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的家人目睹,老菩萨的头顶上发出一道光,蒙佛接引。身心柔软安然地往生西方净土!往生后老菩萨对多位亲人(大都未学佛者),现出家相,很慈祥的挥挥手,告知往生西方净土真有其事!陈师兄全家及亲友们诸多受其父亲往生的感应,进而吃素、放生、念佛、拜佛等,乐在其中矣!
戒杀延生录曰:“果思邀福,务广其善,善何以广,莫如放生。”随著每个人的看法,对于放生就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与见解?若能单单纯纯地发慈悲心救赎生命,没有考虑,没有目的,没有分别;只求用不用心、尽不尽力。如此即能如师父云:“戒杀不结众恶缘,再能放生惜物命,回此功德向法界,必登西方九品莲。”
灵蛇报恩
赖淑铃口述/台北市
我佛慈悲,普渡众生苦厄,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等大慈大悲,天地为之动容。不慈不悲,何以成佛?佛者,得证智慧,慈悲为怀,了却无常者也。
慈悲之心,己所不欲,勿加众生。俗云:“吃人半斤,还他八两”,汝若为禽兽,亦乐乎刀斧临躯,供人盘餮?故佛戒杀茹素,慈念众生感怀上天慈悲,得证菩提正果。
近世俗众食不厌精,凡山林鸟兽,水泽鱼龙,尽皆穷罗,以逞口欲。殊不知杀生造业,累世堕入轮回,冤亲纠缠相报,不可不察也。佛云:“众生一切平等”,畜牲恶鬼,六道众生,皆有佛性,若一心向佛,亦有缘得道,印证涅槃,永脱轮回。昔日佛祖灵鸠说法,天龙八部,尽皆聆训。若未逢佛法,先入网网,即若天龙部众,亦无得道之日。故慈悲众生,力行放生,弥大功德,慈悲正道也。
昔有大德,结庐于阳明山,见有猎户活捉一蛇虺,欲卖予屠户,佐为蛇羹。大德感我佛慈悲,蛇蝎虫虺,亦有好生之德,当予生路,即取币与猎户,救下蛇虺放回山林,临行晓以大义,望其不得无故伤人。此蛇颇有灵性,匍匐点首方蜿蜒入林。
是夜大德入梦,有一年轻男子翩然前来,叩首再生大恩,直言吾乃日间所放之蛇,知恩主久患腰疾,特来相报。大德不居其功,谦逊此乃三宝本分,望蛇君勤修佛法,得证正果。男子叩首再三,方乘雾而去。大德一夜梦觉,缠身之疾不药而愈,回思梦中所见,如幻似真,直感放生功德无量。
此证佛言众生皆佛,纵若众人畏布之蛇虺,亦有佛性。昔佛祖入定,蛇王张首为之护法,助佛祖顿悟,功德比天。况我三宝子弟,更应遵循正道,参悟圣谛,宏扬佛法,渡己渡人。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徐秀凤/竹山镇
放生非独佛教所专,古代圣贤哲士,儒中君子,亦多推广。如戒杀放生文中载:“解网著于成汤,畜鱼兴于子产...。救龙子而传方,孙真人之慈风未泯。”本文主角,虽非佛教莲友,却与放生法门结下妙缘,过程回异,匪夷所思。
竹山徐秀凤居士,一贯道道亲,慈颜善目,聪敏睿智。十余年前,忽染怪疾,每即夜半,腹痛绵绵,转侧难眠,坐立难安。几经检查,打针服药,终无结论。
后因缘际会,于圣德堂道观,拜读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文中字字珠玑,句句隽美,沁人心腑,撼人方寸。居士深为所感,当下发心伍仟元助印。说来怪哉!当晚腹痛即未发作,一觉至天明。心中感念,放生功德殊异。自此,开始力行放生。期间,腹痛时发,但只要身感不舒,放生即缓。如此这般,持续一段时日,怪症始渐痊愈。
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末法众生,业高如须弥,障深似万壑。初发心勇猛,长远心难持。居士亦然,叹言!腹病愈后,放生即断。迨至八十四年,又面临难题。荣总体检,发现卵巢长瘤,院方建议割除,虽说不是甚为严重,心中难免忐忑、焦虑不安。至此,乃忆及久未放生,遂决定手术后,痛下决心,放生不断。甚至进手术房前,亦电告家人代放,如此用心,手术平安顺畅。
恩师曾开示:“放生行善,惟贵有恒,长远心行之,日日积,月月累。久则慈心济世,殃报远离。”历此二难,居士自悟,放生行门,修福增慧,善广福崇。并非徒然为感应而为之。自此,恒行不辍,除私下自放外,亦参与上圆下因老法师大放。并推己及人,见有急难重病者,苦劝其戒杀放生,多有收效。鉴此,再提及几则放生感应实案,供众参考:
一则,施素娥师姐,数年前首次参与放生。行前并未告知她有小便困难之隐疾。那次放生,地择日月潭,待放毕,众人行步至车站候车。素娥师姐突匆忙奔走相告,喘息中难掩兴奋,上气不接下气说:“师姐!师姐!放生为何如此之好?”
居士满脸孤疑,反问:“如何好法?”
她吱唔道:“我从未有小便如此顺畅过,尿如水银泄地—ㄔㄨㄚˋㄔㄨㄚˋ叫(台语)。”
望著笑颜欣慰的素娥师姐,居士亦感同身受,心戚戚然也!
二则,埔头顶林茂林师兄之同修,患脾脏肿大,右腹伤口感染发炎,脓血不止,每日均需抽取脓水,且高烧不退。于台北荣总住院观察,居士慈悲,常劝其放生消厄。
某日,其儿欲北上探病,临行居士叮咛劝言,见命放生,必有效验。殊不知,一出台北车站,即见商贾兜售乌龟,共六只。其儿见状,悉数尽购。回至荣总,央求医生,请假带母外出放生,适时母正高烧,医师一再阻止,其子不为所动,决然赴行,六只乌龟安然放生。
放毕回至医院,准备抽取脓水。当打开纱布,那脓水竟源源流出,根本无需抽取,数日后,伤口亦结痂愈合了。
三则,埔头顶郑信子居士,慈悲精进,貌似芙蓉,念佛数十年。夫儿俱丧,孀居山中,了无挂挂。常来回于山间小路,见著蟾蜍路中休憩,便将其赶至林丛,免其被穿梭车辆辗毙。若有蟾蜍余尸,亦哀愍悲怜,将其埋葬念佛,免其再一次被辗,如此用心相待,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变。
秉著这一份对蟾蜍的悲心与亲近,所谓“人同此心,物亦同感”,蟾蜍本有灵性,知其视己如亲,不致伤害,故亦无畏。某日,正当郑居士佛堂诵经念佛,突有一蟾蜍跑入,长蹲桌前,头首向内,专注聆听,晨来暮归,连续三日。
蛇蝎蟾蜍,众人视之毒物,避之犹恐不及,郑信子居士却悲心悯物,独排众议,诚信蠢蠕蠉飞,皆能物物得所。故能得蟾蜍信任。同时亦说明,物皆有情,只因业途迷惘,坠入畜道,口不能言,佛心却不二。蟾蜍亦欲听闻佛法,亲近三宝,以期早日离苦得乐。同吾人一般然也!
徐秀凤居士以一介外道,对放生法门却如此真信用心,推崇普及,吾等比之,岂不汗颜。末后,居士以莲池大师一偈:“物物各有情,何苦煎太急。”与诸同道,砥德砺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林锦和/台北新庄
愚业重矣!非此世,过去,即种诸恶因!故恐惧刀兵劫,知己劫数难逃。或言短命相,无过三十,其言不假,至今,行善之日几奚?所患病,业障也,直不愈;如忧箭射心,容色憔悴,悲苦莫名。
十三、四岁,凡吃、喝、嫖、赌,皆习染。本家中么子,倍受宠,几至骄纵蛮横,乖违难调。偶有不如意事,必斥父母,甚而拳殴;如此逆子,不报亲恩,反招恶源,令双亲痛心疾首。一旦“子欲养而亲不待”,虽欲反哺,迟矣,呜呼!诚毕生最深疚、长痛处!
嗟夫!因果森森,业海茫茫。十八岁始,至北谋生,职餐事,辗转十年,频换四家,其间川菜活鱼三吃、火锅城、各式大小宴酌,悉皆招办。问何之?言为嗜肉者,若餐餐不见肉食,必愤然,重至诟人。
某日,备喜宴,特设珍禽异兽多道。各桌有鳖肉一盘,宴后,见佳肴几未被食,原封不动,欢喜收回,大块朵颐,竟至两耳流水,难以入眠。
又曾杀害狗、击毙蛇...。且平素憎恶蟑螂,因夜半窸窣响,致一夜不眠;急追捕残害,将头与身抽离,渐成癖。
家母与亲姊持长斋,亦多阻挠,还自夸二人宿业皆来担。岂料?语一出,十余年,衰颓羸弱,无法谋生!
吾不敢诳语。有期年,如堕地狱,受椎心刺骨煎熬,其惊恐赤烈,非笔墨形容。年中,夜怯懦颤抖外,昼亦长忧不宁。一日如半载,绵绵漫漫,了无尽期。途经某户,可判,不久为丧家矣!而体虚气弱,常令父母操烦,双亲为此,煞费心思,图求神卜,亦无效用。日日所过,地狱般,苦不堪言。
年后,家父往生。丧间甚忙,延误用餐,致饥饿难捱。待食冷饭,吞入喉,于食道中,忽化热火,烧灼过痛,不能下咽。如此,达一月余。苦哉!人在阳间,身如饿鬼。
诗曰:“恶业因缘果不亡,有朝相遇必遭殃;若人信佛闻经法,切戒贪嗔莫自伤。”
愚明知重病不愈,必不久人世。然求生仍炽!本忏摩心,恳乞菩萨大慈大悲救渡,望遇通人,解脱病苦。一日午后,于公园憩,巧遇善者,谈甚欢,后赠素食健康书。初阅,知素斋者—少病、延寿、长养慈悲心也。遂痛斥己身孽重,阻碍母、姊持斋;当下发愿,从今尔后,改食全素。
食十一日,当夜,现梦境,有鸡、鸭、猪、鱼、虾...,皆嗔恚伸“手”讨债,自此恶境不断。然不为动,仍持之不殆。渐至精神好,头脑清醒、耐力增强、少烦恼。惜仍感不足,单持素,何消宿世重罪?故必有他法可修,念头方起,放生因缘已成。
二年前,即闻放生:累世杀业能灭、又避刀兵劫。此千载难逢不易法,一旦听闻,怎可错失。便在郑居士邀约下,得参加上圆下因老法师主持之放生。
初报名,每迟至;但平日与人相约,皆能准时。惟放生日,晨曦,卧榻上,犹重石压身、如绳索捆绑,动弹不得。而就车时刻将至,却喘息不止,心似麻痹,死寂无力,焦急奈何?此际,独毅力与坚定心,咬紧牙,勉强爬起;终在千钧一发中,奔上车。故愚能成行,由衷感恩。
愚放生前,饭量少,仅一碗或无食,精神懒无力。工厂搬布匹,一匹已喘声嘘嘘。放生后,特好,每餐,饭三碗,精神抖擞,一次可扛布匹二、三,气力倍增,轻松自在,真天渊之别也。
然频观往昔,造诸恶业,非一朝一夕!
经云:
“己作不善业,今受苦恼果,
自痴心所作,后则被烧煮。
如是不善业,己恶…
《放生感应奇迹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