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奉事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及操持家务上,都可以做妇女的典范。
从小她就信佛,老来更加虔诚,三个儿子国华、国钧、国治,分别从政和经商。国治想奉养母亲,于是就在民国十年时,把母亲迎接到天津。从此杨太夫人就持长斋,还受了优婆夷戒。此后念佛十分精进,很有些祥瑞之象。为了怕一些专门想求祥瑞征兆,而不知道要一心念佛的愚人误解,所以就不记录这些事迹。
那年秋天,安徽受到水灾和旱灾,安徽省长就电召国治去办理赈灾事宜,因为国治在首都,曾经有八年很好的成绩之故。而国治不想离开年迈的母亲,太夫人就要他以灾民为重,敦促他赶紧去救灾。
国治在安徽赈灾一年多,太夫人生病,都不准家人在信上提及。恐怕他远道回来探病,影响赈灾工作。她还嘱咐另外两个儿子要去劝募赈灾,她也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救灾。因而蒙受大总统颁赠的匾额及慈惠徽章。民国十一年,国治办理完赈灾事宜,仍被省府挽留,于是就把母亲接到省府。
由于太夫人已经七十四岁,精神显得有些衰颓。于是亲戚中就有人劝她开斋。太夫人说:“我宁愿吃素而死,也决不吃肉而活著。”
到了今年春天,太夫人病重。然而神智仍十分清明,一直不停的念佛。她告诉国治说:“世间的生活,我备尝艰辛,所以我一点也不恋慕人间,心里只有念佛这一件事。”她又说:“每次身体一发热,就痛苦得不得了。但只要一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顿然就觉得清凉。”
二月二十一日,她叫家人请僧人来家里念佛,以助她往生。并且把自己的衣服,全部拿去卖,用卖得的钱来供养三宝。她问国治说:“那一天去最好?”国治回答说:“后天是斋日,后天往生最好。”
几个小时之后,她说:“我已经见到释迦牟尼佛及在天津所供的佛菩萨,为什么单单不见接引佛呢?”国治告诉她说:“时间到就会看到。”第二天,她仍旧随众人念佛。
到了二十三日的黎明时分,念佛僧福海法师说:“太夫人的神情意志和气象,都和平常一样。看样子,这一两天之内都走不了。”到了上午九点至十一点时,国治请来了一尊接引佛,供在床前告诉母亲说:“阿弥陀佛来了。”
太夫人听了,很欢喜,就坐起来瞻视佛像,高声念了几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手结印含笑而逝。
国治和念佛僧及眷属,还高声念佛四十五分钟之后,才开始哭泣并替母亲沐浴换衣。而满屋子都充满了香气,亲友来慰吊的,在门外都可以闻到香气,大家都叹为稀有。三天之后入殓,太夫人的面貌比生前更加光彩,而头顶还是温的,四肢很柔软。把念珠放在她手里,还能弯曲手指头握著。
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
优婆夷了常者。安徽无为县陈锡周了圆居士之继配夫人也。姓胡氏。赋性慈善。笃信佛法。
锡周初不知佛法。长子天寿颇聪明。十四岁殇。意谓我居心行事。无大过愆。何得有此。遂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极谓为无。
夫人知其执不可破。辄密默修持。不令彼知。未久。夫人有娠。将临产期。忽得大病。二十九日。不能言语饮食转侧。体热如火。身瘦如柴。名医束手。绝无生望。
一夕。梦老母持一把长干莲华云。汝以宿业。得此恶病。幸有善根。是故我从南海。来安慰汝。
随以莲华。从头至足拂去云。拂去业障。好生嘉儿。顿觉身心清凉。即惊醒起床。便成好人。次日生子。庞厚丰满。与健妇所生无异。取名天民。今已十五岁矣。
锡周由是方知佛慈广大。三世因果之理事。真实不虚。从兹夫妇各吃素念佛。努力修持。于救济贫苦患难。斋僧修庙。施善书。舍棺材。悉随己力为之。锡周皈依光。法名了圆。夫人函祈皈依。因名了常。
九年。夫妻儿女五人。同于北京法源寺受菩萨戒。去年春。夫人欲来普陀见光。因先朝九华。归至沪。适奉直兵祸将作。遂未果来。每引以为憾。
光慰之曰。至心念佛。则日与弥陀圣众相对越。何得以不见粥饭庸僧为憾乎。
以深受惊吓,故身体瘦弱。久不复原。锡周祈光开示。光令作退步想。作已死想。遂得大愈。
今春复病瘦弱。不思饮食。于二月二十八日。正念佛间。见两童子执长幡。上书西方接引四字。谓锡周曰。此兆于我则幸。于君则不幸。以己一归西。内顾无人故。然念佛之人。不贪生不怕死。
因请僧四位。诵经礼忏念佛廿八日。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生西方耳。从此身心适悦。了无病苦。
至四月初。复觉不适。知归期将至。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初五。全家都为念佛。又请师僧换班续念。昼夜佛声不断。夫人但默随之。
初六午前。令备浴具。浴已。著新衣。往佛堂礼拜。供献香华。归即移床向西侧卧。唯专念佛。概不提及诀别等事。
至亥时。见佛来。欲起礼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头状。云尚有三千佛。念完即去。
全家同僧俗三十余人。俱大声念。夫人遂高声念佛而逝。面带笑容。室有异香。全家俱不现悲哀相。又念佛二小时。方为安置。
次日午时入殓。顶尚温暖。四肢柔软。香气犹存。
优婆夷了常,是安徽无为县人陈锡周居士的继室,姓胡,生性慈悲善良,信佛虔诚。
锡周起初不懂佛法,他的长子天寿很聪明,但十四岁就死了。他就想,我的居心和做人做事,都没有什么大的过失,怎么会丧子呢。于是就认为没有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这种事。
他的夫人知道他的执著无法破除,于是就自己秘密的暗中修行,不让他知道。不久之后,夫人就怀孕了。等到快要生产之前,忽然得了大病,有二十九天说不出话来,也无法饮食,也睡不著。身体热得像著火般,而且骨瘦如柴。名医都束手无策,眼看就要死了。
有一晚,她梦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著一把有长干的莲华,向她说:“你由于宿世的业障,所以会得这种恶疾。幸好你有善根,所以我从南海来安慰你。”
于是老婆婆就把莲华,从她的头上到脚底都拂过一遍说:“拂去业障,好生个好儿子。”她顿然觉得身心都很清凉,惊醒过来之后,病全都好了。第二天,她就生了个儿子,长得很厚实健康,和健康的妇女所生的一样。于是就取名为天民,今年已经十五岁了。
从此锡周才知道佛陀的慈悲广大,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和事情,是真实不虚的。于是夫妇两人都吃素念佛,努力修行。在救济贫苦患难、斋僧修庙、布施善书及施舍棺材等善事上,都随力而为。锡周皈依我,法名叫了圆。他的夫人来函求皈依,法名叫了常。
民国九年,他们夫妻和儿女五个人,一起到北京的法源寺受菩萨戒。去年春天,夫人想要到普陀山来看我。她朝完九华山之后回到上海,刚好遇到奉直两派的兵要作战,结果没有来得成,因此一直引以为憾。
我安慰她说:“只要至心念佛,那就等于天天和阿弥陀佛及诸圣众见面了,何必因为见不到我这个光会喝粥吃饭的平庸僧人而感到遗憾呢?”
因为夫人深受战争的惊吓,以致身体瘦弱,很久都没有复原,于是锡周就请我为她开示。我就告诉夫人说:“要作退一步想,要把自己当成已经死了想。”结果她的身体就好了很多。
今年春天,她又病得很瘦弱,不想吃喝。在二月二十八日,正在念佛的时候,见到有两个童子,手执长幡,上面写著「西方接引”四个字。她就告诉锡周说:“这个征兆对我很好,对你不好。因为我一往生,家里就没人照顾了。不过念佛的人,是不贪生也不怕死的。”
于是就请了四位僧人,诵经、礼忏、念佛二十八天,以祈愿如果寿命未尽的话,病就快点好。如果寿命尽的话,就快点往生。这时她身心都很舒适愉悦,没有病苦。
到了四月初,她又觉得身体不舒适,于是知道要走了。就一心念佛,以求快点往生。初五那天,全家都为她念佛,同时又请了念佛僧换班念佛。昼夜家里佛声都不断,夫人则随众默念。
初六中午之前,她叫家人准备浴具。洗过澡之后,她穿著新衣,到佛堂礼拜,并供献香华。回到卧室时,把床移向西面侧身而卧,一心专念佛号,一点也不提诀别等事。
到了晚上九点间,夫人见到佛来了,就要起身礼拜。于是家人把她扶起来坐著,她合掌低头向佛说:“我还有三千声佛号要念,念完我就去。”
这时全家和僧俗共三十余人,都大声助念。夫人就高声念佛,面带笑容而逝,室内充满了异香。全家人都不现出悲哀的样子,大家又念佛二小时之后,才安置遗体。
次日中午入殓时,夫人头顶尚有暖气,四肢很柔软,香气仍未散。
王母朱夫人往生
王母朱夫人者。浙江山阴处士王君楚辰之德配。心三、为广二居士之生母也。
夫人年二十六方归王君。王君家颇富。笃信佛法。性好施舍。独力建一庙两进。以奉观世音及天医神。盖欲大士寻声救苦。天医冥消众病也。
又且施茶施药施灯施衣。岁以为常。放生惜字。各为立令以提倡之。戚族待以举火者十数家。族子弟之资以就学者甚众。以故家道中落。
又夫人于归后。即蔬食永断腥荤。凡麻油香果等亦不食。唯饮白水。衣唯粗布。绫罗裘葛。脂粉簪钏。概悉屏除。
日则纺织缝纫。夜则礼佛诵经。竟岁不出外户。沉默寡言。亲戚过访。寒温之外。辄谈因果报应等事理。事舅姑以孝。相夫以德。教子有法。
越十有五年。王君卒。心三、为广皆幼。夫人上奉老姑。下抚幼子。备历艰辛。若忘昔富者。
及子堪就学。则尽卖于归衣饰。以备束修。为心三聘妇娄氏。未娶而丧明。亲族咸劝退婚。夫人绝不见听。卒娶之。且嘱心三善视之。毋见恶焉。
夫人初则默诵心经。日有定数。孀居后则一心念佛。以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耳。
宣统元年。年六十矣。三月间。姑没。夫人亲理丧葬。哀劳致疾。四十余日。形容枯瘦。而神气极清。
临终前二日。嘱心三、为广备衣棺。曰。吾后日午后当逝矣。因诫之曰。愿汝等进德修业。勉为完人。庄子云。哀莫大于心死。汝能体此意。则吾心安矣。
夫人居常念佛皆默念。届时。极安舒。心三问所见…
《善女人往生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