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大功德
前言
仰望穹苍中翱翔飞鸣的群鸟,远眺波光粼粼上泳跃的鱼儿。重拾生命,逃离桎梏的喜悦,心海的澎湃,枢灵的相通,彷若自己就是那解脱枷锁的物命。
袅袅佛音,洋洋盈耳。如针砭,缝合受创的伤口;如冬阳,熙融冰封的冷漠;如琴瑟,拨动情感的心弦;如洪流,宣泄沉积的哀愁。此时,打转在眼眶内的热泪,已泫然双垂,我想,这就是沁在内心最深处,一种同体悲愉的感动吧!
天地之心,至善之仁,人生气化当中,心性清净本然,万物并育不相悖。良以无始无明,末法迷茫,久染于恶,致杀异类以为常,弱肉强食,血腥相向,进而同类相残—刀兵因之起,三涂为之召。君不见,今社会之道德沦丧,物欲横流,杀父弑母,天灾人祸,苦厄重重,概源于杀业之果报也。
恩师上圆下因老法师,领众放生,逾十余稔,所救牲命,盈千累万,诚蔼然仁者也。对居士请益,恺然均以念佛、放生相勉。吾等法益同沾,蒙师垂勉,将诸大德放生心得,汇集成篇,付梓成书。以感应二字立名:感如种植,应如花果。即是因有见物命濒危,恻隐不忍之悲心为感,才有与佛心无二之道交为应。行之日久,则清净平等觉矣。
感应篇云:“诸善本于一慈,诸恶本于一忍。”忍者心中刀也,希冀吾人同发慈悲,护禽放生;亦放下手上刀,同心戒杀。则庖厨之惨号可息,转杀伐人间为祥和乾坤。届时,则此书可废也。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上慧下年法师/板桥
念佛放生,顶现祥光。
容光如常,含笑示寂。
体发溢香,满室芬芳。
生死交会,轻安自在。
板桥,一言精舍住持,上慧下年法师,高雄人氏,世袭汉医,故师亦黯通医理。年少赴日留学,聪颖过人,成绩斐然,日人夸赞,智慧超群。锦衣玉食,富贵荣华,娶妻生子,一路顺遂,众所称羡。
四十六年许,罹患胃癌,至佛寺静养,住持劝其放生。至此体悟,人命过隙,世间所有,如梦里空花,夫妻恩爱不长,生死莫代。故摒绝万缘,毅然祝发为僧,专修净土,弘扬放生,历三十七年,安然圆寂。
因浊世滋味,备尝殆尽,祝发后,一改往昔,淡泊资身,起居简朴,异常惜福,所有纸张,皆两面书写。每日过堂吃饭,不吃私菜,与众粒米同餐,惟年纪稍长,吩咐弟子,萝卜煮久,方便下咽。师戒行谨严,安忍精进,广运六度,一心向佛。
师慈济悲愍,毕生致心放生,凡善信男女供养,悉皆用于此。七十年许,购买电视频道,讲经弘法,每月宣讲二次,内容悉劝众生:戒杀、持素、放生。扣除广告,每次仅有八分钟,费用高达八万元。为让更多人,了解放生的殊胜,进而亲身力行,欣然舍财。
精舍内,常办放生,且备妥完善设施,物命买回后,按仪规进行,仪式庄严隆重,不只济其色身,且资慧命。对少数往生的鱼、鸟,亦交待妥善掩埋,并持往生咒及念佛回向。师空其所有,精诚感物,数十载如一日,故福广德崇,名通天府。
某次放生法会,弟子摄影留念,照片洗出,赫然发现,师背后光明,顶上放光,直入云霄。众人赞叹:“师父放生,竟放至身上放光,不可思议。”师知晓后,即将照片藏匿,直至往生,才被取出。如此韬光养晦,不欲人知,古来大德行持,悉皆如是。
师平日勤修佛事,严肃寡言,深受弟子敬畏,咸认师父是位有戒德的行者,见之令人起恭敬、清净心。常言:“人不只头要有眼,脚也要有眼,要会看,也要会走。”勉人菩提道上,依教奉行,行住坐卧中,顿悟、渐修。
每遇信众请益,不论贵贱贤愚、男女老幼,师皆耐心回答,无丝毫不悦,以平等大悲,摄化一切,故皈依弟子达七、八千人。若有困难,亦鼎力相助。如三峡某居士,同修因患喉癌,六年中只饮牛奶度日,直至往生。后有因缘亲近师父,便询问丈夫得病之由。
慧师:“操何行业?”
居士:“事业众多,其中辟有六座鱼池。”
慧师:“饲鱼图财,间造杀业,故感此报,速将池中之鱼放尽,免再遭恶果。”
居士:“颔首应允。”
师即交待常住,每日分批释放,历时三月,圆满完成。
八十三年六月,夏燥炎炎,师现微疾,送医诊视,自知住世缘尽,坚返精舍后,微笑而逝,面色红润、周身绵软,世寿七十七。众人念佛时,闻师身上,发出异香,盈溢满室,蚊蚋蝇虫,敬师德行,避而远之,此吉祥希有,诚西归之征。皈依弟子,不论在家、出家,顿失所怙,悲痛难抑,为报师恩,昼夜念佛,四十九日,相续不绝。荼毗后,得甚多舍利。末法苍茫,三界扰扰,祈师早日乘愿再来,燃慈航明灯。
放生感应二则
上鉴下因法师/彰化县员林镇
员林莲社上鉴下因法师,专宗净业,严持戒律,勤修六度。待人接物,谦冲和善,虚怀若谷。对于居士请益,概勉以精勤念佛,众善奉行。对护生、放生,亦大力提倡,推崇备至,以为职志。屡屡于法界卫星上宏法利生时,劝众放生。自非同体大悲,等心爱物者,何以切切如此。法师慈悲,口述二则放生感应,分叙如下:
则一:八十八年春,假台南青馄鯓,施放水族物命,按仪规三皈洒净后,将鱼苗放之大海,当众人群策群力之际,有一林居士,素秉异常,眼通阴阳,可观常人所不能察,可听常人所不能闻。见一男女,立于海面,男者龟身人面,满脸须髯,态度和善。女者鱼身人面,长发飘逸,脸蛋皎好。初见此景,林居士心中讶然,待惊魂甫定,念起疑惑。
问道:“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二人答:“我俩乃鱼之护法,称之仙姑可也。”
林居士再问:“吾等今日所放水族物命,是否会被捕捉?有无生命危险?”
仙姑答:“你无用烦恼,鱼儿不会被捉,我二人即是来此,将鱼儿赶至大海。”
上鉴下因法师开示,此事虽属灵异玄妙,但若非事实,居士亦不敢妄言诳语。足见放生现场,龙天护法,放生功德,诸佛欢喜。
印光大师在(复愚僧书)曾云:“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子将死也。哀哉痛哉。”夫人放生,常见讥议,说放生即放死,亦或放者自放,捕者照捕,放生何用云云。此等讹语,相互传说,遂使初发放生菩提者,顿起疑惑,若无正念,必然退道。此一感应,适足说明,吾人心算,不及佛菩萨万一,冥冥之中,自有护持。只管守住当下那一念慈悲,放诸生命。余者,无庸置疑,可也。
则二:数年前之二月十五日,突接黄居士来电,十万火急,告知近万只牛蛙,本欲卖往日本,因未报关,现扣留充公,经新闻刊出,多家海产店,前往投标采购,望师父怜悯,发大慈悲心,将其买回放生,使其免受刀砧剖腹之罪。
时值师父精进佛七,无暇分身,遂托江居士代为负责,临行殷切叮咛,务必得标。在投标过程中,几点不思讥事,分叙如下:
江居士膺此重任,诚惶诚恐,兢兢业业,但对台中港海关处,路径并不熟稔,几经波折,才找到竞标处,到达时,刚好开始,此其一。
投标时,江居士未曾买卖牛蛙,不知市价多少,回电秉明师父,师父告知,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最后写下六万。开标后,竟离底标几百元顺利得标,此其二。
得标后,近万只牛蛙,体积庞大,地处偏僻,又无大卡车托运,正当肠枯思竭,苦无对策时,恰有一卡车驶近,经江居士说明原委,爽快答应,代为运载,恰好一车满满,此其三也。
上鉴下因法师开示,以上三者,缺一不可,稍有差池,此事不成,则万千性命沦为刀殂,幸得佛助,功成圆满,大慰人心。
大批牛蛙载回莲社,皈依洒净,听闻佛号。由于数目太多,昼日放生,过于显目。乃待夜深人静,四下无人时,由上溥下因老法师率众数人,于溪湖与埤头间之大溪,分批分区施放。溪前溪尾,历时数刻,始全数放毕,待众人按原途折返,忽闻万蛙齐鸣:“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此起彼落,宛如梵音袅绕,充塞天地之间,划入无垠夜空,壮观殊胜。众人视此异象,无不感动。
印光大师云:“须知水陆飞潜诸物,同吾灵明觉知之心,但以宿业深重,致形体殊异,口不能言,观其求食避死情状,自可悟其与人无异矣!”蝼蚁尚且偷生,蠢动含灵,咸具佛性,心与佛无二,今蛙能念佛,报佛恩典,而人为万灵之长,若不精勤念佛,上报佛恩,岂不如牛蛙乎!悲哉。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上明下归法师/台北县
蔼然仁者,貌似广公。
师胡为来?厥作放生。
亲承遗诫,自养谦光。
问何所喜?安乐吉祥。
上明下归法师,僧腊十年,其剃度因缘,乃幸遇放生师父—上慧下年法师,方祝发为僧…
《放生感应奇迹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