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放生感應奇迹記

  放生感應奇迹記

  蓮子居士編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報安詳

  放生感應二則

  不殺爲諸戒之首,而放生爲衆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誠心·佛心

  常行放生,衆難解脫

  殺生果報,如影隨形

  心路拾掇

  曆劫重生憶觀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濟物,自感業消

  背覺合塵,憫衆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夢境成真

  火焰化紅蓮

  一根小蠟燭,點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盡繁華忏前愆

  挨兩刀,免震災

  起心動念皆是業

  婚嫁不宜殺生

  呒通釣魚,釣魚會破病(臺語)

  只將此心,推及物類

  放生而後重生

  聞訪嘉義

  夫妻本是同林鳥,病苦來時相扶持

  視仇如親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藥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動含靈,皆具佛性

  觀音慈,普賢行

  佛爲大醫王,放生念佛治絕症

  家,就是修行道場

  慈心所致,廣被有情

  我所見的真感應

  彌陀接引、陀羅尼被現金蓮花

  靈蛇報恩

  放生行善,衆教奉行

  業報難逃償宿債

  隨緣,歡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蓮臺高步無疑

  大龜報恩

  人間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彌深

  浩瀚師恩,無以爲報

  十年放生有感

  後記

  放生十大功德

  前言

  仰望穹蒼中翺翔飛鳴的群鳥,遠眺波光粼粼上泳躍的魚兒。重拾生命,逃離桎梏的喜悅,心海的澎湃,樞靈的相通,彷若自己就是那解脫枷鎖的物命。

  袅袅佛音,洋洋盈耳。如針砭,縫合受創的傷口;如冬陽,熙融冰封的冷漠;如琴瑟,撥動情感的心弦;如洪流,宣泄沈積的哀愁。此時,打轉在眼眶內的熱淚,已泫然雙垂,我想,這就是沁在內心最深處,一種同體悲愉的感動吧!

  天地之心,至善之仁,人生氣化當中,心性清淨本然,萬物並育不相悖。良以無始無明,末法迷茫,久染于惡,致殺異類以爲常,弱肉強食,血腥相向,進而同類相殘—刀兵因之起,叁塗爲之召。君不見,今社會之道德淪喪,物欲橫流,殺父弑母,天災人禍,苦厄重重,概源于殺業之果報也。

  恩師上圓下因老法師,領衆放生,逾十余稔,所救牲命,盈千累萬,誠藹然仁者也。對居士請益,恺然均以念佛、放生相勉。吾等法益同沾,蒙師垂勉,將諸大德放生心得,彙集成篇,付梓成書。以感應二字立名:感如種植,應如花果。即是因有見物命瀕危,恻隱不忍之悲心爲感,才有與佛心無二之道交爲應。行之日久,則清淨平等覺矣。

  感應篇雲:“諸善本于一慈,諸惡本于一忍。”忍者心中刀也,希冀吾人同發慈悲,護禽放生;亦放下手上刀,同心戒殺。則庖廚之慘號可息,轉殺伐人間爲祥和乾坤。屆時,則此書可廢也。

  念佛放生,舍報安詳

  上慧下年法師/板橋

  念佛放生,頂現祥光。

  容光如常,含笑示寂。

  體發溢香,滿室芬芳。

  生死交會,輕安自在。

  板橋,一言精舍住持,上慧下年法師,高雄人氏,世襲漢醫,故師亦黯通醫理。年少赴日留學,聰穎過人,成績斐然,日人誇贊,智慧超群。錦衣玉食,富貴榮華,娶妻生子,一路順遂,衆所稱羨。

  四十六年許,罹患胃癌,至佛寺靜養,住持勸其放生。至此體悟,人命過隙,世間所有,如夢裏空花,夫妻恩愛不長,生死莫代。故摒絕萬緣,毅然祝發爲僧,專修淨土,弘揚放生,曆叁十七年,安然圓寂。

  因濁世滋味,備嘗殆盡,祝發後,一改往昔,淡泊資身,起居簡樸,異常惜福,所有紙張,皆兩面書寫。每日過堂吃飯,不吃私菜,與衆粒米同餐,惟年紀稍長,吩咐弟子,蘿蔔煮久,方便下咽。師戒行謹嚴,安忍精進,廣運六度,一心向佛。

  師慈濟悲愍,畢生致心放生,凡善信男女供養,悉皆用于此。七十年許,購買電視頻道,講經弘法,每月宣講二次,內容悉勸衆生:戒殺、持素、放生。扣除廣告,每次僅有八分鍾,費用高達八萬元。爲讓更多人,了解放生的殊勝,進而親身力行,欣然舍財。

  精舍內,常辦放生,且備妥完善設施,物命買回後,按儀規進行,儀式莊嚴隆重,不只濟其色身,且資慧命。對少數往生的魚、鳥,亦交待妥善掩埋,並持往生咒及念佛回向。師空其所有,精誠感物,數十載如一日,故福廣德崇,名通天府。

  某次放生法會,弟子攝影留念,照片洗出,赫然發現,師背後光明,頂上放光,直入雲霄。衆人贊歎:“師父放生,竟放至身上放光,不可思議。”師知曉後,即將照片藏匿,直至往生,才被取出。如此韬光養晦,不欲人知,古來大德行持,悉皆如是。

  師平日勤修佛事,嚴肅寡言,深受弟子敬畏,鹹認師父是位有戒德的行者,見之令人起恭敬、清淨心。常言:“人不只頭要有眼,腳也要有眼,要會看,也要會走。”勉人菩提道上,依教奉行,行住坐臥中,頓悟、漸修。

  每遇信衆請益,不論貴賤賢愚、男女老幼,師皆耐心回答,無絲毫不悅,以平等大悲,攝化一切,故皈依弟子達七、八千人。若有困難,亦鼎力相助。如叁峽某居士,同修因患喉癌,六年中只飲牛奶度日,直至往生。後有因緣親近師父,便詢問丈夫得病之由。

  慧師:“操何行業?”

  居士:“事業衆多,其中辟有六座魚池。”

  慧師:“飼魚圖財,間造殺業,故感此報,速將池中之魚放盡,免再遭惡果。”

  居士:“颔首應允。”

  師即交待常住,每日分批釋放,曆時叁月,圓滿完成。

  八十叁年六月,夏燥炎炎,師現微疾,送醫診視,自知住世緣盡,堅返精舍後,微笑而逝,面色紅潤、周身綿軟,世壽七十七。衆人念佛時,聞師身上,發出異香,盈溢滿室,蚊蚋蠅蟲,敬師德行,避而遠之,此吉祥希有,誠西歸之征。皈依弟子,不論在家、出家,頓失所怙,悲痛難抑,爲報師恩,晝夜念佛,四十九日,相續不絕。荼毗後,得甚多舍利。末法蒼茫,叁界擾擾,祈師早日乘願再來,燃慈航明燈。

  放生感應二則

  上鑒下因法師/彰化縣員林鎮

  員林蓮社上鑒下因法師,專宗淨業,嚴持戒律,勤修六度。待人接物,謙沖和善,虛懷若谷。對于居士請益,概勉以精勤念佛,衆善奉行。對護生、放生,亦大力提倡,推崇備至,以爲職志。屢屢于法界衛星上宏法利生時,勸衆放生。自非同體大悲,等心愛物者,何以切切如此。法師慈悲,口述二則放生感應,分敘如下:

  則一:八十八年春,假臺南青馄鯓,施放水族物命,按儀規叁皈灑淨後,將魚苗放之大海,當衆人群策群力之際,有一林居士,素秉異常,眼通陰陽,可觀常人所不能察,可聽常人所不能聞。見一男女,立于海面,男者龜身人面,滿臉須髯,態度和善。女者魚身人面,長發飄逸,臉蛋皎好。初見此景,林居士心中訝然,待驚魂甫定,念起疑惑。

  問道:“不知二位如何稱呼?”

  二人答:“我倆乃魚之護法,稱之仙姑可也。”

  林居士再問:“吾等今日所放水族物命,是否會被捕捉?有無生命危險?”

  仙姑答:“你無用煩惱,魚兒不會被捉,我二人即是來此,將魚兒趕至大海。”

  上鑒下因法師開示,此事雖屬靈異玄妙,但若非事實,居士亦不敢妄言诳語。足見放生現場,龍天護法,放生功德,諸佛歡喜。

  印光大師在(複愚僧書)曾雲:“彼必期于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子將死也。哀哉痛哉。”夫人放生,常見譏議,說放生即放死,亦或放者自放,捕者照捕,放生何用雲雲。此等訛語,相互傳說,遂使初發放生菩提者,頓起疑惑,若無正念,必然退道。此一感應,適足說明,吾人心算,不及佛菩薩萬一,冥冥之中,自有護持。只管守住當下那一念慈悲,放諸生命。余者,無庸置疑,可也。

  則二:數年前之二月十五日,突接黃居士來電,十萬火急,告知近萬只牛蛙,本欲賣往日本,因未報關,現扣留充公,經新聞刊出,多家海産店,前往投標采購,望師父憐憫,發大慈悲心,將其買回放生,使其免受刀砧剖腹之罪。

  時值師父精進佛七,無暇分身,遂托江居士代爲負責,臨行殷切叮咛,務必得標。在投標過程中,幾點不思譏事,分敘如下:

  江居士膺此重任,誠惶誠恐,兢兢業業,但對臺中港海關處,路徑並不熟稔,幾經波折,才找到競標處,到達時,剛好開始,此其一。

  投標時,江居士未曾買賣牛蛙,不知市價多少,回電秉明師父,師父告知,見機行事,隨機應變。最後寫下六萬。開標後,竟離底標幾百元順利得標,此其二。

  得標後,近萬只牛蛙,體積龐大,地處偏僻,又無大卡車托運,正當腸枯思竭,苦無對策時,恰有一卡車駛近,經江居士說明原委,爽快答應,代爲運載,恰好一車滿滿,此其叁也。

  上鑒下因法師開示,以上叁者,缺一不可,稍有差池,此事不成,則萬千性命淪爲刀殂,幸得佛助,功成圓滿,大慰人心。

  大批牛蛙載回蓮社,皈依灑淨,聽聞佛號。由于數目太多,晝日放生,過于顯目。乃待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由上溥下因老法師率衆數人,于溪湖與埤頭間之大溪,分批分區施放。溪前溪尾,曆時數刻,始全數放畢,待衆人按原途折返,忽聞萬蛙齊鳴:“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此起彼落,宛如梵音袅繞,充塞天地之間,劃入無垠夜空,壯觀殊勝。衆人視此異象,無不感動。

  印光大師雲:“須知水陸飛潛諸物,同吾靈明覺知之心,但以宿業深重,致形體殊異,口不能言,觀其求食避死情狀,自可悟其與人無異矣!”蝼蟻尚且偷生,蠢動含靈,鹹具佛性,心與佛無二,今蛙能念佛,報佛恩典,而人爲萬靈之長,若不精勤念佛,上報佛恩,豈不如牛蛙乎!悲哉。

  不殺爲諸戒之首,而放生爲衆善之先也

  上明下歸法師/臺北縣

  藹然仁者,貌似廣公。

  師胡爲來?厥作放生。

  親承遺誡,自養謙光。

  問何所喜?安樂吉祥。

  上明下歸法師,僧臘十年,其剃度因緣,乃幸遇放生師父—上慧下年法師,方祝發爲僧…

《放生感應奇迹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