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女人往生傳▪P20

  ..續本文上一頁。曰。毋擾吾正念。囑點燈于室外。遂安坐而逝。沒後兩手柔軟如生時。

  朱夫人是浙江山陰處士王楚辰的太太,是心叁和爲廣兩位居士的母親。

  夫人二十六歲時,才嫁給王君,王君家裏頗爲富裕。夫妻兩人都笃信佛法,喜歡施舍。獨資蓋了一間廟,供奉觀世音及天醫神。希望觀音大士能尋聲救苦,希望天醫能暗中消除衆生的病痛。

  此外又施茶、施藥、施燈、施衣,每年如此。還成立會社,提倡放生惜字。親戚中有十幾家人靠他們接濟過活,還爲甚多的族人子弟付學費。由于此種種善舉,以致家道中落。

  夫人嫁過來之後,就吃素斷葷腥,連麻油香果都不食,只喝白開水。也只穿粗布衣服,脂粉首飾及绫羅裘葛,一概不用。

  白天夫人就紡織縫紉,晚上就禮佛誦經,經年累月沒有出大門一步。平常沈默寡言,親戚來訪的話,除了噓寒問暖之外,就只談因果報應的事情和道理。她以孝順來事候公婆,以德行來相待丈夫,以方法來教導兒子。

  十五年之後,丈夫死了,而兩個兒子還幼小。她奉養婆婆,撫育幼兒,備曆艱辛,似乎忘了昔日的富裕。

  當兒子要就學時,她把嫁衣首飾變賣,來湊學費。她爲大兒子聘媳婦,而媳婦尚未嫁過來,眼卻瞎了。親族都勸她退婚,夫人不答應。娶過來之後,她叮咛兒子要好好對待媳婦,不可以嫌惡。

  夫人最初的修行是每天默背《心經》,丈夫死了之後,就一心念佛,求出娑婆,往生極樂。

  宣統元年,夫人六十歲。叁月時,婆婆去世,夫人親手料理喪事。由于悲哀及辛勞過度,病了四十幾天。雖然身體很枯瘦,精神卻很好。

  臨終前二日,她吩咐諸兒准備壽衣棺木,告訴他們說:“我後天中午之後就要去世了。”她又訓誡他們說:“希望你們能夠進德修業,勉力去做個完滿的人。莊子說,最悲哀的情況,就是心都死了。要是你們能體會此中含意,那我的心就安了。”

  夫人平常都是默念佛號,臨終時,她看起來極爲安靜舒適。大兒子問她看見什麼沒有?她回答說:“不要打擾我的正念。”吩咐他到室外點燈,于是她就安坐而往生了。她的兩手,在死亡之後,仍如生時般柔軟。

  馮平齋宜人事實發隱

  馮宜人者。包培齋居士之德配也。生有異性。幼娴姆訓。在家孝父母。已嫁孝舅姑。而且笃信佛法。修持唯謹。包君初尚不以爲然。久之則與之俱化。而長齋念佛矣。

  包君固明哲君子。一清如水。宦遊時于有所入。不知來曆者。尚慮其或有錯因果處。必正色勸戒。詳問來曆。以期無負于心而後已。

  又每戒其子。勿入政界。猶恐或有難免。故又曰。政界中錢。唯日日辦事。應得薪俸。可以領受。否則悉屬非分。終須償還。不可不慎。

  其事親相夫。持家教子之芳蹤。與夫戒殺放生。周急濟困。力忏宿業。笃修淨土之種種懿行。皆堪風世。

  至其將終前叁日。切戒厚葬。命用薄棺布衣。以爲真者既去。何可爲此幻軀。濫費金錢。暴殄天物乎。況絲綢之原。皆由殺起。用以送葬。是以罪業相加。于親愛之道。大相乖戾。

  臨終一二日。現諸痛苦。頗覺難堪。卒得見佛光明。結印而逝。

  馮平齋是包培齋居士的夫人,天生就和一般人不同。她從小就受到母親很好的教導,在家裏時孝順父母,出嫁後孝順公婆。而且虔信佛法,修行很嚴謹。包君起初不以爲然,後來久了之後,受到潛移默化,也就長齋念佛了。

  包君是位明哲保身的君子,非常的清廉。雖然如此,當他做官的收入,如果有不知道來曆的,夫人都還怕非光明正大之財,一定會很鄭重其事的勸誡,並詳細問明來曆,一直到心安爲止。

  她又經常告誡兒子,希望他們不要進入政界服務。又怕他們不得已進入政界,于是就叮咛他們說:“在政界中工作所獲得的錢,只有天天工作所應該得到的薪俸可以拿,否則其他的錢財,通通是屬于非自己分內該得的,最後都一定得償還,因此不可以不謹慎。”

  她事奉親長,相夫教子及操持家務的行爲,及戒殺放生、救濟急難困苦,並且盡力忏悔宿世的業障,虔誠的修行淨土法門,這種種德行,都可作爲世人的模範。

  臨終前叁天,她特別吩咐喪禮不可以大事鋪張,她只要穿布衣、葬薄棺就可以。因爲神識已經離去,怎麼可以爲了這個虛幻的身軀,浪費金錢呢?何況絲綢的壽衣,都是殺害了很多蠶而做成的。如果葬禮時穿上,等于是增加死者的罪業。這實在不是對親愛的人應該做的事。

  臨終前一、二日,夫人病痛現身,殊覺痛苦。最後終于見到佛放出的光明,于是就結印而往生了。

  馬母姚夫人往生事實發隱

  夫人姓姚氏。諱澤潤。幼受庭訓。深娴婦道。事父母舅姑唯謹。其姑疾革。割股和藥。祈天以禱。

  家固清貧。夫君安徽桐城馬通白居士教授生徒。夫人代持家政。克勤克儉。故得無虞。教子女有法度。爲鄉裏所稱。

  數十年來。曆經世變。深厭無常。遂專修淨業。以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年逾古稀。猶然強健。

  今秋初。示微疾。飲食漸減。而晨昏禮拜持誦無少閑。至八月初四。始臥床。胸鬲氣不通暢。囑其女君玮及侄婦孫孝達。代爲誦經。孝達平日以淨業互相勉勖。故常侍相爲輔助也。

  至初九夜。夫人見諸佛金光燦爛。伏枕作禮拜狀。又見觀音伸手下垂。己則仰握菩薩手。連稱菩薩名不已。囑孝達誦彌陀經。孝達誦至佛土種種莊嚴處。曰。如此境界。曆曆在前。吾所見。不異經所雲也。

  家人環侍念佛。有飲泣者。夫人責之。謂若等何得如此以累吾也。

  至初十午刻。唇尚微動。久之遂逝。面色黃潤。眉額間朗明若鏡。頂上熱氣外溢。相距尺許。即覺薰蒸。蓋其淨業純熟。身心清淨之所表現耳。

  姚澤潤從小受到很好的家教,深知婦道人家該守的本分,因此能很嚴謹的奉事父母及公婆。當她婆婆病得很重時,她曾割大腿肉和藥一起煮,求天保佑婆婆能病好。

  她的丈夫馬通白居士,是安徽桐城人,家裏清貧。夫人嫁過來之後,主持家政,勤勞節儉,使得全家度日無有匮乏。並且教導子女很有法度,甚爲鄉裏所稱贊。

  數十年來她曆經世間的種種變化,因此深深厭惡世間的無常,于是就專心修行淨土法門,希望能脫離娑婆世界,而生到極樂世界。雖然她已經七十余歲,身體仍很健康。

  今年初秋,她生了點小病,飲食逐漸減少,但晨昏的禮佛念佛一直不間斷。到了八月初四,她臥病床上,覺得胸悶氣不通暢。就叫女兒君玮及侄媳婦孫孝達,代她誦經。孝達平常就和她互相勉勵要往生淨土,因此常來侍候她。

  初九的晚上,夫人見到諸佛,金光燦爛,于是她就伏在枕頭上作禮拜的姿勢。又見到觀音垂手接引,她就仰握著菩薩的手,一直稱念菩薩的名號。她還叫孝達誦《阿彌陀經》,孝達誦到佛土的種種莊嚴情形時,夫人就說:“這些境界,曆曆在目前,我所看到的,和經上說的完全一樣。”

  這時圍繞身旁念佛的家人中,有人在哭泣。夫人就責備說:“你們怎麼可以這樣拖累我呢。”

  到了初十的中午,夫人的嘴唇尚微微在動,久了之後,就逝世了。走後的臉色顯得黃而潤澤,眉毛和額頭之間,亮得像面鏡子。頭頂上的熱氣一直外溢,離她一尺多,還能感覺到薰蒸之氣。這是因爲往生淨土之業報純熟,身心清淨的結果。

  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孫母林夫人者。慶澤之生母也。宿植德本。禀性淑賢。其孝親敬夫。教子持家。周給貧乏。救護生命。皆足爲女流師範。

  而且笃信佛法。修持淨業。自少至老。無或廢替。況身禀女質。既難遠參高人。而家住玉田。絕少宏法上士。而畢生孜孜修持者。乃多劫之熏修所致也。

  溯昔夫人歸孫君時。貧不自給。操勞苦作。過于傭保。中年以後。家漸富裕。有子五人。孫十余人。仆婢甚多。宜享逸樂。其操勞苦作。不改舊度。

  衣止粗布。不服绫羅。洗滌補綴。尚不忍棄。見人之饑寒。不異身受。必施金推食。其心方安。人有求祈。必令忻悅而去。昆蟲蝼蟻。誡勿傷害。即蛇蠍毒物。亦令設法驅去。絕不肯令其受傷也。

  蓋欲子孫世守勤儉仁慈之道。以身率之。而冀其依行焉。平時每以因果報應誡子孫。常曰。利人實爲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凡居心行事發言。皆須歸于慈善一邊而後已。汝等若能如是。則爲無忝所生。否則縱令富貴至極。亦屬汙辱祖宗之大怨家也。

  故其子孫。多皆笃厚敬謹。不染時風。

  尤可異者。去冬兵災起時。慶澤奉母遠避于親眷家。當其去時。心慮惶恐。夫人以裝老衣之箧命攜之。亦不言其所以。至臘月遂殁。適得具斂。雖曰年高八十有八。不可不預。然其心地安詳。不隨境亂。于此可見。

  當夫人臨終時。慶澤率其家人。同聲念佛。忽若發狂。遂將窗紙撕破。適有二蝶大如掌。從窗棂入。黃質雜黑白章。采絢非常。繞屍而飛。家人驅之。竟不能去。曆大半日。殡殓已畢。舁入他院。蝶亦隨棺飛翔。直至靈柩安妥。方始飛出。向西而去。

  夫時當臘月。況在北方苦寒之地。何得有蝶。當時本家與親眷七十余人。同皆驚異。謂爲不經見聞之瑞。

  蓋以夫人盛德淨心所感。以表其離此娑婆。生彼極樂之祥。但以世人根機陋劣。特示爲蝶。此豈真蝶乎哉。

  林夫人是孫慶澤的母親,宿世即種植德行,天性貞淑賢慧。她孝順親長,敬重丈夫,教導子女,主持家務,救助貧困窮乏及救護生命,種種德行,都足堪女子效法。

  而且她笃信佛法,修行淨土法門。從小到老,沒有停止過。由于她身爲女流之輩,沒辦法到遠方去參訪高人。而且家住在玉田,這個地方絕少有宏揚佛法的人。而她竟然能夠畢生孜孜不倦的修持,實在是因爲多劫以來熏修佛法的緣故。

  夫人初嫁孫君時,夫家貧得活不下去。于是她辛勤工作的程度,超過傭人保母。中年之後,家裏逐漸富裕起來。有五個兒子,十余個孫子,一堆仆人婢女。照道理應該可以享受安逸快樂了,但是她仍然勤苦工作,和窮困時一樣。

  她只穿粗布的衣服,不穿绫羅綢緞。即使衣服已洗得發白且縫滿了補針,她還舍不得丟棄。見到別人饑餓受寒,如同身受。一定要給對方錢財和飲食,她心才安。只要人有所祈求,一定讓對方滿意而去。她不准家人傷害昆蟲螞蟻之類。就算是蛇蠍這類的毒物,她也只叫人設法趕走,絕不加以傷害。

  她這麼做,實在是要子孫世世守著勤儉仁慈的規矩,于是自己身體力行,也希望家人照著做。夫人平常總以因果報應的事理來告誡子孫,她常說:“利益別人,實在是利益自己,害別人更甚于害自己。凡是存心、做事及講話,通通都要心存仁厚才行。你們如果能做到的話,就不會侮辱了你們的父母。否則就算富貴到了極點,也只是汙辱祖宗的大怨家而已。”

  所以她的子孫,大多皆忠厚老實恭敬謹慎,沒有沾染上時代的流風。

  有件事情甚爲奇特,就是去年冬天戰事起時,慶澤帶著母親遠避到親屬家裏。臨去之時,慶澤心煩意亂,恐慌不已。而老夫人則叫他帶裝壽衣的箧子,也沒有說明原因。到了十二月,老夫人就去世了。剛好用得上壽衣。雖然說已經八十八高齡,不可以不預先准備。但她心地安詳,不隨著環境而慌亂,由此可見一斑。

  當老夫人臨終的時候,慶澤率領家人,一起念佛,忽然慶澤不由自主地把窗戶的紙撕破。于是就有二只如手掌般大的蝴蝶,從窗洞飛入。黃底雜黑白花紋,彩色絢麗的蝴蝶,繞著老夫人的屍體飛,家人趕也趕不走。殡殓完畢,擡死者到院子去時,蝴蝶也隨著棺材飛翔。直到靈柩安妥之後,蝴蝶才向西方飛去。

  當時是十二月,又是在北方如此寒冷之地,那裏會有蝴蝶呢?因此家人和親戚七十余人,都同稱驚異,認爲是從未見過的祥瑞之兆。

  這實在是老夫人的滿盛德行及清淨之心所感得的,用以表示離開此娑婆世界,生到彼極樂世界的祥兆。但是由于世俗之人根機陋劣,所以特別示現蝴蝶,難道還真的是蝴蝶不成。

  

  

《善女人往生傳》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