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淨土。臨命終前預知時至,于是斷絕食物只有飲水,稱念大勢至菩薩聖號。到了第七天,梅福事先洗澡沐浴更換衣服,然後端坐告訴大衆說:“大勢至菩薩,現今來迎接我了!”才一說完便坐化往生。(佛祖統紀)
宋 胡嵩
胡嵩。湖州(浙江吳興縣)人。平時深信仰慕佛法,修諸功德。有一天夜裏,忽然夢見佛告訴他說:“你可以建造房屋來迎請我。”胡嵩于是建造樓閣,用來供奉阿彌陀佛。臨命終的晚上,忽然說:“阿彌陀佛放光照我!”說完後即往生。(佛祖統紀)
宋 陸偉
陸偉。錢塘人。本來是州吏,到了中年厭離俗世,勤修淨業。後來,組成法華、華嚴二社,二個社各有一百多人,曆經二十年便成爲龐大的蓮社。陸偉曾經親筆書寫《法華經》、《華嚴經》、《圓覺經》、《金剛經》及《金光明經》等諸經。有一天,自己更衣正身端坐,唱念佛名而往生。(佛祖統紀)
宋 閻邦榮
閻邦榮。池州(安徽)青陽人。中年時,曾經遇到僧人勸他修行淨土法門,並持誦往生咒,閻邦榮因此斷絕葷腥血肉之食。從此以後,每天早上面向西方誦咒千遍,並率領家中男女一起同聲持誦,如是修行達二十年之久。南宋光宗紹熙元年(西元一一九○年)正月初一,閱讀《大般涅槃經》而感歎地說:“人生只不過是夢幻罷了!我有什麼可眷戀的呢?”叁月初一,聞到異香芬芳濃厚,經過一日仍不消散。而他的兒子則夢見阿彌陀佛,放大光明,遍照整個屋子及廳堂,都呈金色。過了五日,早晨起來,按照平常課誦完畢之後,回頭向家人說道:“我今日要走了!慎勿來撓亂。”于是面向西方閉目,正身端坐。太陽剛過了正午之後,突然欣喜地站起來說:“我去也!”接著便起立行走數步,舒展雙手結手印,面帶微笑而站著往生。(樂邦文類)
宋 吳克己
吳克己。字複之,自號铠庵居士,居住在安徽的浦江。曾經以眼疾爲苦,有人勸他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吳克己遵從而持念聖號,後來眼病痊愈,因此生起甚深信心。有一天,閱讀《楞嚴經》到經中的“空生心內,猶雲點太清”于是豁然開朗如啓迷蒙。後來讀《宗鏡錄》,經過一段時間,便有所領悟契入。曾著作《法華樞鍵》,回向極樂世界,曰:
“不讀《法華經》,無以明了我心本自具足妙法。不生極樂世界,無以印證我心本自具足妙法。如來諄諄開示教誨,智者大師懇懇宏揚經典,佛陀與祖師的垂憐慈悲,並沒有不同。”南宋孝宗乾道年間(西元一一六五~一一七叁年),居住在蘇州,與寶積實公共同組成蓮社。後來,請工匠繪畫十界九品圖于正堂下兩旁的屋子,一邊是顯示萬法唯心,一邊是指示往生西方的捷徑之路。社友鍾離松爲此事作文記載之。南宋甯宗嘉定七年(西元一二一四年)冬天,吳克己往生于寶山,留下遺言,表示要以出家衆的方式荼毗。世壽七十五歲。(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元 陳君璋
陳君璋。浙江黃岩縣人。出生于元朝。年四十歲時,一心皈依佛法。與妻葉氏一起誦《法華經》,並將持經功德回向求生極樂淨土,如是曆經二十年。後來陳君璋病得很重,叫他的兒子陳景星扶他坐起來,陳君璋說道:“我要回去了!”兒子問說:“回去何處呢?”陳君璋答:“沒處去。”並且要求死後要用沙門火化的方法處理之。然後合掌稱念阿彌陀佛而往生。(往生集)
元 王九蓮、亡父
王九蓮。不清楚他的出身,元朝時代的人。虔誠修行淨土法門,並且依照經典作種種的觀法。然而他夜裏所夢見的佛,皆是肖像不是活佛。有一天,遇到僧人寂公,王九蓮向他禀告夢境的事。寂公說:“這很容易啊!你能回憶起你先父的容貌嗎?”王九蓮答:“能。”又問:“夢見的容貌與生時有不同嗎?”答:“沒有不同。”寂公說:“佛本來就無相,只因衆生心而有相。你想見佛,就以你先父作阿彌陀佛想,作眉間白毫放光想,作面如真金想,作坐寶蓮華想。經過一段時間觀想成了,漸漸地就可以見到他的形體愈來愈高大,遍滿整個虛空界,如此就能見到活佛了!”于是王九蓮便如法修之,從此以後每次夢見先父,心裏就認定他是佛。久而久之,夢境中他的父親就引他坐在蓮華上,爲他解說佛法心要。王九蓮因此心開悟解,于是更加精進修行。有一位與父親同輩的馬姓儒生,從遠方客居回來,看見王九蓮說:“某日,我患重病,被地府的冥吏所捉,曆經諸地獄。正感到惶恐危急的時候,忽然有金光照身,光中有一人坐在蓮華上,呼喚我的名字。仔細一看竟然是尊父。尊父命令冥吏送我回來,于是我便複活了。我實在不明白,尊父竟然修行到如此的境界!”王九蓮于是告訴他原因。馬姓儒生因此深受感化,也誓願同修淨業。(琅環記)
明 楊嘉祎
楊嘉祎。字邦華,吉安(江西)泰和縣人,明神宗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叁~一六一九年)中秀才。年少時好學不倦,博覽群書。後來,專心鑽研佛教經典。年十叁歲,持不殺戒,連跳蚤虱子等小動物也不敢傷害。到了二十多歲時,進入南京最高學府國子監。不久疾病發作,夢中神遊地獄,見到地藏王菩薩于冥陽殿。夢醒後即從事放生之業,且延請僧衆誦經,唱念佛號。不久之後告訴衆人說:“我將往生了!青色蓮華出現在我前面,難道這不是往生的瑞相嗎?”于是晝夜唱念佛號不曾間斷。
命令侍者熄滅蠟燭,說道:“我常在光中,不須要蠟燭。”侍者問:“見到什麼呢?”楊嘉祎答曰:“蓮花綻開而有四種顔色。”再問:“是否見到阿彌陀佛?”答:“見到阿彌陀佛千丈身。”又問:“觀世音菩薩呢?”答:“身與阿彌陀佛相同,唯獨不見大勢至菩薩!”說完後,忽然跳起來拈香說:“《阿彌陀經》的功德,不可說!不可說!我已得上品往生了!”說完之後寂然而逝。(往生集)
明 陳道民
陳道民。法名明覺,江蘇吳江人。自幼就茹素。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西元一五四七年),皈依于祇園法師門下爲其弟子,並受優婆塞戒。從此六時精進課誦,佛號不絕于口。明神宗萬曆十五年(西元一五八七年)九月,預知時至,便向諸道友辭行。十七日晚上,他的妻子正點燈在做紡織,陳道民突然向妻子拱手辭行。然後坐在床角上,將脫下來的鞋子和襪子,用帶子綁在一起,說:“明天早上用不著鞋襪了!”妻子急著呼喚其兒女們環繞在他身旁看顧。到了半夜,念佛的聲音停止,隨即安然往生。(狯園)
明 唐廷任
唐廷任。字體如,是金華(浙江)蘭諸縣的秀才。天性純樸忠厚,具有躬親孝友的德行。不久之後覺悟到世間無常,于是傾注所有的心力在修道上。曾經參訪雲棲宏公,宏公教授他念佛叁昧,于是更加努力修行,如是經十叁年如一日。
年六十歲,正值十一月的早晨,告訴他的兒子們說:“新春十一日,我就要走了!”到了正月十一日,便盥洗漱口,整衣端坐,並結手印,口裏稱念佛號,面帶微笑而往生。此事發生于明神宗萬曆叁十一年(西元一六○叁年)。(往生集)
明 戈以安
戈以安。錢塘人。事奉雲棲宏公爲師,法名廣泰。事親至孝,喜好積行陰德。晚年奉佛非常虔誠。戈以安與僧人元素組成春、秋二社,爲念佛會,並且誦念《華嚴經》。不久之後,戈以安說:“我大限的日子已經迫近了!應當計畫往生西方的事情。”于是閉關于一室,學習禅誦,朝夕不間斷,並預先約定往生的日期。往生的前二日,其家人來探視他,家人感到非常地悲傷。而戈以安安慰他們說道:“有生必有滅,何必要悲傷呢?我正聚精會神于往生西方淨土,親睹阿彌陀佛,請你們不要以情愛擾亂我的正念。”然後,請元素法師一起來唱念佛號。到了預知的日期便安然往生。(往生集)。
明 孫叔子
孫叔子。安慶(安徽)桐城縣人。父親鏡吾居士,讀雲棲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時,喟然興歎說:“至哉!心性的妙用,能夠旋轉天地乾坤,所謂的“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念。”,指的就是念佛這個法門吧!”于是便鑄造阿彌陀佛像,按照四十八願來莊嚴其佛像,佛像完成後,送到雲棲山,從蓮池大師之處求得法名爲廣寓,執弟子之禮。孫叔子當年十二歲,也跟著父親前往,于是受五戒,法名大玕。受完戒回來後,便斷絕葷腥血肉之食,並放棄科舉考試,修行念佛叁昧,勤奮努力而不惜身命。
有一天,看見兩位比丘手持蓮華站立在他的面前說:“孺子善哉!一心淨土。”又看見化人,誦持《金剛經》一整天。後來突然驚喜地站起來說:“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皆來迎接我。”說完後,結金剛拳印,唱念阿彌陀佛數聲,安然而往生。孫叔子曾著作《淨土十二時歌》流傳于世。他居住的屋內每年都生出靈芝,往生的那一年,所生産的靈芝有大如鬥者,其色澤有的如金色、有的如紅白而呈輪狀。(往生集。雲棲法彙)
明 郭大林
郭大林。湯陰(河南)人,長久以來都專志修行淨業。年七十六歲時,有一天告訴他的兒子說:“明天中午我要去了!”後來無疾而往生。(往生集)
明 劉通志、李白齋
劉通志。順天(北京)人。平時精進勤懇地持念佛名,年五十二歲生病,念佛反而更加懇切。其法侶李白齋已先往生。劉通志氣絕後再度蘇醒過來,告訴家人說:“白齋與我將同生淨土,已系好舟船等待我了。請替我更衣,並把念珠挂在我頸部。”家人于是依照他的吩咐去做,接著就安然往生。(往生集)
明 郝熙載
郝熙載。浙江錢塘的秀才。爲人忠信不欺。晚年歸依于雲棲大師的教化,法名爲廣定。平時在家時即禅誦不斷。不久患病,有一天忽然擡起頭注視著窗外,並告訴兒子說:“今日已別有一番天地!”到了半夜又說:“佛坐蓮華臺,出現在我的面前,我要往生了!”說完就安然往生。此事發生于明神宗萬曆叁十九年(西元一六一一年)。(往生集)
明 杜居士
杜居士。不清楚他的名字,順天(河北)宛平縣人。隱居于西山瑞光寺旁邊的古齋堂中。叁十年間專志念佛,與人見面時…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居士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