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居士第七)▪P2

  ..續本文上一頁著六牙白象,放金色光,並告訴他說:“你時常持誦《法華經》,念阿彌陀佛聖號,因而得生極樂淨土,所以來通知你。”經過一夜之後,範俨面睹衆聖垂手接引,于是就座,恭敬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孫忭、母龔氏

  孫忭。錢塘人,號無诤居士。平日閉門隱藏形體,每天閱讀《華嚴經》、《金剛經》等諸經典,並以淨土法門爲依歸。其母親龔氏修習淨土法門,有一天突然生病,請清照律師爲她說法,然後端坐而往生。不久之後,孫忭夢見到了淨土蓮池,見到清照律師在他身邊。而旁邊有一人拿梵字帖給孫忭,他看不懂,那個人便說:“請你十叁日來用齋。”當時正是十二月,等到約定的日期到了,孫忭忽然生病,有位僧人前來探病,想要爲他祈禱。孫忭卻說:“生死之事已定,何必祈禱呢?”隨即通報清照律師說:“弟子要暫時與師父離別。”于是跏趺而坐並結手印,向著西方坐脫往生。隔天,清照律師前來,爲他說法封龛,然後回到庵中,叁天後清照律師也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 唐世良

  唐世良。浙江會稽人,嚴守戒律奉持佛法,每日都精勤地禮拜。老年時得疾,但是依然不曾就枕而睡,曾經誦《阿彌陀經》十萬部。有一天,告訴家人說:“佛來迎接我了!”說完之後即禮拜,然後坐著往生。當時有位修行人名宗利,住在道味山,夜裏夢見西方的天空有異光,並且充滿幢幡寶華及悅耳的天樂,空中有聲音說:“唐世良已經歸于極樂淨土了!”(佛祖統紀)

  宋 陸浚

  陸浚。浙江錢塘人,年少時爲官,經過很久一段時間之後,舍棄官職,參加西湖念佛會,以西方淨土爲歸。每當在佛前忏悔時,無不聲淚俱下。平日與友人相見,說到極樂淨土的因緣殊勝,未曾不感慨而嗚咽悲泣,只恐怕他自己此生不能得度、淨業難以成就。臨命終時,請圓淨律師爲他開示淨土法門,諷誦《觀無量壽經》到上品上生章,圓淨律師告訴他說:“此時正好可去!”陸浚說:“衆聖尚未到齊,且稍待一會兒!”于是起身走向竹床,面向西方端身正坐,頃刻之間即坐化往生(佛祖統紀)

  宋 王阗

  王阗。字無功,明州(浙江)慈溪人。一再地考進士,但是都沒中第,平日粗布爲衣飲食清簡,到處遍參講經的座席。晚年,專修念佛叁昧,著作《淨土自信錄》,其自序說到:

  “我佛的淨土法門,如果以一言來統攝說明之,即是“以凡夫之身而獲得不退之位”而已!何以故?在此土修行,圓教初信的菩薩,小乘初果的聖人,邪見叁毒永不複起。此爲斷惑而啓發悟入,初入聖人之流,隔生也不會失去其所證的境界,能夠超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等四趣,不失人天之身。至于在凡夫地之中,雖然能夠伏住無明之惑而有所悟的初心菩薩,一旦經過生死交關非常之變,則忘失其所修所證之境界。是故遇到逆緣,或者可能退失,仍然墮入痛苦惡道的也是有的。

  至于所謂的凡聖同居土,像西方極樂世界等,雖然具有叁界,但是只有人天而無惡道。因此一切含識有情只要能夠往生淨土的,即能永遠脫離四惡趣。而種種助緣都具足,壽命不可計量,縱使是最鈍的根器,只要一生熏習修行,沒有不證果的,哪裏還有退失佛道的事呢?諸佛如來贊歎淨土的本意,不過就是此事。況且圓教根機而體悟佛道,此乃是最上乘的淨土行業,如果能夠加上願力來引導之,即能登入上品。若是愚鈍樸實之人,只要能夠念佛發願的,無不往生淨土。嗚呼!如果我們觀察了解淨土法門,則知道聖人並不曾放棄任何一位衆生啊!而那些固守頑空的人,也仿效人家最上乘的無礙無修,生起障礙自己的心,斷絕他人學習之路,可不哀哉!”

  南宋高宗紹興十六年(西元一一四六年)四月丁卯日的夜裏,忽然聞到異香滿室,告訴他的弟子沙門思齊說:“此乃是我淨業所感。”說完後即沐浴更衣,面向西方趺坐而往生。焚化其遺體,得到舍利子如小米大的有一百零八顆。(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宋 王日休

  王日休。字虛中,廬州(安徽合肥)。南宋高宗年間(西元一一二七~一一六二年)考取京城太學的進士,但是他卻放棄而不就任官職。王日休精博貫通群經,而且訓诂注解《六經》、《論語》、《孟子》的文義有數十萬言,有一天突然全部將之舍棄。後來專修西方淨業,過著粗衣淡飯的生活,每日以禮佛千拜爲功課。曾經著作一書名爲《龍舒淨土文》。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乞丐、僮仆奴婢、官署中的差役,以及優人藝妓等這些人,王日休都以淨土法門,勸勉引導他們歸依佛門。《龍舒淨土文》的文章淺顯且善于應用權巧譬喻,非常詳實而懇切,就好像是父兄在教導子弟一般。王日休每天早晨起來禮佛,並祝禱發願言:

  “弟子王日休,謹爲盡虛空界的一切衆生,燃香恭敬禮拜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切正法以及一切諸大菩薩、緣覺聲聞聖衆。希望能成就一切的善願,救濟拔度無量無邊的衆生。臨命終時,一刹那間便見阿彌陀佛,證得無生法忍,具足六種神通。以此娑婆世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由極樂世界來此間教化衆生,漸漸使得南閻浮提、盡此娑婆世界乃至于十方無量無邊世界,都轉變爲清淨極樂的世界。”又祝願雲:

  “弟子王日休,爲此南閻浮提無論大小巨細的一切衆生,恭敬禮拜諸天、天帝、日月、後土及一切的神靈地祇。爲這些衆生感謝其覆載照臨、生養衛護之恩。謹爲這些衆生,念南無釋迦牟尼佛一百零八遍,以種下至高無上的善根。念南無阿彌陀佛一百零八遍,以結無上的善緣。願這些衆生,常沐浴在諸佛偉大的恩澤下,歡喜相向,不相爭相殺,不弱肉強食也不互相欺淩。進修佛法,脫離苦海,而使南閻浮提變成極樂世界。”又祝願雲:

  “弟子王日休,謹爲盡虛空界一切衆生,恭敬禮拜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諸大聲聞諸上善人。仰望諸聖賢們大慈大悲,憐憫憶念衆生沈淪苦海,無有出期,因此特別展現神威,互相勸勉,而分身于此中國的國土中,教化衆生,使衆生不相爭相殺,不相欺相淩。將此澆漓的惡世,轉變爲仁慈長壽。以及于南閻浮提、盡此娑婆世界及十方濁惡世界,能分身爲國王大臣、文武百官以及庶民之長者,來教化衆生同修佛道,脫離苦海。而使得中國乃至于十方濁惡世界,都能變成清淨的極樂世界。”又祝願雲:

  “弟子王日休,身處于五濁惡世的羅網中,宿業深重,願爲以前所殺的衆生、所吃的衆生以及南閻浮提所殺所食的一切衆生,每日誦念西方極樂世界叁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一百二十遍。仰望如來大慈大悲,藉著王日休所誦念如來的名號,一聲一如來而度一衆生。竭盡我所誦念的次數,而度一切衆生,同生極樂世界。”其詳細的內容,都記載于《淨土文》中。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西元一一七叁年),住在江西廬陵,有一位名爲李彥弼的人,患有疾病,病重將死,夢見有一位自稱是龍舒居士的人,告訴他說:“你起來吃白粥,你的病將會痊愈。你是否還記得阙仲雅曾經教你修行的捷徑?”李彥弼答說:“每日念佛不間斷。”李彥弼夢醒後,要了些粥來吃,吃完後疾病立刻就痊愈了。李彥弼在此之前就聽聞過王日休的名聲,于正月的時候,就命令諸子弟前往求受教化。諸子弟們不久之後回來說:“王日休即將往生的前叁日,向道友辭行,勉勵他們要精進地修行淨業,並說他即將要走,不能再相見了。到了往生的那一天,王日休對徒弟學生們講經說法完畢後,禮佛念佛仍然如同平時。到了叁更(夜一至叁時),忽然高聲稱念阿彌陀佛數聲後,大聲唱言:“佛來迎接我了!”說完便站立而往生。”

  到了四月五日李彥弼生病,四月十九日時夢見王日休叫他吃白粥後病就痊愈了。後來,看見王日休的畫像竟然與他夢境中的樣子相符合,于是爲了感念他而雕刻一尊王日休的像,並記述其事迹而流傳遠近,從此以後只要是江西廬陵縣的人,大多都供奉王日休的像。宋度宗、宋恭帝年間(西元一二六五~一二七五年),呂元益重新刻印《淨土文》至(祝願篇)時,在書版中獲得舍利子叁顆。呂元益的叔父將此事記載收錄于祝院篇的前面。(樂邦文類。淨土文)

  宋 樓汾

  樓汾。明州(浙江)人,其兄長樓寶洲,喜好研究佛教經典,常常與出家衆談論佛法,而樓汾則在旁邊傾聽,因此對佛教的信心越來越懇切。年二十二歲患病,于是一心一意立志要往生西方,並禀告父母說:“只要能夠得生淨土,就能見佛聞法,世間哪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事呢?”于是請僧諷頌《觀無量壽佛經》,並設立佛像面對著臥床,樓汾對著佛像注視很久,然後說道:“我已身在西方了!”然後稱念佛名,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張元祥

  張元祥。長安人。平時就常常念佛從不中斷。有一天,告訴家人說:“西方的聖人來到此地,等我吃完飯後,便與他們一起到淨土。”吃完飯後,張元祥焚香面向西方,端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元子平

  元子平。不清楚他的出身。平日親近京口的觀音寺,念佛誦經。有一天,忽然聽聞空中有天樂,于是面向西方坐化往生,異香經數日不散去。(佛祖統紀)

  宋 姚約、僧景懿

  姚約。湖州(浙江)仙潭人。專心鑽研佛教經典,後來覺海友公興辦淨業社,而實際上是由姚約處理淨業社的事情。某天姚約忽然告訴友公說:“長久以來就厭惡這個充滿憂苦、動蕩不安的世間,再過幾天我就要往生西方了,請師父您爲我助念往生。”于是友公每天便爲他誦念佛名。有一天,姚約自己就座而往生。不久,托夢給友公說:“弟子姚約已經往生淨土了,這都是仗著師父您助念的力量。”友公問:“我想要跟隨你遊曆西方,可以嗎?”姚約答:“師父您世壽未盡,但寺院中的景懿法師應當會先來。”景懿法師是同一淨業社的出家衆,經過一個月景懿法師便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 梅福

  梅福。松江人。平日誦經持戒,一心系念西方…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居士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