知福、惜福;然後慈濟人還要再造福,還要親身投入爲貧苦、爲大地潔淨而努力付出。

  慈濟環保資源回收工作

  一九九○年,證嚴在臺灣中部一場公益講座演講中,第一次呼籲慈濟人推動環保資源回收。志工菩薩們從中部到北部、南部、東部熱烈響應,整個臺灣逐漸展開資源回收的風氣。近二十年來,證嚴在各型講座中一直向社會大衆提倡:“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幫忙做資源回收;以行動支持、肯定、信任、響應我的呼籲,實際做資源回收。

  十多年下來,慈濟人在世界各地推動垃圾分類,從印度尼西亞垃圾河的整治,到馬來西亞的幼兒環保,乃至菲律賓、南非、墨西哥、中南美的秘魯山區、原住民的環保教育,甚至富裕的新加坡和美國,都有志工用“雙手”推動環保分類回收之工…

《敬天愛地聚福緣 災難頻仍 深覺來不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