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言:“此生,惟放生爾!”其放生已二十載,焚膏繼晷,終不懈怠。人問其故?蓋人命呼吸間,如少水魚、如救頭燃,豈可輕忽!
故師嘗于俗家日,雖職計程司機、素食餐廚,每月薪酬,所得甚薄,但必取五千放生。甚者,有因放生,放至袋中囊空,則步行返家,兩袖清風,倍增道業;堅固不動,早出紅塵。
又言:“放生功德第一,比之救濟、普渡更切。”且每言放生,師必目光炯然,神采奕奕,自謂于放生事,最爲深入,即便夜至醜時,有電來告,亦必速往,執勞供衆,都忘身宰。故放生無定,隨其事理,臨機而動。因一切物命皆應救拔,當普施渡衆,廣結善緣。
蓮池大師雲:“放生非獨佛教,儒中君子無不俸行。”故一貫道規、非佛弟子者,欲放生,常請法師主法。乃明佛渡有緣人,不分別、不執著,自在隨緣,隨緣自在。
昔法師放生,同參道友玩笑言:“汝未學佛前,面绉,直可夾死蒼蠅耶!學佛後,顔光慈容,莊嚴可掬,單見汝相,必知吉事。”可證師最感應處:得硬朗身、清淨相、少病、事順、不易老,故放生決不可中斷,真積曆久則入也。
今概述法師放生事,以同沾法樂:
某年嚴冬,姚居士購大頭鲢、草魚、泥鳅等,大魚每尾約幾十斤,天冷,法師卷袖,一尾一尾傳接,臂入冰水中,卻無凍寒;放畢,手微僵,然放生時精神就好。
有居士供養法師箱型車,此居士之腎已割除其一,常洗腎;自放生後,精神煥然。其女患癌,內湖有新屋,無緣遷住;放生多年,病轉好,不久,即入新居。
又叁兄弟,一人出家、二人養鴨。養鴨兄弟常捕蝌蚪喂之,量極多。時過,得病:無食欲、神情靡、腦骨刺痛、心如針紮,呻吟難奈,如臨死神。于是問出家之弟,法師告明因果之理,二人遂決志取其所得,悉數放生。某日標會,分得八萬,因覺身體無恙,便改放四萬。才畢,刺骨、椎心之痛重現,哀苦難擔,極度求救,並言:“我們要再放!要再放!”遂補齊原款,直至今,放生無間斷,已屆八十矣。
故殺生量少,尚不覺來討;一旦量多,討來可驚人呢!
然放生中,素少放蛇者,而法師爲之。
欲放,當戒慎,宜擇山高谷深,日出前或日落後,天冥放之,爲避人嫌,不造口業也。又須頻換地,尋隱密處,令蛇藏潛,以防再捕。
有曾于放蛇時,見蛇不走,沈靜凝視,法師勸之,方徐徐離去。且多次放之,蛇知恩報,無襲擊、無威嚇,使放者從容,毫不畏怯。
某女居士,發心買蛇放,但見攤中物命少,作罷。俄頃,賣者攜至華西街批售,夜半,諸蛇以夢冤告法師與師姐,言遭買者湯镬矣。法師速告:勸買者物命莫嫌少,救渡衆生,雖僅一、二,亦該圖救。
悲夫!“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言賣蛇人後代,果報淒厲!
如萬華叁水街賣活魚父子(現已收攤),昔爲賣蛇戶;與草屯賣蛇父子,所受業報同。即家中之子,皆得奇症—由頸部潰爛,無藥可愈,感染而亡。何以二子得此怪症?乃平日殺蛇,每由頸部首刃,再剝除蛇皮,故其死狀同然。因蛇嗔心重,其受報促。惜哉!諸子不過叁十余,竟短命亡矣!
觀此,懇勸世人,切莫貪一時之利,果報明如鏡,能不悚惕乎!
故法師一生,必勸人放生爲要。安在?
上慧下年法師即因放生得生死自在也。佛印禅師言:“戒殺念佛兼放生,決到西方上品會。”常持金剛經者,深知:“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放生即一切不著,舉凡財施、法施、無畏施,全于放生中滅度,故功德無量無邊。而持淨土法門者,欲了生脫死,放生確爲無上助緣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超越血癌的博士
上道下證法師
“他若死時汝救他,汝若死時天救你。
延生愈病別無方,戒殺放生而已矣。”
上圓下因老法師開示:“殺有殺之惡果,放有放之善緣。末法娑婆,世道人心,日趨澆漓,爲滿足口腹之需,無時不殺,無處不殺,推行放生,尤爲困難!”此文之主角,就是一活生生的例子。爲了悲心與持戒,不忍殺生,將實驗用之老鼠放生,決然放棄到手的學位。末了,當其患了血癌,才有奇遇,高人醫治,重生的善果。
這篇文章,取材自上道下證法師講述編輯—毛毛蟲變蝴蝶之五。法師慈悲,應允吾等將其重新濃縮編排,就放生部分,節錄在此。
以下就是法師講述內容:
我有一位同學,現任美國大學教授,也是國際上頗知名的食品科學家。就讀國中時,生了場大病,父母帶他遍訪名醫,受了很多磨難。他生性慈悲,很能體諒別人,大學時學佛受戒,且誠心受持。
修碩士學位時,多年作實驗,長期熬夜,飲食生活失常,積勞成疾,體力透支。漸漸的,出現了一些症狀,此時,血癌的發展已有一段時間。在他快拿到碩士學位前,最後必須做一個實驗,需要殺好多老鼠,始能完成。天性的慈悲和持戒的精神,堅持不願殺生,毅然放棄到手的學位。家人、朋友均不解責備,但他也不願多作抗辯,內心的智慧慈悲,超越了世間的功名利祿。于是,重換題目,做個不必要殺生的實驗,辛苦許久,才拿到碩士學位。
在美國檢查治療,白血球只有正常人的1/4到1/3,紅血球不到一半,血小板低的程度,已經是會出血,但他從不出血。經曆了種種檢查的痛苦,他不願在醫院作治療,堅持吃素、念佛,照常生活,繼續攻讀博士。當他擔心血球太少時,我告訴他:“不要緊,你的血球雖然少,假如你好好念佛,靜下心來,每個血球都是武林高手,一個可抵十個用,就好像將軍一個勝過一百個小兵!你的心不必跟著檢驗報告上上下下,只要照常快樂生活就好!”他聽了,朗然笑笑。
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得到了博士學位,每天無論多忙,早晚二課,從不間斷。佛力的加被,持戒不殺生的功德力,念佛的誠心,使他能正常的生活。冥冥中,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啊!
莊嚴寺顯公上人(上顯下明老法師),慈悲心腸,眼力過人,一看便知我這位同學有病。竟私下拜訪一位精研醫術,精通易經的居士,義務爲他看病。用一些水果蔬菜配合治療。別人患上這種病,大多治療到掉發、嘴破,常需輸血,天天得住院隔離,他卻天天吃好吃水果蔬菜,還能照常運動打球,歡喜念佛。
現在他還能到世界各地發表學術演講,臉色紅潤。血液科醫師,都歎爲奇特。而他體會佛法的妙用和力量,更加專心學佛。在他得病以後,發了一個願,願安慰一切血癌患者都能免除怖畏,鼓起信心。我相信這個願一定能圓滿,因爲佛菩薩從不辜負一個虔誠的人。
慈悲的人有特殊福報。所謂放生—就是放我們的慈悲心生。他甯可舍棄大家追求的學位,把老鼠放生。在他自己患了重病,未來會死的情況下,有人出現救了他,讓他恢複健康,獲得重生。
當人生命終了的那一刻,即使再多的錢財,再高的學位,也無法買得一分鍾的生命。生命是這樣的可貴,平常用很少的錢財,就能免除動物被殺的恐怖,放他一條生路,爲什麼我們不肯做?當你忽然面臨死亡,或者生命操縱在別人手中,就會了解那種渴望被放生的心情。
假如我這位同學,當初爲了得到碩士學位,昧著慈悲心破戒把那些老鼠殺掉做實驗,恐怕後來就不會有得救的殊勝因緣。想想,如果自己血癌的進展和一般病人一樣,面對死亡,他的碩士、博士學位,又有什麼用呢?
孝心·誠心·佛心
高雨霖/臺北市
“兄北弟東妹京華,那堪老病各天涯。
夢回空有思親淚,未到西方不是家。”
此乃蓮公大士兒憶母詩中一首,節錄在此正適于形容無嗔居士,思親情愫。雖心知慈父花開見佛,速證生西,乃美事一樁。但思及天人永隔,幾回西望淚沾衣,感傷難免。
高雨霖老菩薩,無嗔居士先父,往生于八十九年五月,享年八十六歲。
老菩薩賦性仁厚,幼秉庭訓,博學多才,詩詞儒理,鹹有涉獵,乃至佛學,亦多深入。隨政府播遷來臺,公務林管處,屆退後,作小生意,家計清貧。青壯時,喜啖海蟹,逢年過節,無蟹則不悅,甚則大發雷霆。
平日家教甚嚴,對于兒女舉止行誼,待人接物,說之以義,教之以禮。在無嗔居士眼中,老菩薩不僅是一位不苟言笑,以身作則的嚴父,更是一位溫文儒雅,道骨嶙峋的學者,猶記無嗔居士大學時,出外求學,父親送予觀世音菩薩聖像,並叮咛再叁,凡遇急難或不如意事,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必有效驗,無嗔居士銘記在心。
年屆古稀,老菩薩善根現前,皈依叁寶,茹素念佛,並于臺北淨業林修行,任職義工。唯對放生,因緣未具。
無嗔居士護持上圓下因老法師,承師教誨放生,得大利益。便對父親,動之以情,曉之以義,善巧方便,誘其父放生,先將錢送予父親,再懇請父親將錢拿出放生,如此用心,終使老菩薩發菩提心,歡喜放生。
八十九年五月,老菩薩因臉頰腫痛,就診于馬階醫院,檢查爲上鄂癌末期,此癌尚屬罕見,生命只剩叁月,治療所費不赀。初聞惡耗,柔腸寸斷,對于癌症切膚之痛,無嗔居士了然于胸,那種痛楚,錐心刺骨,恐父年高體弱,不堪忍受。便于佛前,焚香發願:“弟子無嗔,知父得此重症,乃業障現前,不能代受。唯願佛力加被,讓父有病無苦,有症無痛,臨終正念分明,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回此五濁,往生淨土。弟子願戮力爲父放生。”
知父年壯時,素喜吃蟹,如今業力牽引,得此重病,遂懇請恩師應允,代買大量螃蟹放生,連續二月。期間,老菩薩從發病臥床,至往生,曆日叁十有八,雖傷口大如窟窿,深可見骨,流血流膿,但始終無痛,連嗎啡針亦備而不用。醫師也匪夷所思。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無嗔居士,孝心感人,誠摯祈求,終能與佛心相應,得佛菩薩替父加被,有病無痛。
但老菩薩終究不敵病魔摧殘,體力漸失,神智昏迷。無嗔居士遂于榻前,請求父親將終身所剩積蓄,全部拿出,家人亦隨喜發心,湊足萬元,悉數放生。老菩薩一生所得,臨終前萬緣放下…
《放生感應奇迹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