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曰。毋扰吾正念。嘱点灯于室外。遂安坐而逝。没后两手柔软如生时。
朱夫人是浙江山阴处士王楚辰的太太,是心三和为广两位居士的母亲。
夫人二十六岁时,才嫁给王君,王君家里颇为富裕。夫妻两人都笃信佛法,喜欢施舍。独资盖了一间庙,供奉观世音及天医神。希望观音大士能寻声救苦,希望天医能暗中消除众生的病痛。
此外又施茶、施药、施灯、施衣,每年如此。还成立会社,提倡放生惜字。亲戚中有十几家人靠他们接济过活,还为甚多的族人子弟付学费。由于此种种善举,以致家道中落。
夫人嫁过来之后,就吃素断荤腥,连麻油香果都不食,只喝白开水。也只穿粗布衣服,脂粉首饰及绫罗裘葛,一概不用。
白天夫人就纺织缝纫,晚上就礼佛诵经,经年累月没有出大门一步。平常沉默寡言,亲戚来访的话,除了嘘寒问暖之外,就只谈因果报应的事情和道理。她以孝顺来事候公婆,以德行来相待丈夫,以方法来教导儿子。
十五年之后,丈夫死了,而两个儿子还幼小。她奉养婆婆,抚育幼儿,备历艰辛,似乎忘了昔日的富裕。
当儿子要就学时,她把嫁衣首饰变卖,来凑学费。她为大儿子聘媳妇,而媳妇尚未嫁过来,眼却瞎了。亲族都劝她退婚,夫人不答应。娶过来之后,她叮咛儿子要好好对待媳妇,不可以嫌恶。
夫人最初的修行是每天默背《心经》,丈夫死了之后,就一心念佛,求出娑婆,往生极乐。
宣统元年,夫人六十岁。三月时,婆婆去世,夫人亲手料理丧事。由于悲哀及辛劳过度,病了四十几天。虽然身体很枯瘦,精神却很好。
临终前二日,她吩咐诸儿准备寿衣棺木,告诉他们说:“我后天中午之后就要去世了。”她又训诫他们说:“希望你们能够进德修业,勉力去做个完满的人。庄子说,最悲哀的情况,就是心都死了。要是你们能体会此中含意,那我的心就安了。”
夫人平常都是默念佛号,临终时,她看起来极为安静舒适。大儿子问她看见什么没有?她回答说:“不要打扰我的正念。”吩咐他到室外点灯,于是她就安坐而往生了。她的两手,在死亡之后,仍如生时般柔软。
冯平斋宜人事实发隐
冯宜人者。包培斋居士之德配也。生有异性。幼娴姆训。在家孝父母。已嫁孝舅姑。而且笃信佛法。修持唯谨。包君初尚不以为然。久之则与之俱化。而长斋念佛矣。
包君固明哲君子。一清如水。宦游时于有所入。不知来历者。尚虑其或有错因果处。必正色劝戒。详问来历。以期无负于心而后已。
又每戒其子。勿入政界。犹恐或有难免。故又曰。政界中钱。唯日日办事。应得薪俸。可以领受。否则悉属非分。终须偿还。不可不慎。
其事亲相夫。持家教子之芳踪。与夫戒杀放生。周急济困。力忏宿业。笃修净土之种种懿行。皆堪风世。
至其将终前三日。切戒厚葬。命用薄棺布衣。以为真者既去。何可为此幻躯。滥费金钱。暴殄天物乎。况丝绸之原。皆由杀起。用以送葬。是以罪业相加。于亲爱之道。大相乖戾。
临终一二日。现诸痛苦。颇觉难堪。卒得见佛光明。结印而逝。
冯平斋是包培斋居士的夫人,天生就和一般人不同。她从小就受到母亲很好的教导,在家里时孝顺父母,出嫁后孝顺公婆。而且虔信佛法,修行很严谨。包君起初不以为然,后来久了之后,受到潜移默化,也就长斋念佛了。
包君是位明哲保身的君子,非常的清廉。虽然如此,当他做官的收入,如果有不知道来历的,夫人都还怕非光明正大之财,一定会很郑重其事的劝诫,并详细问明来历,一直到心安为止。
她又经常告诫儿子,希望他们不要进入政界服务。又怕他们不得已进入政界,于是就叮咛他们说:“在政界中工作所获得的钱,只有天天工作所应该得到的薪俸可以拿,否则其他的钱财,通通是属于非自己分内该得的,最后都一定得偿还,因此不可以不谨慎。”
她事奉亲长,相夫教子及操持家务的行为,及戒杀放生、救济急难困苦,并且尽力忏悔宿世的业障,虔诚的修行净土法门,这种种德行,都可作为世人的模范。
临终前三天,她特别吩咐丧礼不可以大事铺张,她只要穿布衣、葬薄棺就可以。因为神识已经离去,怎么可以为了这个虚幻的身躯,浪费金钱呢?何况丝绸的寿衣,都是杀害了很多蚕而做成的。如果葬礼时穿上,等于是增加死者的罪业。这实在不是对亲爱的人应该做的事。
临终前一、二日,夫人病痛现身,殊觉痛苦。最后终于见到佛放出的光明,于是就结印而往生了。
马母姚夫人往生事实发隐
夫人姓姚氏。讳泽润。幼受庭训。深娴妇道。事父母舅姑唯谨。其姑疾革。割股和药。祈天以祷。
家固清贫。夫君安徽桐城马通白居士教授生徒。夫人代持家政。克勤克俭。故得无虞。教子女有法度。为乡里所称。
数十年来。历经世变。深厌无常。遂专修净业。以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年逾古稀。犹然强健。
今秋初。示微疾。饮食渐减。而晨昏礼拜持诵无少闲。至八月初四。始卧床。胸鬲气不通畅。嘱其女君玮及侄妇孙孝达。代为诵经。孝达平日以净业互相勉勖。故常侍相为辅助也。
至初九夜。夫人见诸佛金光灿烂。伏枕作礼拜状。又见观音伸手下垂。己则仰握菩萨手。连称菩萨名不已。嘱孝达诵弥陀经。孝达诵至佛土种种庄严处。曰。如此境界。历历在前。吾所见。不异经所云也。
家人环侍念佛。有饮泣者。夫人责之。谓若等何得如此以累吾也。
至初十午刻。唇尚微动。久之遂逝。面色黄润。眉额间朗明若镜。顶上热气外溢。相距尺许。即觉薰蒸。盖其净业纯熟。身心清净之所表现耳。
姚泽润从小受到很好的家教,深知妇道人家该守的本分,因此能很严谨的奉事父母及公婆。当她婆婆病得很重时,她曾割大腿肉和药一起煮,求天保佑婆婆能病好。
她的丈夫马通白居士,是安徽桐城人,家里清贫。夫人嫁过来之后,主持家政,勤劳节俭,使得全家度日无有匮乏。并且教导子女很有法度,甚为乡里所称赞。
数十年来她历经世间的种种变化,因此深深厌恶世间的无常,于是就专心修行净土法门,希望能脱离娑婆世界,而生到极乐世界。虽然她已经七十余岁,身体仍很健康。
今年初秋,她生了点小病,饮食逐渐减少,但晨昏的礼佛念佛一直不间断。到了八月初四,她卧病床上,觉得胸闷气不通畅。就叫女儿君玮及侄媳妇孙孝达,代她诵经。孝达平常就和她互相勉励要往生净土,因此常来侍候她。
初九的晚上,夫人见到诸佛,金光灿烂,于是她就伏在枕头上作礼拜的姿势。又见到观音垂手接引,她就仰握著菩萨的手,一直称念菩萨的名号。她还叫孝达诵《阿弥陀经》,孝达诵到佛土的种种庄严情形时,夫人就说:“这些境界,历历在目前,我所看到的,和经上说的完全一样。”
这时围绕身旁念佛的家人中,有人在哭泣。夫人就责备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拖累我呢。”
到了初十的中午,夫人的嘴唇尚微微在动,久了之后,就逝世了。走后的脸色显得黄而润泽,眉毛和额头之间,亮得像面镜子。头顶上的热气一直外溢,离她一尺多,还能感觉到薰蒸之气。这是因为往生净土之业报纯熟,身心清净的结果。
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孙母林夫人者。庆泽之生母也。宿植德本。禀性淑贤。其孝亲敬夫。教子持家。周给贫乏。救护生命。皆足为女流师范。
而且笃信佛法。修持净业。自少至老。无或废替。况身禀女质。既难远参高人。而家住玉田。绝少宏法上士。而毕生孜孜修持者。乃多劫之熏修所致也。
溯昔夫人归孙君时。贫不自给。操劳苦作。过于佣保。中年以后。家渐富裕。有子五人。孙十余人。仆婢甚多。宜享逸乐。其操劳苦作。不改旧度。
衣止粗布。不服绫罗。洗涤补缀。尚不忍弃。见人之饥寒。不异身受。必施金推食。其心方安。人有求祈。必令忻悦而去。昆虫蝼蚁。诫勿伤害。即蛇蝎毒物。亦令设法驱去。绝不肯令其受伤也。
盖欲子孙世守勤俭仁慈之道。以身率之。而冀其依行焉。平时每以因果报应诫子孙。常曰。利人实为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凡居心行事发言。皆须归于慈善一边而后已。汝等若能如是。则为无忝所生。否则纵令富贵至极。亦属污辱祖宗之大怨家也。
故其子孙。多皆笃厚敬谨。不染时风。
尤可异者。去冬兵灾起时。庆泽奉母远避于亲眷家。当其去时。心虑惶恐。夫人以装老衣之箧命携之。亦不言其所以。至腊月遂殁。适得具敛。虽曰年高八十有八。不可不预。然其心地安详。不随境乱。于此可见。
当夫人临终时。庆泽率其家人。同声念佛。忽若发狂。遂将窗纸撕破。适有二蝶大如掌。从窗棂入。黄质杂黑白章。采绚非常。绕尸而飞。家人驱之。竟不能去。历大半日。殡殓已毕。舁入他院。蝶亦随棺飞翔。直至灵柩安妥。方始飞出。向西而去。
夫时当腊月。况在北方苦寒之地。何得有蝶。当时本家与亲眷七十余人。同皆惊异。谓为不经见闻之瑞。
盖以夫人盛德净心所感。以表其离此娑婆。生彼极乐之祥。但以世人根机陋劣。特示为蝶。此岂真蝶乎哉。
林夫人是孙庆泽的母亲,宿世即种植德行,天性贞淑贤慧。她孝顺亲长,敬重丈夫,教导子女,主持家务,救助贫困穷乏及救护生命,种种德行,都足堪女子效法。
而且她笃信佛法,修行净土法门。从小到老,没有停止过。由于她身为女流之辈,没办法到远方去参访高人。而且家住在玉田,这个地方绝少有宏扬佛法的人。而她竟然能够毕生孜孜不倦的修持,实在是因为多劫以来熏修佛法的缘故。
夫人初嫁孙君时,夫家贫得活不下去。于是她辛勤工作的程度,超过佣人保母。中年之后,家里逐渐富裕起来。有五个儿子,十余个孙子,一堆仆人婢女。照道理应该可以享受安逸快乐了,但是她仍然勤苦工作,和穷困时一样。
她只穿粗布的衣服,不穿绫罗绸缎。即使衣服已洗得发白且缝满了补针,她还舍不得丢弃。见到别人饥饿受寒,如同身受。一定要给对方钱财和饮食,她心才安。只要人有所祈求,一定让对方满意而去。她不准家人伤害昆虫蚂蚁之类。就算是蛇蝎这类的毒物,她也只叫人设法赶走,绝不加以伤害。
她这么做,实在是要子孙世世守著勤俭仁慈的规矩,于是自己身体力行,也希望家人照著做。夫人平常总以因果报应的事理来告诫子孙,她常说:“利益别人,实在是利益自己,害别人更甚于害自己。凡是存心、做事及讲话,通通都要心存仁厚才行。你们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不会侮辱了你们的父母。否则就算富贵到了极点,也只是污辱祖宗的大怨家而已。”
所以她的子孙,大多皆忠厚老实恭敬谨慎,没有沾染上时代的流风。
有件事情甚为奇特,就是去年冬天战事起时,庆泽带著母亲远避到亲属家里。临去之时,庆泽心烦意乱,恐慌不已。而老夫人则叫他带装寿衣的箧子,也没有说明原因。到了十二月,老夫人就去世了。刚好用得上寿衣。虽然说已经八十八高龄,不可以不预先准备。但她心地安详,不随著环境而慌乱,由此可见一斑。
当老夫人临终的时候,庆泽率领家人,一起念佛,忽然庆泽不由自主地把窗户的纸撕破。于是就有二只如手掌般大的蝴蝶,从窗洞飞入。黄底杂黑白花纹,彩色绚丽的蝴蝶,绕著老夫人的尸体飞,家人赶也赶不走。殡殓完毕,抬死者到院子去时,蝴蝶也随著棺材飞翔。直到灵柩安妥之后,蝴蝶才向西方飞去。
当时是十二月,又是在北方如此寒冷之地,那里会有蝴蝶呢?因此家人和亲戚七十余人,都同称惊异,认为是从未见过的祥瑞之兆。
这实在是老夫人的满盛德行及清净之心所感得的,用以表示离开此娑婆世界,生到彼极乐世界的祥兆。但是由于世俗之人根机陋劣,所以特别示现蝴蝶,难道还真的是蝴蝶不成。
《善女人往生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